倉頡長大後,被黃帝任命為庫典,掌管牲畜和食物。倉頡用打結的繩子清楚地記錄了動物的數量和食物的數量。後來牲畜和糧食不斷增加,倉頡想出了記錄繩結的新方法:他用不同顏色的繩子來代表不同的牲畜和糧食,打結代表數量的增加,掛貝殼代表數量的減少,這樣就避免了很多系繩子和解繩子的麻煩。
由於倉頡的出色工作,黃帝提升他為歷史學家。倉頡繼續使用打結的方法來保持記錄。比如國家發生大事時,人們在繩子上打壹個大結;當壹件小事發生時,人們在繩子上做壹個總結。如果兩件事相繼發生,人們就打壹個鏈結。那時候這種方法在早期還是很有用的。但是,很多事情之後,人們就不知道哪個結代表哪個事了。因為這種方法總是比較混亂,甚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後來,人們開始用刀子或其他物體在樹上或竹片上雕刻形狀來代表事物。
有壹年,南帝炎帝派人去和黃帝講和。黃帝命令倉頡統計壹下炎帝歷年捕殺和掠奪的人口、牲畜和其他財產。倉頡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兩個月,但他沒有完全統計出數字。因為繩和結太多;繩子上的結是不同的人打的,不容易識別;倉頡自己的繩結和結殼每隔幾天就會丟失,所以必須重新檢查和計算。
當倉頡把統計結果告訴黃帝時,黃帝十分不滿地說:“倉頡,按照妳的統計,炎帝殺死了我們每壹個人,這還不夠妳統計的;而炎帝從我們這裏拿走的動物數量少得可憐。”倉頡羞愧得說不出話來。
還有壹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交戰,雙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黃帝準備改變他的策略,並告訴倉頡帶來作戰地圖。當倉頡摸它的時候,他隨身攜帶的作戰地圖已經丟失了。黃帝又氣又急,只好暫時退營。
黃帝對倉頡說:“妳是我身邊最聰明的大臣。妳怎麽會在《決壹死戰》裏丟了戰鬥地圖?”?這是多麽大的錯誤啊!倉頡回答說:“黃帝有這麽多的人和事,而且經常有戰爭。用結繩、刻木為號的方法做筆記,確實很難處理。照這樣下去,以後麻煩會更多。"黃帝的問題:"我該怎麽辦?”倉頡說,“只有使用壹種地圖,全世界才能明白它意味著什麽。用這張圖畫出妳想說的話,人家就會照妳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說:"好吧,以後不要和軍隊打仗了,就留下來給我們畫圖造字吧!"
這可把倉頡難住了。如何制作圖片和文字?因此,倉頡想創造壹個簡單易記的符號來表達思想、傳授經驗和記錄歷史。
他壹整天都在苦苦思索。半年過去了,冬天到了。倉頡還沒有找到造漢字的方法。壹天晚上雪下得很大。倉頡壹大早就起床,去山裏打獵。所有的山和平原都被雪覆蓋著,所有的山和樹都被雪覆蓋著。倉頡翻過壹座山,但他沒有看到獵物。他正要下山。突然,兩只野雞從樹林裏出來,在雪地裏覓食。野雞經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然後,兩只小鹿也從樹林裏跑出來,發現人就跑了,雪地上留下了小鹿的腳印。倉頡全神貫註,完全忘記了打獵。他比較了野雞和鹿的爪印,發現它們的形狀不同。
倉頡受此啟發,於是他想,當妳打印雞爪時,妳稱它們為雞,當妳打印鹿腳時,妳稱它們為鹿。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只要我們畫出它的象形圖,每個人都能認識它,那麽它就會變成壹個單詞!也可以用來解決當時筆記繁瑣的問題。想到這裏,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他把自己的想法報告給了黃帝。
黃帝聽後,笑著說:“我告訴過妳,妳是個聰明人,果然如此。好吧!妳就按天下山川日月鳥獸的象形造字,我來頒布天下。”從那時起,倉頡開始致力於創造記錄的新方法。他每天仰望日月星辰,看到天空中魁星的圓形;他還俯視飛禽走獸的山川,只見山巒蜿蜒伸展,水面波光粼粼,鳥兒自由飛翔,野獸四處奔跑。天地間的壹切都感染了他,於是他發揮了繪畫天賦,創造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為了方便稱呼,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叫“子”。
從此,倉頡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點,並根據它們的特點,畫出圖形,創造了許多象形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倉頡造了更多的單詞。倉頡把他制作的這些象形文字獻給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於是他立即召集九州的酋長,請倉頡教他們這些文字,於是這些象形文字開始被應用。據說,倉頡創造了天地之間的第壹個“字”後,這壹舉動震驚了天地鬼神。天空中立刻下起了雷雨,玉米開始落下;晚上,人們經常聽到鬼魂在野外哭泣。
這是因為文字可以促進文明,後來人可以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加速發展,所以上帝要降小米來頌揚人。另壹方面,有了文字,人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狡猾和貪婪;也有可能有些人會拋棄務農這個根本原因,專門拿著錐子刀寫字來小賺壹筆,所以晚上哭是對以後人類行為的壹種警示。
倉頡又想:壹棵樹是“木”,樹多了是“林”;壹石代表壹石,三石代表多石,即“雷”字;人在樹下歇息,是“休”字;古代人們認為女人在家最自在,於是發明了“安”字。把這兩個詞組合成壹個詞,有另壹個意思,這叫“知道”,真的很有意思!
而根據“指物”原理造出來的詞,能讓妳立刻看出它們的意思。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象形文字又加上了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文字。和“鯉”字壹樣,“鯉”字和“魚”字合在壹起,表示“鯉”和魚有關,“鯉”是註音,表示“鯉”讀李。此外,還有“轉註”壹詞,即音形相近的詞互換使用,如“易”、“易”;另壹種“借用”是取諧音,用作其他意思,如“考”、“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畫畫,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經驗。最後,他發現了用文字記筆記的竅門和要領,這就是漢字形成的六大原則,稱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篆折和借書。他心裏驚訝於自己的發現,開心的手舞足蹈!
但是象形文字越來越多,哪裏寫?在石頭上寫字太重,搬不動,在木板上寫字太重,在獸皮上寫字也不合適,這又壹次絆倒了倉頡。
壹天,壹個人在河邊抓到壹只大烏龜,並請倉頡為它寫漢字。倉頡仔細看了烏龜,發現它的背上有整齊排列的方格子,於是他根據它的象形文字造了壹個“龜”字。然後他在烏龜的背上刻上了方格子的字樣。烏龜因為背上的刻字而感到疼痛,於是趁人不備爬進了河裏。三年後,這只背上有字的烏龜在另壹個地方被抓到。人們告訴倉頡,烏龜背上刻的字並沒有被水沖走,而是長大了,變得更加明顯...
從那時起,倉頡命令人們在抓到烏龜時把它的殼剝掉。他把自己創造的所有象形文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上,然後用繩子串起來獻給黃帝。黃帝看到它非常高興,命令人們好好收集它,為倉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倉頡致力於造詞。他的話被人們廣泛使用,人們說倉頡是最聰明的人。漸漸地,倉頡變得有點驕傲,他的字跡變得潦草。
壹天,壹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問倉頡:“為什麽馬、驢和騾子這三個詞如此相似?”倉頡看著它說:“它們都有四條腿。”老人說:“奶牛也有四條腿。為什麽‘牛’字只有壹條腿?”倉頡說:“那是牛的尾巴。”老人說:“所以魚有四條尾巴?”聽了這話,倉頡知道自己沒把這兩個字說好。沒有理會倉頡的尷尬,老人又問:“重是什麽意思?”倉頡老老實實地回答:“重如泰山。”“那麽‘out’是什麽意思?”“要去很遠的地方。”“我怎麽感覺‘重’是去千裏之外,而‘出’是兩座山在壹起”。
倉頡臉紅了,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從那以後,倉頡再也不敢自滿和粗心大意了。他說的每句話都要經過長輩的推敲和請教。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框符都是由當時的文字轉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