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優秀企業家事跡材料

優秀企業家事跡材料

優秀企業家事跡材料(壹般5篇)

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或使用事跡,這些事跡能很好地反映和宣傳特定的時代精神。所以起草契約真的很難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優秀創業事跡材料(壹般5篇)。歡迎閱讀收藏。

1李雲海,男,5月出生,1973,群眾,浙江紹興諸暨市人,諸暨市民協店口分會副會長,浙江捷力達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獲“省級誠信民營企業”、“省級信得過單位”、“紹興市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其事跡被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在創業十年的道路上,他恪守真誠、真心、踏實、愛心的“四心”精神,不斷拓展誠信的外延和內涵,在創造服務、品質誠信、保障員工福利、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說,“誠信是我創業時不變的承諾。”

對客戶充滿誠意的他說:“我說到做到。”

葉先生是大連壹家貿易公司的老板。他與捷力達的負責人李雲海達成了壹項口頭協議,將捷力達的產品推廣到大連的壹個項目現場。如果推廣成功,捷力達將獎勵葉先生該項目的全部利潤。但事後葉先生因事務繁多未及時跟進,項目也被沈陽某供應商搶先。雖然貨物沒有通過葉先生的公司賣出去,但畢竟賣出去了。因此,有人對是否獎勵葉先生的公司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沒有工作是有回報的。葉先生本人並沒有提出這個想法,公司也沒有必要憑空獎勵他。對此,李雲海解釋說,“說到做到,就要做到,讓客戶看到我們的誠意。”他二話沒說,批準了獎勵。

但這個案例在捷力達並不是個例。遠在安的張先生對此頗有感觸。前年的壹個上午,張先生想拿壹個地暖產品去項目放樣,手頭沒有樣品。無奈之下,他向遠在浙江的捷力達求助,希望下午能拿到貨。這可給捷力達出了個難題。我們做什麽呢壹些人建議放棄,但李雲海不同意。他說,既然客戶急需,我們必須幫助他們。他想到了飛機空運,於是把樣品打包,開車送到百裏之外的杭州機場。下午壹點鐘,當張先生成功地在Xi安拿到空氣樣本時,他驚呆了。他首先被捷利達客戶的真誠所感動。後來他說捷利達對大家都好,說跟這樣的公司合作很安全!

他對員工充滿誠意地說:“承諾的事必須兌現。”

捷力達員工手冊上有這樣壹段話:“員工是企業的主人,是企業最大的財富”。這是真的。李雲海對每個員工都充滿了真誠。這種誠意體現在對員工福利的保障,對員工的尊重和關愛。

創業初期,公司缺少流動資金。有人想出壹個主意,可以拿100多員工做文章。首先,他們會降低工資。第二,他們會把月薪推遲兩個月。通過這種方式,周轉資金將得到振興。李雲海聽到這些後勃然大怒。他說,我們不做損害員工利益的事情。企業再困難,員工工資也不能少,不能拖。

企業進入正式階段後,員工人數達到200多人。捷利達完善了規章制度,對員工的工資福利和晉升空間有了更明確的制度保障。公司還成立了愛心基金會,定期給困難員工發放補貼。年會上,公司還會組織員工表演節目,自娛自樂。有壹件事優秀員工記憶猶新。那年年中,壹個副總向員工承諾,年底帶優秀員工去海南旅遊。然而,近年來,該公司遲遲沒有交付。為此,有人私下發起了投訴。李雲海得知後,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原來副總統已經忘記了這件事,李雲海也不知道。為此,李先生親自拍板,說:“言出必行。”他指示公司財務部門立即安排組織優秀員工去三亞旅遊。

優秀企業家故事素材2 xx,女,被xxx個體私營經濟協會評為“優秀企業家”。作為壹個紮根山區,為青春奮鬥的女人,xxx的努力有目共睹,成績令人信服。她的先進事跡可以概括如下:

第壹,堅守山區,服務群眾。xx剛參加工作時,面臨糧食企業改制轉型,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財務脫鉤。當時xx貿易公司* * *有員工10人,主要經營糧油業務。因為xx鄉地處山區,土薄石厚,是全市有名的缺糧區,所以糧油庫存不多,流動性有限。很難說,但是糧食經營沒有糧源,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面對這種情況,xx和公司的同事們想盡辦法引進糧源,想盡辦法解決人們的缺糧問題。期間,雖然公司生意慘淡,但為了方便群眾,她和同事們仍然堅持送餐到戶,讓群眾不出村就能買到便宜的食品,受到了山區群眾的普遍好評。

二是出謀劃策,跳槽增效。在深山區跑糧油生意,運輸費用很高。2001到2002年,雖然xx和他在公司的同事都很努力,很努力,但是工資只能達到30%,兩年時間公司虧損了5.6萬元。努力不行,生意不好,企業瀕臨破產,員工下崗怎麽辦?2002年底,經過認真調研,xx主動向公司領導提出建議:要適應xx鄉發展大旅遊的形勢,改造閑置的糧油倉庫、辦公室等設施,實現公司業務發展方向從以糧油為主向提供旅遊服務轉變。公司領導認為她的計劃非常周密正確,符合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結果,這個建議很快被采納並付諸實施。5438年6月+2003年10月,xx和公司同事有錢集資,沒錢向親戚借錢,壹共集資60萬,用了7個多月。原來的兩層簡易房改造成可同時容納80人開會用餐的三層小樓,並於當年正式投入使用,成功實現了公司的轉崗增效:企業發展了,員工有飯吃,工資有保障,員工的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按規定足額繳納,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當年還繳納了國家稅收1.3萬元。

三是順勢而為,做大做強。隨著xx鄉旅遊業的發展和景區的深度開發,遊客數量逐年增加,原有的基礎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因此,2004年,xx及時向公司領導提出了增加客房、增加大型會議室和餐廳等壹系列酒店擴建建議,均被公司領導采納。

Xx及公司全體員工多方努力,采取基建與經營同時進行的形式,籌資1.5萬余元,在10余個月內順利完成二期擴建工程,新增新房26間,大會議室5間,大小餐廳17間,可同時容納200人住宿、會議、餐飲,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2002年到2008年,隨著企業的發展,xx和她的公司——石板巖鄉糧貿公司對社會的貢獻也在逐年增加:2002年上繳654.38+0.3萬元,2003年上繳5.5萬元,2004年上繳7.8萬元,2005年上繳9萬元,2006年上繳9.2萬元。

Xx作為企業家的精神值得學習。

優秀企業家故事材料3 xx,男,31歲,黨員,現任xx縣三和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1999 7月畢業於深圳大學,7月參加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xx認真學習鄰瓷區的先進經驗,積極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創新,使公司得到進壹步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先後被評為“納稅大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突出貢獻獎”、“社會主義事業優秀建設者”;企業先後榮獲“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先進單位”、“先進民營企業”、“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重點保護企業”等稱號。其主要事跡是:

第壹,勇挑重擔,善於做事。

第壹,放棄留學,振興瓷業。1999 7月大學畢業後,父親說年輕人要出去闖闖,鼓勵他出國深造。他也覺得年輕人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為了適應外語環境,他去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提高自己的書面和口語。經過進壹步的學習,所有的留學手續都差不多辦完了,加拿大的大學也已經聯系好了,就等學校的到來了。於是我回到家鄉看望久違的家人和朋友。當我呆在家裏時,我看到我年邁的父親每天都很忙。為了養活壹個100人規模的小陶瓷廠,我什麽都得親力親為,經常工作到半夜。我父親太嚴厲了!此時的他猶豫了又猶豫,但壹種責任促使他放棄了留學的念頭,勇敢地挑起了振興瓷業的重擔。

第二,努力學習,善於溝通。9月,他和父親商量去瓷廠工作,得到了父親的同意。考慮到自己沒有經驗,不知道陶瓷制作的流程,我讓父親先從壹個普通員工做起。因為從來沒有深入過企業的生產過程,什麽都不懂,只好從零開始,從原料車間走到倉庫,才知道把泥巴變成陶瓷制品的生產過程和技術非常復雜。當時覺得心灰意冷,真的很想放棄!但是想想,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挑戰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難。所以買了很多關於陶瓷制作的書籍來充電,閱讀相關資料,積極實踐。有不懂的地方經常問有經驗的員工。經過壹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了解了整個生產流程,然後深入到各個車間了解和參加工廠例會。學了半年,基本熟悉了制作。

三是敢於提問,敢於改革。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他發現工廠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原材料采購不嚴謹、用料過於隨意、生產工具落後、生產工藝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員工素質低、責任心不強等,嚴重阻礙了工廠向現代企業發展。於是在會上,他提出了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革措施,遭到了大部分員工的強烈反對,有的員工甚至辭職了,其中父親反對。但他不死心,耐心地給父親、車間主管、壹線員工講“不改革不創新,只有死路壹條”的想法和觀點,從而達成* * *理解。於是花了整整壹年半的時間對全廠員工進行培訓,加強與車間主管和壹線員工的溝通交流,分析采取新老措施的利弊,從上到下逐步實施。用了整整壹年半的時間消除不合理的東西,經過全廠職工的支持和配合,新措施落實到位,不斷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第二,結合實際,發展經濟

第壹,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五月份,工廠引進了壹批先進的機器設備。由於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自學能力差,他負責對工廠的這些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先進的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工廠制度基本健全。不久,他獲得了“出口產品質量許可證證書”、“出口美國、日本陶瓷廠證書”、“is9000認證”。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收到了世界著名百貨公司沃爾瑪和香港上市公司利豐集團的訂單。壹次80個集裝箱,價值約1萬美元,可生產半年。我們廠的員工也很高興,這意味著有了穩定的收入,切實感受到了工廠整改帶來的好處。但他的工作不僅僅是負責工廠的日常生產運作、市場訂單和銷售,還要解決各車間班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他有著執著的“鉆”勁,經常和技術人員反復實驗,加班到深夜。

第二,積極研發產品,提升產品價值。3月份國際市場工藝陶瓷需求大幅下降,訂單減少。工廠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前壹直以生產工藝陶瓷為主,產品單壹,可供選擇的客戶不多。為了扭轉不利局面,他主動邀請工廠的管理幹部和產品設計、R&D部門開會,計劃引進壹條日用陶瓷產品生產線,以便在年底的廣交會上展示最新的陶瓷產品。與會者認真討論了這個建議。提出壹些難題(如增加相關碾壓、灌漿、工藝等設備、人員、投入),他壹壹做好記錄,提出“困難肯定會有,機會難得,不創新是不可能的”,最後建議大部分幹部支持。要建立生產線,第壹筆投資是654.38+0.5萬,但當時企業資金緊張,手裏只有50萬,只好邊建立邊考慮籌集資金,在最關鍵的時刻得到政府、銀行、客戶、朋友的支持。短短三個月,新生產線建成,然後日用瓷全面樣品開發。當年的廣交會上展示了壹系列產品,結識了很多新客戶,成功簽下了大單,為以後的進壹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物價大幅上漲、cpi指數連續多月創新高的影響,工廠生產成本激增,主要原料氣從4000元/噸漲至8000元/噸。他壹直在想,成本增加了,但是客戶的產品價格不可能大幅提高。生產越多,虧損越多。不生產,就會失去穩定的客戶。妳該怎麽辦?經過研究,他提出了壹個大膽的設想,即對窯爐進行技術改造,進行“電混燒”,調整釉料配方,采用新的燒成工藝,降低產品燒成溫度,縮短燒成周期,以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經過兩個多月的試用,“電混燒”方式非常成功,節能30%以上。這個大膽的想法在關鍵時刻穩定了企業,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從而擴大了出口市場份額。

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質量方針指導下,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在工廠是壹家大型專業陶瓷生產企業,員工380多人。產品多樣化,款式豐富,大部分出口歐洲、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企業年產量800萬件以上,產值18萬元以上,出口創匯200萬美元以上,國家稅收10萬元以上。在發展過程中,先後被評為“納稅大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突出貢獻獎”、“社會主義事業優秀建設者”;企業先後榮獲“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先進單位”、“先進民營企業”、“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重點保護企業”等稱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壹致好評。

第三,服務群眾,熱心公益

首先,它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工廠現有員工380多人,大部分是當地農民,特別是優先考慮當地貧困戶,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的政策。二是關心職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當他聽說工廠裏的任何壹個員工家裏有什麽困難,他都盡力幫助他。他經常利用假期去周銳鎮福利院看望老人,給他們錢和東西。三是熱心公益事業。平時,他全身心地參與家鄉的公益事業,捐款數萬元支持家鄉建設,捐助周銳鎮教育基金,向汶川災區捐款數萬元。

優秀企業家故事材料4 xxx,男,5月出生,1963,現任xx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誠信創業,共創輝煌。作為壹名下崗工人,經過十年的努力,他的。公司擁有20多家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有人問xxx,妳為什麽要辦公司?Xxx回答:“我只有壹個,我說的都算數。”集團公司為下屬企業制定目標和獎勵制度,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當企業超額完成任務,獲得豐厚的獎勵和回報時,集團及時全額兌現,員工獲得了不少積分。正是有了誠信這塊金字招牌,夏盛實業像滾雪球壹樣越滾越大。

廉潔自律,遵守規章制度。xxx從創業之初就遵循政策法規,完善許可程序,使企業合法規範經營。安全生產連續多年未發生重大事故;每次新項目上馬,都要先進行環境評估,並嚴格執行。祁東煤礦抽取的地下水可能對農田灌溉造成汙染。他向專家咨詢處理方法,投資860萬元建設處理裝置,年運行費用近500萬元,使地下水達到國家二類飲用水標準。全額納稅是他生意的壹大亮點。近三年來,公司下屬五家公司年納稅額分別超過1000萬元,被評為納稅大戶。臨武南方礦業投產不到兩年,* * *上繳稅費3億元,在全市民營企業中名列前茅。

做人要誠實,回報社會。在過去的10年裏,他和他的企業共向慈善事業捐款2200萬元,其中個人捐款超過500萬元。2008年在郴州第壹次捐款20萬。道路封閉導致香花嶺鎮數千居民缺糧。他購買了5000袋大米,在農歷大年初壹帶領米車和推土機,與冰雪奮戰6個多小時後,將大米送到居民手中。受災企業損失幾千萬,他卻花了1.2萬多救災款;汶川地震後的第五天,他組織了壹個滿載救災物資的車隊趕赴災區,連同捐款70多萬元。他每學年資助60多名貧困家庭的大學生5000元,直到畢業。與第壹人民醫院合作,為80多位老人摘除白內障,並支付所有費用;每年春節給退休、下崗職工和困難家庭買幾十萬的年貨。

Xxx先後被授予“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省青年企業家鯤鵬獎、市十大傑出經濟人物、最具愛心捐贈人、慈善工作先進個人、光彩事業先進個人等數十個榮譽稱號。

2009年,全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主題,緊扣脫貧攻堅目標,以特色種植、規模養殖為重點,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帶動全村”的總體思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北部山區逐步形成規模養殖,南部平原高效種植取得新成效,山區發展邁上新臺階,帶動2898人脫貧。

壹是找準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不斷提高養殖規模。

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科學規劃,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扶貧三年計劃和實施意見,確定將發展規模化養殖作為扶貧重點。充分利用養殖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養殖戶集中的優勢,發展占地60多畝的何權、北麓養豬小區。馬頭村將建設占地70畝的全封閉、恒溫、全自動現代化養雞場,英山村重點扶持新建合同肉雞養殖小區50畝以上。僅鎮上的扶貧項目就形成了年出欄生豬1萬頭,肉雞200萬只。新建蔬菜大棚950個,其中日光溫室和鋼架溫室380個,普通拱棚570個;新建甜杏大棚15;花椒種植面積400多畝,惠及貧困戶646戶,為貧困戶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積蓄了強大的後勁。

第二,大力實施產業驅動,不斷創新發展模式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種養業發展模式,種養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第壹,公司驅動。目前,馬頭山養殖合作社有126名成員。養殖小區統壹建設、種苗和飼料統壹采購、統壹防疫、保護價統壹收購、四統壹等辦法,有效保證了合作社的正常運轉。合作社與山東大寶養殖加工有限公司簽訂長期收購合同,保護價最低每斤3.6元,保證了社員的利益,降低了合作社和社員的風險。二是協會的推廣。英山村積極利用自身荒山優勢,引導群眾開墾荒山種植花椒,專門成立了“慧英”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如今600畝花椒園的規模。僅花椒壹項收入就超過654.38+0萬元,平均每畝收入65.438+0.800元,帶動了62戶貧困戶,解決了65.438+0萬多貧困人口就業。

三、以項目投入為重點,不斷完善獎勵補償資金對接機制。

積極探索省級獎補資金與貧困戶掛鉤的多種靈活措施。壹是資金到戶,自建自營。對有生產能力的貧困戶,用獎勵資金給予直接補貼。榮山、馮樓、北苑村每建壹個蔬菜大棚,補助2000元,馬頭村每建壹個標準雞舍,補助5萬元。自建自營,增收脫貧。二是大戶帶動,入股投資。對沒有自建自營能力的貧困戶,由專業大戶或合作社牽頭實施項目,以資本入股和土地流轉補償收入進行獎勵補償,實行保底分紅,實現穩定增收。第三,建立農村資金互助社。積極推進高效農業發展,為養殖會員提供資金支持。

  • 上一篇:從懵懂無知蛻變到成熟的句子
  • 下一篇:可用於作文的古典美學詩詞和名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