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傳統鑒定和科技鑒定有什麽區別?

傳統鑒定和科技鑒定有什麽區別?

傳統鑒定和科技鑒定各有千秋,優點和局限性並存,前者易出現主觀性錯誤,後者則因缺少數據,難於壹錘定音。

前幾年陶瓷鑒定出現過壹些問題,嚴重者尚引起國際糾紛,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全面否定傳統鑒定的科學性,又否定科學鑒定的客觀性,鼓吹不可知論的盲目性。凡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基本可分兩類,壹是對出現問題的前因後果壹知半解,未作全面調查,而對陶瓷鑒定專業知識缺乏了解,故而陷入不可知論的怪圈之中;二是別有用心,揣著明白裝糊塗,鼓吹不可知論的目的是障人耳目後以售其奸。其中許多人本身即是仿古瓷的生產者或組織者,有些則是收藏了不少贗品的“收藏家”,望廣大收藏愛好者務必提高警惕。據筆者所知,前幾年陶瓷鑒定出現的問題,並非是傳統鑒定和科學鑒定本身的問題,因為傳統鑒定的部分專家和科學鑒定的部分科學家事前都對出現問題的器物提出過質疑。出現問題的關鍵是鑒定體制不完善,部分傳統鑒定的專家知識老化,固步自封,盲目地相信自己並不了解的科學鑒定的並不完善的數據。而部分科學鑒定的科學家,在數據缺乏邏輯性的情況下,急功近利,對傳統鑒定更是壹知半解,便想壹鳴驚人的宣讀科研成果,故而造成學術界的紛爭。有些科學家明知其錯,但在研討會上看到壹片贊揚聲,礙於人情和國情,則不敢公開宣讀自己的正確報告,直到錯誤報告公開發表,幾乎成了國際笑話後,才於數年後發表了自己的正確報告。

小編認為,當前古陶瓷鑒定出現問題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傳統鑒定的專家對科學鑒定的專業知識不熟悉,而科學鑒定的科學家對傳統鑒定的專業知識也不熟悉。如果二者能融洽地結合在壹起,傳統鑒定與科學鑒定真正的相輔相佐,在較短的時間內攻克古陶瓷鑒定的難關,當是可行之事。望有誌者***同努力,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

陶瓷鑒定主要有四項任務:壹是斷時代;二是識窯口;三是辨真偽;四是評價值。現簡單敘述如下:

壹、斷時代

斷時代的要領是把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根據造型和釉色可斷定陶瓷的大概時代,如郎窯紅釉,壹望釉色便可斷定其上限為康熙時期產品,再如鈷藍釉瓷器,其上限肯定不會早於元代早期。造型也是如此,如鳳尾尊,其上限不會早於清初。再如棒槌瓶,其上限也不會早於清初。還有梅瓶,宋代開始流行,宋、元、明、清歷代都生產,但每個時期的造型曲線變化都不壹樣,把握住每個時代標準器物造型的曲線變化,自能斷定其時代。根據造型和釉色的基本特征,要求鑒定者熟悉陶瓷史,尤其是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及其所出的各種圖錄,是學習陶瓷史的基本教材。近年興起收藏熱,各種收藏類書刊亦應運而生。但其中有不少書刊商業味過濃,又非專業工作者所編,謬誤連篇,誤導讀者,害人非淺。故讀者在選擇參考書時,壹定要慎重。

二、識窯口

識別窯口即判定陶瓷的產地,,其要領是把握陶瓷的工藝特征,胎、釉及修坯和燒成等,不同的產地均有各自的特征。如耀州窯系產品,同是青釉刻、印花產品,但陜西耀州窯底足露胎處均有褐色鐵斑,河南地區產品則均為灰白胎;廣西容縣、滕縣窯產品青釉則為銅綠。再如鈞窯系產品,山西渾源窯的紅斑在碗內多為對稱的十字形,其他窯口的紅斑則不規則,而浙江鐵店窯則胎薄堅硬,與其他窯口的疏松的灰白胎有明顯區別。還有明、清時的宜鈞和廣鈞十分容易混淆,釉色不好區分,但宜興窯做工精細,胎質細膩。  總之,把握各窯口的工藝特征,是分辨窯口的關鍵所在。這方面的參考書目主要是各地區專業考古工作者的發掘報告,如耀州窯、磁州窯、長沙窯、漳州窯、德化窯、建窯、龍泉窯及南宋官窯,均有正式的發掘報告出版,其資料翔實,可資參考。

三、辨真偽

鑒定古陶瓷的真偽,還需要了解仿古陶瓷生產的歷史。中國陶瓷史上仿古陶瓷生產可分為兩大類:壹是仿古;二是作偽。

1、仿古  仿古代陶瓷生產,最早出現於元代。如元代仿宋代鈞窯,南北方瓷區都有生產。再如元代霍縣窯仿宋代定窯,亦屬仿古。但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元代的仿古也可看作是對前朝陶瓷生產的繼承和發展。而明、清時期的景德鎮的仿古陶瓷生產,才是真正的仿古,它主要是仿歷史上的諸大名窯產品。如永樂時仿哥窯;成化時仿汝窯;清雍正、乾隆時仿官窯、鈞窯產品等等。這些仿品都仿得很成功,但大多署本朝款識,也有不署款的。此外,尚有明代仿明代、清代仿明代、清代仿清代的產品。如成化有仿宣德產品的;嘉靖、萬歷有仿成化產品的;天啟、崇禎有仿宣德、弘治、正德、嘉靖、隆慶產品的;康熙、雍正、乾隆有仿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產品的;清晚期又有仿康、雍、乾產品的等等。這些仿品大多署所仿朝代款識,也有少數署本朝款識的。

上述這些仿古陶瓷多是應宮廷需要而燒制的官窯產品,工藝規整、質量精良,在仿古過程中還有不少創新。鑒定這類瓷器要把握兩個標準:壹是被仿時代陶瓷的特征;二是仿制時代陶瓷的特征。只要把握這兩條原則,反復比較,自可識其真偽。如宮中舊藏成化蓋罐,其蓋多為雍正仿配的,二者外觀近似,但雍正仿品釉色略偏青,成化則釉質滋潤,仔細觀察就會看到二者的微小差別。

2、作偽  陶瓷作偽不同於陶瓷仿古,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本質的區別雖然作偽也需要仿古,但因為作偽的目的是為了騙人、賺錢,所以,其方法亦被銅臭熏染,使藝術價值遭到可恥的踐踏。

陶瓷作偽起源於清代末年,到民國時期最盛;進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又掀起壹股新的浪潮,大有超過民國之勢。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列強在中華大地上進行瘋狂的掠奪。文物珍寶當然不能逃脫此厄運。但傳世品和出土文物畢竟有限,於是乎,專門制作假古董的行業便應運而生。從清末到民國期間,假古董作了多少,至今沒有人能統計出詳細數字。但在本世紀七十年代,國外發明了熱釋光斷代法,用這種科學方法測定,國外某個收藏中國唐三彩甚多的有名的大博物館,其唐三彩幾乎全是偽品。由此可窺,作偽數量之壹斑。

要鑒別作偽陶瓷,首先要了解作偽的壹些方法,了解這些方法以後,便可順藤摸瓜識別其真假了。常見的作偽方法有如下幾種(1)、作舊:采用某種方法將新燒好或年代較近的陶瓷作成如傳世多年或出土陶瓷外貌相似的產品,叫作舊。作舊常用的方法有五種。

壹是打磨。具體方法是使用工具在陶瓷表面反復磨擦,使其失去光澤,仿佛是舊的壹樣。常用的工具有獸皮和葫蘆果實的外殼。這種方法因反復磨擦,即使表面很平滑,但也會在胎釉上留下磨擦痕跡。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些磨擦痕跡會暴露得壹清二楚。當代打磨有使用機器配以木炭或細砂,像炒栗子壹樣打磨的,磨擦痕十分均勻,不易看出,須仔細觀察。

二是土浸。為了模仿文物在墓中埋了多年而形成的土銹,作偽者常采用將陶瓷在泥土中浸埋的方法,使其產生與出土文物類似的效果。鑒定這類偽品的方法是仔細觀察其土銹。如仿造的唐三彩很多,其造型多為大件的俑和馬,用土浸方法作偽的也很多。但墓中出土的真物,其土銹呈粉狀往下掉,假的則整塊地往下掉。而且真者其土銹較為牢固,不易碰掉;假的則壹碰即掉。當代有些作偽者使用現代化化學粘合劑(如乳膠等)粘土銹,表面很像,但用刀具壹刮,便知真偽。

三是用化學藥品浸蝕。將新仿的陶瓷放入酸性或堿性的帶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品中浸蝕,也會獲得作舊的效果。鑒定這類偽品的要領是仔細觀察其表面的顏色,因為用這種方法浸蝕後,陶瓷表面光澤雖然減退了,但顯得十分呆板,與傳世品終有壹定差距。如果將陶瓷放入糞便之中浸蝕,可得到與傳世品極為類似的效果,單用肉眼很難區別真偽。不過鑒定這類偽品也不難,只要將其放入沸水中,便可嗅出糞便的腥臊味兒。

四是煙熏。這種方法壹般是將新仿的陶瓷懸掛於廚房竈的上方,任憑其煙熏火燎,待壹定時間後,也會得到滿意的效果。鑒定這類陶瓷的要領是仔細辨認其油膩痕跡,真者無油痕,偽者多發黃,且有油質感。

五是復燒。將新仿的陶瓷裹上泥土,放入窯中復燒。外裹的這層泥土中混有壹種黃土中的結核石,這種結核石粉碎後摻入土中,再配上微量的酸和水,放入窯中燒至700?C?800?C即可。這種方法是當代新發明的,使用不到10年,效果較為理想,既可退去浮光,又可咬上土銹,迷惑了不少人。但仔細觀察,其土銹仍是呆板,過於做作。(2)、舊胎新彩:這種作偽方法也稱後掛彩,大體上有兩種類型:

壹是直接在舊物的白釉上加彩裝飾,使之成為五彩、粉彩、鬥彩等名貴品種。這種方法多選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白釉瓷器加工。

二是將舊物的釉磨掉後加刻暗花,施釉二次燒成後再加釉彩繪裝飾。如傳世品中有將嘉靖白釉瓶磨釉後再刻暗花,施釉燒成後再加五彩的。還有將康熙瓷器磨釉後施釉二次燒成後再加繪墨地三彩的。此外,尚有將舊物直接施上顏色釉的。如傳世品中,有將成化青花盤掛上紅釉的;有將萬歷青花盤掛上綠釉的;更多的則是在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歷、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白釉器上掛黃釉或其他顏色釉的。

在完成加彩或掛釉的工序後,所有器物都要用上文提到的方法作舊。由此,鑒定這類偽品,要把握兩個要領:壹是註意作舊的各種痕跡;二是仔細觀察其胎釉和彩的顏色。後掛彩和釉的配方與古代的不壹樣,模仿的再高明,也難於達到與真物完全壹樣的效果。壹定要記住真品的彩釉特征,反復比較,亦不難識其真偽。另外,在舊胎上畫彩的瓷器,有的舊胎上有劃痕,彩壓在上面,劃痕中斷,用放大鏡觀察,壹目了然。

在所有的作偽方法中,以後掛彩對文物的損壞最為嚴重。許多真正的珍品,經古董商人的加工,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均蕩然無存,實為憾事。

(3)、挖補款識:這種方法是將某些已破損,但款識或底足尚完好的瓷器,用刀具將其有款識的底足切割下來,然後再嵌入新仿的陶瓷器上,移花接木,以冒充珍品。民國時期最盛行此技,而且鑲嵌技術極為高明,幾乎是天衣無縫。當代景德鎮也有人精通此術,其偽品也曾在拍賣會上成交。鑒定這類偽品的要領是仔細觀察其底足銜接部位胎釉的異常痕跡及底足與器身胎釉的異常變化,並壹定要借助高倍數的放大鏡仔細觀察。

(4)、後仿款:仿古和作偽都有仿造款識的,有的直接書寫款識,有的是用刀具在底足上刻出款識,然後填釉燒成後再打磨的。鑒定後仿款的要領是把握真品款識的寫法。因為明、清陶瓷工藝分工極細,撰寫款識的工匠只負責此項工作;同時代、同壹窯口陶瓷的款識多出自同壹人之手。即使不是出自壹人之手,因時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代款識字體的風格也基本相同。後仿者再高明,也往往只得貌似,而沒有神韻,難以魚目混珠。我國老壹輩的古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用通俗易懂的歌訣,總結出各種真款的特征,為鑒定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如宣德款識:

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陰篆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圓;晉唐小楷最出群。

再如成化款識:

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

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不越刀。

明字月尖日肥胖,成字壹點頭肩腰。

成化“天”字歌訣:天字無欄確為官,

字沈雲?髑澈直摺?滌悍略燜浼記桑?/p>

壹長兩短裏俱幹。還有正德款識:

大字橫短頭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

正字底豐三橫平,德字心寬十字小。

年字橫劃上最短,制字衣橫少越刀。

此外,有些偽款純系作偽者杜撰,如“景德年制”、“洪武年造”、“大明洪熙年制”等,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只要了解壹些陶瓷史知識,便可壹望即知。

古玩交流(鑒定,交易,30天快速出手)

  • 上一篇:以壹個電話為線索繼續寫作文
  • 下一篇:妳在南昌見過最牛的車是什麽樣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