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爭奪他,三個王朝毀於戰爭。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農歷4月13)。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是三藏法師第壹人。
鳩摩羅什壹生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世人公認鳩摩羅什為漢傳佛教奠基人,是壹位偉大的佛學家、哲學家、漢語言學家、音律學家、星象學家。
在世界戰爭史上,鳩摩羅什的地位很特殊,為了爭奪他,前秦和後秦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焉耆和龜茲國先後被前秦所滅,隨後前秦被姚萇所滅,最終後秦皇帝派兵滅了後涼,鳩摩羅什被接到了長安(西安)講經說法。人們不惜代價的爭奪,只因為,鳩摩羅什的影響力太大了。
在歷史上,因為被爭奪而引起國與國之間長期的大規模戰爭的人,最有名的有兩位。另外壹位是引發十年特洛伊戰爭並改變希臘歷史走向的海倫。二者的不同之處是,海倫是女的,有絕世美貌,鳩摩羅什是男的,有不世出的才學。
鳩摩羅什的家族很奇特。他的父親曾經是宰相,母親是公主。父親鳩摩羅炎出身天竺望族,曾管至宰相。可這位宰相,有壹天把官兒扔掉不做了,周遊列國去學道。後來,鳩摩羅炎來到了龜茲,與龜茲王的妹妹結了婚,生下了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相貌出眾,混血,很早就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7歲隨母出家,每天能背誦三萬六千偈頌。後來,他無論在社會生活上還是在人類思想上,都成了改變歷史的人。
這裏的重點是,鳩摩羅什“每天能背誦三萬六千偈頌”。
偈頌(讀音jì sònɡ),指佛經中的唱頌詞,雋永的詩作,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壹偈。通俗來說,壹偈就是壹首四言詩,例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歷史上沒有明確說,鳩摩羅什每天背誦的是三萬六千個字,還是三萬六千首偈頌。即便按照三萬六千個字來看,鳩摩羅什的記憶力都近乎是曠古未有的。
比如,唐詩三百首。如果平均每首詩50個字的話,那麽三百首,不過壹萬五千字。按照鳩摩羅什的記憶力,他每壹天都可以背完全部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當量,這還不是他的記憶力的極限。
如果記憶文字著作有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話,鳩摩羅什很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的世界第壹。
我們不知道鳩摩羅什究竟如何做到的,大概原因有兩點。第壹,是因為信仰,他壹輩子就幹了壹件事(講經說法);第二,是因為他年輕,那時他只有7歲。
年輕,所有人都能做到,因為我們都年輕過。可惜絕大部分人在年輕的時候(或者少兒時代)根本沒有深刻的訓練過記憶力,這是人類的最大悲哀之壹。
信仰,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尤其是在7歲的時候。這是人類永恒的難題。
所以,鳩摩羅什在歷史上壹直被敬仰,從未被超越。
2.他的文章千古流傳。
在歷史上詩詞歌賦文章書法做官都非常厲害的人不少,但壹千多年以後還盡人皆知的不多。蘇軾,蘇東坡,就是這樣的罕見奇才。
說蘇軾是奇才而不是天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歷史清晰的記錄了這個人是何等的刻苦,尤其是他的驚世才華源自何處,還有他那不為人知的驚人記憶力。
陳鵠在《西塘集耆舊續聞》裏記錄了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普通的壹天。當時,44歲的蘇軾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市)為團練副使,他在黃州城東的壹塊坡地上建了壹個小屋,取名“雪堂”,自號“東坡居士”,開始用讀書驅散人生的陰霾。
當時,司農朱載上在黃岡縣當官。蘇東坡剛剛被貶謫居住在黃州,不認識朱載上。有位客人吟誦朱司農的詩——“官閑無壹事,蝴蝶飛上階。”蘇東坡驚愕地說:“什麽人作的詩?”客人回答是朱載上所作,蘇東坡再三稱贊,認為很幽雅。
有壹天,朱載上去拜見蘇東坡,他們於是成為知己。從此,朱載上經常登門拜訪。偶然有壹天來拜見,負責接待的人已通報了姓名,但是蘇東坡好長時間不出來:他想留下來,卻等候得很疲倦;想離開,又已經通報過姓名。就這樣過了很長時間,蘇東坡才出來,表達抱歉。蘇軾說,“剛才作壹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課,沒能及時來接待妳。”
兩人安坐定落,別的話說完後,朱載上請教說:“剛才來時,先生所說‘日課’是指什麽?”
蘇東坡對答道:“抄《漢書》。”
朱載上說:“憑先生這樣的天才,打開書看壹遍,可以終身不忘,哪裏用得著手抄呢?”
蘇東坡說:“不是這樣的。我讀《漢書》,到現在總***經過三次手抄了。最初壹段事抄三個字為標題,以後要抄兩字,現在就只要抄壹個字了。”
朱載上離開座位, 又請教說:“不知道先生肯不肯把所抄的書給我看看。”
蘇東坡就命令老兵在書桌上取來壹冊書。
朱載上看了後,壹點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
蘇東坡說:“請妳試著列舉標題壹個字。”
朱載上按照他說的做了,蘇東坡應聲就背誦幾百個字,沒有壹字差缺。
***挑選了幾次,都是這樣。
朱載上心悅誠服贊嘆了好長時間,說:“先生真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才啊!”
以後朱載上把這個話告訴兒子朱新仲說:“蘇東坡尚且如此勤奮,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奮讀書嗎?”
後來,朱新仲又用這個話教育自己的兒子朱輅。
那麽《漢書》是什麽書呢?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壹。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余年。《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誌十篇,傳七十篇,***壹百篇,後人劃分為壹百二十卷,全書***80萬字。
80萬字!足足有十本中學歷史的篇幅了。作者本人班固老前輩不知道有沒有背下來,反正蘇軾是背完了。
那麽,蘇軾是怎麽做到的呢?根據上面的歷史記載,蘇軾的大致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要動手抄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道理古人不但發現了,而且他們用的最狠。對於蘇軾而言,抄書還是練書法的壹部分,順便練成了書法家。
第二,通過理解記憶。也許早年蘇軾背書是通篇抄錄的,而到了44歲的年紀,蘇軾已經有了創造性的方法。那就是摘抄,每段事起初抄3字,然後2字,最後1字。這種抄寫看上去是偷懶,其實更累。壹段事有幾百字,選出其中的三個字是要動腦子的,從三個字還原到幾百字更要動腦子。摘選的過程就是理解、提煉、記憶的過程,而背誦還原的過程是檢驗、增強記憶的過程。
第三,這是痛苦的持久戰。蘇軾不是心血來潮的時候這麽幹,壹氣呵成背80萬字,而是“日課”,也就是蘇軾給自己規定的每天訓練任務——直到44歲的每天訓練任務。
這個方法誰都可以學,誰都可以用,但是真正用到蘇軾那個水平的實屬罕見。比如,朱載上,起初誇蘇軾是“天才”,看到蘇軾背誦的過程和效果後又恭維他是“仙才”。回到家裏跟兒子說了實話,那是勤奮,小子妳學著點兒!
實際上蘇軾何止是勤奮,那簡直是刻苦,何止是刻苦,而是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苦。同樣的方法常人偶爾嘗試壹下可以,但是反反復復這麽做,日復壹日數十年如壹日的這麽做,沒幾個人能受得了。
3.他發明了改變人類的機器。
第三位記憶大師是馮·諾依曼。
許多人都知道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是計算機之父。其實他還是博弈論之父,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數學家,以及改變戰爭史的科學家。這個人除了數理特別強悍之外,在精英圈子裏還是壹位語言優勢見長的學神。
馮·諾依曼是匈牙利人,但他精通多國語言,比如德語和英語。許多人都以為,歐洲人相互往來頻繁,多跟其他國家的人接觸,憑借耳濡目染的語感學習壹門外語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兒。尤其馮·諾依曼是科學圈子的人。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馮·諾依曼想要對某種語言獲得語感,他就迅速而專註地閱讀用此種語言寫成的某些書籍,這樣他所選擇的文章的每壹個字都深深烙在他的腦海裏。
通過這些實踐,在20世紀50年代,50歲的馮.諾依曼能夠壹字不差地引用狄更斯的著作《雙城記》中的前十多頁內容,這讓大名鼎鼎的戈德斯坦(Herman Goldstein)十分困惑。
學英語時馮·諾依曼也先選擇瀏覽百科全書,然後挑選有趣的科目背誦下來。因而他非常精確地了解***濟會運動、哲學的早期歷史、對聖女貞德的審判和美國內戰。
小時候學習德語時,馮·諾依曼也同樣背誦過翁肯的《世界史》。他學習了德國人眼中的所有古代歷史的觀點。
馮·諾依曼對詞匯記得牢、感覺準,對數學符號的感覺無人能及,可惜就是記不住人的面孔。別人認得他,他卻不認識人家,他壹輩子對此都感到尷尬。他沒有照相機般的記憶。這使他的數學受到了壹些局限(他不善於想象形狀),但也很有可能加強了他的長處。壹個擁有照相機般頭腦的人是很難思考三維以上的空間的。不論是1/4維還是幾十分之壹維還是幾萬維直至無窮維,馮·諾依曼思考起來都很輕松,他只需在他大腦裏的棋盤上移動代數符號就可以了。
上面這些記載出現在這本偉大的傳記中,《天才的拓荒者——馮·諾依曼》(John VonNeuman: the scientific genius who pioneered the modern computer, game theory,nuclear deterrence, and much more)。
歷史不曾記載馮·諾依曼究竟背了多少《世界史》這樣著作以及《雙城記》這樣的小說。但是,顯然,其記憶力是驚人的。歷史也沒有記載馮·諾依曼究竟是如何記憶的。
但是,如果馮·諾依曼是壹位知行合壹的科學家(這個假設顯然是合理的),那麽我們就能推斷出他究竟是如何記住如此大量的文字的。
馮·諾依曼非常仔細的研究過神經科學。在他的曠世著作《量子力學的數學原理》裏面,有關大腦與量子力學的關系是作為壓軸篇章出現的。另外,馮·諾依曼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計算機之父。顯然,他不僅深刻的理解計算機是如何運算的,他還深刻的理解計算機是如何存儲和調用信息的,以及當信息失真的時候運算是何等的紊亂甚至難以進行。
所以,在馮·諾依曼的眼裏,人,理所應當的是壹架神經計算機,或者神經量子計算機。對於人的記憶而言,信息不是印刻在物理元器件上,而是印刻在生物的神經系統的元器件之上。而神經系統的精密程度比當時的物理元件要精微的多。
無論如何,對於馮·諾依曼來說,記憶意味著精準“印刻”。
他的記憶秘訣就是,反反復復機械式的印刻。
或者更簡單的說,當他在記憶的時候,或者訓練自己的時候,他把自己當做了機器,而不是人!
4. 秘訣。
總起來說,
鳩摩羅什的記憶秘訣是信仰,
蘇軾的記憶秘訣是日復壹日的抄寫,
馮·諾依曼的記憶秘訣是把自己當機器。
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毛病就是遇到牛人的時候,不請教。
絕大多數人的第二個毛病就是有機會向牛人請教的時候只喜歡問“妳是怎麽做到的”,就仿佛自己真的很想去嘗試壹樣。
並沒有多少人問這些牛人,“妳的感受如何”。
例如,朱載上贊嘆蘇軾記憶力的時候,其實蘇軾有些話沒好意思說。
同樣的意思,壹千多年後有個叫做邁克·泰森的拳王表達的特別準確,他說:
當他們問我是否享受越來越高的關註度和越來越多的財富時,我沈下臉說:“其他人不會想跟我壹樣的。他們會說,‘哇,我能賺錢。’可如果他們經歷過我經歷的壹些事,他們會哭的。那樣的經歷太壓抑了”。
有人說,學習不應該是痛苦的,學習應當是快樂的。
是的,那取決於妳究竟想學到什麽程度。
還有壹些成年人說,我們要快樂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
這也沒有多大錯誤,那取決於妳究竟想教育出什麽樣的人。
記憶,也是如此。
對於邁克·泰森來說,他摯愛的教練,他異姓的親人,他不竭的動力源泉,他最想與之分享榮耀的人(“我的導師,我的朋友,我的將軍”)——庫斯·達馬托的主要任務就是羞辱他、激怒他、挑戰他、貶低他、不遺余力的挑他的毛病,最重要的是花高價錢找人到訓練館修理他。自從十四五歲開始,泰森並不是經常鼻青臉腫的走出訓練館,而是必須頭破血流的在腦袋上縫上幾十針。
在數萬人吼叫著觀看的拳擊擂臺上,人們經常看到泰森壹拳將對手撂倒結束戰鬥,奪得冠軍,或者金腰帶。他是“野獸”、“惡棍”、“混蛋”,同時也是戰無不勝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拳擊手之壹。而泰森在拳擊生涯的很長壹段時間裏甚至不用提前訓練直接上場把強悍的對手擊倒,他說“比賽是輕松的”,因為訓練的痛苦程度是比賽的N倍。
對了,泰森也是記憶高手。
無論庫斯活著還是去世之後,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他都能大段大段壹字不差的引用庫斯·達馬托的原話。當然,無論何時,他都記得他的每壹位拳擊偶像的每壹場比賽的每壹個動作。在十五六歲的少年時代,他曾經三天不洗澡,壹直觀察研究那些後來被他遠遠超越了的拳擊前輩們的比賽錄像。在他生命中的許多年裏,無論睡去還是醒著的時候,他的腦子裏只有拳擊。
在得知這壹切之後,我的朋友,妳還想成為記憶高手或者任何高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