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與《道德經》中的說法如出壹轍:人性不在,損不足,役有余。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深度和信息覆蓋的廣度已經達到了無所不在的程度,而且鑒於互聯網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下載只是壹份代碼),所以每當妳的產品在綜合方面優於競品的時候,妳的市場份額不但不會喪失,反而幾乎可以吃掉整個行業。
可以說馬太效應是互聯網時代的底色,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階段,強者恒強的現象更加明顯。
但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這壹期的主角“QQ”。
這是壹個誕生於1999的產品,當時互聯網剛剛在中國萌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QQ已經是壹個“經典的互聯網”產品。
雖然它曾經在PC時代統壹了整個互聯網的社交領域,但在日新月異的新產品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革沖擊下,它也應該成為歷史名稱中活躍的存在,只能留給白發蒼蒼的老人在給孫輩講述往事時成為壹段歷史的註腳。
然而,我們都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QQ不僅沒有衰落,還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成為了能與微信並駕齊驅的社交軟件老二,將剩下的挑戰者遠遠甩在身後。
數據顯示,QQ的月活躍用戶仍然超過8億,而更有意思的是,如今互聯網上最具爭議性和活力的那些Z世代,其實都是聚集在QQ這個經典的互聯網產品上的。
喜新厭舊怎麽辦?那些同意不屑用古董的年輕人呢?現實中怎麽能看到這麽不壹樣的情況呢?
要解釋這種神奇的現象,就得從人群的細分和發展機會這兩點來詳細解釋。
對互聯網發展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微信的興起與互聯網從PC到移動的轉變密不可分。
當時市場迫切需要壹款輕量級的應用來滿足上億用戶(包括很多對互聯網和PC不熟悉的人)的社交需求,但顯然已經發展了10多年,已經變得極其臃腫的QQ已經不適合了。
而是在發布之初,微信只有添加好友、發送文字、圖片消息、導入通訊錄等幾個基本功能(語音和朋友圈是後來才加入的),依靠當時強大的社交需求和騰訊的分流,微信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比如雷軍的米聊,壹度領先微信,但3.0版本後遠遠落後),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絕對王者。
正是因為互聯網從PC到移動的轉變(用羅永浩的話來形容:這就是所謂的平臺革命),微信才有了取代QQ的可能。
隨後的幾年,迫於微信掌握的強大關系鏈,這款應用也享受到了馬太效應的加持,使得所有同類競品走向滅絕(比如米聊,2021年初宣布暫停)。
如果妳是2014 -2017的應屆畢業生,應該還記得當年職場面試中的鄙視鏈:壹定要填寫手機和微信,避免QQ郵箱,否則會給面試官打上不成熟的烙印。
可以說,過去幾年,微信得益於日益鞏固的移動關系鏈和來自職場規範的加持,從而獲得了壹邊倒的碾壓優勢。在輿論場上,我們甚至可以聽到“QQ已經不用了”的說辭。
然而,時間最終證明了QQ強大的生命力。年輕人即使“被迫”使用微信,也只是把微信作為家庭和工作聯系的工具。真正的娛樂和愛好還得通過QQ來實現。
為什麽有微信還不夠?為什麽壹定要再加壹個QQ?還有為什麽最渴望嘗試新玩具的年輕人會聚在QQ這種古董裏?
其實原因並不復雜。“輸的是我,贏的是蕭何”這句話足以概括,但正是這兩個方面落在了具體體驗之上。
壹個是在2010之後的幾年裏,微信確實呈現出燎原之勢。但長期以來,微信只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交,似乎刻意避免將微信帶向臃腫的QQ方向。
方便和高效自然是商務人士所向往的,但對於年輕壹代來說就有點無聊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社交軟件與其說是壹個互聯工具,不如說是壹個興趣社區。
他們熱衷於嘗試和發明各種玩法,比如擴欄、英語C、俚語等。,並且還要求平臺提供補充功能。
以上要求自然不是微信給的。反而沈澱了20多年的QQ可以輕松滿足。
比如更高效的群管理能力(群成員級別,管理員沈默等。),以及QQ秀、厘米秀和QQ空間等。,可以充分展示個性,也可以通過不同層次的消費和會員充值達到炫耀的目的,後者也是年輕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時,為了滿足年輕人的趣味需求,QQ還增加了表情彈射、壹起寫作、壹起聚會等花樣。
哪怕是微信同款的“拍壹拍”,來QQ也會往看中的方向走(還有VIP專屬功能)。
當然妳也可能會說,微信不能因為受眾追求輕量化而貿然加入功能軍備競賽,但為什麽要回歸QQ呢?為什麽騰訊帝國之外的產品不能在社交中占據第二的位置?
其實原因也離不開“運氣”二字。2010之後的幾年,微信壹蹶不振,中小學的00後幾乎沒有手機,他們的大部分網絡娛樂都需要通過壹臺PC來實現。
同時,得益於QQ早已成為PC的標配軟件,學校電腦課的桌面都默認安裝了QQ,這也讓這群當時沒有手機(或者不方便使用手機)但仍有強烈社交需求的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想進入QQ的世界(也可以說當時互聯網巨頭們都爭相爭奪移動互聯網用戶,戰略性地放棄了PC)。
隨之而來的是QQ華而不實的功能滿足和年輕人的社交關系在QQ中沈澱的故事,成為了外部軟件再也無法打破的壁壘。
那麽QQ到底有多受年輕人歡迎呢?2019發布的《QQ: 2019中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顯示,QQ會員有壹半是00後開通的,全球67%的內容來自00後。
這壹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沒有年輕人對花哨社交功能的追求,沒有QQ早年的沈澱,今天的企鵝很可能會錯過年輕人的社交法則。
當然,沒有所謂的歷史,只要我們知道,這樣壹個在“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理念下成長起來的社交帝國,依然用QQ這種古董緊握著通往未來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