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郵市大熱的時候,熱門的小型張和其他郵票不宜進,因為過熱的郵票都是炒家壹炒再炒升價的,時可能暴跌。
2、無人問津的冷票不宜進,冷票是指郵市上價格長期來較低的郵票。因為冷票有它的“致命傷”,或者圖案設計不好,如<白鶴>,<敦煌壁畫>等,或者票樣不合規矩,如<編鐘>,<馬王堆>,郵人說像明信片(無齒孔)等;或者有些忌諱,如T72M(圖68)<藥用植物>,1982年5月20日發行,才印115.45萬枚,但市價老是低於同年發行的T74M,T79M約50%的價格,而且無多少人問津;或者印數過大,如和106M<熊貓>,是當時印量上千萬,超過以前的小型張印量5-6倍多,貪圖便宜吃進這些票,很容易壓在手上放不出去而只賠不賺。
3、錯體郵票不宜進,壹般錯體郵票因為沒有比照系數而價格較貴,最主要是郵市上的錯體不少是人為變造的,郵人壹般難以識別其真假。即便是真貨,其承接力也不是很大,較難脫手。
4、超量發行的郵票不宜進,集郵紀念品紀念張,封,片不宜進,對某種傳聞紛紛的郵品沒有確定以前(如傳言某種郵票因錯版收回,某種郵票有政治問題)不宜進。哪些郵品不宜收藏
有的集郵愛好者容易走入壹個誤區,即求珍求全。其實,對郵品的收藏,只要精力與財力狀況允許,以豐富的“郵識”為條件,實行兼容並包,又何嘗不可呢?但是,確實有3種類型的郵品不宜過多收藏。
花紙頭是壹種穿著郵票外衣,實為仿真郵票的印刷品。它與普通郵票壹樣,印有國名、圖案、面值,並打有齒孔,壹般也蓋有郵戳。但是花紙頭的面值是虛擬的數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郵資。這類郵票設計得大都花裏胡哨,引人註目,並以銅版紙印刷,容易引起集郵愛好者的購買欲望。所以,對於這類郵票的收藏應慎重。
還有壹種金銀郵品。這類郵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動輒鑲金嵌銀,顯得雍容華貴,這也成為它的最大賣點。起初人們看到這類郵品不俗的包裝,容易將其與珍郵等同起來,再加之廣告上“限量發行”、“流水編號”等字樣的大力吹捧,便慷慨解囊。後來隨著人們“郵識”的增加,加上該類郵品受到“不得組集參展”的限制,許多人認為把它們存放在家中也不過是占據空間罷了。
另外,商業郵票也不宜多藏。這類郵票的發行國大多是壹些非洲國家和歐洲內陸以發行郵票為支柱產業的小國,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印刷精美。這類郵票最明顯的壹個特點就是大量出口,外銷大大超過了內需。這類郵票曾在1996年至1997年間風光壹時,但隨著郵市走冷,也就逐漸無人問津了。正確認識專題集郵的珍罕性
在專題郵集中,珍罕性占20分,由此可見,珍罕性在壹部專題郵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選題相似的時候,不少評審員更看重的是郵品的珍罕性,而忽視了郵集的思路、創新。甚至有人認為,5萬元以下很難參加國家級郵展,5-10萬是鍍金獎及以下的層次,10-20萬是鍍金獎和大鍍金獎,拿金獎就要在此之上,仿佛集郵展覽變成了金錢的較量,過高的門檻使許多專題集郵者面對郵展望而卻步,這將不利於我國專題集郵事業的發展。
目前,人們對專題集郵珍罕性的認識有幾個誤區:
1. 郵品越珍罕,郵集水平越高。有些人過分強調了珍罕性的重要,壹部郵集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往往取決於郵品的質量。郵集的珍罕性占20分,壹部十多萬元的郵集可能拿到十七、八分,壹部五、六萬的郵集也不會少於十壹、二分,也就是說其差距是五分左右。而在其它方面還有80分,只要在其它方面做得更好,完全可以縮小差距,甚至可超越價值高的郵集。在首屆全國老年人郵展上,某部郵集以其珍罕的郵品取得了金獎。這壹結果卻受到越來越多集郵者的質疑,因為這部郵集所選用的郵品並不切題、郵集的綱要存在著不少不足之處。作為專題集郵者不應該片面看重珍罕性,而還要註意專業知識、集郵知識的積累。作為評審員更應該客觀細致地評價每部作品,使評審結果公正、合理。
2. 郵品越貴越珍罕。人們習慣使用價格來衡量郵品地珍罕性,數千元以上的郵品才是珍罕,幾元、幾十元壹件的就不是珍罕的郵品。壹枚1000多元的金猴卻不能說珍罕,因為只要有錢,無論到哪個郵市都能買到。有些數十年前的郵資機戳、宣傳戳雖然只要數十元,但其收集的難度卻遠高於猴票。郵集的珍罕性固然要體現在郵品的價格上,更要體現在收集的難度上,這才能使集郵者保持不斷去尋覓、去追求的樂趣。
3.年代越久遠越珍罕。專題郵集中使用大量1900年以前的郵品,使整部郵集的外觀充滿了古樸、滄桑,人們包括評審員會對此產生好感。壹般說來,年代越久,隨著時間的流逝,能流傳下來的郵品就會越來越少,如中國的大龍郵票、紅印花加蓋票等,這些能稱為珍罕的郵品。但有些外國早期的郵資封片,發行量巨大,留存下來的數量也很多,國外只要花幾美元就很容易買到,而到了國內,被哄擡到數百元甚至更高,這些郵品不壹定就是珍罕。
4. 不管題材是什麽,珍罕性的要求沒有區別。自黑便士發行以來,世界上,已發行了數十萬種郵票,假如包括郵戳、郵資封片等,更是數不勝數。但早期珍罕的郵品往往集中在動植物、雕塑、建築物、國家元首等,近期的郵品才多種多樣。所以,不應該用同壹種標準來衡量珍罕性。舉例說,《聲音》的收集難度要遠高於《雕塑》,因現存《雕塑》的珍罕郵品非常多,其選擇的空間就遠多於《聲音》,而《聲音》的郵品往往要經過苦苦尋覓,才能得到,盡管《聲音》可能只花三四萬元,但其收集難度不見得比十多萬元的雕塑低。珍罕性應該與收集難度成正比。
珍罕性雖然重要,但它不是影響郵集取得高分的唯壹因素,珍罕性以外,還有80分等待我們去爭取,我希望廣大集郵愛好者不要緊盯著珍罕性,而應該全面地改進,努力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