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八國聯軍的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與十壹國簽訂《辛醜條約》而告終。
八國聯軍封鎖街道,搶劫民房。
它規定清政府要在三十九年內支付4.5億兩白銀(這壹巨額賠償在《馬關條約》向日本支付2億兩白銀後變得更糟)。此時的中國戰亂不斷,內憂外患。國庫已經空了,國民生產總值很低。為還清4.5億戰爭賠款,不得不分期償還,還向各國銀行借款支付賠款。這就是所謂的庚子賠款。為了加強清政府從經濟、政治、軍事方面的控制。《辛醜條約》規定,關稅和鹽稅用於償還賠款,但這兩項稅收是清政府最重要的財政收入。控制了海關,基本上就能控制中國的金融。賠款* * * 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白銀,翻了壹倍多,也使得中國經濟在隨後的幾十年裏陷入低谷,久久不能翻身,經濟實力極其落後。
《辛醜條約》中的賠償金額比較特殊。列強要求賠償4.5億元。當時中國有4.5億人口,本意是要求中國所有人向他們繳納1兩白銀的“罰款”。發生反帝鬥爭的城鎮也被要求停止科學研究五年。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更加蕭條,人民生活更加貧困。中國由此徹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文化方面。盟軍占領北京後,對北京的皇城、衙門、衙門等進行掠奪,致使大量中國珍貴文物、大量文史資料(包括著名的永樂大典)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圓明園)遭到盜竊和破壞。損失無法估量!其中,僅松竹寺壹座,就損失了3000多尊鍍金銅佛、1400件燦爛品、4300件青銅器。就連故宮太和殿前銅缸上的鍍金也被侵略軍的刺刀刮掉,至今仍滿是劃痕,這也是盟軍洗劫北京的鐵證。《永樂大典》由明朝永樂年間(1403-1408)2100位學者編撰,卷數***22870。1860,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毀,後收藏於南池子街皇家歷史塔。1900年,被八國聯軍摧毀廢棄,連《永樂大典》這本書都用來修築工事。《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年間由360位學者編撰而成的。收集古籍3461種,* * * 79309卷,全書7套* * *。65,438+0,860年英法入侵時銷毀壹套,65,438+0,900年八國聯軍銷毀數萬冊。翰林院有許多珍貴書籍、善本、宋版書籍、文史資料和珍貴書畫。八國聯軍掠奪浪費了所有的書。直到現在,倫敦和巴黎的博物館裏還有很多被洗劫壹空的書籍、文學和歷史經典如《永樂大典》。
生活方面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天津、北京,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壹次全城禁止大小便。這個全市範圍的禁令純粹是以武力威懾為後盾的。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曾看到“另壹個國家的人為了宣揚他們的廉潔信條,對任何在公共場所小便的人開槍。[8]
對東北亞的影響
19年底,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國成為當時最迫切的要求。這場戰爭也引起了列強在中國影響力的變化。在戰爭中,俄國侵占了整個中國東北,這在壹定程度上導致了日俄圍繞中國東北和朝鮮利益的矛盾激化和升級,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就遠東局勢而言,1900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鬥爭。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清楚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勾結和鬥爭的本質。
影響國家。
1900年,亞非拉殖民地政府響應英國號召,配合八國聯軍北伐中國。在此期間,澳大利亞聯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國之戰不僅是澳大利亞殖民軍的第壹次亞洲戰爭,也是澳大利亞聯邦的第壹次海外軍事行動。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65438年至0899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風起雲湧,迅速占領各國媒體的主要版面。但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六個英國殖民地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建立壹個天然的聯邦。經過多年的政治角力,1900年3月,澳大利亞各殖民地代表齊聚倫敦,進行聯邦成立前的最後磋商,隨後聯邦憲法草案於7月提交英國議會審議。
此時北京局勢迅速惡化,英國作為列強中首屈壹指的老牌帝國,此時面臨著兩難的境地。遠東局勢如此糜爛,為了維護英國的利益和權威,必須出兵,而素有“不落帝國”之稱的大英帝國此時已無兵可調。由於英軍主力被牽制在南非,在那裏與荷蘭人作戰,史稱“布爾戰爭”。布爾戰爭也牽涉到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殖民地向南非派遣了2500名正規軍和3500名民兵。作為英國最成熟的殖民地之壹,印度軍隊也被大英帝國調往世界各地,以填補英軍主力開赴南非後留下的防務空白。此時東亞告急,英國只能轉向其他殖民地(或準殖民地)挖掘軍事潛力。甚至在阿哈瓦新成立的“華勇營”也被征召到京津作戰,與香港軍團、新加坡軍團和部分印度軍團壹起組成英軍主力,參與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和北京。澳大利亞作為亞太地區唯壹的“白人國家”,是英國所謂的真兵。英國政府征詢澳大利亞殖民地的意向,殖民地政府高興地表示,只要“祖國召喚”,就立即出兵參戰。多國聯軍紛紛來華作戰,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英俄、俄日、英法等國在華既得利益沖突突出,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