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gōng
釋義 ①屬於國家或集體的,跟“ 私 ” 相對:公物|公事|公款。②***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公認|公約|公害。③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④讓大家知道;不隱瞞:公布|公告|公之於世。⑤合理的;沒有偏私的:公平|公買公賣|大公無私。⑥職務的;工作上的事務:辦公|公余。⑦封建五等爵位的第壹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⑧對祖輩或老年男子的稱呼:外公|老公公|王公|諸公。⑨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⑩雄性的動物:公雞|公牛。
公安 #gōng'ān 整個社會的治安:公安局。
公布 #gōngbù 公開發布,使大家知道。
〖例句〗大會公布了進入決賽的運動員名單。
公道 #gōngdào 合理的:價格公道。
〖例句〗這不可能是她幹的,她這個人處事壹向公道。
公*** #gōnggòng 屬於社會的;公有公用的:公***汽車。
〖例句〗我們要愛護公***財產。
公開 #gōngkāi ①不加隱蔽;面對大家,跟“ 秘密 ” 相對:當眾公開搖獎。②使秘密的成為公開的:這件事暫時不能公開。
〖例句〗老中醫向同行公開了祖傳秘方。
公款 #gōngkuǎn 屬於國家、機關、企業、團體的錢。
〖例句〗她因挪用、貪汙巨額公款而被判刑。
公民 #gōngmín 具有或取得某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我是中華人民***和國公民。
公平 #gōngpíng 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壹方面:公平交易。
〖例句〗明明是他們犯規,裁判卻判我們輸球,這太不公平了。
公園 #gōngyuán 供公眾遊玩、休息和娛樂的地方。
〖例句〗爺爺每天早晨都到公園裏鍛煉身體。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公〈形〉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來表示“與私相背”,即“公正無私”的意思。本義:公正,無私)
同本義
公,平分也。――《說文》
背厶謂之公,或說,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無私謂之公。――《賈子·道術》
舉公義,辟私怨。―《墨子·尚賢上》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公氣(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質樸);公潔(公正廉潔);公慎(公正謹慎);公誠(
公gōng
⒈國家的或集體的,跟"私"相對:~文。~款。~糧。~而忘私。立黨為~。愛護~***財產。
⒉正直,合理:~事~辦。~正無私。買賣~平。
⒊***同的,大家認可的,大家適用的:~約。~認。~海。
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式。
⒌讓大家知道:~布賬目。可以~開。發布~報。
⒍雄性的:~牛。
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親:贍養~婆。
⒐對男子的尊稱: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壹等。
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歷法:~斤。~裏。~尺。~歷。~元。
2. 翟汝文,字公文言文翻譯翻譯:翟汝文,字公巽,宋代潤州丹陽人,熙寧九年出生在壹個官宦之家。
翟汝文的父親翟思自開封徙居丹陽,累官禦史起居郎,歷知越州應天府。翟汝文自幼聰慧好學,隨父習誦漢、宋儒學。
少年時代,翟汝文就能揮翰寫壹手錦繡文章和龍鳳好字,以“風度翹楚,好古博雅”而遠近聞名。元符元年,他告別父母,離開故鄉,千裏迢迢趕赴京城應試,壹舉考中進士,那年才22歲。
翟汝文性至孝,以“親老”為由,在丹陽侍奉雙親整整十個春秋。北宋末年,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朝廷急需濟世之才。
大觀年間,朝臣舉薦翟汝文入朝為官,擢議禮局編修官。宋徽宗趙佶久聞翟汝文才華卓犖,“召對”後,覺得果然才華超群,嘉勉壹番後,便授予秘書郎之職。
後監宿州稅,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他為皇太子講學,除中書舍人。
後來,因為有人說他“從蘇軾、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而被外放至襄州、濟州、廟州、陳州等地。他在各地做官都視百姓為父母,為官清正,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對受災地區,則常常奏請朝廷減賦,因此,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和愛戴,召拜中書舍人。朝廷命同修《哲學國史》,遷給事中。
翟汝文嫉惡如仇。徽宗時,內侍梁師成陰賊險鷙,專橫跋扈,強占百姓墓田增辟為自己的園圃,都城裏的人都稱其為“隱相”。
翟汝文對其深惡痛絕,多次彈劾,但是梁師成唆使宰相,將翟汝文貶黜至宣州。然而,這件事並未改變翟汝文剛正不阿的性格,反而更加激發起他對專權誤國者的極端蔑視和憤恨。
密州負海產鹽,他見蔡京“屢變鹽法”,並要“歲貢牛黃”,覺得蔡京的變法不合“祖法”,“牛失黃輒死”,因此奏罷,被朝廷。宋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改顯謨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宋高宗建炎三年春天,金兵大舉南下,直撲揚州。高宗趙構從揚州倉惶渡江,繼續南逃,中原和江北地區完全失守。
翟汝文與其同僚在南行的路上,他親眼看見大批從北方逃亡而來的百姓流離失所,生活淒慘,無不痛心疾首。壹年多來,朝廷被投降議和的烏雲所籠罩,反對議和、上疏論政的宰相李綱被解職;力主北伐,請求還都汴京的好友、同鄉太學生陳東慘遭殺害;提拔嶽飛為將、屢敗金兵的宗澤憂憤而逝……這壹樁樁、壹件件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劇並沒有使翟汝文的豪氣喪盡,他把滿腔的悲憤化為不滅的復興之誌,期待著能有壹天,身著戎裝,橫戈躍馬,揮師北上,“欲挽天河,壹洗中原膏血”!紹興元年八月,翟汝文被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
第二年四月的壹天,從北方傳來了偽齊劉豫遷都汴京的消息,朝野上下為之震驚,翟汝文對朝廷屈膝議和表示強烈不滿。翟汝文在密州時,秦檜為郡文學,翟汝文曾向朝廷薦舉其才。
但是秦檜到朝廷之後,培植黨羽,結黨營私,翟汝文很看不慣。紹興二年六月,秦檜與翟汝文同堂議事,在談到用人問題時,兩人發生了爭執,秦檜競拍案怒斥翟汝文為“狂生”。
翟汝文性情剛直,不為秦檜所屈,當即回應說:“濁氣!”因此得罪秦檜。秦檜上奏高宗趙構進讒言,說翟汝文“擅以私意治吏事,傷國體,不可施行”。
翟汝文毫不示弱,力陳其故,並直言秦檜“私植黨羽,讒害善良”,“乞治堂吏受賂者”。秦檜為此大怒,彈劾翟汝文“專擅”。
右司諫方孟卿奏翟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濟國事”?不久,翟汝文被迫去職。可見,翟汝文是壹位嫉惡如仇、風骨凜然的良臣!翟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書畫。
因為他與蘇軾、黃庭堅是好友,其書法在壹定程度上受蘇、黃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沈著、蒼勁、豪放的藝術風格。翟汝文存世書法作品有行楷《書劄》、《宣撫帖》等,其中《宣撫帖》收錄於乾隆十二年時摹勒刻石的《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中的第三十六冊內,***計14行,106字。
此帖中,翟汝文學蘇軾筆意,酷似蘇字,通篇“嫵媚中藏剛勁,古拙裏顯靈秀”,充分表現出蘇字“綿裏裹鐵,藏巧於拙”的藝術特色。翟汝文壹生著作頗豐,後人稱他的文章“有熙寧、元占遺風”。
他還諳熟先秦史、漢史,以及夏、商、周三代禮器、禮儀。政和三年,他曾“奏乞編集新體,改正《三禮圖》以示後世”,但卻沒有實現。
他刊行於世的著作除《東漢通史》50卷外,還有《圃學》5卷、《廣聞》3卷、《人物誌》5卷、《忠惠集》30卷。紹興十壹年(1141),翟汝文帶著滿腔的幽憤和壯誌未酬的心願,悄然離開了人間,門人私謚為“忠惠”,將其遺體葬於丹陽九靈山。
原文:翟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登進士第,以親老不調者十年。
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秘書郎。三館士建議東封,汝文曰:“治道貴清凈。
今不啟上述三代禮樂,而師秦、漢之侈心,非所願也。”責監宿州稅。
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勸講,除中書舍人。
言者謂汝文從蘇軾、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濟州,復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未幾,起知陳州。
召拜中書舍人,外制典雅,壹時稱之。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
高麗使入貢,詔班侍從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舊制。內侍梁師成強。
3. “公知其壹,未知其二”出字哪篇文言文啊高祖置酒南宮
原文:
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壹,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壹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譯文:高祖在洛陽的南宮舉行酒會。高祖說:“各位諸侯將領,請妳們不要隱瞞我,都坦率地說壹說,我為什麽能夠得到天下?項氏為什麽會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項羽仁慈而愛護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給他,和大家利益相***。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賢良的人被懷疑,打了勝仗不論功行賞,攻占了土地不給人好處,這就是他為什麽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妳們只知其壹,不知其二。講到運籌策劃於帷帳之中,取得勝利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調運軍糧,使運輸線路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人才,而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為什麽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手下就有壹個範增,還不能任用,這就是他為什麽失敗的原因。”
4. 薛修義字公讓文言翻譯薛修義,字公讓,河東汾陰人也。曾祖紹,魏七兵尚書。祖壽仁,秦州刺史、汾陰公。父寶集,定陽太守。
修義少而奸俠,輕財重氣。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詔募能得三千人者,用為別將。脩義得七千余人,假安北將軍、西道別將。以軍功,拜龍門鎮將。
後宗人鳳賢等作亂,圍鎮城,修義以天下紛擾,遂為逆,自號黃鉞大將軍。詔都督宗正珍孫討之,軍未至,修義慚悔,遣表乞壹大將招慰,乃降。鳳賢等猶據險不降,修義與書,降之。乃授鳳賢龍驤將軍,陽夏子,改封汾陰縣侯。爾朱榮以修義反覆,錄送晉陽,與高昂等並見拘防。榮赴洛,並以自隨,置於駝牛署。榮死,魏孝莊以修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時神武為晉州刺史,見之,相待甚厚。及韓陵之捷,以修義行並州事。孝武帝入關,神武以修義為關右行臺,自龍門濟河,招下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
初,神武欲大城晉,中外府司馬房毓曰:“若使賊到此處,雖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敗,徙秦、南汾、東雍三州人於並州,又欲棄晉,以遣家屬向英雄城。修義諫曰:“若晉州敗,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爾輩皆負我,前不聽我城並州城,使我無所趣。”修義曰:“若失守,則請誅。”斛律金曰:“還仰漢小兒守,收家口為質,勿與兵馬。”神武從之,以修義行晉州事。及西魏儀同長孫子彥圍逼城下,修義開門伏甲侍之。子彥不測虛實,於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晉州刺史。後除齊州刺史,以黷貨除名。追其守晉州功,復其官爵。俄以軍功,進正平郡公,加開府。天保中,卒於太子太保,贈司空。子文殊嗣。
修義從弟嘉族,性亦豪爽。從神武平四胡於韓陵。歷華、陽二州刺史,卒官。子震,字文雄,位廉州刺史,亦著軍功。又歷南汾、譙二州刺史。
5. 翻譯文言文《荊公改字》原文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註曰“不好”。改為“過”,復③圈去而改為“入”。旋④改為“滿”。凡⑤如是⑥十許⑦字,始⑧定為“綠”。 (選自《容齋續筆·詩詞改字》卷八)
譯文
王安石的壹首絕句詩寫道:“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州那個地方的壹個讀書人家裏收藏有這首詩的初稿,最初寫的是“又到江南岸”,後來圈去了“到”,批註說“不好”,改為“過”,又圈掉“過”改作“入”。隨後又改作“滿”。總***照這樣修改前後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
字詞解釋
①士人:讀書人
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這裏指初稿,底稿)
③復:再
④旋:又
⑤凡:總***
⑥如是:像這樣
⑦許:表示大約接近某個數
⑧始:才
⑨吳中:地名,指蘇州壹帶。
初用到、過、入三字,著眼於時令的變化,體現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滿字,著眼於春深似海,體現出春意正濃;最後定用綠字,著眼於春的偉大生命力。春風作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綠了。壹個綠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機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可見詩人在藝術手法上,善於翻新出奇,富有獨創性。這種註重垂煉字句,認真寫作的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