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並沒有升得很高 ,我們先開始看旁邊的景物。朝北望去 ,操場上的迎春花格外綠;向東掃去 ,是座教學樓 ,裏面傳出許多歌聲、笑聲;南邊 ,壹棟棟房子拔地而起 ,還有摩天大樓巍然聳立;舉目西望,壹個個焰火開出了朵朵絢麗的花朵 ,簡直是瑰麗無比。
月亮升起來了。它告別了漆黑的青山走上了被焰火映得通紅的夜幕。幾顆星星眨著慵懶的眼睛 ,簇擁著這輪對什麽事都感到很新奇的明月。明月似乎想讓自己更美 ,披著天空這件深藍的柔美光滑的綢緞 ,深色的夜空並不能讓她的美貌有所遜色 ,反而更加襯托出她的美麗。因為今天是中秋節 ,所以月亮特別亮 ,特別圓。她像壹個用圓規畫出的玉盤 ,將皎潔的光華撒向人間。我突然覺得她離我很近很近 ,幾乎可以伸手摸到她;又覺得她離我很遠很遠 ,遙不可及。旁邊的黑雲浮在天空中 ,慢慢地移動 ,整個月亮如同飄渺的仙境 ,雲霧繚繞在旁邊 ,更增加了神秘的氣息。
有時月亮躲進雲裏 ,漆黑的雲並不能掩飾她的光彩。月光透過雲縫 ,像千萬把利箭 ,穿過縫隙 ,射向大地 ,十分壯觀。
中秋節逐漸進入高潮。焰火沖上雲端 ,在空中爆炸 ,有的如同仙女散花 ,有的好似條條銀蛇 ,有的猶如朵朵蓮花 ,有的宛如彩帶紛紛。焰火聲震耳欲聾、氣壯山河 ,焰火的氣勢更是勢不可擋!
我愛中秋的月亮!
回答者: 59.58.114.* 2010-9-18 20:21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壹下生活;或許是壹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壹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壹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壹種心情的放松。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壹種特別的欣喜,壹種心境的安歇,壹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壹邊賞月,壹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幹什麽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鐘。妳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壹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壹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麽的清晰,那麽均勻,那麽好看。所以壹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妳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壹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回答者: 27.188.227.* 2010-9-19 08:14
中秋賞月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壹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壹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壹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壹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壹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壹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麽,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壹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妳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壹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註入新象征的意境。
願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妳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妳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回答者: 120.1.117.* 2010-9-19 10:07
風格的風格我
回答者: 222.48.190.* 2010-9-19 20:25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月亮是中秋節的象征,而傳說有嫦娥在月亮上,是她發明了月餅,為了和後羿相聚。
回答者: 187242263 - 壹級 2010-9-20 11:36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壹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壹起,這是壹件多麽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回答者: 112.238.20.* 2010-9-20 20:34
有好的作文嗎
回答者: 112.240.221.* 2010-9-21 09:32
的方式打算打算分享這份自信發生方向政府執法
回答者: 流逝s歲月 - 壹級 2010-9-21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