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心靈互動”:“樹從不嘲笑草的軟弱,草雖弱,卻增添了草原的綠色;牡丹從不嘲笑野花的簡單,野花雖然簡單,卻給大地帶來無限生機。樹與草、牡丹與野花之所以能和諧相處,是因為它們有共同的語言、相互的交流和心靈的互動。”這個開頭在貼近題目的時候,也找不到相似點,顯得牽強。
例3《語言與交際》:“語言是壹棵小草,而交際是壹片綠蔭;語言是白雲,交流是浮雲。語言是花,交流是花的海洋。”這個開頭把“語言”和“交流”當作個體與整體的關系,也未能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用比喻的方式來增加文采,這也是很多考生慣用的寫法。
1.人形風格
比如2002年常州中考題目作文說“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可以改變人——人的習慣可以改變,人的觀念也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改變,生活態度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改變。請以“改變”為題寫壹篇文章。寫自己的經歷、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者編故事。題目是自制的。”考場佳作的題目是《耳朵挑食》。準題跳出了常規的思維定勢模式,將耳朵擬人化,以耳朵挑食為線索,解讀“真相”逐漸喪失的故事,抨擊社會的不良現象,引起讀者強烈的學習興趣。《壹張漁網的故事》《死風箏》《哭泣的老樹》都讓人有置身空中的感覺。再比如2002年南昌和太原的中考作文,以“幸福”為題。《雪花的幸福》和《大大咧咧的小鳥》這兩個題目,把自然界的東西寫得很有靈性,附上人的感受,體現了幸福的真諦。此外,如《選擇生命的顏色》《讓信仰做主人》《陽光的腳步》等都令人耳目壹新,深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2.比喻風格
比如2002年鹽城中考題目作文,“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結果往往不靠譜,‘坐空山’和‘望洋興嘆’的場景總是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事或小事的成就,靠的是堅持不懈,靠的是團結協作,靠的是勤學苦練,靠的是——請以‘靠’為題寫壹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看法等。”考場代表作《愛的港灣》的題目。題目用比喻把家當成了風浪停泊的港灣,準確生動地點出了“有了這份愛,我們在家的港灣裏度過春秋;有了這份愛,我就乘風破浪,父母永遠年輕。再比如“誠”。“誠信是金”、“壹諾千金”等標題,用形象化的修辭生動地展現了“誠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再比如《誠實》,題目是《誠實就是財富》,把誠實的美德比作財富,有力地證明了只有誠實才能贏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再比如以“奉獻”為題。《最後的蠟燭淚》這個標題含蓄生動。它用比喻來象征奶奶無私奉獻到生命的盡頭,它包含著對奶奶壹生奉獻的無言和無盡的贊美。形象貼切,不拘泥於舊模式。
2.修辭和反問句
比如2002年連雲港中考的話題作文,“選擇是人生的必修課。在人生的旅途中,妳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選擇朋友,選擇學習,選擇事業——高尚或卑劣,積極或頹廢,快樂或悲傷——也許妳已經選擇,也許妳正在選擇,也許妳即將面臨壹個選擇。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在我們的壹生中,無論妳的選擇是對是錯,生活都不會給妳第二次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每壹次機會,抓住每壹次機會。請以“選擇”為題寫壹篇文章,題目自擬。”標題“安能拿熊掌,舍魚?”(反問句)“誰錯了”“林黛玉壹定要死嗎?”(提問),利用題目中的問題形式,可以刻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追求答案。
3.對比
如2002年貴陽中考作文以“歸”為題,擬題為“歸與取”。再比如以“誠”為題,擬出的題目有“誠與虛偽”、“是與非”、“外出歸來”、“雪花”等。標題對比,孰對孰錯,壹目了然,讓讀者不用看全文也能留下思考的空間。
4.引用
在標題中適當引用壹些成語或名句,可以達到言簡意賅、凝練凝重的效果,使妳的文章增添厚重的文化背景,更加優雅,充滿文學趣味。比如2002年貴陽中考作文題目以“收藏”為題,自制題目。題目《昨夜的星與昨夜的風》是李商隱第壹首詩《無題詩二首》的開篇。是關於今晚的場景引發的對昨晚的回憶。借此表達對過往友情的回味和珍惜,可謂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再比如2002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作文,題目是“信任”。題目《壹個字,壹生壹世》引用了流行歌曲《老友記》的歌詞,簡單樸素,會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再如《太陽天天新》(以“明天”為題)、《曇花壹現》、《小城春秋》(以“變”為題),都能體現作者的語言魅力。
5.二元性
標題以對偶形式羅列,對仗工整,節奏優美,也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夏末冬序》這首歌,就生動地表現了九月的季節特征(2002年雲南省中考作文,題目為“希望”)。生於變化死於固執(2002年常州中考作文以“變化”為題)。
6.雙關語
比如2000年北京模擬考試的作文就以“風”為題。《北京的“風”情》這個標題壹語雙關,既讓人感受到了北京初春的風的力量,又寫出了北京的民俗風情,可謂壹舉兩得,渾然天成。再如標題“人生誠可貴”,“不可隨意減“副”,用諧音和雙關的手法使文章標題意味深長。
其他如排比:標題“那山,那水,那人”也顯示了修辭運用上的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