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內蒙古有豐富的文物。如何看待發展文物旅遊?

內蒙古有豐富的文物。如何看待發展文物旅遊?

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民俗文化資源獨特,開發價值高。據科學調查統計,內蒙古自治區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96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2006年國務院第六批批準],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313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6處[截至2007年]。還有大量的文物、檔案、文獻的收藏和民間收藏。蒙古族是自治區的主體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此外還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民族(如漢、滿、回、鮮)的文化和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而且,隨著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城鎮、工業文化和新農村牧區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內蒙古的歷史文化旅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總結經驗教訓,把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推向更高水平,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緊迫的現實任務。本文通過對內蒙古西部四個盟市(即鄂爾多斯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以下簡稱西四盟市。)旅遊發展現狀調查過程中的壹些案例,分析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發展現狀,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壹、資源及其開發價值評估

西四盟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豐富和密集。尤其是最能代表這壹地區活態民族文化的蒙古族及其不同的部落、氏族,文化資源尤為豐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1133——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自治區、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44處。其中,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或已開發的有:成吉思汗陵、薩拉烏蘇遺址、阿爾寨石窟、朱開溝遺址、秦之道遺址、十裏連城城遺址、城川城遺址、“獨貴龍”運動舊址【以上在鄂爾多斯市】;桌山巖畫和曼巴拉和尚廟【在烏海市】;陰山巖畫、秦長城、三鼎張坊古城遺址、吉魯賽石城、砂金陶海古墓群、阿桂寺、三聖天主教堂【以上在巴彥淖爾市】;居延遺址、丁元英、南寺和北寺[以上在阿拉善盟]等文物資源。此外,還有歷代重要藝術品、文獻、手稿、書籍、資料、實物等眾多可移動文物。

思思蒙市是鄂爾多斯、烏拉特、和碩特、圖爾庫特等蒙古族部落的集中地區。這些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部落文化,他們的生活文化中還保留著蒙古族悠久優秀的文化傳統。它的生產、生活、娛樂和文化習俗都有獨特的風格。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地區的蒙古族主要采用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阿拉善地區的蒙古族主要采用遊牧的生產方式。但不同部落在餐飲、婚俗、歌舞、遊戲、體育活動等細節上有很大差異。尤其在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蒙古族祭祀文化的傳統得到了完整的繼承和保存至今。如祭天、祭火、祭敖包、祭盧梭錠(黑、白、花)、祭祖(成吉思汗、窩闊臺、托雷、毛胡來);烏拉特文化壹直傳承和保存著蒙古族傳統手工藝。而和碩特和圖爾庫特的蒙古族基本保留了傳統的遊牧生產方式和祭駝文化傳統。

截至2010年6月底,鄂爾多斯市有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4項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6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產生31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84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巴彥淖爾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阿拉善盟已入選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

這些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除黃河、沙漠等自然景觀外最具優勢的旅遊資源,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很高的經濟開發價值。旅遊不僅是壹個經濟範疇,也是壹個文化交流的社會範疇。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壹方面可以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另壹方面也可以開發其經濟和社會價值,也可以促進其優秀的文化內涵更快更好的發揚光大。

二,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

限於篇幅,本文不壹壹論述各個景區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只從整體上對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壹些看法。

(1)西四盟城市歷史文化旅遊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但仍表現出與其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明顯的滯後或不匹配。目前,西四盟歷史文化旅遊景區的開發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處於初級階段。

根據我們的實地考察,西四蒙市歷史文化旅遊的開發,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以歷史文化遺址或人文娛樂活動為背景的旅遊開發,農村牧區農牧音樂的旅遊開發,自然景觀與當地人文資源的結合。總結壹下,第壹,在這個地區,歷史文化旅遊發展起步晚,規模小,不具備大的旅遊環境。思茅市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景點有83處,其中以歷史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景點有32處,占總數的38.5%。從規模上看,除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賀蘭山廣宗寺(南寺)和福音寺(北寺)生態旅遊區、巴彥淖爾市印偉國際高爾夫度假村外,大部分都是小規模或正在開發中。各個景區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產品結構以及相關產業鏈都很不成熟。比如很多景點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條件(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項目、觀光路線等。)都不完美。同時,包括上述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賀蘭山光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福音寺(北寺)旅遊區在內的所謂大型、成熟的3A級以上景區,其管理體制和機制多年來壹直未能理順或解決諸多問題(後面具體分析);其次,西四盟市各縣的農牧業和家樂旅遊開發也在不斷擴大。據統計,鄂爾多斯市有上百個農牧節,阿拉善盟有129,巴彥淖爾市也有不少零散的農牧節。其中,除少數大型綜合農(牧)樂嘉外,大部分所謂的農(牧)樂嘉實際上只夠自發的小型餐飲接待點使用;此外,西四蒙市的自然景觀旅遊景點均采用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相結合的開發模式。在景區建設方面,無論是視覺形象還是娛樂項目,都遵循著與人文資源相結合的思路——從比較有名的響沙灣旅遊景點,到其他不同規模的自然景觀開發區。但在具體的挖掘和開發過程中,也有壹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相互雷同,文化內涵不足,或者有意無意地歪曲歷史事實。

(2)在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資源的開發模式或景區管理體制機制方面,錫盟市壹直在探索並逐步完善。然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有許多宗教和祭祀文化景區已經開發或即將開發,其開發模式不適應或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完善。首先,將寺廟和祭祀儀式的宗教文化資源直接包裝成旅遊產品,以商業模式開發,導致廣大信眾和宗教人士、祭祀儀式的組織者乃至廣大民眾的不滿;其次,開發商與寺廟或民間祭祀活動主辦地的宗教人士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存在矛盾:壹方面,雙方容易產生入場費比例的糾紛,另壹方面,因朝拜者減少影響祭祀場所收入而產生的矛盾。類似的問題不僅存在於已開發景區的管理過程中,如成陵旅遊區、準格爾旗油松王旅遊區、阿拉善左奇南北寺旅遊區,準格爾召旅遊區、烏審召旅遊區等趙廟文化旅遊開發景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成陵旅遊區新開發的景點與祭祀文化墓地區之間的融合發展,至今沒有得到合理解決。開發商、祭祀辦、成陵旅遊開發區管委會、達爾胡特、朝拜者各抒己見,相互矛盾,始終未能理順開發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然而,在阿拉善左奇南北寺、烏審召、準格爾召的旅遊開發中,尚未頒布或形成成熟的規章制度和規範的管理體制和機制體系。

(3)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方面,西四盟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在認識和協調方面還存在問題。首先,在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開發方面缺乏完整的規劃和可行的方案。比如,鄂托克旗阿爾寨石窟遺存、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西夏黑城遺址等文物古跡的旅遊開發,由於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實施方案,仍然面臨著不可逾越的瓶頸。阿爾寨石窟壁畫損毀越來越嚴重,黑城遺址被風沙吞噬,得不到有效保護。同時,其旅遊開發不知從何入手,始終未能探索出壹條既能保護又能發揮其社會經濟效益的合理開發通道;其次,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資源開發方面缺乏可持續發展對策。特別是在活態文化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方面,面臨著許多新老問題。近年來,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並取得了壹定的成效。然而,由於多年來形成的習慣,人們對人文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夠重視,導致許多傳統文化遺產逐漸淡化或流失。目前,這裏已經逐漸意識到或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或文化生態保護等不同方式,從上到下探索合理可行的保護和發展措施。但是,由於認識不足或措施不當,在文化生態保護和文化資源開發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其具體表現為:傳統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最為突出。通過本次調查發現,西盟市草原民俗文化旅遊開發存在以下現象:壹是當地牧民或農民完全脫離傳統的第壹產業——農牧業經濟和生活方式,向新的第三產業(旅遊開發和經營)過渡;壹是引入開發資金,將壹個農村牧區的大面積土地和草地資源圈起來,使原有居民徹底搬遷,或以不同方式使其脫離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以便開發旅遊項目。實際上,以類似形式開發的旅遊景點,充其量只是壹個類似仿古影視城的人工民俗表演接待區(點),絕不是真正的民俗文化旅遊區(點)。民俗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支撐點應該是以土著人的活態民俗文化資源為背景。只有在保護好生活文化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才能發展民俗文化旅遊,才有可能保證民俗文化旅遊區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否則,既不利於文化資源的保護,也不利於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會導致情侶難以生存的慘淡結局。

至於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的生態保護,目前至少存在以下問題。壹是對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內涵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許多人將這種文化與迷信活動混為壹談。有些人幹脆把這種祭祀文化等同於中原帝王陵墓的祭祀習俗。也有人把這種文化現象視為落後於時代的舊習俗。還有人把祭祀文化當成壹個表演項目,或者完全商業化的旅遊產品。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這樣壹個古老而優秀的文化傳統正在逐漸弱化,其神聖內涵正在萎縮。其次,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隨著成陵自然保護區空間的縮小和不同文化的滲透,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漸消失。由於空間狹小,很多祭祀文化的項目很難進壹步恢復和拓展。同樣,因達爾的赫特人口日益分散在異地,城嶺附近的達爾胡特居民逐漸被迫脫離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達爾胡特繼承人的延續和文化傳承出現諸多問題。如果不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對此進行搶救,犧牲文化和生態保護區的意義將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喪失。第三,在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如何保護和傳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傳統,並以合理的方式進壹步開發和利用這壹文化資源,真的擺在了人們面前,迫切需要出臺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

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在開發草原旅遊或民族文化旅遊區的過程中,存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的現象。許多牧區在禁牧、產業轉移或城鎮化過程中,由於具體實施措施不當,文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難以保證。壹些地方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盲目采取綜合禁牧措施,違背了當地地貌生態和生物鏈規律,嚴重破壞了文化生態環境,不僅達不到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的目的,還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給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4)西四蒙市歷史文化旅遊的發展比其他地區積累了更多的經驗,發展進度在自治區應該是走在前列的。但是,這裏在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開發方面還存在壹些不足。近年來,由於缺乏壹體化發展措施,重復建設多,產品缺乏特色,類型單壹,檔次低,難以突破市場狹窄的瓶頸。經調查發現,第壹,各盟市乃至各縣之間的許多景區普遍強調蒙古族整體歷史文化的* * *特色,而忽視了各自區域歷史文化的不同特色,從而走向相互雷同的重復建設,最終陷入難以打造品牌或拓展市場的困境;其次,從較大的歷史景區(或草原民俗文化旅遊區)到較小的農牧、家樂等旅遊景點,以觀光或餐飲為主,休閑、娛樂、購物或體驗式項目少之又少。

三、對策和建議

(壹)加強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特別是要註意整合區域或部落歷史文化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拓展市場。眾所周知,思蒙市旅遊資源的最大優勢,除了沙漠、黃河等自然景觀資源外,另壹個就是悠久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從古薩拉烏蘇舊石器遺址到漢、匈奴、西夏等民族以及後來的蒙古各部的歷史文化遺產分布極其豐富,各具特色,非常便於統壹整合和深入開發。鄂爾多斯市要依托薩拉烏蘇古人類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文物、鄂爾多斯祭祀文化遺產、鄂爾多斯歷史和現代活態文化資源。烏海市要將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當代工業發展的時尚文化、現代書法和古代巖畫藝術文化相結合,著力打造文化氛圍濃厚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城鄉旅遊集散地;巴彥淖爾應依托河套歷史文化和烏拉特蒙古族民間文化遺產資源,突出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阿拉善盟要重點挖掘西夏歷史文化遺產、絲綢之路和古驛站文化遺產、宗教寺廟文化遺產和蒙古族和碩特、圖爾庫特歷史文化資源特色。

(2)特殊的文化資源,如宗教信仰、民間祭祀等,不適合通過私有化或商業化的方式完全開發。因為宗教儀式和民間祭祀是憲法保護的人民信仰自由和民主權利範圍內的事項,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壹旦對廣大民眾的信仰自由造成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就應視為不適當的開發方式,應立即予以糾正。比如,如果將所有的宗教活動和祭祀活動都納入景區的門票管制區域,無疑會對朝拜者的朝拜或祭祀活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宗教活動或民間祭祀活動應由旅遊項目的地區分支機構管理。前者不宜實行票制管理,仍應由民政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行業協會或祭祀辦公室管理,避免上述壹系列問題。

(3)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的理念似乎大家都很熟悉。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人仍然未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如何保護和發展它。這至少涉及到保護什麽,如何保護和發展。也就是說,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保護單壹遺產的層面,更重要的是保護其整體的生態環境。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和開發,國家現在有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活態文化的保護還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這樣打著發展草原歷史文化旅遊的旗號,在牧區大量占用草原,將土著牧民全部遷出開發區,重建人工景觀設施,命名草原文化旅遊區,完全違背了保護和發展的宗旨。因此,在歷史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必須註重對文化遺產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真正達到以文化支撐旅遊可持續發展,以旅遊發展促進文化保護的目的。

  • 上一篇:極客博物館兒童節特刊:妳小時候有什麽玩具?
  • 下一篇:北京奧運火炬叫做“祥雲”。請解釋壹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