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新詞,中國當代人文主義山水畫家。1967出生於河北,現居北京。2009年考入中國國家畫院研究生班。師從國家畫院教學部副主任劉牧,師從劉牧、曾來德、盧禹舜等大師。2011入了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的門,成了關門弟子。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美麗鄉村首席特約畫家,北京濟南書畫院院長。
中文名字:劉鑫
別名:劉新誌
出生地:河北
出生日期:1967
職業:畫家、藝術家
畢業院校:中國國家畫院高級研究班。
代表作品:夢想壹個天堂,開始,懷舊和懷舊。
輪廓
劉鑫的山水畫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美展,並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美術雜誌和各大黨報黨刊介紹,受到海外著名藝術收藏家的喜愛。作品被人民大會堂、軍委、總政治部、發改委、中宣部、文化部、首都機場等大型場館和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被南宮市政府作為文化名片推廣。
社會聲望
2008年“心系災區——全國百名書畫藝術家愛心奉獻大聯動”捐贈作品;
2008年《中國火炬傳遞·Xi安卷》入選並制成收藏郵票;
2009年被聘為廣西紅十字民族教育協會名譽副會長。
收藏記錄
2007年,巨幅中國畫《永遠的河流》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皇室;
2008年,他的作品被收錄在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圖中,並被制成收藏郵票進行發行。
2017作品《鄉愁》被中國駐贊比亞大使楊友明先生收藏;
2018年4月作品《所有的愛》被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永久收藏。
作品類別:
“桃源之夢”系列
將唐詩精神與傳統筆墨相結合,將山水畫的精神內核以文人向往的“漁耕”形象完美呈現,營造出空靈飄逸的世外桃源。
開始系列
整個系列作品以老子《道德經》為靈感,以胡楊樹為主體,以筆墨形式深刻詮釋了胡楊樹“生千年,不死千年,不朽千年”的精神,賦予其作品以不屈不撓、獨立自主的文人風範。
懷舊與懷舊系列
作者以獨特的人文關懷視角,捕捉童年的每壹個瞬間,簡潔的筆墨風格襯托出滿滿的溫馨回憶,勾起人們對童年的回憶,回歸童心。
展覽體驗
2011“傳承素描”劉牧師生展
2012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吳冠中國畫大展”入選。
2013年,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畫展《朝聖敦煌》,開頭入選。
2013年,美術家協會主辦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泰山崇拜》,《開始》入選。
2014,美術家協會主辦“八廢同神”國畫大展,《開始》入選。
2014,美術家協會主辦“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開始》入選。
2014,美術家協會主辦“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太初》入選。
2015年,美術家協會主辦“首屆中國書畫水墨展”,“開端”入選。
2015劉牧“今昔”師生展
2016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今日展劉鑫個展”
2017懷舊系列出現在非洲峰會的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2018參加杭州寶龍主辦的展覽“首屆杭州新銳藝術展”。
著名評論
繪畫淺析
創新是繼承傳統的關鍵。
文/葛雨晴
我第壹次見到劉鑫是在2007年底。幾個書畫朋友聚在壹起喝茶。壹個倒茶、站好、擦桌子的小夥子,總是在我們身邊忙忙碌碌。他的得體服務自然到位,大家無話不談。展紙玩墨必不可少,但兩位老人讓小夥子先開了筆。他沒有拒絕,把筆蘸上香墨,在早已擺好的宣紙上作畫。只見他胸有成竹,落筆,時而勾勒線條,時而潑墨,再現生活場景,墨韻滿懷敬畏。在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欣賞著這幅北方風光圖的完成。這時,“不知廬山真面目”“刮目相看”成了人們對他的第壹印象。
後來幾次接觸,讓我明白了劉鑫不是“言而有信”,實際上是“不怒而威”。他更註重畫,註重個性,格調高,人品好,有思想追求。他出生在壹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畫畫。他調皮的時候從來不忘用樹枝在地上畫壹幅畫,然後就迷上了童書,畫冊之類的。他的愛程度並沒有被他的新衣服和美味的食物所打動。在啟蒙老師周鼎先生的悉心教導下,他立誌要畫出世間所有的美景,沈迷於畫的東西,經營書店,查閱資料,請老師訪友,每當有畫展,他都寧願節衣縮食,省吃儉用。
憑著這種執著的精神,1983被邢臺師範學院美術專業錄取。經過素描、速寫、色彩、山水、花鳥、人物等系統和學習,他選擇了山水。於是他對原始的彩陶、青銅器藝術,到秦漢時期的雕刻、繪畫,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盛唐文化,從敦煌壁畫到五代,以及宋代山水畫的鼎盛時期,以及趙萌、元四家在不同時期的風格和發展,如“書畫同源”、“明四家”、“清四僧”、“四王”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從中可以找出“善為雲頂,四面俊秀”的繪畫特點,通過雪寒林等平淡的景物來表達作者的審美情趣,力求繪畫上的獨到和獨到。他借鑒趙萌,強調意境的創造,提倡“存古意”的理論,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努力解決筆墨問題,也就是說,在了解了物體的“形”和“質”之後,他尋求“神”和“氣”,他嘗試了第壹次的喜悅,但更多的是探索的艱辛和失敗的苦惱。他常常畫到半夜,饑寒交迫,東張西望,滋味難言。
2004年來到北京,他的筆墨逐漸成熟,更多的是陶冶心性、認知和理念。所以他註重“境”、“意”、“勢”、“跡”、“象”的培養,中國畫從來都是借助筆墨材料來表現藝術家的心靈和境界。畫由心起,詩由心起,精神境界決定藝術風格。國畫是心畫,是藝術家聯結時代、思考壹切的心靈的體現,是在眼中升華的過程,是“外教之性,中國之心源”之後才能達到的境界。近百年來,西風東漸。他深刻理解林風眠先生“調和中西藝術,創造自然藝術”的論斷,並大膽創新。他畫面的虛擬環境和真實環境融為壹體,都成為了壹種現象。輕墨壹氣呵成的潑灑,讓畫面充滿了混沌和空虛;重墨染墨,幹筆皺擦,隨意寫生,豪邁豪邁,淋漓暢快,力求到家“虛靜”的精神寫照。
“道不傳人,人可傳人。”他通過努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劉牧和李小可認為他“有思想,有價值”。為了深造,他去了中國國家畫院,師從盧禹舜、曾來德和劉牧。他為人正直、低調、有思想、高尚,贏得了老師和同齡人的高度評價。
在此期間,他珍惜每壹點時間,汲取營養,創造了更加成熟的筆墨語言和符號。作為主流藝術,首先要繼承傳統的筆墨,要有深厚的文化思想,要永遠站在大道上。他深刻認識到作品應該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天地間有許多美好。“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則萬物自容。”他找到了自己的契合點,以主觀的思維意向來反映眾生的精神面貌,解讀社會,宣泄感情。
以陶淵明的詩為索引,順著思路去尋找壹種與世無爭、寧靜致遠、修身養性的閑適生活,是壹種世外桃源。把她當成壹個美麗的夢,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壓力、迷茫和不安。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寧靜,祥和,勤奮的生活場景,讓人思考,放松,心情舒暢。這就叫美。作為壹個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去理解社會和人生,積極引導觀眾的價值取向,這是難能可貴的。他把這幅畫命名為《桃源之夢》,這壹系列作品都有盧禹舜老師詳細的分析和點評,並壹直指導形成,說:“還是有本事的”!
可能是他開悟了,靈感壹直跟著他,想出了壹個作品叫《有道在初》。創作靈感來自《道德經》,其主題由盧禹舜老師對八大浪費的沈思而延伸。畫面中描繪的胡楊樹象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誌,融於浩瀚的天空和無邊的大地,在陰陽互動的大自然中遵循自然規律,肩負起各自的責任並默默遵守,也是激勵人們奮進的燈塔!
盧禹舜
我和劉鑫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的,很有緣。他真誠、執著、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他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卻立誌走在民族文化傳統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堅持,堅守,大膽實踐,探索,嘗試。他有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底和對現實社會文化領域的客觀認識。坐立不安的同時,他更有壹種體現時代特征的沈默、冷靜、深思的內在態度。他的“夢想天堂”的想法源於他對精神家園的希望,他的作品明確了主題,註入了人文精神。追求壹種遙遠、神秘、寧靜的境界,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之美和對美的向往!精神是壹部好作品的內在支撐,他有這個意識。
願劉鑫堅守這片凈土,用純凈的心靈和靈動的精神描繪天地之美,願劉鑫在不斷探索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盧禹舜
吉姆(人名)
河北南宮的畫家們來國家畫院書畫進修班學習,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真的很讓人欣慰。
當代中國畫的學術追求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是求傳統。求筆墨的傳統,風格的傳統,傳統的精神。這類畫家註重臨摹、筆墨來源、風格圖式的傳承,認為保持筆墨風格就是保持和維護傳統精神;二是求創新。尋求全新的筆墨,甚至不怕拋棄傳統的筆墨語言體系另辟蹊徑,拋棄或徹底拋棄傳統的風格和圖式,創造全新的圖式,追求與時俱進的現代精神。比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前者體現為繼承和延續,後者體現為融合和發展。事實上,傳統不僅僅是靜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變化是傳統的根本規律。明代王世貞早就發現了這個道理,他說:“景、關、董、鞠,李成、範寬,劉、李、馬、夏,大遲、黃河,都是壹變壹變的。”王世貞說的是,畫家在同壹傳統中追求的是變化,求變是傳統的根本方法,傳統因變化而豐富精彩。
劉鑫對山水畫的追求屬於第壹類。他尊重傳統,努力求變。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傳統的筆墨和傳統的山水風格,並將它們融入到他的研究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路,積累了壹些經驗,逐漸形成了壹張臉。他更加求變,在寫生中追求新的符合時代的山水意象和風格,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來到國家畫院之前,他對如何進壹步升華感到迷茫。壹年的學習讓他豁然開朗,漸漸開悟,漸漸覺悟。他更清楚地知道,堅定的傳統,應該是求法、求精神,而不完全是古人的筆墨痕跡、意象組合。壹年的學習,又臨摹,又寫生,創作痕跡,創作意象,創造壹種新的體驗,壹種新的境界開始誕生。劉鑫說,他從家鄉的人文、地理、歷史重新認識了漁、柴、耕、讀的古老命題,從時代的蓬勃發展中體會到了不同於傳統的筆墨。他有壹批新作品。新作品和來國畫院之前的作品相比,應該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看劉鑫的山水畫,會讓人對他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家鄉父老對他寄予厚望,為他的成就感到驕傲。我希望他能更上壹層樓,畫出更好的作品。
劉牧2065438+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