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劉琰的劉琰軼事

劉琰的劉琰軼事

康熙年間,因康熙皇帝愛其學識淵博,才華出眾,便召進翰林院,並讓其專門教導皇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讀書。劉琰即為皇子之師,從不為皇子的尊貴而遷縱,壹直以嚴教為本。所以使壹貫驕橫成性的皇子,甚感拘束和不悅。

這天,胤禛見劉琰不在,便私自逃學,和服侍的小太監去城外河裏釣魚去了。後被劉琰發現,他不顧康熙皇帝的面子,也不管群臣的非議,便立即罰胤禛跪在地上,並讓他把這日新學的書通通背過為止。胤禛沒法,只好跪地而讀,直到背會而止。劉琰這時仍面帶怒容道:“妳今後如果再逃學,不光罰跪背書,還要挨板子,回宮去吧。”

胤禛從小嬌生慣養,哪受過如此責罰。他撫著跪痛的雙膝,壹聽以後逃學還要挨板子,立時就不幹了。他瞪起兩眼,用手指著劉琰出口罵道:“好妳這臭老頭,我逃了這麽壹次學,妳就罰;若再逃學,妳還要打板子,妳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可不是好惹的!馬上就叫妳知道我皇子的厲害!”劉琰壹聽,正想把他叫回,嚴加訓教,皇子胤禛壹轉身早已跑得沒了影兒。

這皇子胤禛果然說到做到。次日壹早,他叫了幾名太監,把劉琰堵在房內,按在床上,七手八腳地給劉琰來了個五花大綁。他怕被人發現,就用磚、泥把門窗堵得死死的,說道:“臭老頭,讓妳到西天教書去吧”。

當時劉琰在康熙皇帝眼裏,還是個紅人,所以朝中大事時常找他商議,聽聽他的高見。劉琰也時常到養心殿康熙那裏去談談皇子胤禛的學習情況。可如今康熙壹連幾天不見劉琰登門,甚是納悶。於是便來劉琰住處找他,也想順便看看皇子的學識有無長進。當康熙皇帝走到劉琰的住處壹看,門窗全給封閉了,頓時驚呆了。他忙讓宮人把門窗打開,朝屋裏壹看,只見劉琰被綁在床上,兩眼塌陷,面黃肌瘦,已奄奄壹息了。康熙皇帝親自給劉琰松了繩索,問明原由,心中非常氣憤,遂讓宮人把皇子傳來,當場嚴責了壹頓,並讓他跪在劉琰面前,來賠禮補過。

劉琰怒火中燒,他遠遠地坐在壹旁,兩眼仰視房頂,對跪求寬恕的胤禛,卻毫無理睬之意。

康熙皇帝壹看劉琰不理皇子胤禛,心想:大概是跪得太遠了。便拉起皇子,走到劉琰跟前,讓他面對劉琰再次跪下。心想:這下該行了吧,只要妳說句話,叫皇子起來,即使妳壯了面子,又體現了我管教皇子,兩下裏的面子上都能過去了。可是出乎康熙預料,劉琰仍無動於衷。康熙見皇子長時間跪著不能起來,心裏便慢慢地可憐起皇子來了。心想:罷罷罷!何須為此事讓皇子受罪。於是他便暗暗地向皇子使個眼色,讓他自己起來算了。

劉琰在壹旁看透了康熙的心思,他見皇子剛剛站起身來,便寓意深長地說道:“非是臣薄情嚴律皇子,而作為將來壹國之主‘學為堯舜,不學則為桀紂’。請萬歲三思。”

康熙皇帝聽後,認為劉琰的話很有道理,他想:只有同心同德教子成龍,使之效法堯舜,才能使這大清江山世代相傳。如果讓兒子不學無術,縱其驕邪之性,壹旦變成桀紂,豈不斷送了江山,留下萬代之罵名。他越想越覺得劉琰嚴得有理,於是又讓皇子重新跪在劉琰面前,自己也坐在劉琰身邊,親近地將手扶在劉琰的肩上,壹起聽著劉琰的訓導。後來,宮中畫匠,把此景畫成壹幅聽訓圖,贈與劉琰。從此,皇子三跪劉琰的故事,也就傳開了。 相傳,臺前縣城北八裏營村,過去出了壹位翰林院大學士,名叫劉琰,字公琬,曾經當過乾隆皇帝的老師。這人自幼喪父,和他母親倆個過日子,家境極其清貧,但他熱愛讀書。為了節省燈油錢,他經常去廟裏借香火的光亮就讀,壹直至深夜。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破舊的棉衣難以禦寒,他有時到村中酒店賒二兩白酒暖暖身子。

這年,北京開了科場,他準備去北京趕考。臨走時他的母親做了壹鍋玉米窩窩頭以備路途食用,他又跑到酒店裏打算再賒半壺酒壯壯行,酒店掌櫃看到這位窮酸又來賒酒,心中不悅,陰沈著臉說:“妳已經賒了好多次酒,今日又來賒,都像妳這樣,我這酒店就賠光啦!妳把過去的酒錢還上,才能再賒。”說著帶著生氣的神情關上門,把劉公琬拒之門外。劉公琬悶悶不樂的回到家,背著壹袋子幹糧就上路上。他很有誌氣,決心考取功名,不讓鄉裏人小看自己。劉公琬進京後,果然以優異的成績,博得主考官連連稱贊,遂殿選為進士。

劉公琬考中進士後,從北京馳出兩匹快馬,飛奔到魯西八裏營村報喜。壹時鄉裏鄉外轟動很大,地方名流士坤都帶著厚禮前去祝賀,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紛紛上門。八裏營村酒店掌櫃見此情況,端著壹壇酒也湧向劉公琬的家致慶。劉公琬深深體會到人世間的炎涼,在大門上貼了壹幅對聯,上聯:“時來得銀千兩易。”下聯:“運去難賒半壺酒。”酒店掌櫃見到這幅對聯後目瞪口呆,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劉公琬入仕後,在朝裏為官非常清廉,聲譽朝野。康熙皇帝十分贊賞他,聽說劉公琬出身寒門,家裏很窮,總想到他家看看,賜給他壹些錢財。

壹日,康熙皇帝沿運河南巡,有意帶著劉公琬,順便到劉公琬的家鄉去壹趟。康熙皇帝曾幾次問劉公琬:“這裏距妳家有多遠?”劉公琬總是說:“遠著哩!”眼看禦船駛進淮河,康熙問劉公琬:“此地距妳家到底有多遠?”劉公琬說:“已經過去了八百裏。”皇帝嘆了壹口氣,說:“劉公琬妳真是個窮八輩!”

皇帝是金口玉言,從此,八裏營的柏樹都不生葉,此村荒涼冷落貧窮了幾百年。 劉公琬告老還鄉後,在張秋鎮壹帶鄉間四處遊玩,聽說黃河東岸有戶王姓人家發了大財,蓋了壹處富麗皇堂的樓閣,並把州、縣官員和地方名流都請到,大擺宴席為樓閣落成慶賀並題名寫匾。劉公琬打扮成鄉間老頭,背著糞筐過黃河向著那個村子走去,走到村旁,面前有壹條小溪擋住了去路。他正考慮如何過溪,發現不遠處有壹村童劃著壹只小船擺渡,劉公琬近前準備上船,壹摸衣袋裏忘記了帶錢,遂對那村童說:“我是您村王家的親戚,為新蓋的樓閣前來祝賀,忘記了帶船錢,今天不能給妳船錢,我回來時給妳帶兩包點心吃,妳把我擺過河去行嗎?”這村童聽說給點心,滿口應允,高興的把劉公琬擺到了對岸,劉公琬下船後直奔王家大院而去。

此時,周縣官員、地方名流有的騎馬,有的坐轎,都已到齊,劉公琬因路途步行耽誤了時間,走進王家後客堂裏都坐滿了人,他只好在院子裏找了壹個木墩子,坐在門後的角落裏。此時,主持人端著筆硯走近幾位官員身旁,恭敬的請諸位大人寫匾。這些文人表面上都很謙虛,互相謙讓,都不好意思題寫。主持人便彬彬有禮的壹位壹位的讓了壹遍,走到劉公琬面前說:“請大人寫匾。”劉公琬毫不謙虛地說:“怎麽!妳們都不願寫,此匾只好由我寫了。”說著,拿起大筆,隨手寫了三個“王、皮、婁”。

此王家大戶是靠摟皮子發的家,主人見到三字後生氣地說:“先生,妳這是啥意思!”劉公琬說:“我還沒有寫完哩!”遂提筆在王字上添了壹點成為“玉”字,在皮字旁添了三點水成為“波”字,在婁字上添了木字旁成為“樓”字,寫成的幾個耀眼的大字為“玉波樓”,既遒勁有力,又瀟灑飄逸,很有文采。

見此,諸位官員舉座皆驚,認為此老者不是凡人,原準備寫匾的人都羞著臉退下,恭敬的把劉公琬讓座到上首,準備酒席招待,並問劉公琬尊姓大名,何方官員名士。劉公琬說我是壹鄉間平民,路過此地獻醜了,說著就要離席。眾人都上去挽留,劉說我家中有事,不能逗留,執意要走。為表示謝意,主人端出銀兩贈予,劉笑著分文不要,並提出只要二斤點心足矣!眾人挽留不下,劉公琬提著點心而去。走到小溪邊,把點心給了那位擺渡的村童。這村童高興的把劉公琬擺渡到對岸。劉沿原路拂袖而去,暫且不提。

再說王家樓閣,金匾提寫後,大筆生輝,此後生意興隆,但是落款人是何許人也,都非常納悶,因為劉公琬沒有寫他的真名,只寫了朝裏僅有人知道的壹個筆名。話說半年後,乾隆皇帝沿運河南巡,走到東平地帶,看到有樓閣映入眼簾,遂下船朝著樓閣的方向而去。他心想這荒野鄉間怎麽有如此排場的門第,走到王家大門前,舉目見壹塊金光燦爛的大匾嵌於門首,驀然楞住了,這是何許人家,為什麽當朝翰林大學士為其題匾?劉公琬何時到這裏來過?遂把王家主人叫來問個究竟,王家主人把如何題匾之事如此這般地述說了壹遍。乾隆皇帝告訴他,題匾人是名譽朝野的大學士劉公琬。從此,王家名聲大震,生意火爆,直到民國初期軍閥之時才衰敗下來。 劉公琬告老還鄉後,在運河名鎮張秋閑住。壹日於運河岸邊散步,見壹江南遊船靠岸,船上滿載著讀書的舉子,他們是來北京遊學的。有人說當朝主考官劉公琬的家就住在山東這壹帶,這次之行首先要會壹會劉公琬,看他是否真有學問;又壹舉子說咱們江南山青水秀,地靈人傑,而北方壹片荒涼,我看沒有什麽人才,劉公琬只不過是壹位山東窮秀才而已。

這些話都被劉公琬聽到,劉便走到這群舉子跟前說:“敢問諸位才子是何方人士,來到敝地有何貴幹?”壹舉子見是壹位鄉間野老,沒有把劉公琬看在眼裏,傲慢地說:“我們來山東尋訪文人,比試學問。”劉公琬見此生擺著壹幅賣弄學問的架式,心中不悅,心想妳們這些後生竟然欺負我們北方無人,打算教訓他們壹番,故意說山東地瘠民窮,沒有什麽人才。壹舉子得意地說:“江南是‘多山多水多才子’。”劉公琬說:“我們山東不如您們江南,僅有‘壹山壹河壹聖人’而已。”眾舉子見“鄉老”出言不俗,壹學子問:“先生此話怎講?”劉公琬說:“我們山東有壹座泰山,為全國五嶽之首,有壹條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壹位孔聖人,人稱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這些妳們應該知道吧!”此時,這些舉子無言以對,自虧不如山東這位老頭。壹舉子羞愧地說:“咱們連山東壹位老頭都對付不了,還考查什麽學問,幹脆回去吧!”夜間,此船悄然離開張秋鎮,眾舉子羞恥地返回江南。

劉公琬羞辱了江南才子,大長了北方人的誌氣,幾百年來在民間傳為佳話。

  • 上一篇:冒險島四回合英雄技能添加順序
  • 下一篇:北京哪裏的風景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