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日本入侵北票萬人坑

日本入侵北票萬人坑

日本占領了北票煤礦。

日本侵略者對北票豐富的煤炭資源垂涎已久。早在占領北票之前,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和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就對北票煤礦進行了調查,並在《北票煤礦現狀調查》壹文中詳細描述了北票煤礦的現狀和前景。“九壹八事變”後,日軍於1933年2月進攻熱河,2月21日11時,關東軍早川、田中部隊逼近北票,守軍唐玉麟不戰而退。愛國軍民組織誌願者奮起抵抗,但力量薄弱。22日上午9時,早川部隊在飛機、坦克、裝甲車和步兵的配合下攻占了北票縣城。從此,北票煤礦淪為殖民地,長期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踐踏,廣大工人飽受迫害、剝削和壓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北票,壹方面是為了擴大其殖民統治,另壹方面是為了掠奪煤炭資源。北票煤礦被占領幾天後,關東軍從日本招募了島津信壹郎等38名員工到北票煤礦工作。然後在奪取和占有北票煤礦采礦權的同時,恢復了關山豎井的生產(九壹八事變後關山豎井處於停產狀態),由此可知侵華日軍掠奪北票煤炭的迫切心情。侵華日軍分兩步強占了北票煤礦的采礦權。第壹步,1933年3月初,即占領北票煤礦十多天後,日本關東軍指示鳳山鐵路局與偽滿洲國工業部合作接管北票煤礦,強行解散北票煤礦有限公司,成立北票煤礦復興委員會專門設立的北票煤礦臨時營業局。第二,同年8月,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景島樂·德田以參謀總長範曉的名義,宣布富山鐵路局的股份(實際上是京豐鐵路局的股份)不實無效,解散北票木炭復興委員會,成立北票木炭礦臨時營業所。根據日本與滿洲的協議,日本帝國主義享有在滿洲築路開礦的特權,日本關東軍日方代表大崎與偽滿洲國政府簽訂協議,定下日期。後來原北票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大部分政府官員和銀行家的股份被判“反產”,被沒收;商業股的另壹部分股份是以“國家開采煤炭”為由強行低價買入的。日本侵略者強占了北票煤礦的采礦權。

掠奪煤炭資源

1934年,北票淪陷後壹年,關山豎井被掠奪煤炭27萬余噸。當然,這滿足不了入侵者貪婪的胃口。1936 10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確定了滿洲國第二階段經濟建設的大綱,提出為了實現國防所需工業的自給自足,“應集中力量發展鐵、煤、石油、電力等基礎工業”。隨後的滿洲工業發展五年計劃也把煤炭生產放在了重要位置。為滿足這壹要求,北票煤礦於6月1936+00在三寶挖了壹個調查斜井,開始擴大掠奪範圍,新建礦井,增加煤炭產量。1936、1937先後成立三寶開發辦、太極開發辦(新坑投產後改為三寶炭礦辦、太極炭礦辦),開發三寶、太極新區。從1937到1939,每年有兩對新坑口開工建設,從1939到1941,每年有兩對新坑口建成投產。壹對坑口從開工到投產只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速度相當快。新坑口建成後,年生產能力將增加654.38+0萬噸。侵華日軍從北票煤礦掠奪的煤炭多用於煉鐵工業,為其侵略戰爭提供物質保障。據日本《論戰時石炭紀構造》壹書記載,在1933到1936這四年間,供應給日本北票炭礦和昭和鐵廠的煤炭達到93萬多噸,幾乎是北票炭礦這四年的全部煤炭產量。在北票煤礦,侵華日軍進行“掠奪式”開采,抓肥拋瘦,亂采濫挖,不僅造成了當時瓦斯爆炸、滲水、著火等事故頻發,而且給工人帶來了諸多災難,嚴重破壞了煤炭資源,給以後的開采帶來了諸多困難和巨大損失。壹方面,侵華日軍為了少投入、多產煤,只采厚煤層,棄薄煤層,斜井、坑下主要運輸巷道布置在厚煤層和煤層之間,不考慮薄煤層開采;另壹方面,他們采用房柱式采煤法。這種開采方式雖然出煤快,但回采率很低,只有50%左右,導致800多萬噸煤炭資源被丟棄在坑下。由於侵華日軍采取的“掠奪式”開采,給以後的開采帶來了很多隱患,導致解放後開采時無法防止瓦斯、冒頂、滲水等事故的發生。日本與滿洲國合資的北票煤礦有限公司成立時,建立了比較龐大的組織,之後幾經改組,逐漸擴大,日益龐大,法西斯高壓統治逐漸加強和升級。到1943年3月,隸屬於偽滿洲國重工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名為北票炭礦有限公司時,其組織結構極其龐大,由2個系、10個班、2個所、1個院、54個系(包括同級系、所、場等組成。),還有關山和太極。其中,國防部,原來隸屬於總務科,叫礦生部,後來升級為煤礦直屬部。有三個聯防隊,分別是我們自己的聯防隊和關山、太極、三寶,人員從30人增加到400人。國防部的任務是:調查* * *生產黨和八路軍在工人中的活動;在所有出口、材料場和工業村站崗;護送“特種工”入坑到坑裏等。1943年,錦州派出的憲兵隊由30多名憲兵、特務、翻譯組成。各班、各部門、各坑都建立了信息網絡,與當地旗局、協和會、火車站的警察部門有直接聯系。他們的任務是偵察* * *生產黨和八路軍的活動,了解工人特別是“特殊工人”的思想動態,進行秘密檢查。憲兵隊有壹個刑訊室,配有繩索、鏈條、手銬、腳鐐、刺刀、鞭子、電椅、虎凳和其他刑具。國防部和憲兵隊擁有逮捕、拷打甚至處決勞工的特權。他們是鎮壓、迫害、摧殘勞動者最嚴厲,危害勞動者最嚴重的兩支武裝力量。加強聯防隊,增設憲兵隊,侵華日軍用工人的生命換取煤炭,卻不允許工人反抗。勞務類,負責招聘和雇傭勞動力;員工的工作計數和考勤;員工生活管理;管理工業村和單身寮屋居民的家庭成員(即宿舍);公共和私人傷害的治療;另設機動防班,在工業村主幹道和附近村頭設埋伏崗,防止工人逃跑。勞工服務部有890多名雇員,其中大多數是侵略者挑選和培訓的。他們效忠侵略者,打罵勞動者,敲詐勒索,奸淫婦女,無惡不作。它們是日本侵略者統治、剝削和奴役勞動者的有效工具。隨著越來越瘋狂的搶煤,隨著新礦井的建設和生產,所需勞動力與日俱增,勞動力的招聘成為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侵華日軍和大內閣頭目招募工人的方式有四種,即招募、欺騙、逮捕和派遣。從時間順序上來說,主要是壹開始招,中間招,騙,抓,後期強制攤派。從1933年3月到1945年8月,* * *招收、欺騙、抓捕、派遣勞動者56000余人,使北票碳素礦在每年大量勞動者死亡、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勞動者仍能不斷得到補充。壹個詭計。日寇侵占北票煤礦的前兩三年,只有關山豎井用於生產,需要的工人數量並不多。根據記錄,1933只有1,000多人,1936只有3000多人。每年增加工人700人左右,可以靠大櫃招人。方法是在炭礦勞務課招聘部門的監督下,在北票附近的縣或大櫃頭的家鄉招聘大櫃頭,可以滿足需要。到了1936,雖然掠奪範圍已經擴大到東、西兩翼,但是在東邊挖斜坑需要的工人仍然是閣主倪和他的兄弟倪。在三寶開發辦的配合下,從河北遵化招聘了200多人,解決了挖斜坑所需的工人。從1937開始,三寶坑和太極壹坑相繼開工,所需勞動力增加。此外,勞工逐年死傷,員工人數不斷減少。靠大櫃子就近或在老家招人頭,很難滿足需要。另外,附近的農民聽說了北票炭礦的惡劣環境,就算窮也不願意在這裏打工。日寇和他們的頭要看得更遠,要河北,要河北。為此,北票煤礦還在濟南和青島建立了兩個出口處,作為招工的落腳點。為了盡快招到更多的工人,侵華日軍制定了獎勵政策,招到更多的工人,就可以在“手頭費用”和“安家費”方面得到更多的獎勵,刺激了大內閣領導的積極性,爭相招到更多的工人,擁有更多的工人。太極建坑後,老板宋玉視之為契機,親自給開發辦日本主任山本200元錢,請求幫忙招工。在山本看來,這是壹舉兩得,即不是壹筆不勞而獲的小錢,又能保證建礦任務的完成。為什麽不做呢?於是他親自出馬,幫助宋玉去了壹次河南、江蘇,兩次招了600多名工人,保證了太極壹坑建設工程的按時完成。各大櫃的工人數量正在迅速增加,宋玉、費賢等各大櫃的工人數量正從三四百人迅速增加到數千人。1937年底,北票炭礦工人增加到5400人,雖然又有壹批工人傷亡,工人人數壹再減少。兩個謊言。欺騙是侵華日軍和大內閣領導人招募工人的壹種手段。1941,三寶二號坑建成投產,需要增加勞動力。最高領導人之壹倪與綏中地方官員勾結,利用欺騙性宣傳,誘騙1 000多名漁民到北票木炭礦工作。日偽時期在關山豎井做童工的張福才說,他家住在河北薊縣,侵華日軍實行“聚族並村”政策,壹家人不得不外出逃難。在逃跑的路上,他們遇到了北票炭礦的招聘負責人,說妳逃不掉了,不如跟我們壹起挖煤,保證妳家人過上好日子。他的父親被說服帶領全家和65,438+000多貧困農民來到北票炭礦。三次接球。偽滿洲國政府制定了壹系列法規,並逐壹采取措施。侵華日軍奪取勞動力的渠道主要有三個:壹是從“聚族並村”開始。從1941開始,侵華日軍在綏中、北票、朝陽、嶺南、淩源、平泉、承德等地進行“合家並村”,以制止* * *生產者黨和八路軍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在“合家並村”的三年時間裏,有2500多人被強迫勞動。1941年夏天,榆樹臺部落壹次抓了幾百個青壯年勞力。在朝陽董家店鄉,壹年被抓兩三次,每次40多人。二是從“清理農村”抓起。1943山東吳定富周邊掃蕩,壹次抓了500個青壯年,北票炭礦派人去做苦力。第三,戰場上的俘虜被作為“特殊勞動者”帶到北票炭礦,侵華日軍稱之為“死囚勞動者”。自1941以來,石家莊、唐山、崇州等地監獄多次押解犯人到北票煤礦。從1939到1942,4000多名“特種工人”被這個“培訓中心”送到了北票煤礦。四所學校。派系就是強行攤派。“地盤栽培”就是在當地成功栽培,即碳礦的工人可以由碳礦周邊的人來服務,不需要在其他地方招募、欺騙、抓捕。提出“立地繁殖”計劃的是日本侵略者板本登。1938年,板本登從偽奈曼旗辦事處調到偽土默特中旗辦事處。這個人會說中文,對中國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可以稱之為“中國通”。當他了解到當時關山、太極、三寶等地很多礦井都在建設生產,掠奪的煤炭越來越多,勞動力超過壹萬人,仍然不能滿足需要。當他不得不到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的海關去招工、騙捕時,他認為這種雇傭制度有壹些弊端:每年出去招工要花很多錢,每年勞動者掙的錢還要寄到老家,沒有使大量的錢流向“外國”,在山海關有八路軍和遊擊隊的活動。如果招募不小心,難免有少數人混進去,好煽動鬧事,破壞采炭計劃。如果在炭礦附近招工人,不僅可以避免這些弊端,還容易照顧,因為他們家就在附近,“和尚逃不出廟”,不怕他們不在炭礦老老實實幹活。板本登的“地盤耕種”計劃規定,用於木炭開采的勞動力必須由當地人承擔。凡附近男性公民,年齡在8歲至55歲之間,無特殊疾病者,每年有義務到炭礦當四個月的勞力,期限為三年,期滿發給證書。《方案》經偽滿洲國興安局批準,於1939在北票炭礦試行。結果偽滿洲國興安局認為這是成功之舉,命令全滿炭礦到北票炭礦學習,並於1941在全滿炭礦推廣。土默特中央旗政府和板本登本人也被授予“指揮獎”。實行“地盤培養”後,在土默特中旗辦事處成立動員部,北票碳素礦勞動處招聘部改為動員部,與旗辦事處動員部共同負責動員、體檢和接收勞動任務。旗辦責成各村辦對居民進行普查,凡符合勞動條件的,壹律登記上報。每次調動多少是根據炭礦的需要來決定的。動員金額由動員科提出並下達到各村辦事處,再由旗辦動員科和炭礦動員部受理。每年動員10次左右,每次動員500人左右。

強征勞工的兩種制度,即“地盤耕種”和“苦工為公”,為日寇使用勞工和掠奪煤炭創造了便利條件,比原來的招、騙、抓的方法省力得多,也容易得多。根據北票煤礦的歷史,在1945的4月、5月、6月平均需要4455名工人。而且使用的工人都是免費服務,不需要報酬。這兩種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 上一篇:劉天華的作品有哪些?
  • 下一篇:廈門吳彤有壹座“萬人坑”紀念碑。它記錄了哪些殘酷的史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