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南北朝書法的渭北

南北朝書法的渭北

南北朝書法概論1。南北朝書法是中國書法史發展的壹個重要階段。清代大書法家康有為在《易洸周爽談》中評說南北朝碑帖“十美”。他說:“古今中外,唯有南北魏能受人尊敬。妳能為了什麽而活著?美女十個:壹個豪放,壹個堅強。第二,天氣泥濘。二、筆法跳躍。四天,點畫莊嚴厚重。五個字,心境奇逸。六、精神飛揚。七感興趣。八說骨法塌方。九說結構自然。十個都是有血有肉的。就是十大美女,只有衛北南北有。”

魏郭利是北朝最長的北朝,所以北朝碑又叫魏碑。歷代書法家都不重視。直到清代中葉,阮元首次倡導“南立碑,北立碑”之說,才引起人們的註意。後來,包、康有為等人又加以呼應,從而取代了對書法的研究。

北朝書法繼趙、嚴之後,又傳自、,又傳自鐘繇、魏觀、。因為沒有禁碑,民風淳樸,所以演變出了北碑獨特的書法風格,與南朝的風流意味大相徑庭。再加上佛教盛行,造像、摩崖石刻盛行,所以流傳下來的書很多。這種書風是隸書與楷書的過渡,是漢唐之際的樞紐。總的來說,方駿的紀念碑和雕像大多是鋒利的,墓誌銘是美麗的,而崖書是宏偉的,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北魏寇的宋高陵廟碑含官法較多,樣式比較古舊,東魏的景芝君碑圓潤柔和,是個特例的壞小子外,其余都是循規蹈矩的學生,完整,棱角分明,如惠福寺碑、高真碑、張虎碑等。

“燕閆隆碑”建立於南朝宋、大明二年。此碑是清道光六年,進士阮元任雲貴總督時,遊覽壹處名碑而得。碑文書法古樸,有隸書之意,蒼勁有力,結構多變,給人壹種氣勢磅礴的感覺。東晉的顏龍碑和鮑子碑受到歷代書法家的重視,在世界上被稱為“兩碑”。

石門碑刻中的摩崖石刻。北魏於北魏二年(公元509年)在陜西省寶城縣。全書風格柔美多彩,典雅有趣,康有為被評為北魏圓筆大師。《張夢龍碑》刻於北魏鄭光三年(公元522年),山東曲阜孔廟內,無作者姓名,為張夢龍贊德碑。書法蒼勁有力。清代金石學家楊守敬評價為:“整煉方折,碑陰流奇。”另評:“書法古、奇、正,六代高於唐人。”

《高震碑》於清嘉慶元年(公元1806年)刊於山東德州渭河,後遷至德州龔雪。刻於北魏鄭光四年(公元523年)。筆法蒼勁飄逸,結構端正,是北魏碑刻中的典範之作。

②雕像記錄

清代乾隆、嘉慶以後,壹些石制考古學家爭相遊覽名山,求碑拓碑。如阮元、黃易等。,煞費苦心地搜尋廢墟。黃易(小松)首先在龍門石窟立下四碑,史稱“龍門四碑”。後來有人把10產品和2O產品擴展到1500產品。現在流傳的《龍門二十品》是北魏師鵬書法的代表作,是魏北書法的精華。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以南40英裏處,呈闕門形狀,位於沂水兩岸。人們稱之為“壹缺”。(見《水經註》:“兩山相對,望之則見。”)其岸為龍門山,其上有石窟造像,即“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公元494年)。從魏晉到宋代,鑿石壁造佛像的做法非常盛行。據統計,北魏時期有1,352個洞窟,750尊佛像,65438+萬余尊造像,3600多尊造像和蠍子銘文,約2000多尊造像銘文,其中以四尊最為著名,即所謂的龍門四品。

龍門四品是石、、魏、孫秋生等雕刻銘文。龍門二十品,又稱龍門山佛像上的銘文,最為著名,有20種* * *:

北魏三年孫秋生等景明造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施造像。

北海的王元祥就像北魏的太和二十二年。

北海王國的大公主是她孫子的雕像。

長樂王夫人魏池,十九年北魏太和造像。

壹尊佛像:北魏太和二十年

北魏太和年間的揭伯達像

楊大眼的雕像沒有年代。

魏靈藏的雕像沒有日期。

鄭昌圖酞像在景明,北魏二年。

甘慧雕像於北魏景明三年

北魏景明三年賀蘭汗像。

高俅等塑像為北魏景明三年。

北魏景明四年。

太妃等北魏景明像等了四年。

安定王的塑像始於北魏第四年。

此像為北魏三年的烏龜雕像

道教造像沒有年代。

北魏景明四年馬謖拜造像。

祁縣的襪像是北魏西平二年的。

③墓誌銘

碑文中,雕像立於地表,供人觀賞英勇。對了,意思是有這麽個東西,或者留個名字,而墓誌銘埋在山洞裏。壹般來說,碑體小巧,字體精美,壹直藏在地下,不易損壞。出土時,珍貴如新。墓誌銘大多是嚴華寫的,和上面說的碑文、雕像不太壹樣。只有少數傾向於,如的墓誌銘、司馬敬的墓誌銘及其妻孟的墓誌銘,這些將在後面介紹。更婉轉的,還有張璇的《黑女人》和刁龔輝的墓誌銘。

張軒墓誌銘:

此碑豎立於北魏傑民元年,原石已失。道光五歲的時候,何買下了這些舊拓片,但是錢被剪裱後丟失了。當時為了避開康熙的忌諱(葉璇),稱之為《壹個黑女人的墓誌銘》。經過何的推崇,書法家們逐漸重視起來。康有為稱其為“品質苛刻的教派”,並將其列為“傑作”,大加贊賞。他的筆觸從廣場走向了花園,鋒勢十足,溫潤喜人,兼具美與力的優點。是北碑不可多得的精品。

玉娟墓誌銘:

建立於北魏宣武帝景明,最近剛剛出土。燙的哦~元羽是北碚皇室的,所以墓石字體漂亮,雕刻精美,如果不是同時代的大師們是做不到的。他的筆畫又尖又尖,還用圓筆。他畫得筆直,用筆畫出吊針的形狀,對於壹個龍牌來說不夠蒼勁(沒錯,妳就是這麽想的),凝聚的鏈尾足以並駕齊驅北朝的粗獷之風。

④懸崖書

崖書就是那種刻在陡峭山崖上,破壞自然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的作品(請看初中歷史課本第壹冊第48頁“赤壁”二字),先刻在石門上,後又分作兩個分支:壹個是山東省葉縣、平度縣等地的韓通山、雲峰山。第二,山東省泰安縣北部,從泰山到半山的石谷、徂徠山,縣縣郊區的崗山、尖山,其中泰山的石谷金剛經、徂徠山佛名、鄒仙山摩崖經比較有名,都是大字──觸目驚心的那種。以下是石門銘、鄭文公碑、泰山石谷金剛經:

王元書石門明:

這是北魏第二年在宣武帝永平雕刻的。當時秦梁兩國為了紀念,讓賈三德重新開通了關中到四川的褒斜棧道。

* * *二十八行,每行22個字,非常壯觀的嵌在懸崖上,文末還有壹個“王元書”。王遠征的歷史上沒有記載。康有為稱他為南北朝十大書法家之壹,善用圓筆。他書中的題字受到書法家的高度贊揚,被譽為“飛逸渾木之宗”。

筆畫圓潤,結構平斜,橫畫和長筆畫相差甚遠。雖然字大,結構不疏,但也有壹種強烈的飄逸美感。但也有人認為這像是“幼稚的信筆”。雖然優雅自然,但事實並非如此!

鄭道昭為鄭文公紀念碑題詞:

“鄭文公碑”,全稱是“魏刺史鄭文公碑”,刻於北魏摩崖上。在山東平度市北25公裏的天柱山上,海拔280米,在半山腰的壹塊天然巨石上雕刻著“鸞峰直,何伶橫掛”的字樣。小面略加工,高3.3米,寬1.50米。銘文20行,每行40到50字不等,* * *為883字。碑文歷時1400多年,至今仍清晰可辨。此碑為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撰。碑文記載了其父南陽公政兗州刺史Xi的生平事跡和著述。因為鄭的謚號是,所以紀念碑的全稱是碑。鄭兆道(公元?—515)北魏著名書法家。字諾伯自稱鐘嶽先生。滎陽(今河南省)人。關設獻酒,光州刺史,青州刺史,兼秘書監,稱文公。作品、書籍好而正,體高而易,大字好。鄭道昭的《魏碑體》突出了中國書法由隸書向楷書的轉變,因而受到古今書法家的高度重視。鄭文公紀念碑有兩塊石碑,碑文基本相同。鄭道昭在天柱山前刻下鄭文公碑後,發現山東葉縣雲峰山以東的寒洞巖石質量更好,重新刻下。紀念碑高1.95米,寬3.37米。碑文51行29字,占1243字。這本書的書名是《楊穎鄭文公下碑》。所以為了區分兩碑,天柱山的碑稱為“上碑”,雲峰山稱為“下碑”。天柱山的書法風格和內容與雲峰山的鄭文公下碑相同,但字數較少。這是北魏時,鄭道昭在宣武帝永平為紀念父親而雕刻的。當時鄭道昭是光州刺史,起初刻在天柱山頂。後來發現葉縣南部的雲峰山石質更好,重新雕刻。第壹個刻本叫上碑,字比較小,因為石質差,字比較模糊;第二個篆刻叫下碑,略大清晰。* * *有51行,每行29個字,但沒有署名。直到阮元親自臨摹,並作為鄭道昭的作品,才受到重視。鄭道昭是誰?他出生在開封,自稱鐘嶽先生...嗯,就是這樣。他也是康有為的南北朝十大作家之壹。他喜歡詩歌和賦,是當代最大的書法家。

另外,南河合明的風格和這個碑差不多,都是崖書,刻在江蘇丹徒焦山上,可惜因為石頭崩碎,無法再看到全貌。

泰山石谷金剛經:

刻在泰山山坡坡上的華鋼溪床上,曾經有2000多字,現在只剩下900字了。後人根據北齊般若銘文判斷為莊親王之作,但仍無法確認。此刻,字大無腦...不是,它們大而大,筆畫粗而圓,架子寬,極其壯觀;康有為被提升為“榜書宗”,筆法與鄭文公碑略有相似,草韻兼備。

  • 上一篇:北京時間~從昌平手表廠開始
  • 下一篇:100中國歷史文化知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