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河從源頭到瀑流入口為上遊,從瀑流入口到東護城河入口為中間,從瀑流入口到彌河入口為下遊。南陽河是青州歷史上的壹條重要河流,被稱為青州人民的母親河。北魏酈道元《水經註》中稱之為“陽水”,後稱“長沙水”。它原來的流向是在丁家店村附近轉向北,與北洋河匯合,向北流入巨甸湖。
南陽河是建城的理想之地,因為它的溝壑很深。青州歷史上的四座古城都建在南陽河邊。
公元前204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將韓信打敗齊王田橫。青州屬西漢管轄,設光縣。這是青州第壹個州市。其原址在今王宓街道辦事處下泉村,西有南陽河,東有瀑布和溪水,南有婁樓山,南北長約400米,東西長約50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地勢高陡,表土厚約1.5米,地面有少量漢代陶器裸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層中,有大量漢代的陶片和磚,文化層厚約1米。漢代文化層下,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層疊加。西晉永嘉五年(365,438+065,438+0),前朝琮派部攻青州,城破後曹賁為青州刺史。由於光縣受損嚴重,曹奔在王耀山南1.5 km處建新城,史稱光谷城。《水經註》記載:“水漾,通廣縣古鎮西,屬舊青州刺史管轄”。”又說:“漢代青州刺史常被忽略,李之言有誤。”《通典》載:“漢刺史巡縣鄉驛,無事可做。中興,有固定的治理場所。舊時代,幾個月跟著部裏,錄犯人,考廟裏。”光縣遺址於1990年公布為青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谷城位於南陽市西北4公裏,王耀山南1.5公裏,西有北洋河,東南有南陽河。它被壹個深谷包圍著,這個深谷水很深。城址南北寬約600米,東西長約800米。從面積上來說,應該是光谷城的內城,也就是小城。《元和郡縣誌》載:“有廣流。因認為固,易守難攻,故稱寬固。”
前趙任命曹賁為青州刺史,攻下廣縣後,在山前建新城。由於土地的潛力,溪流是壹個深度很寬的水池,所以它被命名為光谷城。該城建於永嘉五年(公元311)。曹本建光谷城後,將青州、琦君、臨淄三級政府遷至光谷城內。據《宜都縣誌·金石誌》記載,歷史上曾有“三印”出土,即“司馬印、晉安北常印、晉北屯司馬印。據考證,“以上三印出土於彜、杜二村”。這三個村是原普通鎮的大龍、小龍、杜家莊,都位於北洋河西岸。另外,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大屯村附近的磚窯廠出土了金代的青銅器,因此確定為光谷城舊址。
泰寧元年,石虎受後趙石勒派攻光谷城時,軍民三萬余人,壹次性殺光,只剩下男女七百人。東晉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率兵四十萬攻打光谷城,將八千多士子趕入光谷城堅守。慕容德殺了東晉統帥,占領光谷城,建立南燕國,登上皇帝寶座。他在富國強兵發展並建立了370,000步兵和65,438+0,700車輛。壹支由53,000名戰士組成的強大軍隊。所以從僅存的50萬平方米城址來看,很難容納這麽多軍隊,所以斷定外城壹定比內城大很多。
東晉六年(410),東晉大將劉玉率兵攻打燕南光谷城,壹場血戰持續了10多個月。因為不能久攻不下,所以要求良策。河間人文淵向劉裕獻計:“以前趙攻曹奔,守氣者以為渭水可引城,攻不可拔。如果封鎖了五龍口,城市就會淪陷。石虎從之,請投降。墜落五天後,大雨和閃電震動。慕容攻小生後,十天不肯拔,小生降。倒了沒多少,又被震開了,舊的痕跡還在,就直接建了。禹聽了他的話,就制止了,超過說城裏男女都有腳軟的毛病,病人多是有病的。晁遂逃走,被金擒獲。”劉裕破城後,光谷城被夷為平地。殺死鮮卑貴族以下3000余人,留下1,000余婦孺,獎勵給軍士作為戰例。讓楊牧做青州刺史,楊牧在南陽和河北另建新城,名曰東陽城。
東陽市,東晉藝兮六年(410),東晉滅南燕,廣固。楊木之在南陽河以北,北洋河以東,另建新城,名為東陽城。東陽市在今天的北關壹帶,東起今天的市立醫院東側的小東門,西至北西關東側的代宗門,全長2500米,南接南陽河北關捷南端的南天門,北至西街北端的車轅門外的東店(又稱武曲門),南北寬約1000米,總面積此外,在西北設置真慶門(馬壹門),門外接西電街。東陽城建於熙寧十年,在此築周城,建樓閣,南岸設吊橋。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被困周城,殺了的代理人牟偉,放火燒城。南宋時,東陽城與金、元、農民起義不斷。由於南陽城建設的不斷完善,明朝洪武三年大規模建設南陽城後,州府統治中心移至南陽城,東陽城在清朝逐漸廢棄。明洪武十壹年(1378),在東陽城舊址恢復土城,不久廢棄。西北僅存城門,殘墻高20米,長27米,寬14米,夯築而成。
東陽城北墻有兩座城門,東邊的武曲門(車院門)和西邊的真清門(螞蟻門)。西墻配泰山門,東墻配小東門。如今只剩下真清門,地面上還有壹些門洞,門洞兩邊的城墻。這是明清官驛站,妳在這裏換乘車馬,所以也叫馬驛門。1990被公布為青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城,因在水漾南部而得名,流傳甚廣,是因為城內有些特征如牛頭、角、耳、涎、眼、腹、臍、溺、背、蹄,故俗稱“臥牛城”。瀑溪,南陽河接受的第壹條重要支流,也是青州歷史上著名的文化河流,又名石溪,古稱石井水。建於漢代的光谷城在瀑布溪的西側。下遊有壹處瀑布,是青州十景中的“石瀑冰簾”。發源於青州市西南山麓,流經黃育、寨子、十字、賈珠、寇家河村、付嘉、角樓等地,在齊壹水庫(南陽湖)與南陽河匯合。這是壹條典型的季節性河流。酈道元、蘇軾、黃書等人都有記載。漢代的青州光縣、宋代的三賢祠就坐落在她的江邊。
東護城河,那裏有壹座滾橋,也叫合流橋,現在是壹座步行橋。
陰陽河,原本是南陽河第二大支流,長15公裏,與七裏河平行,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這條河發源於帕谷山東麓和將軍山北麓,流經南營和徐橋,經過昭德街和劉星街交叉口的斷魂橋,因此得名。穿過東關,進入小楊家莊,穿過蘇俏,穿過昭德路,拐進下新村。在村東的水笙廟前,接受五道沖溝的水,稱為五鳳朝陽,俗稱鳳嘴,形成壹個海灣,接受馬踏泉和水笙泉的水,繼續向東北方向流動。經過梅瑋故居,穿過水笙村東,過三福橋(村民常說河北有三府)20世紀末,昭德路、仙客來路改造前,下遊仍有水,後海岱社區建成,道路通車,河流廢棄。下新村和東勝水村還有斷斷續續的河水,海岱社區留下的楊樹是陰陽河沿岸的樹。
南陽河最大支流建德河,古稱七裏河、夏雲河、建德水,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南部,是南陽河最大支流,彌河二級支流。她發源於青州南部莫旗山雲臺峰北麓的山泉,現藏於青州市委黨校大院。它由南向北流經響水崖,經過雲門山東麓的大花林團、小花林團,經郭家橋轉向東,流經臥禪山與將軍山之間的峽谷。這個峽谷很長,叫七裏澗,被雲霞河村收為皮泉(雲霞河的老泉)。經楊古橋、尚家莊後,在尚家莊東北與南陽河匯合,共同註入彌河,全長約17公裏。南陽河下遊規劃結構采用“壹軸多點”的形式。即從東到西,分段展示青州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形成灘林生態特色區、史前圖騰文化區、生態風景林區、東夷文化特色區、古“青社”特色區、古城遺址特色區、人文與自然過渡區、碑刻文化展示區、傳統商業服務區、山水園林區、古城遺址特色區、民俗文化活動區、“花”區。最終形成包括“南陽河十二景”在內的完整的“生態畫廊、歷史畫卷”景觀帶,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商業、生態、青州特色突出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