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姓氏的來源:
第壹個起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高人孫楊。它是以祖先命名的。
據古籍《韻社》、《廣韻》記載:“古有伯老,慈於馬。”
伯勞是古代著名的愛馬者伯樂。經典《韓詩列傳》中記載:“使馬不為伯樂,得千裏平安。”清代學者周廷才特別補充說:“博讀博,以伯樂為伯勞,古有伯勞,善待馬。”
伯樂生於公元前680年至公元前610年的孫楊,春秋中期高(今山東成武)人。在秦國富國,他作為壹匹馬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信任,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後來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關於馬相術的著作《伯樂相馬經》。由於他對馬的出色研究,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原名,幹脆稱他為伯樂,壹直延續至今。
在古代,“伯”和“伯”兩個字是可以互換的,所以在伯樂的後代中,就有以祖先的名字為姓氏的,稱為“伯”和“伯”。
第二個起源:從地名來說,出自春秋時期齊國的亳州,屬於聚義之名。
據古書《韻》記載:“春秋時,齊之聊繼亳州。”
亳州,齊,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古稱臨淄,包括古營丘,今臨淄區。註意不是今天的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也稱博州)。
春秋戰國時期,亳州有土著以莒為姓,稱亳,史稱正宗。
第三個起源:從官職來說,出自戰國時期的官醫,屬於官銜為姓。
博士,是戰國時期東周王廷設立的壹個官銜,由大學所問的學者、聖賢擔任,主管古今之學,秦朝沿用。
到西漢時,博士是封昌(太常)的官員,負責古今歷史的問題和書籍的保存。漢武帝劉徹時期,專門設置了壹個五經博士來教授皇族子弟,與以前的博士職位不同。
東漢時有十四位國學博士掌管五經,即《易經》掌管四位博士,即石、孟、、荊。經書由歐陽、大夏侯、小夏侯三位博士管理。《詩經》由魯、齊、韓三位博士管理。李周由兩位醫生管理,他們是戴和戴孝。《春秋》由兩位博士管理,分別是公羊的和顏的。這些醫生的職責是“管好徒弟,對國家有疑問,正確提問”,這仍然屬於太常的管轄範圍。
晉代時,郭子學派成立,其下屬官員為“郭子博士”。南朝梁國設大夫,北朝齊國設太學大夫,職責與東漢大夫相似。
隋唐時期,朝廷設立國子監,國子監內各館設博士,教授權貴子弟(國子監)。後來的朝代沿襲了國子監的制度。
大夫後裔中,有以祖上官銜為姓氏的,稱為大夫氏,秦以後在省語中簡稱為伯氏。
第四個起源:源於官職,出自戰國時期趙的主人,屬於官銜。
戰國時期,趙設有博士室,職能與今天其他諸侯國的學術顧問和博士相同。他大夫的後代中,有以祖上官銜為姓氏的,叫伯。
第五淵源:從官職上,從漢代大夫飲酒禮上,屬於官銜為姓。
其實,大夫獻酒是秦朝時設立的官職,居諸大夫之首。西漢稱大夫仆射,東漢稱大夫獻酒,官階六百石。
到了曹魏時期,博士祭酒改名為國子監博士祭酒,並在19位博士中,選出聰明智慧最重的壹位為郭子派首席,官階為吳征。晉代以後,官職的稱謂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常說的“獻酒於國子”。
大夫酒祭的後代中,有以祖上官銜為姓氏的,叫伯。
第六起源:從官職上,從十六國時期的博士大夫,屬於官銜為姓。
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在國子監設置博士的職位,負責15歲以上官員的子女餓求官階在2000石以下的教官,是北燕政權中君主任命的有價值的學者。官比五,官秩八百石。
閬中大夫的後代中,有以祖上官銜為姓氏的,漢語稱為伯氏。
第七淵源:從官職上說,出自元代蒙古博爾濟吉州,屬於官銜為姓。
元朝時期,蒙古可汗王的宮廷裏有壹個怕學的官職,也就是土耳其語中的“執事”,博爾奇就是執事之壹。
“博爾奇”是蒙古語,即廚師,也叫包爾奇、布烏奇、博爾奇、包爾烏奇、包爾奇等。,他是蘇威親軍中負責烹飪的執事,也就是服侍主人的飲食。
博爾濟吉特氏的後代中,有以祖官爵位為姓氏的,如博爾濟特氏,或包爾赤氏、布烏赤氏、包爾赤、包爾赤、包爾赤等。,後來又翻譯成單姓博,或寶、蔔、寶、寶。
第八種起源:來自蒙古人,來自蒙古的“博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
據《清代通典·宗室策·滿人八旗姓氏》記載:
蒙古族博羅家族、博羅特家族(解寶根家族)、博古洛克家族、博古羅特家族、博爾克家族、博爾濟斯家族、博爾濟斯家族、博爾蘇特家族(別蘇提家族)、博爾周家族、博迪斯家族(博迪斯家族)、博杜裏家族(博舒裏家族、博舒裏家族)。
第九起源:出自滿語,出自滿語的“伯氏”,屬於漢化改姓。
據《清代通典·宗室策·滿人八旗姓氏》記載:
滿族部落的姓氏,如博多氏、博爾周氏、博爾齊氏、博赫裏氏(博賀裏氏、普古裏氏)、博賀羅氏氏、伯樂氏等,後來都冠上了漢族姓氏博。
第十起源:來自鄂倫春族,來自鄂倫春族的博勒濟爾格部落,屬於漢化改姓。
據史書《黑龍江誌·氏族誌》記載:
鄂倫春族的伯樂吉格,居住在現在的黑龍江流域,後被東海女真取為姓氏。晚清以後,還有人姓博。
第十壹起源:起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氏族名稱漢化。
據史籍《黑龍江族譜》記載,達斡爾族布庫爾族,又名博庫爾族、博闊族,明代來自達斡爾族嫩部,居住在黑龍江博樂屯(今俄羅斯結雅河支流托木河河口北岸卡贊卡村壹帶)和莫力達瓦(今內蒙古達斡爾族莫力達瓦自治旗)。清朝中葉以後,部分布庫爾族成員遷居新疆。後來又引滿族、錫伯族為姓氏,滿語為Bukur Hala,漢語意為“拓荒者先”、“帽檐”。布庫爾家族由達斡爾族、滿族和錫伯族組成,清朝中葉以後,還有人姓博。
據史籍《八旗滿族族譜》記載,達斡爾族布克圖族,又稱博克圖族、博族、塗族,出自達斡爾族馬爾丹部布克圖族,居住在黑龍江省博樂屯(今俄羅斯結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贊卡村)和莫力達瓦(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清中葉以後,部分布庫爾族成員遷居。後來如果以滿語為姓,滿語就是布克圖哈拉。達斡爾族和滿族的布克圖族,晚清以後還有人姓博。
2.縣展望:
亳州:博山,今山東淄博,又名臨淄。由於孝順妻子嚴文江的故事在周朝晚期流傳,博山市後來被稱為沈雁、沈雁商店和沈雁鎮。淄博歷史悠久。它是春秋戰國時期齊文化的發祥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是春秋五霸首領齊國的古都。因為蹴鞠最早興起於齊國,臨淄被國際足聯認定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在中國歷史上,第壹部手工業專著、第壹部農業專著《齊·姚敏書》和第壹部服務業專著都寫在這片土地上。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包容的特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壹。淄博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名人: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孫武、左思、方、蒲松齡、等都是傑出的代表。淄博有十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音戲等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設立博山縣,隸屬青州府。民國初年廢府,改濟南路。之後廢棄,歸山東省管轄。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博山縣抗日民主政權成立,隸屬泰安、萊蕪、章丘、歷城、淄川、博山、新泰等縣聯辦。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屬泰安地區。民國三十壹年(公元1942年)與東萊縣並置,後改稱博萊縣。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恢復博山縣,隸屬廬山行署。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三月解放博山,八月分博山縣、博城、黑山、元山。1949,10年6月,撤銷三個直轄市,改為博山市,隸屬淄博工礦特區。博山市於5月並入博山縣1950。1951淄博市5月成立,設在博山市,保留博山縣源和縣政府遷址。1955年3月,淄博工礦特區出售,淄博市成立。原淄博市改為博山區,由淄博市領導。亳州盛產瓷器,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經聞名於世。這裏不僅有白釉、藍釉、黑釉和各種雕塑,還有聞名中外的“雨滴釉”和“茶釉”。亳州在陶瓷制作中還采用采花、繪圖、印花、手繪等方式進行裝飾,制作方法豐富多彩。明清以來,博山逐漸發展成為山東省陶瓷生產和銷售中心,中國五大瓷都之壹。其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還銷往世界各地。因此,亳州也被稱為“北方瓷都”。
三。歷史名人:
博文衛:(公元1938 ~至今),浙江杭州蕭山人。著名旅遊教育專家
魏博文,杭州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山水旅遊研發中心主任,旅遊研究所所長。中國區域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旅遊資源研究會會長。
1961畢業於南京大學,1965畢業後留校任教。
1979 ~ 1981年被派往前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大學(現克羅地亞)深造。1987轉杭州大學。
魏博文長期從事經濟地理學、區域與城市規劃、旅遊經濟與旅遊規劃的教學和科研實踐。先後講授《中國經濟地理》、《城市總體規劃》、《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等6門課程,培養研究生20余名。參與中科院組織的沙漠、草原、三峽工程綜合調查和規劃論證,承擔或主持國家、部、省項目10余項,各類規劃和項目80余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論文40余部。
博文薇致力於多學科、跨學科的協作研究,緊密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新編著的教材《旅遊資源評價與開發》獲得了我校優秀教材獎和建國以來首屆旅遊地學成果銀獎。主持《杭州市旅遊發展“九五”規劃及2010規劃》研究,獲浙江省、杭州市*** 1998科技進步獎。
博在亞太旅遊推介會上的主題報告《中國發展旅遊業與環境管理》被收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文選》。
因為在多方面的成就,魏博文入選了《中國科技精英大典》和《中國專家名典》。
薄禮人:(公元1955 ~至今),蒙古族,筆名陶博;內蒙古固陽人。著名現代作家。
薄立人是復員軍人的後代。
1974高中畢業後插隊去了牧區。知青兩年後,他開始在馬場工作。1986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雖然遠不如正常人,但他有壹顆自強不息的心。他喜歡在工作之余寫詩,尋求精神寄托。他獲得了中亞函授學院的文憑和香港東方函授學院的文憑。他的處女作《田園》發表在小報《河北作家》上,他的詩歌《星光》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展覽館收藏。《愛》、《遠方》等作品在景德鎮《美國酒吧桌》、《中國當代愛情詩》等刊物上發表,並獲世界中文詩歌大賽優秀獎。《失夢》獲文學作品大賽三等獎,易獲首屆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獎大賽二等獎。該詞被《中國修身演講集——中國夫妻新詞語集》收錄,而《簡單》被《中國當代文藝作品集》展出和收藏,其名字和生平被《當代自學成才作品集》、《東方之子》、《世界名人錄》等收錄。
薄立人被授予“1991中國桂冠詩人”、“1996十大新興詩人”等榮譽稱號,並先後擔任華夏文聯中原分會委員。雪中文藝家協會會員,南國文遠詩歌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自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