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古玉分期鑒定筆記(史前至宋元)

古玉分期鑒定筆記(史前至宋元)

壹.真玉的定義

礦物學上,真玉指透閃石和陽起石的集合體,摩式硬度6-6.5,俗稱閃石玉,分子式Ca2Mg5Si8O22(OH)2,由於分子式中含有結構水,呈現出溫潤的效果。

古人對於真玉和美石其實有分辨能力,並非“石之美者”即為玉,還有“瑉”的概念,像水晶(水精)、綠松石(碧靛)、瑪瑙(赤玉)等等,都有專門的稱呼,不會與真玉混淆。

二.玉器的分期

除了按朝代來分期之外,顧伯達將玉器分為巫玉(神玉)、王玉、民玉三個階段。

玉器按照治玉工藝的發展歷程,還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石質工具時期(新石器時期)

2.青銅工具時期(夏商周)?

3.鐵質工具時期(春秋至今。其中按砣機的高低還可分為春秋——隋唐,隋唐——今)

三.早期中國的玉器/巫玉階段(史前-夏)

巫,以玉事神者也。甲骨文中的“巫”字從字形上看即和“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早在舊石器時代,玉石分化就開始了。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玉器,不僅是迄今發現的東亞最早的玉器,而且是世界最早的真玉玉器。去年考古十大發現的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疑似發現了距今9000年的真玉器,不過尚未證實,姑且壹聽。

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公元前5000年至2500年前後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國玉文化發展遍地開花。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海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中原的龍山文化、安徽的淩家灘文化、江浙太湖流域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長江中遊的石家河文化、黃河上遊的齊家文化等等。(這些考古中的文化的命名都是以最早發現該文化遺址的地名命名。)

1.紅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

紅山文化的玉器風格簡單大氣,大多光素無紋,即使有裝飾也以簡單的陽文、凸起紋、陰文、瓦溝紋為主,邊緣往往是緩緩推薄,有刃。玉料大多是岫巖的閃石玉。

紅山文化的玦形龍(俗稱玉豬龍),玦口切開者大小多為10公分以下,10公分以上不多見。

玦形龍在墓葬出土中常常是腹側壹邊壹個,可能不是配飾器,而是用於作法的神器。

紅山文化另壹典型器物是玉人,其用意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兩件為故宮博物院所藏,壹件為劍橋大學博物館所藏,故宮博物院玉坐人為完全屈膝而坐,臀部與腳在同壹平面上,劍橋大學博物館玉坐人為垂足屈膝而坐,臀部似乎是坐於某物之上。人物裸身而坐,但頭上戴有獸首,正面看似帽,從背後看則是整張獸皮披下來,壹直到腰際。從器物上面看,則是壹高舉前肢的獸的上半身,大多推測為熊。這三件人像均為裸身,所用玉料相同,可能埋藏條件也基本相同,所以沁色相同,唯壹不同的是壹站二坐,壹個全身赤裸,壹個僅戴獸首做冠,壹個身披獸首獸皮。

有學者認為牛河梁出土的玉人代表了壹種巫人,玉人的主人是主持各種祭 祀活動的專職祭司,是巫師,也有人稱之為“紅山薩滿”。巫師或薩滿在行巫術的過程中,則會經歷:靜坐—神靈附體(昏迷狀態)—作法(遊動昏迷狀態,神靈代言人)—平靜(逐漸恢復正常)狀態。如果認定牛河梁出土的那件玉人是巫進入了神靈附體的癡迷狀態或已進入行法的狀態的話,則這兩個坐人似乎是巫師在行巫術過程中的另壹個狀態,總體來說是壹種較為平靜的狀態。同樣赤裸著身子,但已戴上或披上了獸冠、獸皮,在這壹時刻,獸冠和獸皮似乎是他們身穿的壹個道具,如舉行大儺時要戴的“儺面”壹樣。

墨西哥石頭玉人中有和第壹張玉人極相似的,中美洲玉文化(阿爾梅克文化等)可能與我國玉文化關系很密切,加之印第安人與中國人在DNA的聯系,產生了殷商遺民跑到美洲的假說。(看來馬親王的《殷商瑪雅征服史》還是有來頭的)

紅山文化墓葬中玉器出土絕對數量並不多,出土玉器最多的墓葬只有20多件,但紅山文化“唯玉為葬”,隨葬品往往只有玉器,少見陶器、石器等,高等級墓葬尤是如此。

2.淩家灘文化(距今5600年-5300年)

淩家灘文化大墓出土的高規格重器以玉禮器為主。出土玉器中以玉龍、玉冠形器、玉板、玉鳥、玉豬、玉人等為主,其中玉豬是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中最大的。玉料以透閃石為主,因為位於南方,土地濕度大,雞骨白現象比較嚴重。

淩家灘文化比較有特色的是玉龜與玉簽,可能與占蔔有關。

左上及左下為淩家灘07M23號墓出土的3只玉筒狀器,其中左上起第3只形似玉龜甲,筒狀器中裝有玉簽。應為占蔔用具。右上及右下為紅山文化眾說紛紜已久的斜口玉箍形器,之前長期認為是發箍、發冠壹類的器物。比較兩者形狀大小差不多,其用途可能也是相同的。

淩家灘文化的玉板、玉鷹和鷹熊佩等上都有出現壹種八角星紋。這壹紋飾在BC4500-4000在中國各地都有發現,有推測認為可能與超新星爆發有關,猜測依據是出現於BC4000左右的後羿射日的神話,超新星爆發可觀測時間持續很長,可達2-3年,亮度也非常高,可能會達到天有二日的效果。

3.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

(距今7000-5900-5200-4200年)

良渚玉器以配飾及禮器為主,主要包括琮、鉞、璧、冠狀飾、三叉形器、錐形器、玉璜、玉牌飾、管珠等,其中以琮和璧為最。

良渚文化玉器基本沒有砣痕,主要為手工刻畫,特點紋飾為神徽紋。

4.大汶口、龍山文化(距今6100-4600-40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600-3800年)

玉器工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剔地陽紋,也叫壓地或減地陽紋。

龍山文化出現玉牙璧/玉璇璣,可能與海洋文化的季風有關系。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山東龍山文化玉璇璣

5.齊家文化(距今4100-3600年)

以玉璧和玉琮為主,選料常帶糖色和風化皮,基本光素無紋,紋飾以弦紋為主。

6.石峁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

以玉刀、玉璋為主,玉料多為黑褐色,非常獨特。更獨特的是,石峁文化的玉刀玉璋很多是從石峁古城的城墻墻壁中發現的,也就是說可能是築城時把這些玉器築了進去。(也許是認為這樣可以形成某種結界吧)

7.陶寺文化(距今4600-4000年)

陶寺文化尚武,青銅兵器較多,玉器反而較少,以玉琮、獸面飾等為主。

8.臺灣卑南文化(公元前1500年-西元前後)

以各式帶扉牙的耳玦、魚鉤形玉為主,影響到東南亞、新西蘭等地的玉文化。

四.夏商周至漢代的玉器/王玉階段

夏商周時期,中國進入帝王統治時期,玉成為帝王、王侯的專享之物,壹直延續到漢代。隋唐以後,玉器開始世俗化,但仍是王侯貴族顯示其等級身份的標誌。明中晚期,隨著江南商品經濟的發達,玉器世俗化、民間化。清代乾隆時期,帝王用玉達到高潮。

1.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以二裏頭文化期玉器為主,數量較少,但出現了較大的玉兵器和精美柄形器。

2.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商代治玉工藝在研磨、切削、勾線、浮雕、鉆孔、拋光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以小型玉器為多,兵器較少,有大量動物形玉器。

特點是人物或動物的眼睛為“臣”字眼,轉角尖銳;腳為蘑菇形。裝飾壹般為雙鉤擬陽線,多有扉牙。

3.西周玉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分為禮器、儀仗、工具、裝飾、斂葬、雜項六大類,玉組佩大量出現。

雙鉤線其壹為“壹面坡”,立體感更強,扉牙更平。多出現人龍鳳***身的紋飾。

4.春秋戰國玉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治玉工具再次革新,春秋中晚期應用了鐵器。西周的“壹面坡”特點消失,回到雙鉤陰線,但更加平面,沒有擬陽線效果。春秋玉器的裝飾特點是高浮雕,密集排布。

戰國谷紋排布更加疏朗,出現S形龍,常見壹龍多鳳的裝飾,網格紋也很常見。小型配飾上常滿紋飾。

動物的眼睛刻畫由“臣”字眼變為杏眼。

5.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秦國玉器裝飾壹般都很簡單,光素無文,或者以密集的單陰線幾何紋為主。

(是真的很耿直的裝飾了……)

6.漢(公元前206-23-220)

漢代玉器主要分為禮儀、喪葬、裝飾、日常及陳設用玉幾類。風格由先秦之神秘主義走向實用主義。

漢代玉印章有規制,壹般都不大,1~3cm為主。

“漢八刀”壹般在玉豬、玉蟬上常見,風格犀利,斜刀明顯。

裝飾用玉中最常見的是玉璧、玉璜、玉環、玉具劍、玉龍佩等。玉佩極具特色,如大型出廓璧、韘形佩、剛卯等。出現器皿件。

漢代玉器很少完全對稱,往往大體看來對稱,細看卻不壹樣,風格發揮很自由。龍形矯健有活力。

(看過實物,是真的很好看!!就沖這個,南越王墓的博物館就不會虛行,何況還有可以進入的墓道和墓室。)

7.三國魏晉南北朝(220-581)

由於戰亂不斷,廢除厚葬、玄學興起,王室治玉受到嚴重打擊。葬玉制度衰落,至今考古也不見東漢以後的玉衣。多四靈紋飾。

五.隋唐至元的玉器(581-1368)

隋唐至元,禮儀用玉減少,大量實用性、裝飾性玉器出現,民作玉器興起。

1.隋唐-五代十國

唐代玉器以玉帶板為多,多胡人形象裝飾,如胡人獻寶、胡人奏樂等。金玉組合很常見。雲紋以花歧雲紋為典型。

五代十國多細密陰刻線裝飾,立體拼接工藝較發達。

2.宋遼金元

多層立體鏤雕興起,立體玉圖畫出現,實用器大量增加。宋代仿古玉器興起,但仿古實際上與漢代更接近,而非宋人自認的商周時期。帶板上的人物形象由胡人變為漢人。宋還多童子佩,有童子持蓮圖案,取“蓮生貴子”之意。

金代常用花鳥紋,且常用花鳥作對稱裝飾。

春水玉、秋山玉是金元玉器的代表作。與傳統題材大相徑庭,帶有明顯的北方遊牧民族的特征。它記錄契丹等北方遊牧民族狩獵於春秋的娛樂活動,稱為“春水”、“秋山”。“春水玉”所指為鶻(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

  • 上一篇:冷靜而傲慢地談論它。
  • 下一篇:吉首必遊的十大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