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安徽老家,中途在省會合肥轉車,爸爸的朋友到車站接我們,建議我們到安徽名人館看看。記得小時候媽媽曾跟我講過許多名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都是安徽人。於是,我們興致勃勃地接受了叔叔的建議。
天下著蒙蒙細雨,空氣格外清新怡人,更增添了我們參觀名人館的興致。壹路上,叔叔熱情地介紹著合肥近幾年的發展,不知不覺,我們就到達了名人館。
名人館是壹個二層樓高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壹層前廳有名人館的簡介。館裏陳列著從上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五十名安徽籍名人的蠟像,在導遊的引導下,我們穿越時空,對各個時期的名人進行了壹次探訪。有三過家門而不入、降服肆虐洪水的大禹,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和莊子,楚漢爭霸時期的謀略家範曾和張良,三國時期鼎足壹方的軍事家曹操,發明麻沸散的醫聖華佗,鐵面無私的“青天”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抗擊倭寇、為民除害的戚繼光,誨人不倦的理學家朱熹,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清朝重臣李鴻章,修築中國第壹條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擁有億萬家產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等等。
這些名人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戚繼光,因為在戚繼光展區,我們還觀看了立體小電影《戚繼光抗擊倭寇救仙遊》,聲光電組合而成的畫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起來特別生動感人,我連著看了兩遍。
名人館的正中央,展示的是赤壁之戰的壯闊場景,波濤洶湧的水面上,曹操立於船頭,手握寶劍、目光如炬,對岸堤上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我仿佛聽到了如雷的戰鼓、震天的殺聲。
走出名人館,叔叔問我有什麽
2. 遊包河區安微名人館作文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安徽老家,中途在省會合肥轉車,爸爸的朋友吳叔叔到車站接我們,建議我們到安徽名人館看看。
記得小時候媽媽曾跟我講過許多名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都是安徽人。於是,我們興致勃勃地接受了叔叔的建議。
天下著蒙蒙細雨,空氣格外清新怡人,更增添了我們參觀名人館的興致。壹路上,叔叔熱情地介紹著合肥近幾年的發展,不知不覺,我們就到達了名人館。
名人館是壹個二層樓高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壹層前廳有名人館的簡介。館裏陳列著從上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五十名安徽籍名人的蠟像,在導遊的引導下,我們穿越時空,對各個時期的名人進行了壹次探訪。
有三過家門而不入、降服肆虐洪水的大禹,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和莊子,楚漢爭霸時期的謀略家範曾和張良,三國時期鼎足壹方的軍事家曹操,發明麻沸散的醫聖華佗,鐵面無私的“青天”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抗擊倭寇、為民除害的戚繼光,誨人不倦的理學家朱熹,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清朝重臣李鴻章,修築中國第壹條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擁有億萬家產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等等。這些名人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戚繼光,因為在戚繼光展區,我們還觀看了立體小電影《戚繼光抗擊倭寇救仙遊》,聲光電組合而成的畫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起來特別生動感人,我連著看了兩遍。
名人館的正中央,展示的是赤壁之戰的壯闊場景,波濤洶湧的水面上,曹操立於船頭,手握寶劍、目光如炬,對岸堤上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我仿佛聽到了如雷的戰鼓、震天的殺聲。走出名人館,叔叔問我有什麽感受,我說:“我驕傲,我是壹名‘徽’姑娘。”
3. 按方位順序寫作文名人古跡我遊覽了古村新葉。
遊覽新葉,腦子裏只剩壹個"古老"。走近這裏,房子是老的,樹是老的橋也是老的。房子老,但依然是整潔而滄桑的粉黛青瓦馬頭墻;樹是老的,但它依然枝葉茂盛,好似年輕力壯的青年;橋是老的,它在這澗水上至少也站了幾百年。
我心中不由得聯想翩翩:老橋,妳把多少人帶到了對岸的原野!
看啊!池中好多蓮花、荷葉、蓮蓬,它們在池中隨風搖曳,好似俏皮的少女在池中雀躍。我看著池中蓮蓬上飽滿的果實,真想去摘壹個下來。無奈邊上有壹個牌子,上面寫了禁止采摘的文字。但我還是忍不住,偷偷地摘了壹個,取出最大的壹粒,把皮剝了,往嘴裏壹塞。“哇,好苦啊!”我連忙把臉子吐了出來。定睛壹看,有綠色鮮活的芯呢。我又剝了壹顆,把裏面的芯除去,果然好吃很多。
新葉還有很多名勝古跡……
啊,淳樸、古老的新葉,妳深深烙在了我的心裏。將來,不管我走到天南海北,我都忘不了您!
4. 遊安徽名人館作文遊安徽名人館安徽名人館位於大蜀山北側,有23個場景和2個群體蠟像廳向大家展示了形象逼真的50多位安徽歷史名人。
其中我認為最為恢宏的場景是赤壁之戰和戚繼光抗倭寇了。來到赤壁之戰展區,中間壹艘仿制的古代戰船上站立著數位士兵,船上插滿了戰旗,東吳名將、安徽舒城人--周瑜正站立在山崖上指揮吳國水軍前進。
霎時,白浪滔滔,沖天的水柱騰空而起,壹場聲勢浩大的赤壁之戰情景展現在我的眼前。這逼真得場景令我身臨其境,仿佛將我帶到那場激戰之中。
來到“戚繼光揮師救仙遊”展位。只見展位前燈光漸漸暗了下去,玻璃墻內,燈光漸漸亮起。
然後,櫥窗內呈現出高高的城墻,城墻上飄揚著明王朝的旗子。城樓上有遊動巡視、守衛的士兵。
城樓面臨大海,城下是壹條小道,小道的右端是百姓居住的草房。突然人聲沸騰,小道上出現了壹群百姓,他們紛紛向城內逃去。
而守城的士兵為防止倭寇的襲擊,卻關上了城門。這時只見壹個小孩與父母失散,沒能逃進城中,就在他和壹些沒逃進城的人四處躲避時,壹群倭寇對百姓燒殺掠搶,並攻城。
在這緊急關頭,戚家軍的飛騎猶如天降壹般,從倭寇的後面殺出,殲滅了倭寇。剎時,城門大開,壹輪紅日冉冉升起,百姓夾道歡呼,迎接戚家軍凱旋進城。
這就是我眼中的安徽名人館,妳認為呢?。
5. 作文合肥源泉博物館三處景物介紹 (方位詞)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 *** 批準為安徽省第壹家民辦博物館,目前擁有關於安徽歷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聯匾額、徽州三雕、民風民俗等相關文物藏品近6萬余件,是安徽省本土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向左轉|向右轉
在這裏我看到了好多家鄉的老城磚,650年前,明朝開國的時候,在鳳陽興建中都城,從全國各地送來了大量的城磚,城磚上都有各地的標記。
向左轉|向右轉
向左轉|向右轉
源泉博物館有不少徽州的老房子是整體搬遷過來的。這個"崇善堂"原來在婺源的思溪村,建於康熙年間,面積有260平方。
向左轉|向右轉
崇善堂,寓意"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崇善堂第三代主人張嘉言,為清乾隆恩科進士,張家世代為官,顯赫壹時,為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故此宅"磚、木、石三雕"多為太獅少獅和鯉魚躍龍門,它集上馬石壹只,狀元石壹套,抱鼓石壹對、魚池壹個、旗桿座壹對、門坊石刻匾"彩雲吉慶"、天井石、馬頭墻等為壹體,其木構門坊為徽州古宅的千分之壹,極為罕見,是典型的徽派建築。
博物館壹進去就像是進入了壹個徽派的園林之中,房屋錯落,小橋流水,壹步壹景,正逢春暖花開,漫步其間也別有風情。據介紹,整個園區占地面積50余畝,形成十館壹群落的格局。 徽派石雕瑞獸展廳是重要的展廳,徽州石雕非常有名,這裏展出的壹些的石雕非常古老,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講解員會給遊客做免費講解,講展品的前世今生,以前是做什麽用的,館長在哪發現的,怎麽收集來的等等,每件藏品都有故事。有個叫做天祿的石雕故事很有趣,據說館長拜訪了六年,才把它請回來。還有腿為什麽沒有了,都有傳說。 館長收藏了很多秦磚,每壹塊都帶著歷史的積澱。除了觀賞,館長還用秦磚制作了文創產品,讓這些沈睡的老物件再次有了生命。秦磚可以制作成硯臺,可以用來養菖蒲造小景,可以做茶臺杯托…… 此外,還有徽州木雕展廳,百匾堂展廳,異地重建古村落群,還原了老磨坊場景等等。
6. 關於合肥名人的作文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生年壹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 生”。
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
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劄觀樂於魯,嘆為觀止。
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
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
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誌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壹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
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壹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
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壹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誌,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
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壹歲。“行之壹年,四方則之”。
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
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占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
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
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
孔子政治抑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余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
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
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
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
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
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
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
魯哀公十壹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
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
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7. 合肥明人館的觀後感怎麽寫上周日上午,我們參觀了安徽名人館。
安徽名人館是全國首家地方籍名人展館,國家2A級旅遊景點。位於合肥市西郊蜀山風景區,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
安徽名人館是安徽省 *** 、合肥市 *** 迎接國慶50周年重點建設工程。壹期工程選擇展出史前至清朝之間的50位有影響有代表性的安徽歷史名人,如管仲、老子、莊子、範增、華佗、曹操、周瑜、朱熹、包拯、李公麟、朱元璋、吳敬梓、戚繼光、王貞儀、李鴻章、劉銘傳、王茂蔭、詹天佑、鄧石如、程長庚和桐城派諸大家等,全部以蠟像制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其中有壹半(23位)的人物布置場景,融時代裝飾與古風雅韻於壹體,采用了聲、光、電、多媒體、激光全息等高科技制作手段,展現名人風采和主要事跡,展現他們對安徽、中國乃至人類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整個展館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於壹體,既可以作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讓外地遊客了解安徽、認識安徽的窗口。
壹路參觀下來,真正感受到,地靈人傑的八皖大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群星璀璨。同時感受到安徽省與合肥市 *** 對地方名人文化的重視,展現了他們對地方文化獨到的視角和長遠的眼光。
美中不足的是,近現代文化名人展出的缺失——我臨參觀時還以為是從古到今起碼是到近代的安徽名人呢,在近代史上安徽像陳獨秀這樣重量級的名人很多,很值得紀念、展出、瞻仰;再就是也許因為節省成本,也許因為設備時久失修有故障,也許因為即將遷入新館有臨時應付思想,我們參觀時好些聲、光、電、多媒體、激光全息等高科技手段沒有開啟運用,展示效果自然受影響,很遺憾。再就是展出名人裏有抗倭名將戚繼光,介紹是安徽定遠縣人,而濟南泉城廣場的十二位齊魯名人塑像裏也有戚繼光,介紹是山東登州(今蓬萊)人(見《泉城廣場文化長廊裏的十二位齊魯文化名人…》),出現了壹位名人落滬兩地的情況,還沒來得及查資料,不知哪家正確。
8. 求壹篇寫《合肥的名人》的文章,或寫合肥的名勝古跡我的家鄉——安徽省從古到今出過不少家喻戶曉的名人,從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現代的陶行知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廬州合肥(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
他和範仲淹壹樣,壹生做過許多官,小到縣令大到樞密副使。不管是做什麽官,他都認真處理政事,執法如山,鐵面無私。
所以在戲劇裏,專門給他畫了壹個大黑臉。在眾多故事中唯有歷史記載的有關包拯斷案的只有壹個,那就是包拯在天長縣任任知縣時遇到的壹件事:有壹個人,將壹名農民告上了縣衙,說那名農民殺了壹頭耕牛,並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壹點點給自己吃,其它的全部賣了。
在當時宋朝的法律規定,民間私殺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個人沒有想到這狀壹告就泄露了自己。原來在前壹天那名農民就到縣衙向包拯告狀了,說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頭割了,當時包拯就意識到這壹定是某個仇家有意陷害這個,便讓那名農民把牛殺了,來“引蛇出洞”。
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機智。包拯不僅機智而且大公無私。
包拯做官以後對家裏人的要求也很嚴。他曾寫過壹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後世子孫任,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以歿之後,北吾子孫。”
意思是說:誰要是做官犯了貪臟,不許回老家,死後不得葬進包家墳墓。不聽者,不是我的子孫。
正因為包拯的機智勇敢和兩袖清風這些優秀的品質,所以從古到今包拯壹直被人們視為清官。
9. 描寫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四中校園作文 按方位順序600字校園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校園,我們***同學習的地方,校園,我們***同學的地方;校園使我們壹起生活的地方;校園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它像火紅的太陽照耀著我們,像春天的雨水滋潤著我們.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忘自己肩上的重任.
“明禮善行,德潤人生”.
這醒目的標語,時刻印在我們每壹個人的心中.沒錯,這就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
壹踏進大門,壹個操場就呈現在我們眼前,操場的左右兩邊分別有壹個籃球架,它們就像衛兵壹樣,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守護著我們的校園,操場的四周都種著小葉榕,每逢夏天的時候,妳就會看見同學們有的在樹下乘涼,有的則在樹下看書,還有的在樹下做遊戲……操場的正中間,就是神聖的升旗臺,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升旗臺的旗桿上,顯得那麽安詳.每逢星期壹,全校師生便來到操場,參加莊嚴的升旗儀式.隨著國歌,國旗有節奏地冉冉升起,師生們也都敬起了禮.
沿著左邊的樓梯往上走,妳就會發現,樓梯旁邊有壹個小花園,這時妳會情不自禁地往右看:原來右邊也有壹個小花園,這花園雖不大,可卻別有壹番風味.春天,野花盛開,滿是綠色的景象,蝴蝶在草叢中翩翩起舞,辛勤的蜜蜂則在采蜜;夏天,這裏的草別提有多綠了,如果是綿羊見了都會直流口水呢!秋天,這花園裏唯壹的壹棵樹,樹上的葉子變黃了,紛紛揚揚從樹枝下落下來,猶如壹只只黃蝴蝶款款底飛;冬天,這裏白雪皚皚,仿佛世界都變白了.
於是,三步並作兩步,來到了學習天堂,靜靜地聽著瑯瑯讀書聲,仿佛身臨其境;在仔細瞧瞧同學們聚精會神的樣子,而且個個都抖擻,他們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校園,裝飾著美麗的校園,令無限風光的校園裏錦上添花,在隆化六小裏處處洋溢著學習的氣氛,處處裝飾著詩情畫意……
這就是承載了我小學年的無數快樂與夢想,眼淚與憂傷的校園,這裏每壹個棵樹、每壹級臺階、每壹條走廊都是那麽的熟悉和親切,還有那兩座老舊的教學樓卻培養了壹代又壹代的學生.這樣美麗的校園怎能不使我們展翅高飛?怎能不使我們向往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