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和書籍幾乎同時出現。根據《史記》等書的記載,早在周朝就有"倉室"等藏書機構和"室"、"太室"等負責藏書的官員。千百年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印刷技術的進步,古籍的豐富,歷代藏書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日臻完善。宋代以後,私家藏書蔚然成風,甚至超越了官方藏書。
先說“官方收藏”。
所謂“官藏”,就是封建王朝的國家收藏。春秋以前,書籍只能保存在政府手中,私人不能收藏。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或“太史”,是負責“記言”、“記註”的官員,也負責收集書籍和文獻。周代有“藏室”,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據史料記載,道教創始人老子曾是“周壽藏室史”。
中國封建社會皇家藏書制度的建立是在漢代。早在建國初期,郭襄蕭何就在長安(今Xi安)未央宮正殿北建有三座圖書館,分別是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它是中國專門皇家圖書館的開端。石渠和天祿後來成為皇家收藏的別稱。皇家圖書館壹直被稱為秘密房子或秘密亭;其收藏被稱為“中國書”或“中國秘書”。為了防火防潮,漢代宮中的圖書館有壹個用石頭砌成的“石室”,書櫃則有壹個用銅包裹的“金室”。漢武帝時期,藏書有六處:宮內有顏亭、廣內、密室,外朝官署有太常、太師、博士(即太學)。據劉欣《七略》記載,西漢皇家藏書33690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明確記載皇家藏書數量。東漢時,皇家圖書館除東關、蘭臺、石室、仁壽亭外,還有玄冥堂、碧雍、洪都學堂等藏書。
自漢代以來,封建王朝都有官員負責藏書。西漢時期,俞(副丞相)的助手俞主管監察,也是管理圖書的主要官員。卸史官署所在的蘭臺,也是朝廷重要的圖書館。漢武帝時設太史令,掌管天下圖書。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繼承父親太史公之位,有機會瀏覽皇家藏書,寫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東漢時期,掌管圖書文獻的官員是校秘書郎和蘭臺的史官。桓帝年間,專設秘書監壹職。此後,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朝廷與郎中、秘書監等職壹並掌管圖書。明初取消了秘書監壹職,國子監的書籍歸內廷掌管。清代,文遠館掌管政府圖書,其下屬機構包括內閣事務和校對。
魏晉南北朝大亂,戰亂從未出。國家藏書已經丟失。秘書省三館收藏魏時書籍。南朝梁齊時期,除宮內藏書外,還設立了華林園收藏佛經。西晉秘書監荀胥和東晉作者李沖開創了按經、史、書、集四部分類法,對歷代圖書整理和收藏產生了重大影響。
隋唐時期,天下統壹,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家圖書館組織更加完善,藏書數量急劇增加。隋朝初年,朝廷藏書3萬余冊,楊迪時期達到37萬冊。楊迪曾在東都洛陽的關文廟藏書。關文廟兩側有精致華麗的圖書館。東屋有兩本書(經和史),西屋有兩本書(書和藏書)。長安宮的甲邊殿也有大量的書籍。可惜這些書都被隋末的農民戰爭給毀了。到唐初,只有14400余冊,89000余卷。
唐朝初年,唐太宗下令廣購天下書籍,挑選五品以上的官員子弟抄寫收藏。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他下令“官員和學者之家”提供所有不同的書籍由國家編寫。為了顯示藏書的重要性,國家把歷史博物館和藏書處從秘書省(高宗時改名蘭臺,武則天改名林臺)改為中統省和中直省。皇家藏書主要收藏在弘文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集賢書院。玄宗年間開始整理書籍,抄錄整理後的書籍原件,匯集東西京四部經史子集,分四書庫存放。“四庫書”之名由此而來。據史料記載,唐代宮廷藏書在開元達到頂峰時,北京東西部的四庫書有125960冊。此外,還有28,469部唐代作品,2,500多部佛教和道教經典,9,500卷。
五代時期,雕版印刷開始傳播,促進了藏書業的發展。但由於戰亂頻繁,禦書也像南北朝時壹樣丟失了。歷代朝廷雖有趙文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集賢書院的收藏,但遠非盛唐之時。宋朝建立後,唐太宗下令重修三亭,命名為“崇文書院”。崇文大院,東廊是趙文圖書館,南廊是集賢圖書館,西廊是歷史博物館圖書館。唐三館分三處,藏書主要在集賢書院,而宋三館藏書主要在壹院,藏書主要在史館。後來在崇文書院設立了“秘閣”,從此有了“四藏館”。宮內也有藏書,如侯元的龍圖閣、宣和殿、陳余殿、司門殿、太清樓等。南宋雖偏江南,但朝廷在南方各地廣泛尋書,並在秘書省設立“補寫處”抄書。所以當時的藏書也是相當可觀的。
明初,藏書主要集中在文遠館和嘉靖年間修建的清圖書館。它是中國最完整的古代民族圖書檔案館,明清時期的重要書籍和記錄,如“記錄”,“聖訓”,“玉殞”都藏在這裏。清代最著名的皇家藏書是所謂的“四寶七亭”。即北京宮的文遠亭、盛京(沈陽)宮的文水亭、圓明園的文遠亭、熱河避暑山莊的金文亭,以上為北四亭;又稱故宮四院。揚州文慧館、鎮江文宗館和杭州溫嵐館,以上都是南傘館。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就藏在這七個亭子裏。此外,昭仁殿、吳京提取室、南潯殿、紫光閣、地圖室也是清廷重要的藏書場所。
雖然中國古代的私書起源較早,早在戰國時期就開始存在,但私書流行是在宋代以後。尤其是江浙壹帶。據吳晗先生的《江浙藏書家簡史》記載,兩地歷代著名藏書家多達889人。阿明學者胡應麟將藏書家分為“實幹家”和“鑒賞家”兩類。洪將藏書家視為考證、收藏、掠奪之士(北江詩)。這些藏書家帶著不同的目的,廣泛收集善本,建室貯藏,為保存中國文化典籍做出了貢獻。
宋代士大夫藏書豐富,出現了著名的藏書家如、王澍、、宋、司馬光、父子、葉夢得、晁、尤茂、陳、周覓等。特別是晁和陳對自己收藏的書籍進行了認真的校勘,撰寫了我國最早的私家書目著作《縣齋讀書錄》和《直齋書目解》等。此外,宋代還有不少私人講學和民間收藏,如北宋四大著名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南宋四川鶴山書院。
明清時期,江南私家藏書十分豐富。明末,江蘇常熟有三大藏書家:趙的脈博館、錢的樓和的館。江雲樓藏書非常豐富。清朝順治年間,壹場火災意外發生,大部分書籍被毀。錢將殘卷贈給宗親孫子錢增。錢曾圖書館早年有壹個“書谷館”,晚年有壹個“花園”。他編纂了《書谷堂藏書目錄》和《園林書目》,記載了6000多種書籍。金毛的《集古閣》廣泛收集宋元刻本,抄錄珍本秘籍,藏書84000余冊,為歷代最大的私人藏書。浙江寧波範欽創辦的天壹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圖書館。該亭建於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範欽酷愛藏書,生前全部購買藏於閣中,共七萬冊。範欽和他的後人立下了“書不可分”、“書不可分代”、“書不可刊”的家訓。並對天壹閣的書籍存放和閱讀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其中,明代地方誌和進士封號表最為珍貴。據統計,《天壹閣》中有關省、州、府、縣的記載有435種,比《明史·藝文誌》中記載的還多,現在已有268種。
清代江南藏書家依然很多,尤其是宋元古籍。比如黃蔔烈,壹個專門存放宋版的房間,叫做“百宋軼”,裏面積累了近200種宋版。江南著名的藏書家和圖書館有浙江杭州的館、王的樓、鮑廷博的《無知者》、陸的《抱經樓》、江蘇昆山徐的樓。北方著名藏書家有北京翁方綱的“三萬卷樓”,滿清長陵的“錢乙堂”,有風度的蒙古人的“烏門書屋”。晚清藏書樓有四座:山東聊城楊以增的海源閣、江蘇常熟瞿的銅劍樓、浙江貴安陸新源的樓、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樓。海源閣全盛時期藏書20.83萬余冊。清末編纂書目,收錄善本469種,11000余卷。宋麗樓的藏書是天壹閣的兩倍,其中宋元版本多達600種。可惜的是,所有的書都被日本人在1907購買了,壹直保存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圖書館。
(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