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仁城,位於隆堯縣雙陂鄉,是趙國的軍事重鎮。城墻面積約4平方公裏,原有城門9座,北面臨水,三面環山,依山傍水。情況很危險。城墻為夯土建築,全長8017米,平均厚度15.1米,最高點9.15米,城墻夯土層約10厘米,累計土方量165438+萬余立方米。
玄武山石窟
玄武山石窟位於縣城西北7.5公裏的玄武山山頂。曾有千佛殿、同聲谷石室、臥佛殿等建築。石窟內有隋碑1座,唐碑3座,刻在山上,俗稱“無影碑”;有兩座宋碑。千佛殿內外壁上雕刻有739尊摩崖造像,大部分是壹佛二菩薩。最大的龕高0.8米,寬0.97米,造型優美,風格獨特。還有“準提塔”和“妙法蓮花”銘文。文革後沒有。
邢臺地震紀念碑
邢臺地震紀念碑[35]1966 3月8日淩晨5時29分,隆堯縣東部白家寨地區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余人遇難。為了紀念邢臺地震,在地震20周年之際,建立了邢臺地震紀念碑。正前方是10米寬的臺階,第壹段三級,第二段八級,象征1966年3月8日地震。紀念碑高19.66米,象征1966。碑座1.4m高,8.2m見方,正面有碑文,兩側和背面有孟楠、救援、重建三組線雕。邢臺地震資料陳列館是地震紀念碑的附屬建築,位於紀念碑北面,總建築面積350平方米。照片155,圖表29,文字12。展覽內容包括邢臺地震概況、地震災害、黨和政府關懷、抗震救災、發展生產、重建家園、加強地震監測、探索地震規律等。隆堯碑刻群【37】隆堯碑刻群位於隆堯城關東角。1980年,縣文化局將分散在全縣的可移動文物集中在文物保管所東院,建有碑刻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組北部展示歷代碑文、墓誌58件,以楊玄北為代表;南半部有127石刻、造像、建築,主要文物有兩獸浮雕、釋迦牟尼像、唐墓石獅等。
顯著
五代周朝的創始人郭威(904-954),在位時間為951至954年。字文忠,生於邢州堯山(今隆堯縣西)。孤苦伶仃,做個武官。後漢時,拜唐使。甘祐元年(948),奉命討伐李守貞叛軍。拜完葉都後,他留下來擔任我們天雄軍的特使。甘祐三年(950),起兵攻開封。次年稱建州帝,定都汴州,史稱後周。[38]柴榮(921-959),即後周世宗人,954年至959年在位。邢州堯山柴家莊人。郭為的侄子和養子。他即位後,進行了全面的整頓和改革,懲治腐敗,呼籲流放,獎勵生產,廢除苛捐雜稅,整頓軍隊。後來又相繼攻占南唐江淮等地,為北宋的統壹和繁榮奠定了基礎。[39]顏琮(557-610)隋代僧人,佛教翻譯家、編者,與李、趙君白(今河北隆堯西南)同姓。他曾在湯潮教授玄學,並與楊光談論佛經。專攻梵文,主要從事翻譯典籍、寫記敘文、編撰等工作。他翻譯了23本書100多卷,寫過正誤論、同濟論、教學論、通論。[40]範(1601—1664)明末唐山縣西良前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音韻學家。我從小就在學習,壹次次的嘗試。清兵入關後,大言不慚的村民趙二社稱帝,自任軍師抗清。失敗後,他躲在地窖裏三年,寫出了流傳於世的《五元音》。[3]任彥申(1945—),河北隆堯人,歷任清華大學黨委委員、清華大學團委書記、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著有《從清華校園到無名湖》等書。[41]
文物古跡
趙村遺址位於乾安縣南趙村西的灤河南岸,四周是圓形低矮的群山,中間形成壹個盆地。1958-1986多次出土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和手工石器,如毛犀牛、野驢、野豬、馬鹿、角羊、原始牛、那馬象等。它們的地質時代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約42000年前。為華北地區新化石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孟家泉遺址位於玉田縣八裏鋪鄉石莊村北200米處。1986唐山文物普查時,在這個村子的泉水旁發現了動物化石和石制品。同年9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教授及有關專家前來考察並試掘,獲得了那馬象、馬鹿、野牛、野馬、野驢、貓、魚等動物化石和壹枚晚期“智人”前臼齒,以及石片、石核、尖器、刮刀、剁器等石器。測期約為654.38+0.7萬年前,是轄區內最早有人類遺存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物。
安辛莊遺址位於安辛莊與辛寨之間的灤河東岸,乾安縣城東北6公裏處。它是壹處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占地約2萬平方米。197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處試掘,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壹般磨制的石器都是經過精細制作和打磨的,包括斧、鏟、碗、鑿、刀、球、磨、石杵和裝飾品。紅陶是最常見的陶器,其次是灰陶,黑陶較少,彩陶很少。有碗、碗、罐、盤、支架、蓋、耳朵、紡車、圓瓶、小漏器等等。裝飾圖案有篦紋、方紋、釘紋、鏈紋、弦紋、錐尖、附加推紋等。其技術工整多變,熟練對稱。骨器的主要原料是由動物四肢骨和肋骨加工研磨而成,包括骨針、骨錐、骨鏃等。,全身都是打磨過的。該遺址位於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錯地帶,蘊含著兩種文化因素,具有地方特色。
大成山遺址位於市內陡河西岸城子莊與元寶寺之間的采石場,即東風山腳下。該遺址發現於1955年春,通過* *獲得標本568件。該遺址分為兩個文化層。上層文化層壹般厚70厘米,從中發現少量陶片、石器和骨器,多為漢代瓦片,少數瓷片和銅錢。下文化層土壤厚度在1 ~ 2米之間,從中發現少量漢代瓦片,大量灰陶、黑陶、紅陶、白陶、混砂灰陶、紅黑陶。並且有2米左右寬的白色灰面,似乎是焚燒的地方,說明當時唐山人已經用火烤熟了食物。還發現有壹條L型排水溝和壹條東西向的人工鋪路石。遺址內的文物包括石斧、石矛、石刀、石鏟、石鏟、石矛等50件地面石器。制作的石器大多是小石子、碎片、巖心和鉆頭。這裏有很多陶器遺物,如壺、碗蓋、網墜、紡車、陶球、陶圈和陶球。此外,還有骨針、骨鏢、骨鉤、骨釘、骨錐、骨夾、骨刀、甲骨文,以及少數蚌類和銅牌。還發現了牛、羊、豬、狗、鹿、田鼠、野生海貍和水禽的骨頭。從上述出土文物可以看出,當時唐山人的制陶技術已經很高了,可以制作薄如蛋殼的黑陶和自制陶器。除了打磨陶器,他們還用繩子圖案和籃子圖案裝飾它。這些陶器與山東城子崖和兩個鎮的陶器相似,屬於龍山文化。這裏發現的石器多為斜刃,還有穿孔石斧、小石矛、石鏟、骨鉤、魚鏢等。這些遺跡與龍山文化相似,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在這個遺址發現的動物骨骼表明,唐山人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知道飼養牲畜,從事漁獵,用火烹飪食物,過著定居的生活。
明朝的長城唐山市現存的長城建於明朝。從秦皇島市盧龍縣劉家口進入遷安縣徐劉口村,經遷西縣北部至遵化縣東陵鄉直門子口,進入天津薊縣。* * *在中國長221.9km,主要由城墻、瞭望塔、關隘、烽火臺組成,全部用磚砌成。由於年久失修和人為破壞,完整的部分只剩下幾十公裏。共有554座了望塔,但只發現了140座。原有冷口、潘家口、潭谷、馬蘭關等29個關隘,現僅存遺跡;大多數烽火臺都被摧毀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文物保護法》頒布後,加強了對長城的保護,遵化等縣也集資修繕了部分長城。
清東陵位於遵化縣馬蘭峪昌瑞山腳下,西距北京125公裏,是清朝統壹全國後修建的兩座皇後墓之壹。靈渠東起馬蘭峪,西至黃驊山,北接霧靈山,南有天臺、煙墩山對峙。天臺與煙墩之間的天然地層叫龍門口(又名興隆口)。陵區南北長約125公裏(穿越長城向北延伸),東西寬約20公裏,總面積約2500平方公裏。它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寢建築群。從163年順治皇帝下葬,到1935年同治皇帝最後壹位貴妃下葬,歷時272年,* * *下葬157人,包括清朝皇帝、皇後、妃子、妃子、福晉、格格。其中有5座陵墓: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鹹豐)、惠玲陵(同治);後來的陵墓有:趙茜陵(順治之母)、曉東陵(順治之後)、普香玉丁咚陵(孝皇後為慈安)、普陀丁咚陵(孝皇後為慈禧);公主園床包括:竟陵公主園床、竟陵皇家公主園床、裕陵公主園床、定陵公主園床、惠玲公主園床;此外,馬蘭峪東還有壹座公主花園。陵區建築的規制和布局以順治孝陵為中心,建築最為完整壯觀。從南面的龍門口到陵頂,有壹條長5公裏多、寬12米的磚石鋪成的神道。兩邊的建築都很宏偉。入口處有5座6柱11層的石牌坊,向北跨過大紅門,樓外廣場四角各有壹座65438的重檐九脊神異聖德碑。影壁後有18對石像,均用壹塊巨石雕刻而成,其數量為所有帝王陵墓之首。再往北穿過龍鳳門,有神北閣、石空橋、方超、房屋和神廚圖書館。龍恩門入口包括龍恩殿、東西殿、三門、兩柱門、十五宮、明樓、寶鼎、地宮。孝陵東側,有順治皇帝的29位後妃。竟陵位於孝陵東南1公裏處。康熙十五年(1676)仿孝陵而建。申德和沈工的紀念碑並排放置在展館內。壹塊碑上寫滿了中文,另壹塊用中文書寫,記錄康熙皇帝的文學武功。神道旁有五對石像,有文官、武將、馬、象、獅等。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後程瀟、小昭、蕭藝和孝恭以及景民皇帝都葬在這座陵墓裏。裕陵位於孝陵西側聖水峪。建於乾隆八年(1743),與竟陵壹樣大,比竟陵更豪華。地宮是石雕藝術的寶庫,雕刻精美,圖文並茂。乾隆皇帝的靈柩安放在地宮,兩側葬有兩位皇後和三位妃子。定陵位於陵墓區最西部的平安谷。建於鹹豐九年(1859)。由於地勢險峻,石像、神道、碑亭等建築疊放在壹條直線上。定陵以東1km的丁咚陵,是鹹豐皇帝慈安、慈禧的陵墓,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緒五年(1879)。錢璐陵耗銀265.5萬兩,慈禧陵耗銀227萬兩,後來慈禧陵重修。只有三個大廳用黃金裝飾,價值4592兩葉子金。其豪華的裝修也是北京故宮少有的。定陵公主園位於定陵和丁咚陵之間的順水峪,葬有15位鹹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惠玲位於竟陵東南3公裏處的雙山谷。建於光緒元年(1875),其規定與定陵相似。惠玲公主花園位於惠玲的西邊。建於光緒二年(1876),葬有同治皇帝的四位妃子。趙茜陵位於大紅門東側,孝陵南5500米,建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葬有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文皇後。
凈覺寺位於玉田縣東南20公裏的蠻子營村東頭。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主體建築由三個大廳(門廳、正廳和後廳)和第三層(鐘樓、鼓樓和石碑樓)組成。此外,還有98間東、西附廳和廂房,四周有圍墻,占地40畝。建築工藝精湛,各具特色。中軸線上的對門廳為無梁廳,單檐歇山頂,石券門,兩側石圓窗,磚雕拱門,廳內兩尊泥塑。紀念碑建築後,兩側是鐘樓和鼓樓。中殿為木結構,前有石柱,重檐歇山頂。大廳內部裝飾著民間彩畫。東西兩側有門樓,外檐為磚砌。內檐為木質,壹面雕龍,壹面雕鳳,稱為龍鳳門。有3個後廳。三個大廳都是琉璃瓦屋頂。這座寺廟被稱為“JD第壹寺”。COM”。
仲晶位於遷西縣西北15km處,主峰突出,海拔611m,山勢雄偉,景色優美。從山腳到山頂,有1700多條石徑,中間經過三個茶棚,山頂有三重祠和畢夏宮。這座寺廟原本是明代風格,但因為清代的幾次修繕,已經改成了清代風格。經過多年的年久失修和人為破壞,只剩下山頂上的畢夏袁俊寺的正殿和牌樓式的南天門。
無量閣和藥師靈塔位於馮潤縣城南10公裏處的車軸山頂。無量閣,又名壽豐寺,建於遼朝崇熙元年(1032)。元良閣全為磚石建築,因無寸木、梁架而得名。剛開始只建了1層,後來加到了3層。亭內左右各有1座佛塔,現在只剩下西側的藥師靈塔。東面有文昌閣,建於民國初年。在1976地震中,無量閣和藥師靈塔損毀嚴重,文昌閣全毀。
王勇塔位於遵化縣馬蘭峪村南堂子山,為明代戚繼光所建。該塔高20米,由石基座、塔腰和塔尖三部分組成。石基座6層,塔腰8層,塔尖11層,***25層。這座塔有八個邊,每個邊上都掛著七個鐵鐘。陣風壹過,鐘聲壹響。塔頂是壹個圓形球體。1976唐山地震時塔頂傾斜。
定慧寺大殿位於馮潤縣西北部東西遊國寺村之間的山坡上,俗稱袁環寺。建於晉代天惠年間(1123-1137),占地20余畝。寺廟原有的正殿有三層,分為前殿、中殿和後殿。後殿右前方有1鼓樓,左前方有1鐘樓。西邊有13層1佛塔,兩座八角亭。由於年久失修和地震破壞,全寺只有壹座後殿,是省內唯壹的晉代寺廟建築。
三屯營鎮府碑位於遷西縣三屯營鎮府舊址碑亭內。戚繼光於16年鎮守三屯營,抵禦蒙古各部進攻,修長城,功勛卓著。明萬歷五年(1577)重修鎮宅,建碑“重修三屯營鎮宅”,高3.56米,寬1.12米,厚0.26米。碑文是齊本所寫,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