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唐玄奘有哪些作品?

唐玄奘有哪些作品?

石玄奘(公元600-664年)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譯家。洛陽茍(今河南省偃師縣南)生於隋開帝二十年(公元600年)。他哥哥是個和尚,法名常傑。玄奘小時候,也就是他哥哥住在洛陽凈土寺。十壹歲時,他背誦了《維摩詰經》和《北京經》,十三歲時,他參加了出家考試。雖然他很年輕,但他被破例錄取了。《續僧傳》卷四《玄奘傳》說他“自給自足,連個朋友也沒有,念叨兩眼,沒有閑情”。他看到壹些年輕的新手和尚在玩,他很不以為然。他說;“出家人是無為法,又怎麽會是兒戲!可謂百年喪。”此後不久,玄奘聽了凈大師的《涅槃經》講座,並嚴格學習大乘理論。當他回到座位上時,他說得很清楚,受到了觀眾的稱贊。他從十五歲開始從事學術研究,能記住壹次阿希郡的理論,說明他記憶力超強。他精通《內觀沙論》和《雜心論》,並能運用自如。所以當時有些人很驚訝,他的記憶力自古少有。隋朝末年,兵荒馬亂,饑荒四起,他不能再住在洛陽了。相反,他跟隨他的兄弟來到長安,住在莊妍寺。當時壹些著名的佛教學者因為戰亂搬到了四川成都,玄奘也跟著去了。這個時候玄奘還是個和尚,還沒有被和尚禁止。到成都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從包暹到拿大槳說,從道紀到迷思說,從惠珍到八度說。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精通各郡,因此遠近聞名。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玄奘被賜足戒。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為了繼續學業,他離開川東,到湖北荊州,住在皇帝廟裏。應寺主之請,大宴佛法,講《論相》《雜心》,國內許多知名人物聞其名,也遠赴荊州聽法。就連60歲的雲芝也非常尊敬玄奘。後北上趙州(今河北趙縣),向慎到學習實在論,後又到襄州(今河南安陽)、揚州。唐朝貞觀年間(627年),李世民為太宗,國內政治太平。玄奘再來長安時,向各路名家學習《全舍論》、《涅槃經》、《大乘論》,樂此不疲,聲名大噪。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他發現對同壹部儒家經典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對《十經》和《大乘論》的看法不壹致,於是產生了去印度求法的想法。他想向佛教發源地印度學習重慶伽師地理論,但唐朝政權建立不久,國內封鎖,不能隨便出國。他去印度求法的願望在當時很難實現。所以他不得不等待時機。唐朝貞觀蘭年間(公元629年),長安地區鬧饑荒,朝廷允許北京的百姓離開長安去吃飯。玄奘借此機會西行,先到蘭州,再到古藏(今甘肅武威),再到敦煌。他在蘭州時,講經聽經的人中,有西域商人。當他們得知玄奘有向西求法的願望後,就把消息傳遍了西方各國。後來在商人的幫助下,玄奘偷渡出境,到達義烏、高昌等國。壹路上,在各國國王的幫助下,成功進入北印度。此後壹直邊走邊學,歷經千辛萬苦,到了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印度中部的納倫德拉神廟。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佛教的最高學府,住著以戒賢為首的上千名僧人。玄奘抵瓦很受歡迎。寺裏有十個“三藏法師”。玄奘到達後,被尊為三藏法門之壹,在物質生活上受到特殊待遇。他之所以享受這份殊榮,是因為他在出國前深入研究過佛教,是壹個真正的和尚。為了解決問題,他去印度求法。同時,在到達那爛陀之前,我已經在印度呆了兩年多。在那爛陀寺,玄奘師從聖警理論家學習各種哲學流派,學習瑜伽是他的夢想。他曾兩次在那爛陀寺居住約七年,中間走遍印度次大陸。當他結束了在印度的學業,準備回國的時候,抗戰王在群女城為他舉辦了壹場辯論賽。會議辯論的主題是他的“惠宗理論”和“控制邪惡理論”。參加會議的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和印度各派數千名著名學者。過了十八天,無人敢破。所以與會的大乘學者尊稱他為“大乘天”,聽聞的學者稱他為“解脫天”。後來參加了傑日王五年無蓋會議。玄奘從印度歸來,主要是因為思念祖國,想把在中國學到的佛學發揚光大,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唐朝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他帶著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熱烈歡迎。玄奘回到長安時,唐太宗李世民在東都洛陽,玄奘前去拜見,唐太宗高興極了。第二天,唐太宗去遼東軍務,要玄奘同去。玄奘婉言謝絕,提出翻譯經典,希望朝廷支持。唐太宗各地都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下令首都留在梁國公、方掌管,壹切費用由朝廷提供。

玄奘的譯場最早是在鴻福寺,後來換了幾次地方。翻譯場的組織非常嚴密,有大量的專職人員,兼顧了精通經典的理論。被當時民眾推崇的十二位學者被任命為“證義”,九位為“撰文”,壹位為“習字”,壹位為“證梵文”,此外還有“收筆”、“書法家”、後勤人員等。貞觀十九年(645年)至隆碩三年(公元663年)十九年,* * *翻譯了七十五卷儒家經典。林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死於裕華宮,享年65歲。

關於玄奘翻譯經典,在《開元佛教錄》中有詳細的記載。現在選擇主的,復制的名字如下;

《大乘般若經》六百卷,《破金剛經》壹卷,《心經》壹卷,《大菩薩藏經》二十卷,《達賴達吉藏經》五卷,《藥師經》壹卷,《頌凈土佛受經》壹卷,《菩薩護符》壹卷,《菩薩護符》。《大乘釋》十卷,《取大乘論》三卷,《取大乘論家》十卷,《取大乘論無性釋》十卷,《邊塞論說》壹卷,《明義門論說》壹卷,《明大乘入義論》壹卷,《唯知二十論》壹卷,《唯知論說》壹卷。

玄奘譯經的質量超過了他的前輩。在他之前,翻譯大多是不懂中文的外國人。通過翻譯,它被不懂梵語的翻譯人員記錄下來。所以翻譯出來的經典晦澀難懂,甚至誤譯。而玄奘是漢梵大師,他的翻譯質量之高不言而喻。

玄奘翻譯的儒家經典只是他從印度帶回來的壹小部分。據有關資料記載。玄奘從印度帶回來的:大乘經224部,大乘經192部(開元《釋教錄》為大乘論),上座經15部(開為14部),賽部經22部,三昧底部經15部,部經17部。其中,大量未翻譯的梵天手抄本,建有雁塔收藏。

除了大量的梵文翻譯儒家經典,玄奘也做了壹些翻譯工作。據史料記載,他將兩部名著從中文翻譯成梵文,即老子的《道德經》和《大乘信仰論》。《道德經》是中國的文化遺產。為了溝通中印文化,玄奘把這本書翻譯成梵文。可惜在印度沒有流傳下來。至於《大乘信經》,原是印度的壹部重要經典,由所著,梁代譯成中文。這本書在印度早已失傳,玄奘把它重新翻譯成梵文。

玄奘除了翻譯經書,還口授了《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由弟子記錄整理。這是壹本記載西域各國風俗、物產、宗教情況的不朽著作。它壹直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早就被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語言。

玄奘不愧為世界文化名人之壹。他的成就將永載史冊。他從印度回來後,唐太宗兩次勸他“退出政壇”,但他不為所動,致力於中印文化交流的翻譯工作。他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壹絲不茍的翻譯工作作風和崇高的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將永遠為中國和世界人民所敬仰。

  • 上一篇:與莎拉布萊曼和時間說再見的歌手是誰?
  • 下一篇:回到農村,空氣清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