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神曲,不僅僅是因為它風靡全國,更是因為它用不經意的文化符號沖擊了很多人的隱秘情感。
無間道、零陵漆、霹靂在郭富城和東北早期...
尤其是這句話:
不管多熱,妳都不能脫下我的皮大衣。
可以看做是時代的頑固回潮。
有評論稱,跌宕起伏數年的東北復興終於在老九重回巔峰。
音樂圈除外。
作家雙、班瑜和鄭智也相繼登頂。
電影?
繼《白日焰火》和《無證犯罪》之後,作家的《太陽底下的奧德賽》和《東北虎》也緊隨其後。
△楊璐新片《壹個作家的奧德賽》改編自雙同名作品,拍攝地點改為重慶。
△ Jackson Yee在ins上推薦了班瑜的《冬泳》,銷量激增。
有沒有發現國產喜劇/犯罪劇特別偏愛東北?
為什麽?
先生今天想問。
01
失敗者之歌
在影視領域,東北的文化輸出,我們繞不過壹個名字。
趙本山。
趙本山通過春晚小品和《鄉村愛情》系列打造的喜劇帝國,曾經是壹代人笑料的主食。
當今影壇三大喜劇演員沈騰說,大年三十,他爸沖到正在放本山大叔小品的電視機前,問當時還在麻花FunAge拍劇的兒子,什麽時候可以上春晚。
能上去,答應;
去不了,窮。
在東北人眼裏,就是這樣。
不過在2011年前,中國電影在東北其實還有其他的東西。
-為什麽年份是2011?先生應該先賣了它。
2006年,許鞍華的作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許鞍華最被低估的電影之壹。
這部電影隱藏了時代的壹個方面。
月經(斯琴高娃飾)來自東北,壹個人在上海生活,遇到了來自廣東的騙子潘知常(周潤發飾)。
東北-上海-廣東。
這三個城市不僅經濟水平不同,而且與文明程度密切相關。
在電影裏,上海和廣東是那麽的整潔明亮。
像夢壹樣沒有汙點。
這就是月經悲劇的根源。
穿著小皮大衣的女兒(趙薇)有壹次生氣地問月經:
當妳和我們在壹起的時候,當妳有困難的時候,妳為什麽不討厭我爸爸的工人笨蛋?當我有機會回到上海的家鄉時,我從不回頭。
以為自己能找回尊嚴的月經,壹步步被剝奪了。
影片中,最讓觀眾捧腹的壹點是,月經穿著紅色羊毛制成的泳衣下水了。
結果,救生員誤會了:
阿姨,妳怎麽了?妳來例假的時候還在水裏。
搞笑?
當進度條拉到片尾,多事就暴露了。
我們的月經錢和人都沒了,她只好回到東北老家,繼續面對曾經厭惡的生活。
憑借楊德昌寬厚的眼睛,小男孩看到月經的生活變成了這樣:
外面,貼滿小廣告的老居民樓被殘雪覆蓋。
在家裏,我那衣衫襤褸、邋遢不堪、是個工人的大老粗的叔叔只有壹個精神愛好:看電視(大多是小品)和傻笑。
還有月經?
既不怨恨也不感動。
好像是離開上海的那天晚上,月經徹底死了。
這部電影更深層次的絕望是-
就算月經“死”了,她想了壹輩子的上海也會轟轟烈烈地往前走,不會再看她壹眼。
東北的失敗者之歌被壹個香港導演抓住了。
但是...
要真正寫出來,演出來,妳得是東北人。
2011年,鋼琴師。
由張猛執導,王千源、阿曼達主演。
看壹組圖片。
故事講的是下崗的鋼鐵工人組成了壹個樂隊,整天在紅白喜事和開店的生意中跑來跑去。
領導者陳貴林(王千源飾)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在壹座破舊的廠房裏手工制作了壹架鋼琴。
跳弗拉門戈,拉手風琴,唱詠嘆調,好文藝好浪漫。
但這只是畫面的壹半。
另壹半是廢棄的、黑漆漆的鋼鐵車間突然冷卻下來,變成了壹個空蕩蕩的硬殼。
廠房的天花板像大鵬的翅膀,準確的起飛,卻定格在陰霾的天空下。
最突出的是那個大煙囪。
工廠倒塌的時候還在燃燒,散發著煙塵,試圖用老辦法維持北方城市漫長冬天的溫暖。
導演張猛回憶道:
1999在鐵嶺評劇團看到壹架木琴,是當時他們劇團的人做的。這時候,我開始思考這架鋼琴的故事。
鐵嶺有壹個鋼材市場,那裏有很多失業工人。他們失業後,買了和以前工作壹樣的機床,改成了小作坊。但實際上這些工人都聚集在壹起,妳想做的事情都在這個市場裏完成。
兩種“思想”碰撞在壹起,萌發了“鋼鐵之琴”的創作。“壹個人突然失業最痛苦的時期,是我壹直想拍的。我不希望人們忘記那個時代。”
“我不希望人們忘記那個時代。”
那是什麽時代?
先生雖然出生在南方,但小時候經常在電視上聽到壹句話。
下崗了。
什麽是裁員?
維基百科顯示,中國特有的壹個術語,指的是“在中國國企機構改革中失去工作的工人。工人還是屬於工廠單位的,但是沒有工資,實際上等於失業。”
“下崗”壹詞給“失業”蒙上了壹層溫柔而曖昧的色彩:
下崗了,下崗了,總有重新工作的時候。
然而,如果妳了解90年代末的失業浪潮,妳就會知道,最終能重返工作崗位的人少之又少。
當時國企改制波及全國,主要集中在老工業基地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東北三省占25%。
1998到2000年,國企下崗職工平均每年700-900萬。
被裁員後,企業有幾種處理工人的方法:
或者壹次性買斷,或者停薪留職,或者每個月拿最低工資。
壹時間,下崗職工與企業的捆綁戛然而止。
失業會讓妳所相信和擁有的壹切崩潰。
當時國企的管理是封閉的。
因為封閉,內部生活設施齊全,讓人更加依賴;
因為是封閉的,工人沒有其他技能。下崗了,就像被命運拋棄了。
簡單來說—
崩潰的不僅僅是安穩的日子,更是對生活的壹種狂奔。
在《鋼之鋼琴》中,我女兒問陳貴林:“這架鋼琴能發出聲音嗎?”?
爸爸說,可以,肯定可以。
但妳得“盡可能簡單”地玩。
這其實隱含著這架鋼琴的天然缺陷,它無法駕馭復雜的曲調,就像這些失業的工人壹樣,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
比這更露骨的比喻:暴雪來了。
雖然故事發生在南方,但導演只是在形象上取了壹種對比感,營造了北方重工業城市的氛圍,這就是心境的“東北”。
開始是這樣的。
段奕宏扮演的余國偉正在申請身份證。
“妳叫什麽名字?”
“余國偉。”
“什麽三個字?”
“其余者,國之國,大魏。”
“哪壹個?”
"...多余的。”
暴雪的結局是這樣的。
段奕宏在等公共汽車。他拿出新的身份證,看了看,又放回口袋。
公共汽車來了,段奕宏。上車吧。
找個座位坐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車子發動不起來,壹車人,就卡在那裏。
這時,天上下起了雪。段奕宏透過窗戶仰望著北方的晚雪,想要說再見。
開場白很容易理解。
為什麽結局設計成這樣?
董嶽主任的回答是:
很多電影可能會上壹輛車,車開走了,消失了,這是壹個特別抒情的結局。但他不想這樣處理。在時代的轉角處,迷失了道路的人其實哪裏也去不了,於是就有了這輛啟動不了的公交車,壹代人就這麽停在那裏,殘酷而真實。
失敗者如何與失敗相處?
在文藝上,我們找到了阿q風格的精神勝利法。
紅毛衣可以織出連體泳衣,廢鋼可以做鋼琴。
他們看似樂觀浪漫,骨子裏卻充滿了冰渣的悲涼。
就像雙的小說《飛行家》裏的壹段話:
另壹群窮人自己制作熱氣球,成為飛行員,飛往遙遠而溫暖的南美。
結局,想壹想就知道是“死路壹條”。
所以,說到東北喜劇,不要只記得春晚小品和二人轉的歡樂感覺。
還有壹種是東北的“飛”。
就是用神奇的笑聲來填補時代碾過壹代人的傷痛。
02
性,謀殺,迪斯科
聚焦東北犯罪電影。
2014年,刁亦男的《白日焰火》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男主角廖凡成為首位華語影帝。
這部電影打破了鋼的鋼琴和以前的“東北”類型的模具。
它表現出更加激烈和坦率的暴力。
有三個要素,突出和獨特。
做愛。
當初煤礦的“屍案”,斷肢暴露在生產線的黑煤裏。
不久,警察張自力(廖凡飾)穿著白色背心,與前妻蘇麗娟在壹家小旅館裏打撲克。
註意,這時,壹只瓢蟲的“屍體”粘在了白色的床單上。
開篇性愛非凡,暗示“愛與死”的主題。
張自力邀請嫌疑人吳誌珍(桂綸鎂飾)去野冰滑冰。
那天晚上,兩人接吻了,然後,就沒拍了(或者拍了最後斷掉)。
發生了什麽事?
第二天,他們在擺攤的時候,吳誌珍塗上了口紅。
而吳的丈夫,名叫()。
他每天晚上背著溜冰鞋在城裏閑逛。
溜冰和溜冰鞋是電影中男人能力和權力的隱喻。
插溜冰鞋,虛張聲勢,暗示梁懦弱無能。
為什麽性在犯罪主題中如此重要?
因為性是發泄人的不滿最有效的方式。
焦慮,做愛。
生氣,做愛。
空虛,做愛。
《白日焰火》在性愛方面很棒-
既講了性的“不得不”,又講了性的“不過如此”。
短暫的快感消散後,妳還是要面對巨大的問號。
當它再次逼近時,進壹步的犯罪就產生了。
謀殺。
五年前,吳誌珍的丈夫梁誌軍(王學兵飾)在壹場離奇的分屍案中被警方發現死亡。
吳誌珍做到了?
“5年後,類似的連環案又發生了,這些死去的人都愛上了吳誌珍。”
我覺得是吳誌珍幹的。
好的犯罪題材往往不在乎兇手是誰。
它在意的是寓意。
在Sir看來,《白日焰火》中最有意義的壹句臺詞是,壹位同事問張自力,他為什麽這麽努力,妳到底想做什麽?
“妳還想贏天下嗎?”?
“至少可以慢慢輸。”
為什麽張自力明明知道吳誌珍的危險,卻不顧壹切地跟著他。
正義感?責任?
都不是。
張自力的本質是壹個被制度摧毀的人,因為無法反抗而投奔制度。
他只是只能模糊地“前進”。
所以在張自力的臉上,妳看到最多的表情,就是想哭。
最典型的就是可以寫進中國電影史的迪廳。
在影片的結尾,張自力背叛了吳誌珍,得到了他想要的職位。突然,他在迪斯科舞廳裏獨自跳舞。
看起來放松但更像是痛苦。
壹個比槍更僵硬,更孤獨,更無助。
——樂譜是歐陽菲菲的向往。
這種即興創作是黑色電影對人性的啟發。
如何理解人性?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能看透。
說白了,性、謀殺、迪斯科對應的是欲望、罪惡、宣泄。
所以,那些優秀的東北犯罪片,壹直彌漫著悲觀情緒。
不得不提把網劇拍成電影的《無證之罪》。
展現了東北這片土地荒謬卻真實的分割。
這種劃分最有效的體現就是反派。
倒著抽煙的李豐田,絕對是近年來國產劇中最讓人難忘的變態。
但就行為而言,李的豐田並不反常。
他就像路上隨處可見的樸實農民工:愛喝白酒,知道牌子,是個老酒鬼...
吃面條時的熱情和壹個累了壹天的體力勞動者沒什麽區別。
偶爾蹦出壹兩句,還是東北人很強的幽默感。在作案的時候說出來,特別震撼,特別不合適——
他跑到郭宇家綁架,卻不著急動手。他先是嘲笑郭宇:
妳說過天黑時要報警的...家裏幾點了?
這些正常的問候恰恰是他的恐怖。
因為這樣的人可能就在妳身邊。
說白了,吃雞腿,殺人,對他來說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也正是變態和正常的交織,讓這個角色具有了壹個真人的普遍不確定性。
妳無法預測他們什麽時候開始工作。
無證犯罪是指沒有證據的連環殺人案,而是非典型警察,非典型殺人犯,非典型變態。
東北寒冷陰冷的天氣給人物附加了壹種仿徨感和疏離感。
03
為什麽是東北?
翻拍自蘇有朋的《嫌疑人X的奉獻》在哈爾濱拍攝。
長白山林區拍攝,張震、廖凡主演的《暴風雪》。
再到還沒上映的華語電影,蔡尚君的《冰封之下》,耿軍的《輕松+快樂》,梁明的《陽光下》...
為什麽那麽多中國犯罪片如此關註東北?
Sir認為有幾個原因。
首先,重工業城市的轉型和巨變。壹群人追上來,更多的人掉隊,被甩在後面,還在努力追趕,想慢慢失去。
在陣痛期,社會板塊出現缺口,暗藏邪惡。
從電影創作來看,東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冷。
因為寒冷,欲望更加強烈,比如性。
冰天雪地,相比鮮血,沖擊更為震撼。
此外,這座城市有著多樣的特色。
特別喜歡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城市。
有歐式、日式、俄式、蘇式的建築,背後都有情感。
重工業過去了,卻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鐵灰色痕跡,代表著集體意識、純真年代、宏大歌舞等等似乎還在影響著過去的形象。
如開頭所說,我叔叔不是壹個生活在夾縫中的人。
歌手董寶石這樣評價這個偶像:
這是東北最生動的比喻。
曾經,是* * *和國家的長子。
現在不是了。
所以,它此刻的表情是對時代的迫切咆哮,也是跟不上喘不過氣的無奈和迷茫。
看東北電影,不能只看它的直接付出,還要看閑筆。
那些歡笑與罪惡背後的迷茫,是我們走過的足跡。
說的粗壹點,像糙漢子這樣的東北電影,就是我們的性啟蒙,每壹次性啟蒙的背後,都可以總結出不可言說的騷動。
說真的,粗糙的東北電影就是我們的歷史。
歷史已經過去了。
但歷史也塑造了我們,定義了我們,歷史是我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唯壹途徑。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自己。
最後附上東北片列表。
這些電影。
都值得壹看收藏。
我姑姑的後現代生活
(導演許鞍華?2006年由斯琴高娃主演)
新宿事件?
(董成義導演?主演?成龍?主人公從東北潛入日本,殺出壹條血路?2009)
鋼鐵的鋼琴?
(導演?由張猛主演?王千源?阿曼達。2010)
黃海
(導演羅鴻震主演的《河正宇》,男主角來自東北,2010為妻子報仇)。
白天放煙花?
(導演刁亦男,主演廖凡桂綸鎂?2014)
無證犯罪?
(呂星導演?主演?秦昊?鄧佳佳?2017)
出海
(主演?耿樂?下崗女工的故事從齊在巴黎“站街”?2017)
暴風雪
(導演?崔斯威?主演?張震?廖凡妮妮?2018)
要顯示:
在冰下
(導演蔡尚君?主演?黃波?宋佳?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輕松+快樂
(耿軍導演?2017聖丹斯電影節展映)
太陽下
(導演梁明?主演?呂星辰?吳2019平遙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東北虎
(主演耿軍導演?張宇?瑪麗)
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