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質樸的語言對自己的性格、為人、理想和信念進行總結和回顧,表現了自己作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所具備的堅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為世俗所動的品格和專註地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她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輝煌成就說明,只有這種精神、品格和熱情,才是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關鍵因素和堅實基礎。
寫作特點
第壹,概括敘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圍繞中心,從工作、學習、生活方面選取了典型材料,敘述層次清晰,但是沒有具體事例,都是概括敘述。例如談“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敘述發現鐳之後,舍棄申請專利,僅僅是壹個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細節。再如寫熱愛生活,“我愈會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瑣事”,但並沒有對生活瑣事如何興趣盎然作詳細描述,而是扼要地列舉:“如栽花、植樹、建築,對朗誦詩歌和眺望星辰也有壹點興趣”。
這樣的概述,***同特點是綜合同類材料,抽取精神實質。這樣表述是由文章寫作目的決定的。作者對自己的性格、為人、理想和信念進行總結,激勵自己和啟發讀者,采用概括敘述的方法,濃縮了人生精華,增強了思想底蘊,能更好地發揮作品的效應。
第二,邊敘述邊議論,表明自己觀點。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單純地敘述,而是適時地穿插議論,表述觀點。例如在敘述作者像桑蠶吐絲結繭壹樣地工作後,議論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再如,敘述了夫婦二人沒有申請鐳的專利,拋棄了壹筆財富;渴望在壹個自由的國家,以壹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在這段敘述之前寫道:“我在生活中,永遠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的幹擾和盛名之累。”這種議論或在敘述之後進行歸結,或在敘述之前提領下文,它們都鮮明地呈現了作者對問題的看法。這樣的議論能夠形成強烈的視覺刺激,便於讀者迅捷地領會文章的主旨;同時,有它們作為紐帶,材料同觀點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文章便突現出針線綿密、結構嚴謹的藝術特色。壹、整體把握
要整體把握本文內容,需要用壹番梳理的功夫,可以分析歸納為三個方面:宗旨、環境和工作,每壹方面若幹內容也要力求條理化。經過梳理,就可以融會貫通,全面地把握內容了。
(壹)科學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討真理,而不是“謀求物質上的利益”。
居裏夫人把自己的科學事業稱為“純粹研究”,是純粹為著探討真理而研究的,絲毫不存名利之想。鐳的發現,本可以獲得壹筆巨大的財富,然而居裏夫婦淡然處之,連申請專利的熱情也沒有。
科學可以發現世界的優美,科學本身具有偉大的美。這種美,具有無窮的魅力,使人興趣盎然,好像壹個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又“好像在夢幻中壹般”,又“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壹般”。這種興趣使人樂此不疲。
(二)科學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
1.科學研究需要自由。
居裏夫人說她的“惟壹奢望是在壹個自由國家中,以壹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自由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前提。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在專制主義的幹預下,是無法順利進行研究工作的。
2.科學研究需要安靜。
為了安靜,就要避免人事糾紛,所以居裏夫人甘願逆來順受,竭力克制自己,使自己溫和沈靜,受了刺激也不懊惱。為了安靜,她又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3.科學研究需要時間。
為了贏得時間,居裏夫人家庭生活力求簡單,甘願清苦,盡量減少家務。為了贏得時間,她甘於寂寞,即使青春時代,也不圖青春的歡樂,壹個人專心致力於求學。
(三)科學研究需要獻身精神。
1.目標要始終如壹。
居裏夫人50年攻關,鍥而不舍,執著地探索,終於發現了鐳。
2.要有信心。
相信我們對每壹件事情都具有天賦的才能。信心使人不怕暫時的失敗,信心給人失敗了再幹的勇氣。
3.要堅忍不拔。
工作條件再艱苦也不能動搖自己的意誌,工作中挫折再多也不能動搖自己的信心。
4.要勤奮努力。
居裏夫人致力科學研究近五十年,專心致誌,勤奮工作,持之以恒,終於取得偉大成就。
二、問題研究
1.“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繭壹般。”某種力量指什麽力量?
居裏夫人所以沒有明確地說出來,大概是因為這種力量是難以明確表述的。這種力量是壹種復合的因素。第1段裏說,“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完成的決心,是壹種因素。第3段裏說,“研究,就是對真理的探討”,對真理的渴求,是壹種因素。篇末說,“這種魅力,就是使我能夠終生在實驗室裏埋頭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學魅力的吸引,是壹種因素。居裏夫人從事科學研究,圖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學事業是造福人類的事業,這種使命感,肯定也是壹種因素。
2.“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為什麽“孤獨”也是壹種美好快樂的記憶?
這裏所說的“孤獨”,恐怕翻譯得並不恰當。何為孤獨?單身壹人,需要交流感情而無從交流才會感覺孤獨。獨處壹室,靜靜地讀書,是沒有孤獨感的。而居裏夫人這裏的意思是,她潛心學業,總是遠離歡樂喧鬧的人群,壹個人靜心讀書,大學階段讀了許多書,大有收獲,回憶起來,覺得沒有虛度年華,這樣的大學生活美好快樂。
3.居裏夫人所說的“講究現實”與“夢想家”是什麽意思?
應該根據語境來理解。“講究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多的報酬”,這是完全應該的,所以居裏夫人也是肯定的。講究現實,是通過工作取得物質利益,因為生活畢竟需要金錢,獲得很多的報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夢想家”則是為研究而研究,為工作而工作,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質利益的觀念,正像居裏夫人自己說的,“他們受事業的強烈的吸引,既沒有閑暇也沒有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
4.“我壹直沈醉於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是什麽意思?
先要理解“世界的優美”,說的不是景色的優美。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世界的,是揭示物質世界的規律,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的。認識了規律,發現了奧秘,就會覺得這世界真奇妙。優美是指物質運動規律以及物質內部結構。學了物理,學了化學,就會感覺世界的優美。科學越發展,世界越是展現它的優美,所以說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
練習說明
壹 朗讀全文,把握文意,然後回答下邊的問題。
1.作者認為“人類也需要夢想家”,“夢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麽?從哪壹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這樣的“夢想家”?對此妳有什麽感想?
2.為什麽作者說,科學家也應當是“壹個小孩兒”?這反映作者怎樣的心態?
本題抓取兩個特別警辟的句子,探究作者的人格和心靈。
1. “夢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獻身事業,全身心投入事業,事業就是壹切,根本不考慮物質利益。從居裏夫人放棄專利,可以看出她就是這樣的“夢想家”。(感想可以自由談)
2.因為科學本身具有偉大的美,魅力無窮,這種美,這種魅力,有如神話故事壹般,在這樣美妙的科學世界面前,科學家就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的小孩兒壹樣。這反映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如癡如醉的心態。
二 課文中有些話可以視為格言或警句,選壹些抄在筆記本上,寫上壹點體會更好。
本題是學做讀書筆記。當然讀書筆記不限於摘抄,但是摘抄,寫體會,是讀書筆記的主要內容。應囑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積累多了,還應分類整理。
三 課外閱讀艾芙·居裏的《居裏夫人傳》,並搜集與居裏夫人壹樣偉大的科學家的資料,經過梳理後,存入自己的學習材料庫。
本題是對課外閱讀的要求。先要讓學生準備好書,如果不能做到人手壹冊,也應該有幾本,輪流閱讀。
教學建議
壹、要引導學生學習梳理
經過梳理,井然有序,才便於掌握。梳理要從不同層面進行,要分析歸納第壹層面有幾個方面,第二層面有幾點,還要考慮怎樣排列才有條理。學會梳理,就學會了處理信息的壹種重要方法。
二、要特別把握“獻身”二字
獻身精神,是全文核心,是居裏夫人思想品質的根本,把握了這壹點,才能融會貫通。
三、由於翻譯關系造成的疑難,不必深究
此文總的說還不錯,所以選入課文,並作為精讀課文,但是譯文難稱完美。由於翻譯關系,幾處地方不好理解。例如“我估量過法國自由的代價”,說“代價”,只能理解為法國為贏得自由而付出的代價,這跟上文就很難連接。又如“我從沒有把這種權益視為理所當然”,這“理所當然”四字也有點別扭,從上下文看,這裏的意思似乎應該是“我從沒有把這種權益視為不成問題的問題”。這類疑難深究起來既費時間又無益處,因為課文是譯文,是翻譯問題。
四、黑板上可以張掛居裏夫人畫像,或播放有關影帶和課件
讓學生面對居裏夫人,閱讀居裏夫人,可以營造壹種課堂氣氛,有利於熏陶感染。
五、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閱讀是搜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梳理是處理信息的壹種重要方法。
2.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步驟
第壹課時
1.導語。
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裏》壹文中說:“我幸運地同居裏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壹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閱讀《我的信念》,就是閱讀居裏夫人的靈魂,可以了解她那偉大的人格來自怎樣偉大的心靈。
2.默讀。
3.借助註釋和詞典,讀壹讀,寫壹寫。
固執 鞭策 盛名 報酬 奢望 蹂躪 呵責 懊惱 沈醉 迷醉 猝然長逝 問心無愧
4.梳理與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壹步是概括要點,第二步是分析歸納,第三步整理排列,概括要點只要抓住關鍵詞語就行。
引導學生梳理。
5.問題探究。
(1)默讀質疑。
默讀時遇有不大理解的地方打個問號,默讀後提出疑難問題。
(2)研討方式。
四人壹組,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三組代表報告研討紀要,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小結。
(3)小結質疑與探究的經驗。
6.語言運用。
(1)無論_____________任何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心無愧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執著地、勤奮地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壹個目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致力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受了壹言半語的呵責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獲益匪淺。
(8)_____________沈醉於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9)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視為理所當然。
(10)______________之所以_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7.作業。
有關資料
壹、居裏夫人(1867—1934)
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原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巴黎大學理學博士。1895年與皮埃爾·居裏結婚。他們***同就貝可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先後發現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裏逝世後,她繼續研究放射性,獲得成就,並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因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工作,和居裏、貝可勒爾***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後又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她是巴黎大學第壹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壹位女院士,同時還被其他15個國家聘為科學院院士。她***接受過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1934年7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與世長辭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二、悼念瑪麗·居裏(愛因斯坦)
在像居裏夫人這樣壹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壹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壹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裏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誌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壹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壹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壹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釋的少見的嚴肅性。壹旦她認識到某壹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壹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居裏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壹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壹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選自《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
三、“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 (梁衡)
她中學畢業後在城裏和鄉下當了7年家庭教師,積攢了壹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裏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壹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裏。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壹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壹個無情的後腦勺。她身上永遠裹著壹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是住在姐姐家中,為了求得安靜,便壹人租了間小閣樓,壹天只吃壹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著,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壹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不旁騖,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壹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宋玉說有美女在墻頭看他三年而不動心。範仲淹考進士前在壹間破廟裏讀書,晨起煮粥壹碗,冷後劃作四塊,是為壹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壹邊的法國,壹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著,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青春難再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松壹下手,回壹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贊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誌,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麗》,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
四、“近五十年來,我致力於科學的研究” (梁衡)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裏夫人並不是第壹人,但她是關鍵的壹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可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裏夫人卻立即提出了壹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裏是不是還有另壹塊全新的領域?別人在海灘上撿到壹塊貝殼,她卻要研究壹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冰山露出了壹角。為了提出純凈的鐳,居裏夫婦搞到壹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支起了壹口大鍋,壹鍋壹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沈澱、分析。而所謂化驗室是壹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裏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壹天,疲勞之極,瑪麗揉著酸痛的後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妳說這鐳會是什麽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終於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裏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還會自動放熱,壹小時放出的熱能融化等重的冰塊。
舊木棚裏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壹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麗》,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
五、“既沒有閑暇也沒有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 (梁衡)
居裏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壹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壹生***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壹項大獎和任何壹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背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壹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裏,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裏是惟壹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壹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幹擾並終生如壹,是很難很難的,但居裏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壹生,氣吞曹吳,卻不披壹甲,不佩壹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壹個新中國,卻不背槍支,不受軍銜。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恃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壹種理性的美麗。
居裏夫人就是這樣壹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麗》,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
六、艾芙·居裏《居裏夫人傳》 (節選)
(壹)青年夫婦
皮埃爾和瑪麗的***同生活,在開始時的壹些日子是富於詩意的……他們乘著那著名的自行車,在法蘭西島區的路上漫遊;用提包上的皮帶緊緊地捆了幾件衣服和因為那壹夏多雨而不得不買的兩件樹膠長旅行衣。他們坐在樹林中空地的苔蘚上,吃壹點面包、幹酪、梨、櫻桃,當做午餐。每晚隨便到壹個不認識的客店裏去住,在那裏他們有很濃的熱湯,有壹間屋子,墻上糊的紙都褪了色,蠟燭照出來的影子在墻上跳舞;他們獨處於田野的靜夜中,這種寂靜並不是真的,時常有遠處的犬吠、鳥的低鳴、貓的狂叫和地板的引人註意的嘰嘎聲沖破這種沈寂。
若是他們想探查叢林或巖石,他們就暫時中止自行車旅行,而去散壹次步。皮埃爾極愛鄉村,毫無疑問,他的天才是需要這種安靜的長途散步的;散步的平均節奏鼓勵他作學者的默想。只要他壹到外面,到了壹個花園裏,他就不能不動,他不知道如何“休息”;他也不喜歡那種預先定好旅程的規矩旅行,而且他也沒有時間觀念,為什麽應該在白天走路?為什麽不應該在夜間走?為什麽吃飯的鐘點壹定不能變動?從童年時期起,皮埃爾就有突然離開的習慣,有時候在清晨出去,有時候在黃昏出去,不知道他三天後才回來,還是壹小時後就回來。在他那極好的記憶中,還存在著他早年和他的哥哥壹起作長途旅行的情形:
闡述居裏夫人壹生對科學的執著,她所追求的科學並不僅僅是職業,她用信念在科學的路上澆灌出了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