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秋《成都序》
陸秋所說的“益”,指的是宜州,位於西南盆地。唐代,益州以繁華燦爛著稱於世,被譽為“楊壹兒”。而且益州所在的蜀國,是不折不扣的唐朝福地。讓我們來看看這片福地的故事。
第壹,唐王去蜀國。
唐朝和蜀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李淵。李淵出發占領巴蜀後,在四川獲得大量財富。正是因為四川的富庶,李淵東移,平定關東,進而統壹全國。難怪唐代大詩人陳子昂說:“蜀國是個寶庫,人民富裕,糧食充足。這個地方的富庶可以養活整個國家。”。
富庶的四川不僅為唐朝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持,而且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了唐朝皇帝最重要的避風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為了躲避戰亂,逃往西方,留在成都。歷史上說唐玄宗在蜀國是幸運的。蜀國四周山巒起伏,道路艱險,又有劍閣三峽,易守難攻。玄宗入蜀後,真正躲過了三秦之地的烽火,潼關內外硝煙四起,蜀地始終寧靜安詳。
玄宗把最後的力量留在了這個世外桃源。同時,由於四川的重要戰略地位,唐玄宗控制巴蜀後,不僅可以控制西北邊防軍,還可以控制江南。
唐軍平息叛亂最需要的兵力、馬匹、金錢、糧食,在四川各地都能找到。這樣的寶貝簡直就是李唐的“救命恩人”。後來唐軍真的憑借蜀國的財富和回紇的援軍平定了安史之亂。
無獨有偶,公元783年,靖遠兵變爆發,長安失陷。逃之夭夭,然後履蜀棧。唐朝依托蜀西南大後方,第二次轉危為安,平定了叛亂,保住了政權。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這壹次的主將唐僖宗看到叛軍實力強大,立刻義無反顧的投奔蜀地,蜀地再次順利完成了護王的角色。
整個唐朝,皇帝三次上蜀,三次救都,最後平叛成功。就像唐朝皇帝的“保命咒”壹樣,蜀地保護了唐朝,但蜀地的神奇之處不僅僅在這裏,它還是唐朝大將軍魏高之福地。
第二,殺敵於蜀。
公元785年,魏高任劍南西川使,成為巴蜀土地的守護者。
魏高來蜀後,先安撫境內蠻夷,後又派遣使節修復南詔,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系。事實證明,衛高的苦心沒有白費。當吐蕃再次進攻蜀國時,南詔拒絕與吐蕃聯手。
魏高則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地形在清溪關擊破吐蕃,取得了這場防禦戰的全面勝利。
緊接著,魏高也變被動防守為主動進攻。公元789年,魏高派大將王有道率領兩千兵馬,與東滿壹起攻打吐蕃,在太登破吐蕃。公元793年,唐朝想在吐蕃眼皮底下建兗州城。為了防止吐蕃的幹擾,魏高又主動進攻吐蕃。
這壹次,魏高壹口氣攻破了吐蕃的峨眉河和通河,放火燒了吐蕃的定連城。還圍了維多利亞,打了雞,攻占了陽西等三城,殺了幾千吐蕃軍隊,使吐蕃再也不敢幹涉兗州城。
據史書記載,魏高曾在蜀中21年打敗48萬藏軍,俘殺總督、鑄工、籠官1500人,斬首5萬余人,奪牛羊25萬只,收繳器械630萬件。正是這場愉快的殲滅戰,讓曾經趁火打劫長安的吐蕃從此壹蹶不振。蜀國不僅成為魏高之殺敵立功的福地,也是再造唐朝“元和中興”的福地。
遭受“天子九逃”之禍的唐朝,能夠成功地屹立289年,蜀國是延續生命、補血的大功臣。
第三,疲憊後的魚
說也奇怪,西蜀這個唐代人喜愛的寶庫,在宋代以後再也沒有給北宋帶來過好運。發生了什麽事?
其實蜀國還是同壹個地方,只是宋朝給蜀國人民的待遇和唐朝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天福。宋朝雖然繼承了唐朝的兩稅法,但在兩稅法之外仍然收取各種雜稅。同時,兩稅法中已經包含的壹些項目,如強迫勞動、布帛等,在宋代又重新征收,使得宋代實際征收的田賦數額比唐代高出數倍。
其次是商業稅。蜀國是天府之國,歷來富庶,商業繁榮。宋朝為了最大限度地賺取蜀中百姓的財產,於公元992年規定將988年至992年間營業稅最高的壹年所收的金額定為“祖額”,然後以此為標準進行比較和處罰。
這種祖宗無疑是很高的,但是北宋政府還是不滿意。為了征收更多的營業稅,他們想出了粗放征稅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個方法就是打四川絲綢面料的主意。四川盛產絲織品,蜀錦聞名天下,民間收藏也很多。因此,北宋政府規定,這些私人收藏的絲綢即使不交易也要繳納營業稅,甚至壹些工匠自己織的自用絲綢也要繳納營業稅。
此外,北宋政府還規定,除了“賠壹半錢帛”之外,稅收要“壹分為二”。再加上掌管稅收的官員苛捐雜稅,蜀國成為北宋時期稅收最重的地方。
三是北宋政府在蜀中實行的壟斷政策。北宋政府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壟斷了許多日用品,禁止私售。雖然歷代難免遇到幾個壟斷生意的大商人,但是北宋政府壟斷的範圍太廣了。用北宋人石碣的話說,“山河海都禁;禁止鹽、鐵、酒、茶;布、棉、絲、杵皆禁;俗、城、河、梁皆禁。”
被壓榨的這麽慘?宋朝的統治者是怎麽想的?自我感覺良好!例如,宋太宗的趙光義經常在宴會上吹噓珍惜人民的資源和管理人民的和平與幸福。有壹次,老官員呂蒙正看不下去了,硬生生地說:“妳騎到哪裏,學者雲集,所以才這麽繁華。我見過那座城市在數英裏之外,饑寒交迫,死人很多。沒必要。”皇帝,也就是汴京城比較繁華。我不信妳去農村,那裏又冷又餓!
當時的蜀地是呂蒙正所說的“饑寒交迫,死了很多人”的宋代民生的最生動寫照。
更有甚者,彭山縣知縣齊振源,在當地明顯財力貧乏,敲詐勒索,受到宋太宗的熱情表彰,樹成了國家官員學習的榜樣。《出師表》到了993年,受夠了的四川人民終於揭竿而起,把壞事做盡的齊抓起來開膛破肚,然後憤怒的火就燒遍了西南。這是宋初壹個令人震驚的事件:王小波和李順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