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的無聊,他不可避免的出軌了。或許,這也是他對現實的抗爭。
不要死,沈從文
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時候,沈從文自殺了。
他把手伸進電線插頭,發現自己快要觸電了。他的兒子沈龍珠大叫壹聲,情急之下拔掉電源,壹腳將沈從文踢開,救了父親壹命。
沈從文的眼睛凝視著兒子,仿佛在說:
妳為什麽攔住我?
第二次,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用刀片割了手腕動脈和脖子上動脈,之前喝了點煤油。望著汩汩的鮮血,沈從文似乎想到了什麽:
讓我們這次終於死了,看看誰能阻止我。
就在這時,有人破窗而入,跳進房間,用布包住他的手和脖子,止住了流血,他被強行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死了兩次的沈從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聞名天下的沈從文,為什麽要如此苦惱?
很多人說這和郭沫若有關。
30年代沈從文批評郭沫若,說他寫小說白寫,不如寫詩。
1948年,郭沫若發表《否定反動文藝》,批評沈從文是壹個寫與革命無關的文字的“粉紅學者”,是“有毒的”、“陰險的”。
知道了郭沫若在政治上的地位,沈從文從心裏害怕。他說:
“我全錯了。所有的工作信心都崩潰了。”
而且壹群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在大學裏貼大字報,還掛了“打倒沈從文”這樣的大標語,給沈從文帶來了雪崩式的精神壓力。
他說:
“我應該休息,神經已經發展到我能適應的最高點了。不毀掉我會瘋掉的。”
從目前來看,沈從文應該是得了焦慮癥,所以兩次自殺。
後來,林的密友了解了他的情況。雖然不知道怎麽辦,但還是把他接到清華的家裏,好好照顧他。
沈從文終於康復了,再也不找近視了。
有人說,自殺的人是脆弱的。我能做些什麽來過我的生活?自殺為什麽這麽蠢?
魯迅先生說: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醒來後無路可走。
寫了無數小說,對世界漠不關心的沈從文,應該是從夢中醒來的那個人。然而,在現實中掙紮之後,他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走了。
走投無路之後有兩種選擇:要麽不去,自殺;或者開創世界,為自己殺出壹條血路。
兩次自殺的沈從文選擇了第壹種方式。他很懦弱。幸好第壹條路走不通。於是他毅然選擇走第二條路。
敢走第二條路的,才是真正的勇士。沈從文的壹生,是懦弱與堅強交替的壹生。他不是神,也不是巨人。他戰鬥生活的生活經歷,對現代人有很多參考價值。
去玩吧,沈從文
沈從文小時候其實死過壹次。
當時他和弟弟同時出了皮疹。大熱天,兄弟倆又發高燒了,不能躺下睡覺,因為壹躺下就會咳嗽。我不想被擁抱,因為那樣又會全身痛。
湘西鳳凰,名字好聽,其實只是壹潭死水,小孩子出疹子,被認為是不成功便成仁。大人們沒有希望了,於是他們只好用竹竿把兩兄弟卷起來,站在房子的陰涼處,聽天由命。
玄關下,還有兩個小棺材。
令人驚訝的是,兩兄弟的高燒逐漸消退。後來哥哥長得又高又壯,而哥哥沈從文壹生病就變成了“猴精”。
小小年紀就已闖過鬼門關,似乎預示著沈從文壹生多災多難;
俗話說“活下來就有幸福的未來”,這似乎預示著沈從文即使被命運打了,也依然能活下來。
沈從文出生在湘西,面對不毛之地,非常野性,什麽都不怕。
在私塾讀書,枯燥無味的傳統文化教育,他壹點也不感興趣,偷偷溜出去玩。
第二天,老公問他:“妳昨天怎麽沒來上課?”
他說:“昨天在家是壹種享受。”
輕易就糊弄過去了。當妳騙不過去的時候,妳就打不過老師。老師玩不夠,回家還得給他爸打電話。
有壹次,他父親氣得大叫著要砍掉他的手指。他立刻淚流滿面,最後還是沒有剪掉。原來再大的事,哭就好了。
後來有傳記作者寫道:沈從文晚年愛哭。他的兒子立即糾正道:
為什麽晚年會哭?我父親壹生愛哭。
孩子們最粗俗的好奇心之壹就是看死屍。
有時候沈從文會偷偷溜出去,去西城外監獄旁邊的屠宰場,那裏躺著壹群屍體。作為壹個孩子,他不會害怕這些躺著的屍體,更不會想到它們背後的悲劇。
他用石頭砸了壹具屍體的頭;有時候用木棍戳,看他還會不會動。
野狗聚集在屍體周圍,咧著嘴笑。他遠遠地站著,背著書包扔著事先準備好的石頭,看著野狗在恐懼中跑來跑去,是他的壹大樂事。
雖然經常逃課,但沈從文真的很聰明:
老師畫背書的時候,可以臨時抱佛腳,讀十遍八遍,甚至逐字逐句背下來。
所以他壹直覺得:
讀書太容易了。妳為什麽花這麽多時間讀書?還不如好好過!
(青年時期的沈從文)
戰鬥吧,沈從文
沈從文壹心要玩,小學沒讀完就參軍了。
軍人其實就是土匪。
當時天下大亂,朝不保夕。有了軍隊裏的武器,我也許還能保住性命。身體虛弱的沈從文只能在部隊做文書工作。
後來,他遇到了對他壹生影響最大的湘西王陳渠珍。
雖然陳渠珍是壹名軍人,但他也是壹個有氣質的人。他收藏了大量書籍,向沈從文敞開了書房。這裏有許多從全國各地發現的稀有古籍和珍貴文物,引起了沈從文的強烈好奇。
看著這本書,沈從文漸漸變了:
原來他以為自然界已經夠大了,沒想到書裏的世界更大。
後來他不僅看古籍,還看五四以來的各種新書雜誌——《新潮》、《革新》。沈從文掙紮了四天四夜,終於鼓起勇氣告訴陳渠珍:
“我想在北京上學。我得去壹個學校,學壹些不懂的問題,看壹些耳目壹新的世界,聽壹些耳目壹新的世界。”
我沒想到陳渠珍會答應:
“妳去那裏看看。這是給妳的錢。如果妳想回來,這裏還有妳吃飯的地方。”
可以說,陳渠珍這個好老板給了沈從文嘗試的勇氣。
沈從文連小學都沒畢業,就敢當“北漂”,就是為了開開眼。這種勇氣和洞察力是他成功的根源。
其實正是因為我們什麽都不懂,什麽都沒有,所以才敢打破現狀。打出去,生活打開了另壹個世界;拿不出來,反正也沒丟什麽東西。
(沈從文1922.2在湖南保靖軍中)
讀壹本書,沈從文
到北京後,沈從文直接去了姐姐家。
姐夫看見這個熱情的楞頭青,想起了以前的自己,漫不經心地說道:
“妳在北京幹什麽?”
沈從文瞪大眼睛,目光閃亮,滿懷希望地說:
“我是來找理想的,看了壹些書。”
姐夫苦笑著跳了出來,說道:
“妳是來學習的?讀書有什麽用?我在這裏讀了十年,從壹流的中學到壹流的大學,現在畢業了,還不知道去哪裏找小工作。”
冷靜下來後,姐夫又壹副憐憫的樣子勸說道:
“現在北京有壹萬大學生,畢業了也沒什麽事做。就算我讓妳當大學教授,我又能怎麽樣?工資同樣低。在鄉下還不如妳有前途呢!”
沈從文壹聽,山野的熱血瞬間被沸騰了,慷慨激昂地說:
“我留在鄉下?那不是看著他們今天殺人明天被殺。有什麽意義?什麽都學不到!我只是跑了出去,因為我不能再呆了!
我要讀書,勤工儉學,讀好書救國。這樣下去這個國家肯定不行了!"
聊了半天,姐夫也沒說服他回去,但還是很佩服他的勇氣。
最後,他送給沈從文壹句話:
“妳們倆都是為信仰而來,不要失去信仰。因為妳除了它什麽都沒有!”
攻擊,沈從文。
初到北京的沈從文,連當時新的標點符號都不會用。他在北京參加了壹輪大學入學考試,都失敗了。
看到他狼狽的樣子,北大的招生老師好心地把註冊的2元錢還給他。但是在他身上,永遠只剩下七塊六毛。
握著手裏的那幾塊錢,沈從文欲哭無淚。他下定決心:
自學,壹定要自學!寫,壹定要寫!
他很執著地寫新文章,給報社投稿,命運卻很執著地壹次次拒絕他:除了偶爾的小豆腐塊,他的文章大多石沈大海。
不久之後,沈從文聽說了當時的壹位編輯:
在壹次編輯會議上,主編攤開壹大疊沈從文未用過的手稿說:“這是大作家沈某某的作品。”之後,他把手稿揉成壹團,扔進了廢紙簍。
不斷的挫敗感並不是他沒有考慮過轉行。
幸運的是,沈從文終於想起了他姐夫給過他的東西:
既然妳為妳的信仰而來,就不要失去它。
愁是愁,淚是淚。當眼淚流幹的時候,妳應該繼續寫。
除了不斷投稿,沈從文還寫信給當時的文學巨匠,希望得到賞識。
其中壹封信是寄給郁達夫的。
郁達夫正處於人生的低潮。他覺得自己已經夠慘了。沒想到北京還有比這更慘的人。他決定去看看那個年輕人。
壹推開沈從文發黴的小破房子的門,郁達夫驚呆了:
天寒地凍,家裏沒有爐子取暖;壹個臉色蒼白的年輕人蜷縮在壹個角落裏,只穿了兩件衣服,流著兩行鼻涕,用壹條破舊的被子裹著腿,壹邊趴在桌子上搖晃壹邊寫。
沈從文看到差點破門而入的郁達夫,就像溺水的人終於抓住了救命稻草。
他很快告訴郁達夫他的誌向和他在北京的悲慘處境...好像他想壹次說夠他在北京的四五年裏沒有機會說的話。
郁達夫中午請他吃飯。晚飯後,郁達夫把剩下的零錢都給了沈從文。末了還說了壹句:
“我讀過妳的文章。妳要好好寫。”
回到破房子,沈從文哇的壹聲撲倒在桌子上,哭了:
“不要死,沈從文,我相信中國的文壇將來壹定會有妳的名字!”
(沈從文1948北大宿舍的夏天)
後來郁達夫真的把沈從文介紹給了徐誌摩。
徐誌摩剛從國外回來,接手了壹個文學雜誌,需要大量的稿件。但他不喜歡普通人寫的東西,只能自己努力寫。
幸好天意讓他發現了沈從文。
沈從文沒有留學經歷,見識也少,這是他的弱點,但也恰好是他的強項。
他的文字,沒有翻譯,就像湘西的山水人情。它自然簡單,即使只是素描,也有著驚人的野趣。
沈從文在早期的創作生涯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憑借天生的想象力,很快就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創造出了自己的世界。
現在看來,沈從文進入北京,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勇氣,更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準確判斷:
他能寫出和別人不壹樣的文字,帶給讀者新鮮的享受。這就註定了他會在民國留下璀璨星光的印記。
愛,沈從文。
當沈從文的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不拘壹格的胡適邀請他到中國書院講學。
第壹節課那天,他準備得很充分。結果他壹進教室,腿就發軟。
黑暗中坐著無數人,大家都是來看這位新銳作家的風采的。
沈從文臨陣退縮了,想說的話都沒了。
他和臺下的學生,妳看看我,呆呆地看著。
壹分鐘過去了,他說不出話來。
五分鐘後,他還是不能說話。
結果十分鐘後他就開始講了,壹下子講了很多,邊講邊把提綱抄在黑板上,十分鐘就匆匆把壹個小時的內容講完了。
他又轉過身,看著臺下的學生,盯著我發呆。
氣氛更加尷尬。
於是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壹行字:
“這是我第壹次上課,看到妳們很多人我都很害怕。”
班上的學生哄堂大笑:
這位天才作家害羞真是可愛。
學校裏嫉妒沈從文名聲的人找了個茬兒:
“這樣的人也配做君子。他壹句話都說不了十幾分鐘!”
有人向胡適訴苦,大度的胡適壹笑置之:
“如果妳在課堂上不會說話,學生沒有炮轟他,那就是成功。”
只要不用說話,沈從文總是自信滿滿的。
有壹次他路過操場,看見壹個女生,皮膚黝黑,身材魁梧,壹邊走在跑道上壹邊吹著口琴。末了,她甩甩頭發,轉身往回走,還在吹口琴。
他後來知道這個女孩的名字叫,她是蘇州著名的張家的女兒。
沈從文曾經為自己感到羞恥,但他沒有壓抑內心的騷動。他說:“打獵的時候要射獅子,摘天上的星星,追美女。”
他第壹次給人家寫信時,只是簡單地說:
“不知道為什麽,我突然喜歡上了妳。”
這樣大膽的說法並沒有嚇到張兆和:因為追她的人太多,沈從文的條件最差,她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青蛙13”。
與其說是青蛙,不如說是蟾蜍。
雖然沒有收到回信,但沈從文沒有放棄,壹封壹封地給對方寫信。
最瘋狂的時候,沈從文甚至說,如果她不在他身邊,他寧願去死。
張兆和實在無聊,就跑去找校長胡適,叫他住手。胡適也勸過沈從文不要罷手,仿佛他要在北京闖出壹番名堂。
雖然張兆和受不了他的煩,但是翻出他的情書,不得不說水平不是壹般的高: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雲,喝過許多種酒,但我只在合適的年齡愛過壹個人。”
“如果我愛妳是妳的不幸,那妳的不幸和我的生命壹樣長。”
……
激情四射,任何人看了都無法抗拒。
暑假期間,沈從文甚至去蘇州看她,成功地贏得了張家的好感,最終使愛上了他。
四年了,沈從文寫了四年的情書,終於得到了女神的寵愛,喝了婚宴,終於過上了自己大膽想象的幸福生活。
婚後不久,沈從文寫下了他壹生中最偉大的作品——《邊城》,其中除了繼續描寫湘西獨特的風景外,還出現了壹個純潔可愛的女主人公——崔璀。
這個皮膚黝黑、健康天真的女孩是以張兆和為原型的。
(沈從文1935與妻子張兆和在蘇州的夏日合影)
欺騙,沈從文
然而,盡管崔璀看起來像張兆和,但她有壹種張兆和所沒有的自然活力。
作為乖乖女,張兆和的理智多於激情,他與沈從文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
沈從文喜歡聽儺戲,又啞又可笑,愛聽昆曲的張兆和根本聽不進去。
沈從文喜歡收集古董。張兆和覺得很奇怪。他沒有錢。他為什麽收集這麽多古董?他甚至說自己“不是裝君子的君子”。
沈從文性格豪爽,經常用錢幫助朋友。張兆和整天擔心家裏的開銷,他受不了他的“打臉充胖子”。
沈從文無奈地哭了:
“妳根本不愛我,可是我寫的情書!”
表面溫順實則高傲的沈從文,已經對現實婚姻失望了。看得出來他是不甘心的。
有壹次,他去拜訪壹位朋友,在朋友家遇到壹位名叫高的年輕女子。
高知道他會來。她仰慕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刻意按照沈從文小說中的女性打扮自己。甚至她的舉止也和小說裏的壹樣。沈從文又壹次驚呆了,控制不住自己。
女神有心,王者有夢。他不可避免地愛上了高。
《邊城》女主人公的原型不僅有妻子,還有高。
他曾經含蓄地說過:
《邊城》是他被婚外情誘惑,逃避現實的結果,是他感情的寄托。
傳統上,沈從文在他的小說中揭示了他的愛情生活。他有壹本小說叫《望虹錄》,講的是壹個男作家在壹個雪夜去看望他的愛人。
窗外春寒料峭,室內爐火溫暖。兩個誌趣相投的人在溫馨中達到了人生的大和諧。
不知道這是沈從文的親身經歷還是他壹貫的美好想象。
壹方面是激情,壹方面是現實,他很尷尬。
於是他只好去拜訪他的好朋友林,希望能得到壹些指導。林當然理解沈從文的處境,但她只能說:
“人生就是這樣,妳要學會慢慢化解。”
(沈從文1931.6在京大園與林合影)
八年後,高選擇了離開,主動斷絕了這段註定的感情。
沈從文最終選擇了與張兆和白頭偕老。
當現實和理想相互沖突時,他只能委身於現實。
沈從文死後,張兆和整理丈夫的手稿,突然明白了壹些事情:
“從與我的文字中,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沒有回答。他並不完美,但他是壹個難得的善良的人。”
事實上,無論是還是高還是沈從文本人,都未必能明確界定沈從文到底是誰:
當他向理想屈服太多,現實就會受傷;當他向現實屈服太多,他的理想就會受傷。
他的壹生,壹直在接受和拒絕;妥協和不妥協。
這就是他性格中的堅韌。
這是沈從文的不幸,也是他的幸運。
(沈從文和晚年的張兆和)
重生,沈從文
正是沈從文靈活多變的性格,使他度過了1949的精神危機。
由於郭沫若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和家庭生活的不順利,沈從文從此不再寫小說。
想象壹下,壹個大天才,前半生以小說出名。他還在腦子裏構思了幾本很棒的書,有些已經開始了,突然就寫不下去了,真的很要命。
然而,只有心胸狹窄的人,才會只有壹次生命。
沈從文不會寫小說,卻通過研究文物找到了另壹種人生。
早在陳渠珍統治時期,他就從壹件又壹件古董中發現了我們國家的活力:
壹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凝結在器物中。
這個民族有多寬廣,它的神器文化就有多寬廣。
因此,他的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他大作家,茅盾、巴金、老舍,都成了“人民藝術家”,整天出國,飛來飛去;
只有他,仍然住在北京,自願進入歷史博物館做研究:
“天不亮就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紅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廣場,門打不開,就是坐下來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開門再進去。
晚上回家,有時候下大雨,就是套上破麻袋。"
沒有人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
不寫文章的沈從文,似乎完全落伍了,落伍了。
但是他自己說:
“我好像第壹次發現了自己。”
因此,可想而知他在匯報轉行成績時是多麽自豪:
“我應該嚴肅地向妳匯報。現在粗略估計,除去服裝,綢緞的歷史拿下來,我賣了十幾萬塊綢緞;
家具發展史被記了下來;
記下了漆器工藝的發展歷史;
以前的山水畫史被拿下來了;
陶瓷加工技術的歷史被記了下來;
風扇和燈具的應用歷史已被記下;
石材加工技術的歷史被記了下來;
三千年來,馬的應用和裝備的發展史被記了下來;
音樂舞蹈表演的發展數據都記下來了..."
所有這些成績,都是他在10平米的小房間裏,憑著壹個人的眼力和努力換來的。
這次重生比他以前寫小說的生活更強大:文字得到了他精神生活的滋養,精神世界壹旦消沈,文字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文物滋養了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在壹次次對精美文物的贊嘆和感悟中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自己的生命力也得到了滋養。
古人所謂的“安頓”,大概就是此時的沈從文吧。
唱,沈從文
沈從文真是壹個內心強大的人。
在文化大革命最激烈的時候,他遇到了他的侄子黃永玉。他假裝沒看見,從他侄子身邊走過。那壹刻,他頭也不擡地說了四個字:
“要冷靜!”
有壹天,在壹個審訊會上,有人在背後放了壹個標語——“打倒沈從文,反對* * *”的學者。發布會結束時,他自己把標語撕下來,看了幾遍,說:
“那幅書法令人發指。把這麽差的書法背在背上,很尷尬!寫的人要好好練。”
下到湖北鹹寧的五七幹校做艱苦的工作,他寫信給他的侄子說:
"這壹帶到處都是荷花,開得很燦爛."
在這個地方,在這種心情下,沈從文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僅憑記憶寫出了21萬字的服裝史。
寫書的過程太耗腦了,體力活動也做了很多。沈從文身體受不了,需要申請止痛藥。
填完表,吃了幾片藥,沈從文轉身就走,壹路唱戲,像老頑童壹樣蹦蹦跳跳。
沈從文曾經告訴學生:
“這個世界上,可能會有人在沙灘上或者水上建壹個亭子。那不是我。
我只是想建壹個小小的希臘神廟,選壹小塊地做地基,用堅硬的石頭堆起來。
精致、堅固、對稱、體積小,是我理想中的建築。這座寺廟是獻給“人類”的。"
每個人的壹生,都要像沈從文壹樣,建造自己的“小廟”。往往在現實和理想的夾擊下,我們的人生都破碎了。
但既然已經無路可走,那就先擦幹血淚,慢慢調整吧。總有壹天,當我們看到自己親手打造的“小廟”時,會由衷地感嘆:
哦,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