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發展歷程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發展歷程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樓是1898年俄國統治時期修建的市政廳建築。該建築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勝利橋北側,是壹座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古建築,是大連早期建設時期的代表建築之壹。1997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築。

1907期間,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後,由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創辦的“地質調查所”。

1923年,研究所在收集了大量東北各地的自然標本和資料後,增設了陳列室,主要陳列巖石礦物和部分古生物標本,並標明標本的產地、儲量、開采價值和用途,僅供日本少數上層人士觀賞和研究。

1926年,由於陳列標本種類和內容的增加,不斷擴大采集標本的區域,涵蓋了東北和蒙古的多種資源,陳列室改為“滿蒙資料參考館”,同年正式對外開放。

1928“滿蒙資料參考館”在原建築的兩翼和後方擴建至2000平方米,進壹步收集了歷年來從東北、蒙古、西伯利亞、歐美等地采集的巖礦樣品,以及農、牧、林、水產養殖的實物樣品和圖文資料。同年165438+10月成立“滿蒙資料參考館”,用於科研和欣賞。

1932除展示原有資源標本外,增加了東北、蒙古等地的民俗內容,館名改為“滿洲資源館”。

1945大連解放後,8月23日,中國長春鐵路公司接管該館,更名為“東北方誌館”。中昌鐵路研究所委托蘇聯地質專家葉戈羅夫擔任策展人,對原展覽進行了整修。

1950 165438+10月,中長鐵路局將此博物館移交大連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時將博物館名稱改為“東北資源博物館”,豐富和調整展示內容,主要展示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建國後的新成就,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的文化陣地。

1959年,抗戰勝利14周年紀念日,正式命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並邀請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筆書寫博物館名稱。大連自然博物館是中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分為新舊博物館。老館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展覽面積2470平方米。建築為俄式建築,建於1900之前。它原本是俄羅斯帝國占領大連時的市政廳。1925年3月擴建為滿蒙資料參考館,1926年更名為滿蒙資源館,1931年底更名為滿蒙資源館。1945隸屬於中長鐵路大連支線,命名為東北資源博物館。1950由大連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1959更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1995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市委、市政府決定遷建新館。新館建成並向公眾開放。

新館位於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星海公園西側)。它坐落在美麗的黑石礁海邊,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三面環海,四面怪石。這座新建築是典型的現代歐洲風格。藍色的屋頂映襯著碧海藍天白雲,景色宜人。博物館現收藏各類動植物、古生物和巖石礦物標本20多萬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標本是博物館的突出特色。館內有12展廳,包括地球、恐龍、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等。展廳內的觸摸式多媒體電腦、大屏幕彩電、中央空調、樓宇自動化、安防監控等高科技硬件設備,為觀眾營造了便捷舒適的欣賞環境。此外,還有供觀眾休息觀海的休息室、進行學術討論等文化活動的多功能廳以及商店、餐廳等服務設施。大連自然博物館是壹座集地質、古生物、動植物標本的收藏、研究和展示為壹體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其前身成立於1907。新館是壹座現代歐式建築,坐落在美麗的黑巖礁海岸,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它是中國唯壹壹座海域面積達27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大連自然博物館擁有各類標本近20萬件,珍貴標本6000多件。館藏以海洋生物標本和熱河生物群化石為特色,其中海洋動物20余種,種類和數量為國內自然博物館之最,其中重66.7噸的黑露脊鯨標本為中國獨有,亞洲罕見。熱河生物群的化石標本是中國最多樣、最有特色的,其中壹窩鸚鵡嘴恐龍化石是世界上唯壹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震驚世界。關於其研究成果的論文已經發表在Nature》上(2004年9月431,2004)。

大連自然博物館有12展廳,包括地球、恐龍、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遼西古生物化石等。走進序廳,壹幅長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將自然與人藝術地完美結合,氣勢磅礴;恐龍展廳內40米長的巨幅半山水畫和栩栩如生的恐龍生態模型,演示了恐龍產生、發展、滅絕的全過程,讓觀眾直觀了解恐龍及其生存環境;遼西珍稀精美的古生物化石,仿佛在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神奇故事,讓我們對生命的進化產生無限遐想,對未來產生深刻思考;在物種多樣性展廳,觀眾按下按鈕就能聽到來自大自然的近30種鳥類的歌聲;走進東北森林動物展廳,就像進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種各樣的動物聚集在妳的周圍,讓人感嘆要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觸摸式多媒體電腦、大屏幕彩色電視機,以及中央空調、樓宇自動化、安防監控、數字自動解說系統等高科技硬件設備,為遊客創造了便捷舒適的環境。此外,還有學習、講述、討論等文化活動的多功能廳,供遊客休息觀看的休息室,以及購物、飲食等服務設施。參觀大連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僅可以增長自然科學知識,還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獨特風光,聆聽被片片黑礁和小石林環繞的大海與巖石的對話。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展覽水平是先進的。新館展覽先後獲得2000年全國十大優秀展覽獎、最佳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獎、2001大連市科技進步壹等獎。遼西化石研究獲2005年大連市科技進步壹等獎,2006年大連市文明單位,2000年首屆大連市十大環保景點,2002年大連市旅遊先進單位。2003年,作為東北地區唯壹入選的博物館,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中法文化年。2002年獲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5年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獲大連市優秀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獲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大連自然博物館正以嶄新的面貌熱情歡迎海內外各界朋友。

  • 上一篇:外貿公司怎麽找客戶?
  • 下一篇:奧特曼都有哪幾部?分別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