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武昌解放路和朱敏路之間的交叉地帶的總稱。位於此路口西北的武昌區人民政府,是明清時期湖北省的衙門,即藩司衙門,又稱番太衙門,俗稱藩司。衙門坐北朝南,大門對著長街,也就是現在的解放路。
歷史上的長街被蛇山擋住,停在蛇山南麓。從蛇山北邊到藩衙門門口的那條街叫司門口。明末,人們迷信風水。他們想通過打破龜蛇山的衛生來拯救大明山,挖通蛇山(同時砍掉龜頭),把長街延伸到藩衙門的大門,但他們還是習慣把山的北部叫做司門。1935擴建道路時,北端開辟了老藩衙門,將道路延伸至中山路,中間切開蛇山,並在上面搭上鋼筋混凝土蛇山橋,使公司大門的通稱延伸至蛇山以南,幾乎包括了今天解放路的主要商業鬧市區。
楊園街
位於武昌和平大道。據考證,清朝時,有個洋人在武昌橋村(原鐵路醫院門診部)建了壹座花園,稱為洋園。後來,外國花園成了張學良的旅行花園,但“外國花園”的名字壹直沒變。60年代初,養元改名養元,壹直沿用至今。原來外國人建的四棟樓,現在是鐵道部第四設計院的辦公室。楊園街由此得名。
花橋
花橋位於漢口解放公園路西北端。據說原來黃孝河上有壹座木橋,兩邊有雕花欄桿,俗稱“花橋”。花橋的名字由此而來。1965年,這裏修建了壹座鋼筋混凝土橋,橋長19.2米,橋寬4.02米。橋臺由砂漿塊制成,可用於載重八噸以下的汽車。
後來為了根治黃河,把整個河道改成了地下暗渠,修建了漢口第四條主幹道——建設大道。這座水泥橋也被拆了,沒留下痕跡。
現在,雖然這兩座橋已經不存在了,但是華僑這個名字壹直沿用到今天。
三層建築
位於武昌城區北部,指和平大道與新河街交匯處。這個地區過去是壹片池塘荒地。清末,新和島的居民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武昌以外的集市貿易場所。1912年,從事建築行業的資本家余興龍在今天的和平大道445號建了壹座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底層是雜貨和棺材鋪,二樓是茶館,三樓是評書和皮影戲劇場。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他也很出名。這座三層小樓矗立在周圍平房的草棚上,十分突出,成為這個地區的顯著標誌。人們於是把這個區域稱為三層樓。解放後擴建和平大道時,原建築已被拆除,但三層小樓仍是這壹地區的名稱。
積玉橋
壹般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東的中山路南北兩側,東至胡莎北巷,南至德勝橋(街)北端,北至和平大道與壹馬路交叉口。這個地區過去有壹座橋。《江夏縣誌》記載為鯽魚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這是壹座壹英尺多寬的石橋。每年夏天,當湖水上漲時,附近的居民就在橋洞裏捉魚捉蝦,捕到很多魚。
因為是鯽魚,所以這座橋叫鯽魚橋,泛指附近的陸地。後來成為運送鑄造銅元材料的車輛到銅元局的必經之地,於是取了積金積玉之意,把鯉魚橋變成了玉橋。1931年,石橋被毀;1934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墩木橋面橋梁;1938年,又被破壞了;現在只剩下橋基,依稀可以辨認。積玉橋作為該地區的名稱,壹直沿用至今。
姑嫂樹
是漢口新華下陸路與京廣鐵路交叉口以北至張公堤壹帶的總稱。這壹帶是漢口後湖地區的高地,附近有陳家河。1521年,明興太子朱厚貴從鐘祥進京繼承皇位時,乘船渡河,後人將其改名為解家河(後諧音改名解家河)。有壹個叫劉的船夫,靠在河上撐船為生。他和妻子、妹妹在這裏建碼頭、蓋房子,叫劉家墩。劉阿姨在家。除了種地,農閑時,她還在敦溪的余家塘埂上賣茶葉和粥。為了方便路人休息,他們在池埂上種了壹棵梨樹。這棵樹長大後,枝繁葉茂,粗壯參天,不僅可以為行人休息時提供樹蔭,也成為這壹帶水陸通道的顯著標誌。從此,人們稱這壹帶為姑嫂樹,而不是劉家墩。
紀家嘴的由來
據《漢口叢談》記載,明朝嘉靖元年(1552),太子朱厚義從鐘祥出發,進京繼承皇位。
所以後人把這個皇帝經過的渡口稱為“解家嘴”,後來又改名為“姬家嘴”。
卓刀泉的傳說
相傳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駐紮在武昌胡夫山麓。當時部隊缺少飲用水,“用刀子插羽毛。
“濯野”是“水奔湧成泉”,故名濯島泉。明初,趙楚國王朱楨飲用這裏的泉水,極為
欣賞,於是建了井臺和井亭,並手書“卓刀泉”二字。
廣埠屯的由來
明太祖:要求諸王率軍守場;到了明朝,發展農業生產就更重要了。楚王積極響應,他
命令駐守在武昌東門外交通洞路口的衛兵建立守備。給明太祖國王的倉庫的名字被廣泛使用。
字之初,楚王的倉庫名為廣埠屯,所以禁衛軍駐紮的地方叫廣埠屯。
蘭陵路的由來
現在蘭陵路壹帶壹戰前是俄租界,戰後收復時統壹了帶有俄羅斯色彩的街道。
重命名。曾任湖北巡撫、巡撫的蕭耀南的縣望(壹個姓,住在某地,被當地人看得起)
姓名)。蕭氏縣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道。這條路的名字沿用至今。?
為什麽武漢也被稱為“江城”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石閬中飲酒,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玉帝在黃鶴樓上彈琴,江城五月落。
梅花”所謂江城指武昌,後沿稱武漢江城。?
“六渡橋”的民間傳說
傳說六渡橋壹帶現在是水坑。壹位老人的獨子在這裏不慎滑倒落水,老人便籌錢修橋籌錢。
以六鬥米,並帶動他人捐錢捐物,很快修好了橋,故名“六鬥橋”,也就是現在的六都。
大橋。?
誰稱漢口為東方的芝加哥?
20世紀初,日本駐武漢領事小野由紀夫在《漢口》壹書中說:“漢口現在是清朝最重要的港口。
第二,...使檢查員被稱為東方的芝加哥”。1918美國《豎琴》雜誌發表署名為韋爾的文章。
沃爾特的文章《中國芝加哥》。文章寫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的地位可與
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不相上下。" ?
海洋的變化。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昌:三國時期,孫權在今湖北建都,取名武昌,不久在今蛇山建城,名夏口;公元280年,
金朝改江夏縣為五常縣,為今五常市名之始,後改稱江夏,直至清末。
設武昌府。辛亥革命後,江夏縣改為武昌縣,武昌成為正式名稱。?
漢口:南北朝時期,漢口作為地名出現在史籍中。今天的漢口其實只有500多年的歷史,從
明代成化年間漢水的改道。漢水最初是從桂山以南註入長江,成化年間其主流是從桂山以北。
家之口,匯入長江。漢水改道後,地勢低窪的荒地發展成為清代與朱仙、江西齊名的風景區。
德國與廣東佛山並稱為漢口,是久負盛名的四大名鎮。鴉片戰爭後,漢口開埠通商,發展更加迅速。?
漢陽:公元606年,隋大業二年,漢津縣改為漢陽縣,漢陽之名始。唐代的縣政
遷到漢陽城後,發展迅速。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和漢口(漢陽縣)分為兩個市。
它被合並為首都,命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組成的“武漢城”有了它的歷法。
歷史只有74年。
從“壹”到“六”的道路
武漢人都知道漢口有六條垂直於長江的路,從西到東:壹元路,二堯路,三陽路,
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
這些道路都是清末德租界時期形成的。當時依次稱為濠街、府街、青街、壽街、寶街、睡街。
1927年,國民政府到達武漢後,六條街分別更名為壹元路(壹元復興,萬象更新)和二耀路。
(日月同輝)、三陽路(三陽開泰)、四維路(禮、義、健、恥為國四德)、五福路。
(壽、福、康、德、命合稱五福),六合路(天、地、東、南、西、北,壹泉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