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功能之美 其壹、用紫砂茶具泡茶,可以盡得色、香、味之蘊,而無熟湯之氣。暑天泡茶不易變味,湯色清潤,綿軟揉滑。 其二、壺泡之茶,如隔數日,只要除去茶渣,註滿開水,倒出後即反熱壺浸沒冷水之中,吐故納新,元氣即復。 其三、紫砂壺為砂質壺,泡茶後身傳熱緩慢,保溫性好,摸時不感灸手。 其四、紫砂壺壁由於材質的原因,內含雙重氣孔結構,壺內易於留香。同時,壺有適應冷熱急變之性能,寒天註入沸水,溫水燉燒,烹蒸也無需擔心開裂。 其五、由於壺壁有壹定的氣孔率,壺內易吸茶汁,內壁勿刷,用時清水沖凈即可,空壺註入沸水亦有茶香。 其六、紫砂壺千姿百態,大致以高、矮之分,高壺宜泡紅茶,高壺深悶使紅茶越發濃香;矮(扁)壺宜泡綠壺,綠茶在焙制中未經發酵,保持了綠茶澄碧鮮嫩的色香味。 其七、紫砂壺使用時間愈久,滌拭日加,自然發出黯然之光,入手可鑒。 二、造型之美 紫砂壺造型千姿百態,有“方非壹式,圓不壹相”之說,是壹座壺藝造型的寶庫。從壺形而言,有取材於自然的壺型;有取古代陶器,青銅器、漆器、竹木器以及生活中的實用器具等成壺形;有運用點、線、面的幾何型構成的壺體造型,有正方、扁方、六方、菱形等造型。還有抽象形壺型的木樁型等等。這些都能給人以靈動之感,或對稱均衡的穩定感覺,或給人有動靜相宜的感受,寫實力求逼真,變化力求自然。均給人以濃郁的回味。有的壺型清秀飄逸,有的古樸敦厚,有的輕快明朗,有的粗獷簡雅。有位叫奧蘭田的日本人,他把自己珍藏的紫砂壺,以擬人親昵地稱呼到:“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註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土、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納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土、脫塵如納子”。所以判斷紫砂壺是否美最直觀的就是從造型上去看。 三、材質之美 紫砂礦,當地亦稱“五色土”,是宜興獨有的壹種陶土資源,產自鼎蜀鎮的黃龍山等地。紫砂礦生存夾藏於日用陶土礦之中,礦源稀有。紫砂泥內含粘土、石英、雲母、赤鐵礦等比例均衡的礦物顆粒;經過加工(風化→粉碎→槌泥→陳腐→制坯→燒制等工序),制成壺胚,再經入窯高溫燒制,就蛻變成壹種褐色、紫色或凝結色的神奇紫砂壺;顏色還會隨著原料的含鐵量配比不同、烘烤火焰的溫度不同、原料相互調配的內涵不同等情況下,呈現出深淺不同各種顏色,色彩斑斕,燦若錦繡。 除紫泥外,還有綠泥、紅泥。三種基本泥料也可按不同比重、顆粒粗細配比。在宜興配泥是壺藝家的壹項絕活,“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壺坯經燒成後,則顯現出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黃而不嬌,黑而不墨的藝術效果。明代的吳梅鼎在《陽羨茗陶錄》中贊美紫砂泥有經典的描述:“說到那紫砂泥色的變化,有的陰幽,有的亮麗,有的如葡萄般的紺紫,有的似橘柚壹樣的黃郁——,仿佛是鐵?仿佛是石?是玉嗎?還是金?齊全的和諧歸於壹身,完整的美均勻著通體。”吳梅鼎把紫砂材質的質感、色調和紫砂壺造型的氣度,描寫得淋漓盡致,那珍寶氣質恰似古玉生輝。 四、工藝之美 紫砂壺由壺身、嘴、把、蓋等部分組成,紫砂壺既是壹個嚴謹完美的整體,又有與壺身相輔相應構成的和諧完美整體的附件。 紫砂壺的壺蓋分為:虛蓋、平蓋、線蓋、牛鼻蓋等形狀;紫砂壺的嘴有:直嘴、壹彎嘴、二彎嘴、三彎嘴;紫砂壺的嘴孔有:獨孔、多孔、球孔。紫砂壺的把有:直握把、橫握把、提梁把。紫砂壺的壺嘴、壺把在壺體中至關重要,行內有“壺把跟著壺型走,壺嘴要隨壺把出”之說。 紫砂壺按壺型大致可分為,光貨、花貨、筋瓢貨三類。光貨要必須達到圓、穩、勻、整,圓器則珠圓玉潤,方器則輪廓周正,壹種大氣之美,端莊之美。花貨的工藝要做到寫實手法逼真,寫意表現出濃郁的藝術趣味,變化的自然之美。筋瓤貨要求線條脈絡清晰有致,線條和潤貫氣。 紫砂壺還有很多的藝術裝飾技法,有篆刻、泥繪、堆塑、粉彩、絞泥、鑲嵌等工藝,通過裝飾使之更加完美。尤其是近幾十年誕生的紫砂壺金銀絲鑲嵌技術,是壹項新的工藝技術,非巧手精工不能完成,經過刻槽、鑲嵌、磨錯等加工工序,用金銀絲線在紫砂壺上鑲嵌成的各種花紋圖案,俗中見雅,雍容富貴,使紫砂壺更加流光異彩。近年來我從道德經中獲其靈感,探索研究壺嘴、壺把等鑲接技術,使壺嘴和壺把充盈著生命的張力從壺身上破泥而出,渾然天成,雙色泥效果會更佳,雅趣橫生。從微觀上演繹道生壹、壹生三,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法則,即道乃萬物之本源,萬物皆有道。 “打圍身筒”和“鑲接泥片”成型法,是紫砂壺最主要的成型工藝技術,可謂獨門絕技,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傳承中受到特別保護。“打轉身桶”就是把圍片粘貼在轉盤的正中,把泥條沿著圍片圍好,圈接成壹個泥筒,再以左手襯托在圓筒內,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打成型。“鑲接泥片”成型法(適用於方壺制品),把方形泥塊打成泥片,依樣板裁切泥片,按壺型規格要求用脂泥粘接成型。最終達到輪廓線條分明,珠圓玉潤、渾然壹體。 五、品味之美 歷代文人墨客,書畫金石家參與紫砂壺的創作活動,是紫砂壺擺脫了工匠氣,自然提高了藝術品位,配上壺名相得益彰。 品茶、賞壺、讀壺銘,怎不感慨系之?蕩氣回腸呢?。壺依字貴,字隨壺傳,壺與壺銘固屬兩美相得益彰。從陳曼生開始,文化人和紫砂壺開始了真正的結合,使本來就喜歡以茶會友的文人雅士,把紫砂壺坯作為宣紙,題詩作畫,撰寫壺銘。紫砂壺的陶刻裝飾藝術,集詩、書、畫、印、文學藝術於壹體,把紫砂藝術推向了更高的文化層次。歷史上的文人董其昌、鄭板橋、吳昌碩。近代的亞明、唐雲、範增、韓美林(微博)、馮其庸等藝術大家都參與壺型的設計或篆刻壺銘,均樂此不疲。壺銘壹般切茶、切壺、切水、切意,既升華了裝飾層次,深蘊了文化內涵,又滲透於紫砂壺的本質之中。 紫砂壺除了有經濟價值、藝術價值,實則是壹種怡情之美。在收藏把玩中陶冶情操,增添意趣,積累知識,豐富社會人生。壺可行道,道法自然,天人合壹。紫砂壺精、氣、神、韻的抽象之美,才是紫砂藝術的最高境界。“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所稽也”,紫砂材質來源於大地深處的泥土,其造型追求和諧自然之美,外合人的肌膚,內合人的品行,倘若與紫砂壺日日相伴,品茶悟道,心靈便會得到如自然山水般的滋養,浮躁忙亂的心情便會隨著紫砂壺的古雅內斂而沈靜下來。當妳用心再去品味紫砂的古拙、俊逸、靈巧、情趣、清雅之美,壹種精神愉悅之美由此得以深深的感悟。 紫砂藝術是壹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壹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壹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口,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壹定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楊哲)
上一篇:獎章收藏人:池炳文下一篇: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