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是中國文化藝術中最精華的部分,有著獨特的思想、文化內涵、審美取向和表現形式。在思維方式、意境創造、觀察方式、形態演變、繪畫手段、工具材料等方面都表現出獨創性。中國畫自古以來就是世界文明的壹部分。唐宋時期,工筆人物、山水、花鳥達到鼎盛。宋代山水畫縹緲朦朧,山水若隱若現於有無之間,妙趣橫生。到了元代,中國畫在水墨山水、花鳥畫方面有了新的進展,宣紙上的墨色之幻,比自然山水更有意味,更灑脫。中國古代繪畫以其獨特的匠心和魅力躋身於世界藝術瑰寶之列,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世紀以來,中國的藝術家們在以抒情和意象為宗旨的水墨畫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在以嚴格和厚重為主旋律的工筆畫方面實現了驚人的飛躍。與油畫相比,中國畫更輕松優雅,更富有詩意和想象力。在中國畫家的陣營中,徐悲鴻、齊白石、江、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脫穎而出,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藝術史學家、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前館長歐內斯特·費諾爾(Ernest Fenoll)曾說:“西方繪畫註重實物的造型,但這並不是繪畫的第壹要義,奇妙觀念的存在才是藝術的中心話題..東方繪畫雖然沒有油畫那樣的陰影,但可以通過濃淡表達奇妙的思想;東方繪畫有輪廓,乍壹看似乎不自然,但線條之美是油畫所沒有的;西洋畫油畫色彩豐富,東方畫少而薄,但色彩豐富可能導致繪畫的倒退;東方的畫比較簡單,但是很容易表現出凝聚的精神定力。”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學者站在“西方視角”,想要揭開這幅完全結合了筆墨技巧和文化底蘊的東方古畫的神秘面紗。中國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註。
改革開放後,中國畫不僅是民族藝術,而且走出世界,不斷擴大國際影響,越來越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和推崇。各大藝術院校招收留學生,來中國學習中國畫的人絡繹不絕。各種國際大型中國畫展覽和各級中國畫研討會加強了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畫特有的筆墨之美,是從西洋畫中借鑒來的。在各種大型展覽中,有許多油畫借鑒了中國畫的寫意,吸收了中國繪畫的元素。很多油畫追求的寫意和意象,都是受國畫思維的影響。國畫中,線條緊而連續,遊絲高古,脈脈相連,為西畫所吸收。中國畫繼承自身優良傳統,吸收外來成果,與時代相結合,日益凸顯其在21世紀國際藝術大潮中的重要影響和獨特地位。
第二,審時度勢,擴大影響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靠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靠的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繼承優秀傳統並與時代相結合的創新。中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影響,正在發生與時代密切相關的變化。在變化的過程中,理論各有優勢和方向,其結果必然導致中國畫發展的多元化。但是,無論是“引進西方滋潤中國”還是“繼承傳統”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我們都必須繼承和發展中國畫,鞏固中國畫作為東方繪畫的國際地位,使其不僅作為中國畫的精華在我國傳承,而且作為世界文化的瑰寶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如何進壹步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筆者做了壹些思考。
(壹)識別繼承傳統的利弊
首先,明確利弊。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壹個分支,我們應該繼承,但是繼承壹定要有選擇性。壹切沒有選擇的傳承,只會加速中國畫的滅亡。因此,我們應該鑒別藝術作品的優劣和法度的高低,去粗取精,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大膽拋棄不應該繼承的文化糟粕。
第二,繼承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法。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在中國畫史上占有壹席之地,原因之壹就是他們有深厚的筆墨功底。向大師們學習,首先要學習他們的經典作品,學習他們的筆墨技法。臨摹古畫是學習大師筆墨技法的重要途徑。
第三,繼承前人優秀的藝術理論。古代文人以詩、書為教化之本,從啟蒙時代就開始背詩、學漢字。在幾十年的陶冶中,他們自然變得多才多藝,多才多藝,所以多才多藝的人不計其數。現代人可以抨擊文人畫之短,但絕不能否定文人畫之長,即不能否定文人畫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閱讀是了解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潘天壽說:“不研究、不了解中國文化,就不會知道什麽是中國畫的傳統。”
第四,加強文化傳統教育。為了使中國畫在國際藝術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加強中國畫傳統的傳承,而加強文化傳統教育是傳承傳統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學校的文化傳統教育是傳承傳統的承擔者,尤其是高校美術教育承擔著傳承中國畫優秀傳統的功能。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高校中國畫教學,加強中國畫教學改革,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水平。在全國範圍內采取多種形式的中國畫教育,豐富中小學中國畫教育和社會力量的國學教育教學,全方位開展全民中國畫傳承教育。
(2)加強交流,增進合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部署文化發展時說:“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文明優秀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因此,要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畫必須走向世界,加強對外交流,及時吸收各國文明的優秀成果,以獲得中國畫的創作。
第壹,開拓國際市場。可以利用市場拓展中國畫在國際繪畫市場的空間,擴大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繪畫市場是連接各國繪畫交流的特殊紐帶。繪畫作品的市場價值雖然不能給壹件藝術作品壹個完全準確的定位,但可以從壹個側面對其學術價值給予相應的評價。除去政治、文化等特殊因素,市場是撬動中國畫走向國際化的有力杠桿。隨著經濟生活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繁榮,也對藝術品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畫的市場已經出現了相對樂觀的局面,中國畫的價格近年來也呈現出上漲的趨勢。這表明中國畫在全世界越來越受歡迎。進入21世紀後,中國藝術界的對外交流如火如荼,每年多次舉辦各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藝術展和研討會,為中國畫走出國門提供了媒體和展覽平臺。國際交流不僅能讓中國人學習到國外先進的藝術理念,也能讓國際人士對中國獨特的藝術——中國畫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國畫海外創作團隊與日俱增,大大加強了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國際藝術研討會也欣欣向榮,形成藝術界的地球村現象。藝術家在創新上越來越大膽,在交流上越來越開放。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如何在繼承和保持傳統的同時吸收外國的成果為我所用,與世界接軌,正是中國畫家和理論家正在思考的問題。
(三)保持本色,提高質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並不表現在被國際藝術同化,也不表現在改變自己的特色,與國際藝術交融,中國畫只有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才能成為世界的藝術,發揮自己不可替代的國際影響力。因此,保持民族性和反映時代性是中國畫發展和走向國際化的不變條件。
中國畫必須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能被其他藝術同化。它的特點是歷史形成的。如果我們取消了它的特色,我們就切斷了它的傳統。反之,切斷它對傳統的繼承,就等於取消了它的特色。當然,中國畫的發展和創作不能止於模仿古人,但其發展和創作也不能憑空進行,更不能“反傳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視傳統為“零”的人另有所圖,那就是他們都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都有意無意地想用西方藝術取代中國的藝術..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是當代世界文化的主流。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畫必須保持自己的特色。我們主張中國向世界開放,支持民族藝術的交流與融合,歡迎從壹元世界向多元格局的歷史性轉變,但我們必須保護民族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地位,使其不被同化和淹沒。這種思想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這不僅應該是壹個學術命題,更應該是國家行為和學校行為保護民族藝術的出發點。
對於中國畫家來說,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和理論素養,提高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對中外名畫的分析和鑒賞能力,提高對畫面整體效果的駕馭能力和對作品深刻內涵的把握能力,以恬靜自然的姿態努力提高中國畫的品質。作品的質量怎麽強調都不為過。中國畫只有提高作品質量,才能在歷史上和國際上立於不敗之地。文化界要大力宣傳那些有良好藝術潛質、兢兢業業、甘於孤獨和努力的藝術家,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沖刺。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中國畫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最美好、善良、勤勞、智慧的壹面。
三。結論未來
當今,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克服困難,繼承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是提高中國畫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是中國畫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認清國際文化發展的多元化趨勢,努力提高作品質量,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逐步使中國文化被世界認可、接受和需要,從而提升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研究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既是提高全民審美素質的需要,也是響應黨的號召,大力倡導文化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