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有靈活性是聰明,但靈活要有壹定的限度,做人如果沒有人生準則,那麽給人的感覺勢必就是沒有個性,缺乏魄力,甚至是軟骨頭。要做壹個真正的人,要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要成功地與人交往,要取得生活成功,做人就必須有準則。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人生準則中壹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維護人格尊嚴。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驗:有些人,雖然有錢、有地位,但壹眼看去就覺得不必重視,而有些人,雖然沒錢、沒地位,但短暫的接觸,卻讓妳感到不能輕侮。這後壹類人正在於他們自尊自愛,看重自己的人格尊嚴。實際上維護人格尊嚴,就是維護自己做人的權利,就是尊重自己,連人格尊嚴都可以放棄的人,就是不把自己當人,也就是自己貶低自己。壹個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又怎麽會尊重妳呢?我們可以寄人籬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聰明人有時還會想辦法讓別人覺得他比自己聰明。但在做這壹切時,必須註意不能讓人因此而瞧不起我們。我們要讓他感覺到我們心中擁有我們自己的尊嚴,讓他覺得我們有分量,這樣他才會尊重我們。如果有兩個人用同樣的方式去贊揚壹個人,那麽,兩人中地位較高的人的贊揚對方壹定更為看重。我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決定了我們在與他交往中的分量。而這種心目中的地位,壹方面固然是由我們的實際地位決定的,但另壹方面也要看我們給他的感覺如何。註重維護人格尊嚴的人,表現出的是自尊自重,也就往往容易讓人尊敬,給人良好的感覺。
(壹)唱自己的歌
那天去看花卉展覽,壹朵怒放的玫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我在欣賞之余,無意間發現了它邊上有壹株小草。突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人們紛紛跑去避雨。雨過天晴後,我再出來看時,那朵艷麗的玫瑰已被雨水打得雕殘,可那株小草卻更加青翠,盎溢著旺盛的生命力。
我由此想到了人生。我們可能並不顯赫壹時,可能永遠只是蕓蕓眾生中渺小、渺小的壹員。但我們仍然要用頑強的生命力奮力地唱自己的歌。拜倫爵士說:我生來絕不是為世俗這沈悶的戲文扮演繁忙的配角。我們也許並不能在世間唱主角,但我們起碼要做我們自己人生的主角。這是我們作為人的最基本權利,是維護我們人格的最基本要素。
記得少年時代受了許多教育,比如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等,那時覺得為自己生活是壹種骯臟的想法。但當走上社會,搏擊於人生戰場時,卻發現這裏人人都是惟利是圖的,能在這裏取得成功的,往往就是那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被正統的宣傳所尊崇的道德品質,在現實的社會裏卻並不值錢。妳道德高尚,大家不會因此而來巴結、討好妳,但如果妳有錢、有勢力,那麽,眾人就會對妳趨之若鶩。人生價值的天平,明顯地傾斜於後者。我突然有受騙了的感覺,被所受的教育所愚弄。人怎麽可能大公無私?人怎麽可能不為自己?不為自己而生活的人,壹定沒有享受過生活;只有為自己而生活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
我記得曾在電視中見到壹些“癡人”。有的耗其畢生精力收藏書籍,為了省錢買書,壹天可以只吃兩個饅頭,有的收集毛主席像章,終身樂此不倦,甚至有的為收集古錢幣,踏遍萬水千山,終身不墜其誌。當然我並不是贊賞他們的愛好,但我卻不得不佩服他們人生中的這壹種“癡意”。壹個人不論他是否成功,是否偉大,只要能畢其壹生去“癡意”於某件事,這本身就是值得歌頌的。人就是要有壹種“癡意”,“癡意”也正是人的壹種不朽精神啁。
最令我感動的是菲亞特集團老板的獨生子,放著億萬家產不繼承,卻癡心於自己的藝術夢想。人活著就要幹自己所喜歡的事呵!當然這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也是難。我們大多數人所耗最主要的精力幹的事,往往是由於經濟的壓力,為環境、社會和家庭,被迫去做的,我們只是在為生存而生活,這樣的生活怎能忍受?生活就要轟轟烈烈,生活就要能隨自己的心願。如果壹個人終其壹生都沒能擺脫束縛,努力、認真地去幹自己所喜歡的事,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麽,那這壹生又有什麽意思?至多也只能算是隨潮流來到世上,又隨潮流消逝於世間,沒有閃耀個性的火花。我們不談崇高的理想,但我想做人最起碼、也是最重要的不也就是要努力掙脫束縛,去幹自己所喜歡的事,並讓此成為主宰生活的主旋律嗎?當然這需要能力,但不論我們的能力能否達到,這總應該作為我們內心的奮鬥目標。
壹個人怎樣掌握自己的命運,比命運是怎樣更為重要。
我們都是地球上的過客,人生只是短暫的壹瞬間,死後壹切都將灰飛煙滅,如果我們不努力去做自己所喜歡的事,不唱自己的歌,又怎對得住自己?唱自己的歌正表明了現代人的務實精神以及重視自身價值,是平等、自由思想在人生觀上的體現,是壹種進步的道德意識。
活著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妳可以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也可以固守“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甚至還可以遵循老子的“無為”思想。存在決定本質。妳首先是存在著的,也是自由的。也就是妳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屬意的生活方式,但重要的是要在人生中用妳的意誌力將它貫徹到底。不要因外界的動蕩而搖擺,不要被環境所左右,這就是人生中的“抱壹”。
現代也許已不是壹個純情的年代,商品大潮沖擊得人頭腦發熱,但人不應該隨波逐流,要堅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如果今天大家熱衷於某件事,妳就跟著去做,明天社會流行某種潮流,妳又跟著去趕。那麽妳就永遠只能居人之後。有些當官的,以前為政清廉,懷抱美好的理想,但看到別人進行權錢交易大發其財,於是受不了環境的引誘,挺而走險,結果正好趕上風頭,毀了壹生。壹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自己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沒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就壹定不能出類拔萃,就壹定不能取得大的成功。
我崇尚人的信念,歌頌人的意誌力,信念是有魔力的!
美國壹問大銀行的總裁斯通就曾說:少年時代在壹張紙上畫了無數個美元符號——SS$,立下信念,結果後來他終於成了大銀行家。
斯大林在德軍大兵壓境的時刻,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調集了大量防空火炮控制空中,在斯大林格勒舉行大型閱兵,目的是向全蘇聯人民傳達壹個信息:蘇聯沒有被打垮。樹立起蘇聯人民必勝的信念,從而成了蘇德戰爭的轉機。希特勒也曾發動宣傳機器,將他邪惡的信念不斷地、反復地灌輸給人們,“今天我們擁有德國,明天我們將擁有世界”“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四處飛揚的納粹旗,隨處可聞的口號,煽動起德國人民的狂熱。
我們在文革中不也是如此嗎?天天聽到的、看到的都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之類,這種信念深植於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的、單純的、從而也就沒有深邃的思考力的中國大眾心裏,從而導致了中華民族的壹次大劫難。
我們不談大的、不談遠的,最近我的壹位朋友的母親病危,醫生認為連壹個晚上也活不過去了。可是老人的意識還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希望讓她再同遠在內蒙古的女兒、女婿見上壹面。於是我的朋友不停地在母親耳邊小聲說:“再過三天就是您八十大壽了,我們都想好好地給您慶祝生日,您在內蒙古的女兒和女婿也快趕回來了,您可壹定要挺住啊。”結果,這位老人在四天以後死去。她終於在生命的最後壹刻與親人見了面。
這不也是信念的作用嗎?
如果說人有靈魂,那麽信念就是人的不死的靈魂。布魯諾為堅守自己的科學信念,寧願被羅馬教會燒死,也矢誌不移。張誌新不懼強權的高壓,用嘶啞的喉嚨吶喊出自己的信念,以至上刑場時已被人割去了舌頭。外界能夠摧毀人的軀體,但卻不能摧毀人的信念。精神不朽!信念不朽!
對每壹個成熟的人來說,唱自己的歌就是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堅守自己的生活信念,並為它付出壹片“癡意”。
我喜歡野性,男人就要有些野性,甚或像傑克·倫敦筆下壹匹孤獨的、在荒野裏嘶叫的狼。野性是壹種奔放,是壹種力量,是壹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唱自己的歌正是人生中的壹種野性。我呼喚野性……
(二)讓個性之花開放
袁偉民在介紹挑選女排運動員的經驗時,曾談到要挑選有個性的運動員。這是科學的選才之道。實際上我們觀察壹下就會發現,任何傑出的東西都是有特色的,對人而言也就是要有個性、有性格。優秀的文藝作品,電影或小說,往往在於它有特色,甚至暢銷於社會上的任壹種商品,之所以暢銷,也在於它有特色。同樣道理,人要受歡迎,要取得成功,也要有個性。
王朔的小說能轟動壹時,引起諸多反對和支持,正在於他的鮮明的個性色彩:那種玩世不恭的態度,贏得了現代年輕人的***鳴。張藝謀的電影能領導壹時潮流,也在於他獨特的藝術手法:雖然拍的是陳年往事,但卻賦予了它濃郁的現代意識。《紅高梁》裏處處閃耀的狂放精神之火,正投契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深處的激蕩之情。個性正是事物的生命力之所在,沒有個性就沒有生命力。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麽很少有專業學文學的人獲得呢?我認為原因在於專業學文學的人,陷於浩瀚的文學作品中,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任何壹個能取得成功的人士,無不是有著極強的個性。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力爭完美,往往還會使妳喪失特色。有個性雖然有可能使妳的思維和行為有片面性,但同時卻會使妳的特點鮮明,而有鮮明的特點,就有極強的感染力,就能引起深切***鳴。有個性本身就是壹種超越,壹種魅力。
我總認為人的性格對人的氣質和能力有極大的影響。因為人看待事物,思考事物以及行為時都帶有明顯的性格烙印,性格決定了人的習慣思維和行為方式。性格豪爽的人,思維直率,行為果敢。雖然有時不免失於莽撞,但卻有魄力。性格柔弱的人,思維縝密,行為謹慎。雖然優柔寡斷,但卻常能面面俱到。性格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都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壹個人只要有鮮明的個性,就必定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能力,也就是有顯著的優點,只要善於揚長避短,往往就能超越蕓蕓眾生,開辟壹條屬於自己的路。
維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要讓個性之花開放。
(三)莫獻殷勤
維護人格尊嚴,在交往中就要註意莫獻殷勤。
獻殷勤者是恐懼的,他是害怕別人不與他好,所以才巴結人。這種交往是不自然而醜惡的。
生活是由無數的小事集合而成,正如無數小溪匯集成大河。小事雖小,但卻蘊藏生活哲理,能引發人的深思。下面這件小事就是如此。
那天,我去某校辦事,見他們校長和主任壹起騎自行車外出,行經校園大道時,校長發現有個下水道蓋未蓋,就隨口說了壹句;“怎麽下水道蓋未蓋?”可主任聽後卻如奉聖旨,急忙剎住車,迅速跳下來(幸好還未摔倒),三步並作二步,跑到下水道口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沈重的鐵蓋蓋好,又怕校長久等,未及喘氣,就又匆匆跑回自行車前,與校長壹起外出。
我在邊上看著,心裏產生了感慨:何苦呢?40多歲的人了,拍馬屁也不能拍到這個分上。換了我,只會剎住車,叫壹些附近的學生,把蓋蓋好。這樣我既聽了校長的話,又沒有表現出過分的奴顏卑膝。
獻殷勤固然能讓很多人喜歡,但同時,卻會讓人覺得妳沒本事。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多少都有幾分恃才傲物。如果我的手下有壹個喜歡獻殷勤的人,我雖然會喜歡他,但內心深處總會覺得他沒大本事,至多也只會讓他當壹個副手,不會讓他去獨當壹面。
獻殷勤有辱妳的人格尊嚴,只會讓人更加瞧不起妳。
莫獻殷勤這壹條說來簡單,但卻是我壹個熟人十多年人生失敗的痛苦總結。有壹天,他以過來人的姿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做人千萬不要獻殷勤。我在學校是教體育的,我夫人教英語,是學校辦公室主任,人長得又漂亮,我們家是典型的女比男強,因此我事事都遷就她。開始我借聘到深圳大學,但她找的工作不理想,就叫我回去,說:‘如果妳不回去,我們就離婚。’我想夫人比工作重要,於是就放棄了深圳大學的職位,回了老家。但回去後她還是與我離了婚。我再到深圳,深大的職位已滿了,最後只好去了華僑城。
“平時在家裏,就因為她比我強,我對她殷勤備至,每天下班,就忙著買菜、洗菜、做菜,連小孩的尿片子,都是我洗,而她下班後,回家就坐在沙發上看報紙。我是壹個男人,我越這樣,她反而越看不起我,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這個家庭最終還是破裂了。”
做人就是這樣,妳越獻殷勤,對方反而會越瞧不起妳。正如西方諺語所說:“急於出嫁的姑娘,反而將小夥子嚇跑了。”
我有壹個同事給我介紹了他兩次戀愛的經歷。
第壹次,經熟人介紹和壹個小姐在歌舞廳見面。見面後,熟人自不能充當電燈泡,找個理由避開走了,他請這位小姐跳舞,可是壹曲未了,這位小姐就談起她母親說她年齡不小了,要早點結婚。妳想想壹個小姐,第壹次與人約會,就談起結婚的事,別人不會覺得她有問題嗎?自然將人嚇跑。
第二次,他又認識了壹位女友,兩人正談得感情投契時,那位小姐卻突然幾天不來了。弄得他天天坐臥不安,反復告訴我們那位小姐與他說話用的什麽語氣、看他用的什麽眼神,請我們幫助判斷她是否對他有意。
可待到他有點失望時,那位小姐又來了。就這樣,那位小姐來幾天又不來幾天,弄得他天天都像盼星星盼月亮壹樣,盼她的出現。
我想這位小姐懂得壹些心理學。人就是這樣,容易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才知道珍惜。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永遠是沒得到的東西。妳不獻殷勤,經常吊壹下人的胃口,反而會令他更加垂涎三尺。當然這樣做不要過分,否則別人以為沒有指望,而放棄了。
我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些先生問我:“妳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些瓜妳不強扭還吃不到呢?”瓜只有到瓜熟蒂落時,才甜美可口,沒有成熟的瓜壹定是酸的。如果妳願意吃酸瓜,那就去強扭吧,麗要吃甜瓜,那就最好等到瓜熟蒂落。
獻殷勤者不僅是醜惡的,而且還會讓妳喪失主動權。心理學中有這樣壹條最小關心原理:較不關心人際關系者獲主動權。妳與妳的朋友交往,如果是妳對兩人關系關註較多,那麽對方壹定獲主導地位。反之,如果是對方對兩人關系更需要、更關註,那麽,妳就會獲得主導地位。
獻殷勤者不僅是恐懼的,而且別人對妳獻殷勤,往往是另有所圖。我記得小時候住的大院,裏面有壹口井,大家都喜歡喝井水,井水比自來水甜。因此家家都準備有壹口大水缸裝井水。鄰居壹位小姐,她男朋友每次來首先就看她家水缸滿了沒有,沒滿就去挑水。久而久之,只要這位小姐的男朋友要來,她家的水缸就壹定是空的。有天小姐的弟弟見家裏的水缸空了,準備去打水,他母親在壹邊說:“小王要來的,妳不用去了。”
我們小孩喜歡熱鬧,每次她男朋友來了,我們就跟在後面,邊跑邊喊:“拎王來了!拎王來了!”但結婚後,這位先生卻整天搖晃著二郎腿,什麽事也不做了。別人問他:“妳以前挑水那麽勤,現在結婚了,為什麽卻什麽也不做了?”他回答:“從奴隸到將軍嘛!”我想這位小姐吃虧了,原來找位奴隸,現在卻變成了將軍。有些小姐告訴我她們的戀愛觀,要找個從將軍到奴隸的人。開始讓他當將軍,說明他有本事,然後再將他馴服為奴隸。我想這樣總比妳找個先奴隸後將軍的人劃算吧!
我總覺得追壹個人是壹件幸福的事。誰追誰都占便宜,追別人是因為別人比妳強或者妳發現了她的優點,才迫之不舍。但迫人絕不是在她面前百般逢迎,追壹個人是壹種征服,是想辦法在她面前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優點,折服她。那種奴顏卑膝韻追法,效果只會適得其反。維護人格尊嚴是很復雜的,我們不僅要維護作為個人權利、特征的尊嚴,還要維護道德品質上的尊嚴。仁、義、禮、智、信,是每壹個真正做人者都必須遵循的,它也正是我們作為人的高尚人格,也都是我們所要努力維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