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果回到原始社會,妳會生活嗎?

如果回到原始社會,妳會生活嗎?

舊石器時代,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可以分為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三大類,其中砍砸器形體厚重,帶有較鈍的鋒刃,原始人以之砍伐樹木和敲擊其他物品(如獸骨),無論是從功能上還是從外形上看,砍砸器和石斧都有很多類似之處,因此壹般認為它是石斧的前身。

不少地區還出土過另外壹種石器,這種石器的用途與斧子類似,但沒有安裝木柄,使用時直接用手抓住壹端,現代人壹般稱其為手斧。

▲左為砍砸器,右為手斧,均為模型,首都博物館藏,原件出土於北京周口店遺址,藏於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

手斧也是打制出來的,造型與砍砸器類似,但要精細許多,有人認為它由砍砸器演化而來,然後又逐漸演化成後世常見的石斧,但也有人認為手斧和石斧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舊石器時代之後的時期被稱為中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的大部分石器都由間接打擊法制成,工藝也比過去明顯精細了許多。

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原始人制造石器的技術也變得更加高明,除了學會使用間接打擊法制造石器之外,還學會了使用復合工具。復合型的石斧由石斧頭和木柄組成,結合方式為繩索捆綁,和原始手斧相比,帶有木柄的石斧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發力。

▲石斧模型,半坡博物館藏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石斧的制作工藝更加成熟,這壹時期的石斧多為磨制而成,並出現了石質的柄首和冒,和打制石器相比,磨制石器可以制造的更為輕巧和便利,而柄首和冒可以減少木柄的損耗,同時也增加了石斧的美觀性。

洋堵良渚文化遺址出土過壹件制作精細的石斧,這件石斧所配備的木柄上鑿有壹個孔,安裝時需要把石斧插在孔裏,然後再用繩索將木柄和石斧紮緊,木柄的頂端有冒,末端有柄首。這種結構的石斧在多地都有發現,如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彩陶缸上便繪有這種石斧的圖案。

整體上說,原始社會的石斧造型眾多,包括了條形、有孔、有肩、凹槽、束腰等若幹種造型,其中以長方形和梯形為多。

▲有肩石斧,貴州博物館藏

這些石斧的裝柄方法也不壹樣,有側綁,穿孔側綁,環繞捆綁,鑲嵌法等不同方法。

石斧是原始人重要的武器和工具,既能用來砍伐和捕獵,也能用來搏鬥殺敵。邳縣大墩子的壹座墓葬中,墓主手持石斧和石質短劍仰臥在坑中,學者認為,之所以使用石斧和短劍陪葬,是因為這兩種工具是墓主生前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

裴李崗文化的墓葬中有50%以上都出土過石斧(部分報告中稱其為石鏟),沒有出土石斧的墓葬則會隨葬石棒和石磨盤等工具,壹般認為前者的墓主為男性,後者墓主為女性,也有部分墓葬中,既隨葬石斧,又隨葬石棒和石磨盤。

▲石鏟及石磨棒,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

由於石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部分原始部落會制造出壹些專門用來陪葬的明器斧,如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遺址就出土過作為明器的陶斧。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類開始制造專用於戰爭的武器,壹般來說,人類最先進的科技和材料往往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原始社會也不例外。用作武器的石斧被現代人稱為石鉞,它在外形和材質上都與普通石斧存在明顯區別:石鉞的石質通常比較優良,加工也比較細致;和石斧相比,石鉞的體型較為寬大,外形為扁寬梯形或風字形,本體較薄,厚度多在1cm以下;石鉞的刃部圓弧鋒利,鉞身上打有圓孔,方便穿繩捆綁。

普通石斧出於避免斧刃在砍伐樹木時損壞和增大石斧破壞力的考慮,往往制造的較為厚重。而石鉞的形體相對較薄,這樣可以磨制出更加鋒利的刃部,同時減少了武器的整體重量。原始社會的防具比較落後,士兵在大部分情況下要靠自己的身體直接承受武器的打擊,鋒利的石鉞可以更加容易的對人體造成傷害,而武器制造的越輕便,操作者的招數就越靈活。由於在格鬥時,石鉞會和敵方的武器進行碰撞,因此為了避免鉞頭脫落,石鉞在裝柄時需要捆綁的比石斧更加牢固,出於這種考慮,石鉞上都打有用來穿繩的圓孔。

▲良渚文化時期玉鉞

除早期石鉞外,大部分石鉞都采用切割法制成,良渚文化遺址和石峽文化遺址中出土過壹些頂部收縮有肩的石鉞,與後世銅鉞的外形較為相近。

石斧還是壹種刑具,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砍伐類武器有石刀和石斧,但前者形體較薄,無法承擔刑具的任務,而石斧形體厚重,可以很容易的砍掉人的頭顱,因此經常被用於行刑。

河北邯鄲澗溝遺址的2座龍山時期的房基中各發現過3具人頭骨,考古人員除去這些頭骨表面的鈣質結核後,發現每個頭骨上都有若幹條長條狀的斧砍痕跡。經推測,這些人被砍掉頭顱後,施刑者還用石斧剝去了他們的頭皮。

由於斧鉞類武器經常被用來行刑,因此逐漸被引申出執法和權力的意義。原始社會晚期時,鉞便與地位緊密相關,不少地區都出土過壹些制作精美的玉鉞或石鉞,這些鉞往往伴隨其他玉質禮器出土,是持有者地位的象征,其中部分玉鉞還刻有代表部落的圖騰符號。

如余杭良渚文化遺址的11座墓中,有9座出土了石鉞,這些鉞通長70~80cm,柄部塗有朱砂,並鑲嵌玉粒,末端有柄首。

▲玉神人獸面紋鉞及冒、柄首,余杭雉山村反山12號墓出土,浙江博物館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首發於頭條號“冷兵器研究所”

  • 上一篇:如何安裝衛星接收天線
  • 下一篇:學生會宣傳部工作計劃及展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