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和綠茶是僅次於飲用水的第二種最常見的飲料。最近,荷蘭研究人員發現,喝茶(加奶或不加奶)可以提高血液中抗氧化劑的總體水平。先前的研究發現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心臟病。
最近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壹項研究報告顯示,茶葉中以類黃酮形式存在的植物化學物質(以綠茶中的兒茶酸和紅茶中的茶黃素為代表)是有效的抗氧化劑。
美國飲食協會的營養學家克裏斯·羅滕布盧姆(Chris Rothenblum)表示,研究人員正在試圖尋找食物中的壹些其他健康物質屬性。目前,除了已知的纖維和維生素類物質外,整個植物化學領域還是壹片空白。茶葉中可能有許多有益物質。
在位於弗拉亞丁的Anyiliful營養中心工作的Rianne glover ne博士和他的同事觀察了265,438+0名誌願者喝茶的效果。這些誌願者年齡在18到70歲之間,其中女性11。他們都不抽煙。除了研究開始前的那個忙亂的晚上,這些誌願者的日常活動和飲食在其他時間都保持正常。
在實驗中,每個誌願者連續六天每天喝三杯茶。實驗中使用了四種茶:綠茶、綠茶加全脂牛奶、紅茶和紅茶加全脂牛奶。作為對照組,壹些誌願者喝了礦泉水或加牛奶的礦泉水等安慰劑。誌願者喝下後,研究人員在2小時內每30分鐘抽取壹次血樣。研究人員在每個間隔測量了血漿抗氧化劑的含量,以觀察喝這些茶後血漿抗氧化劑的含量是否增加。
亞麻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無論是否添加牛奶,任何壹種茶都可以顯著提高抗氧化劑的水平,綠茶的增幅是紅茶的1.5倍。特別是綠茶顯著提高血漿兒茶酸,是紅茶的5倍以上。就喝茶而言,美國人和歐洲人更常喝紅茶,而喝綠茶在亞洲和中東的壹些國家更為普遍。
“我有壹批新的茶飲料,但它的原料不是綠茶,而是茶粉。這兩者有什麽區別嗎?”在開便利店的陸女士看著手裏的兩種茶飲料,疑惑道:“有的顧客比較細心,問我壹個問題,我答不上來。”
夏天到了,是茶飲料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那麽,市面上的茶飲料有多少種,是用什麽原料制成的,有什麽區別呢?記者昨天在市場上做了壹個消費調查。
調查
十種茶飲料和十種原料
隨著氣溫的升高,茶飲料逐漸在市場上普及。記者註意到,無論是超市、超市還是便利店,茶飲料都占據著貨架和冰櫃中最醒目的位置。由於口味和價格相似,幾大品牌也展開了宣傳戰。“主要靠特殊口味和健康理念來競爭。”
但細看這些茶飲料的配方表,發現雖然都是“茶”,但原料卻不壹樣。記者購買的十種茶飲料中,原料無壹相同。
比如康師傅的“晉亮”紅茶用的是“紅茶粉”,同系列綠茶用的是“茶粉”,普通綠茶飲料說的是“綠茶葉”,茉莉花茶更是復雜的“精選茉莉花茶葉(綠茶坯)”;
娃哈哈綠茶、紅茶飲料直接標為“綠茶、紅茶”;在農家大麥茶上,有“茶葉”,在茉莉花茶上,有“茉莉花茶和茉莉花提取物”。
質監:目前沒有統壹的鑒定標準。
類似的茶飲料有那麽多不同的原料。是廠家在搗鬼還是加工工藝真的不壹樣?
杭州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茶飲料有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包裝上直接標註的原料是“綠茶”,壹般使用茶葉提取物。標註不同主要是因為企業采購的原料加工程度不同。比如直接購買的原料是茶粉,就會標註“茶粉”;如果企業自己買茶葉,自己磨,就寫“茶葉”。“只要最基本的原料是茶葉,具體怎麽表述還是由企業自己決定。”
對此,市質監局食品監管處處長樓立群表示:“國家規定根據產品性質,按照比例在包裝上明示成分。這樣看來,飲料企業並沒有違規。”
廠家:原料成分確實不壹樣。
“不管是綠茶飲料還是紅茶飲料,我們的原料都是茶葉。”娃哈哈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配方標註綠茶和紅茶都沒有問題。”
康師傅旗下杭州食品有限公司質保部的姜先生解釋說,同壹品牌的茶飲料之所以也使用不同的原料標註,是因為原料本身就不壹樣。“冰紅茶的原料是進口的紅茶粉;普通綠茶的原料是企業自己從茶農手中收購的茶葉,然後進行加工;茉莉花茶的原料在購買時已經霧化。是類似奶粉的茶葉提取物,所以包裝上的標識不壹樣。”
專家
其實成分沒什麽變化。
浙江大學茶葉系副主任徐海榮說,其實無論原料是茶葉還是茶粉,成分都沒有變化。“茶葉的噴霧幹燥過程只是去除了水分,其他營養成分損失不大。”他說,“相比之下,用茶葉直接加工會更香,但茶粉顯然更適合工業化生產。”
相對於碳酸飲料,他更認同含糖量低的茶飲料。“只有茶多酚、咖啡因含量符合國家標準的飲料才能稱為‘茶飲料’,所以不管原料標什麽,都差不多。泡茶有文化意義,茶飲料更適合現代生活。”
但他認為,“茉莉花茶更健康”之類的宣傳是壹種炒作。“茉莉花茶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比較大的市場,但是對人體的作用並沒有那麽神奇。”
在唐代以前,茶葉的利用和飲用都是從熬湯或收藏中曬幹開始的,後來多以搗葉的方式制成餅茶,或以蒸葉的方式制成團茶,所以唐代以前就出現了幹散茶和團餅茶。唐初,蒸青綠茶已成為主要茶種,也有曬葉茶(類似現代白茶)。唐魯豫《茶經六飲》說:“飲正宗(粗)茶、散茶、端茶、餅茶者……”?鋼筆和硬幣怎麽了?叢誌?有什麽麻煩嗎?種植有什麽不好?妳怎麽了?br & gt自宋代以來,除了保留傳統的蒸青團茶外,還出現了相當數量的蒸青散茶。《宋史》:“茶分日本茶和日本散茶兩種”。片茶即餅茶,是將茶葉蒸熟,搗成餅塊,曬幹後數片而成。散茶直接蒸幹,呈松散狀。
到了元代,團茶逐漸被淘汰,散茶迅速發展起來。當時制作的散茶因鮮葉的鮮度和嫩度不同,分為芽茶和葉茶兩大類。芽茶以幼芽葉為原料,如探春、仙春、次春、紫筍、采芽等。葉茶是用較大的芽葉制成的,如“雨前”。到了明代,除了蒸綠茶,還出現了炒綠茶、紅茶、黃茶、黑茶,也有直接曬幹或曬幹的白茶。所以可以說綠茶,黃茶,紅茶,白茶,紅茶都出現過。到了清代,除了五大茶之外,烏龍茶又出現了,各種茶的制茶技術也得到改進和提高。許多品質非凡的“名茶”受到朝廷和文人的贊賞。至此,六大茶類完成。隨著茶葉的出口和貿易活動,許多制茶技術已傳播到許多產茶國,使不同種類和不同特點的茶葉可供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使用。
茶葉的分類
目前國內還沒有統壹的方法對茶葉進行分類。有些茶葉根據制作方法的不同和品質的不同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即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有些茶葉根據我國出口茶葉的種類分為七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緊壓茶、速溶茶。根據我國茶葉加工分為初制和精制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部分茶葉分為毛茶和成品茶兩部分,其中毛茶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紅茶五大類,黃茶歸入綠茶。成品茶包括精制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再加工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
茶葉分紅茶和綠茶,不是因為加工前有紅茶和綠茶,而是因為加工過程中有紅茶和綠茶。
紅茶是發酵制成的。新鮮茶葉揉撚發酵後,茶葉中的葉綠素被破壞,綠色消失,其中所含的單寧酸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紅色。這就是紅茶紅的原因。
綠茶是不經發酵制成的。人們把新鮮的茶葉放在鐵鍋裏快速加熱,這樣只有茶葉中的水分被蒸發,葉綠素沒有被完全破壞。
紅茶和綠茶味道不同。紅茶不像綠茶那麽澀,因為它在發酵過程中固化了單寧酸。綠茶比紅茶更香,因為它保留了芳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