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孫權有慚色文言文

孫權有慚色文言文

1. 孫權有慚色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瑯邪趙昱、東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論舊君諱事,州裏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壹以委昭。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 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而前日:“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禦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壹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日:“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間不置蓋,壹人為禦,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

昭雖諫爭,常笑而不答。權於武昌,臨釣臺,飲酒大醉。

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當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

權遣人呼昭還,謂日:“為***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日:“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

初,權當置丞相,眾議歸昭。權日:“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

後孫邵卒,百僚復舉昭,權日:“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日:“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

年八十壹,嘉禾五年卒。 (節選自《三國誌?昊書?張昭傳》)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弱冠察孝廉,不就 就:就任 B.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 比:緊靠 C.孤豈為子布有愛乎 愛:喜歡 D.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妄:胡亂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張昭性情剛 直不阿的壹組是( )(3分) ①弱冠察孝廉,不就 ②如有壹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③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④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 ⑤後孫邵卒,百僚復舉昭 ⑥昭容貌矜嚴,有威風A.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 A.張昭年輕時喜歡學習,擅長隸書,跟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廣泛閱讀,州裏的有才之士陳琳等人都很稱道他。

B.張昭是孫策非常器重的大臣,國家的文武大事,全部委托給張昭。孫策臨死時,把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請他扶植。

C.作為受孫策委托的大臣,張昭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經常對孫權進行勸諫,為此孫權對他言聽計從。

D.張昭容貌嚴肅,有威懾人的氣質,孫權經常說:“寡人和張公說話,不敢妄也。”舉國上下的人們都很害怕他。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夫為人君者,謂能駕禦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4分) 譯文: (2) 權遣人呼昭還,謂日:“為***作樂耳,公何為怒乎?”(4分) 譯文:(1)做君主的人,指的是能夠駕馭英雄,指揮群賢的人,哪裏(難道)是指在原野上驅馳和猛獸較量的人呢?(豈……乎:難道(哪裏)……嗎?(1分),驅駛:指揮(1分),大意對(2分) (2)權派人把張昭喊回來,對他說:“只是大家壹起作樂嘛,先生為什麽要生氣呢?(為:是(1分),何為:為什麽(1分)大意對(2分)參考譯文:張昭字子布,是彭城人。

年輕時喜歡學習,擅長隸書,跟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博覽群書,廣泛閱讀,和瑯邪的趙昱、東海的王朗都很出名且相互間關系很好。二十歲左右被推舉為孝廉,不就任。

和王朗壹起議論舊君王的事情,州裏的有才之士陳琳等人都很稱道他。孫策開創基業,任命張昭為長史及撫軍中郞將,二人行登堂拜母禮,好像關系親密的老朋友壹樣,國家的文武大事,全部委托給張昭。

孫策臨死時,把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領群臣立孫權為主並輔佐他。孫權每次打獵時,經常騎著馬射老虎,虎經常竄到前面來攀馬鞍。

張昭面容失色,走上前說:“將軍為何這樣做?做君主的人,指的是能夠駕馭英雄,指揮群賢的人,哪裏是指在原野上驅馳,和猛獸較量的人呢?假如有意外發生,被天下人恥笑又該怎樣呢?孫權向張昭道歉說:“我年少無知,考慮事情不夠長遠,因此感到羞愧於先生。”然而孫權仍然不能停止,於是制造了射虎車,做了方形的洞,車上有時不加蓋子,壹人給他駕車,自己從中間射虎。

不時有逸群的野獸,多次侵犯虎車,而孫權總是以用手擊打野獸為樂。孫昭雖然極力進諫,孫權總是笑而不答。

孫權在武昌,登臨釣臺,飲酒到酩酊大醉。孫權讓人用水灑向群臣,說:“今天喝個痛快,只有喝醉了掉在釣臺裏面,才能夠停止。”

張昭壹臉嚴肅不說話,走出去坐在車中。孫權派人把張昭喊回來,對他說:“只是大家壹起作樂嘛 ,先生為什麽要生氣呢?”張昭回答說:“以前商紂王制造了糟丘酒池整夜地喝酒,當時也是當作取樂,不當作是作惡。”

孫權沈默不語,臉上有羞愧的表情,於是停止了宴飲。當初,孫權設置丞相的官職,眾人都議論說應該由張昭來做。

孫權說:“現在天下多事,管理國家事務的人責任很重,這樣並不是對他的優遇。”後來孫邵死了,百官又推舉張昭,孫權說:“。

2. 魏甄後惠有色 文言文

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 五官中郎已將去。" 公曰:" 今年破賊,正為奴!"

魏甄後聰明貌美,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寵愛。曹操攻破鄴城後,立即下令讓甄氏晉見,身邊的人稟告說:" 五官中郎將曹丕已經把她帶走了。" 曹操說:"今年擊敗敵人,正是為了她!"

二婦人以色為主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以是獲譏於世。奉倩曰:" 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 裴令聞之,曰:" 此乃是興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後人未昧此語。"

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發高燒,荀奉倩就到院子裏把自己凍冷,然後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體貼著妻子的身體,給她退燒。妻子去世後,荀奉倩沒過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荀奉倩曾說:" 女人的德行並不值得稱道,應當以色為主。" 裴令(裴楷)聽到此言後說:" 這只是興之所至才這樣說的,不是大德之言,希望後人不要被他的話蒙蔽。"

3. 求翻譯,原文是這樣的”齊威王,魏惠王會田於郊

原文:

齊威王、魏惠王會田於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裏,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譯文:

齊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約會狩獵。魏惠王問:“齊國也有什麽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小,尚有十顆直徑壹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車子的大珍珠。以齊國之大,難道能沒有寶貝?”齊威王說:“我對寶貝的看法和妳可不壹樣。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鎮守南城,楚國不敢來犯,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賀。我的大臣中還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趙國人怕得不敢向東到黃河邊來打漁。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國人在北門、趙國人在西門望空禮拜求福,相隨來投奔的多達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種首,讓他防備盜賊,便出現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這四位大臣,光照千裏,豈止是十二乘車子呢!”魏惠王聽了面色十分慚愧。

4. 房彥謙傳 文言文

房彥謙 〔隋〕字孝沖,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玄齡父。

大業(六o五至六壹六)時為涇陽令,謚定伯。善草隸。

《北史本傳》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諶,仕燕太尉掾,隨慕容氏遷於齊,子孫因家焉。世為著姓。

高祖法壽,魏青、冀二州刺史,壯武侯。曾祖伯祖,齊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並世襲爵壯武侯。父熊,釋褐州主簿,行清河、廣川二郡守。

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長兄彥詢,雅有清鑒,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親教讀書。

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後叔父子貞,事所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甚厚。

後丁所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後受學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

解屬文,工草隸,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屬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

時禁網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及周師入鄴,齊主東奔,以彥謙為齊州治中。

彥謙痛本朝傾覆,將糾率忠義,潛謀匡輔。事不果而止。

齊亡,歸於家。周帝遣柱國辛遵為齊州刺史,為賊帥輔帶劍所執。

彥謙以書諭之,帶劍慚懼。送遵還州,諸賊並各歸首。

及高祖受禪之後,遂優遊鄉曲,誓無仕心。 開皇七年,刺史韋藝固薦之,不得已而應命。

吏部尚書盧愷壹見重之,擢授承奉郎,俄遷監察禦史。後屬陳平,奉詔安撫泉、括等十州,以銜命稱旨,賜物百段,米百石,衣壹襲,奴婢七口。

遷秦州總管錄事參軍。嘗因朝集,時左仆射高颎定考課,彥謙謂颎曰:“書稱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貶無虧,便是進必得賢,退皆不肖,如或舛謬,法乃虛設。比見諸州考校,執見不同,進退多少,參差不類。

況復愛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諂巧官,翻居上等,直為真偽混淆,是非瞀亂。宰貴既不精練,斟酌取舍,曾經驅使者,多以蒙識獲成,未歷臺省者,皆為不知被退。

又四方懸遠,難可詳悉,唯量準人數,半破半成。徒計官員之少多,莫顧善惡之眾寡,欲求允當,其道無由。

明公鑒達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無阿枉,脫有前件數事,未審何以裁之?唯願遠布耳目,精加采訪,褒秋毫之善,貶纖介之惡,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標獎賢能。”詞氣侃然,觀者屬目。

颎為之動容,深見嗟賞。因歷問河西、隴右官人景行,彥謙對之如響,颎顧謂諸州總管、刺史曰:“與公言,不如獨與秦州考使語。”

後數日,颎言於上,上弗能用。以秩滿,遷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為慈父。

仁壽中,上令持節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壹,超授鄀州司馬。吏民號哭相謂曰:“房明府今去,吾屬何用生為!” 其後百姓思之,立碑頌德。

鄀州久無刺史,州務皆歸彥謙,名有異政。 內史侍郎薛道衡,壹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

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總管,辭翰往來,交錯道路。煬帝嗣位,道衡轉牧番州,路經彥謙所,留連數日,屑涕而別。

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於時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

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曰:竊聞賞者所以勸善,刑者所以懲惡,故疏賤之人,有善必賞,尊貴之戚,犯惡必刑,未有罰則避親,賞則遺賤者也。今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惡之間,上達本朝,懾憚憲章,不敢怠慢。

國家祗承靈命,作民父母,刑賞曲直,升聞於天,夤畏照臨,亦宜謹肅。故文王雲:“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論,雖州國有殊,高下懸邈,然憂民慎法,其理壹也。至如並州畔逆,須有甄明。

若楊諒實以詔命不通,慮宗社危逼,征兵聚眾,非為幹紀,則當原其本情,議其刑罰,上副聖主友於之意,下曉愚民疑惑之心;若審知內外無虞,嗣後纂統,而好亂樂禍,妄有覬覦,則管、蔡之誅,當在於諒,同惡相濟,無所逃罪,梟懸孥戮,國有常刑。其間乃有情非協同,力不自固,或被擁逼,淪陷兇威,遂使籍沒流移,恐為冤濫。

恢恢天網,豈其然乎?罪疑從輕,斯義安在?昔叔向置鬻獄之死,晉國所嘉,釋之斷犯蹕之刑,漢文稱善。羊舌寧不愛弟,廷尉非茍違君,但以執法無私,不容輕重。

且聖人大寶,是曰神器,茍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吳、楚連磐石之據,產、祿承母後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王之位。

況乎蕞爾壹隅,蜂扇蟻聚,楊諒之愚鄙,群小之兇慝,而欲憑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開辟以降,書契雲及,帝皇之跡,可得而詳。自非積德累仁,豐功厚利,孰能道洽幽顯,義感靈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顯,履冰在念,禦朽競懷。

逮叔世驕荒,曾無戒懼,肆於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載,請略陳之。 襄者齊、陳二國,並居大位,自謂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罔念憂虞,不恤刑政。

近臣懷寵,稱善而隱惡,史官曲筆,掩瑕而錄美。是以民庶呼嗟,終閉塞於視聽,公卿虛譽,日敷陳於左右。

法網嚴密,刑辟日多,徭役煩興,老幼疲苦。 昔鄭有子產。

5. 關於古代文言文的~

原文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偶赴盛宴,見壹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見主人代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適已領半揖,但乞補還即可,勿復為勞。”時人嗤之。

註釋

略酬其揖:馬馬虎虎的向他作了個揖。

意色殊傲:神情非常傲慢

張伯起:明朝著名戲曲家

但乞補還即可:只希望向妳討還就可以了

譯文

有壹吳姓人,老是趨炎附勢。有壹次的聚會,見到壹位穿著普通的人,只是馬馬虎虎的向他作了個揖,神情非常傲慢地打了個招呼。然後卻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對待他,偷偷的問起旁人,這人是誰?得知原來是著名戲曲家張伯起,於是便想向前彎曲身體敬禮問候。張伯起笑笑,說:“妳剛才已經鞠過半個躬了,只希望向妳討還另外半個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人們都譏笑他。

6. 李文定報德文言文閱讀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報德

李文定公家甚貧,同巷李生,每推財以濟之。公感其意,拜為兄。尋舉進士第壹,李生遣人奉書通殷勤①,公口謝之而已,不答。書生慚,謂公挾貴忘舊,遂不復相聞。

後十年,公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義,願授壹官,以報其德。詔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公與敘舊好,且謝曰:“昔日周旋③,極不敢忘,幸被誤恩④,乃獲所願。”

眾然後服公性度弘遠⑤,非狹中淺見之人所能度。

[註釋]①通殷勤:敘述懇切深厚的友誼。②周恤:照顧,接濟。③周旋:交往,交際。這兒引申為照顧,接濟。④幸被誤恩:幸好被皇上錯誤地施與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這是自謙的說法。⑤性度弘遠:性情氣度弘大長遠。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謂公挾貴忘舊 ( )

(2)極不敢忘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進士後,為什麽對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謝之而已”?

4.李文定是壹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寫信給州府官員,讓他們(派人)護送李生到自己的處所

3、因為當時無法用行動來報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圖報,氣度弘大

7. 劉寬仁恕文言文翻譯

《劉寬仁恕》文言文翻譯:

劉寬字文饒,弘農郡華陰縣人。劉寬曾經乘牛車出行,有壹個丟失了牛的人,就指認劉寬的駕車牛為他丟失的牛。劉寬沒有說什麽,卸下牛交給他步行而歸。過了壹會,指認的人找到了丟失的牛後將劉寬的牛送還,叩頭謝罪說:“我對不起您這樣的長者,任您怎麽樣處罰。”劉寬說:“事物有相似之處,事情也允許有錯誤,勞累妳來把牛歸還我,為什麽還要道歉呢?”州裏的人都很欽佩他的不計較。

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書令,後升任南陽太守。先後主管過三個郡,他和氣仁慈多行寬恕,即使在匆忙之時,也從未有語言、神情急躁。劉寬壹向認為若以刑罰來整治百姓,百姓就會只求逃避刑罰而沒有了羞恥之心。屬吏犯了過錯,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處罰,只是為表示羞辱,終歸不對之施加嚴刑。政務有了功績,推讓給下屬。有時出現了災異,則引咎自責。每次巡視屬縣,都只是住在鄉間客舍中,看見老年人就與他們談農事和鄉土之事,以示關切;對年輕人則用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教誨加以鼓勵。人們被他的道德和行為所感化,風俗人心壹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許訓擔任太尉。靈帝很愛好學術文藝,每次召見劉寬,常讓他講解經書。劉寬曾經在座位上顯出醉酒入睡的樣子,靈帝問:“太尉是醉了嗎?”劉寬仰起頭回答說:“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責任重大,內心憂慮如醉。”靈帝很重視他的說法。

劉寬性寬厚,好飲酒,不喜歡洗澡,京城人把這作為笑談。曾經招待客人,派仆人去買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來了。客人忍不住,罵說:“畜生。”劉寬即刻派人去探視這個仆人,懷疑他定會自殺。並對身邊的人說:“他是個人啊,罵他是畜生,還有什麽樣的汙辱比這更厲害呢?所以我害怕他會去死。”夫人想試試讓劉寬發怒,待他準備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時候,讓侍女送上肉湯,故意打翻沾汙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劉寬神情不變,緩緩地對侍女說:“湯燙傷妳的手了嗎?”他的性情氣度如此。國內的人都稱他是長者。

8. 皰丁解牛文言文的翻譯

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麽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麽都已經沒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為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為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壹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壹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見壹個虛線的牛,就是只看見怎麽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壹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壹樣);技術壹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壹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因為不知道怎麽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壹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壹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壹聲,牛的骨和肉壹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壹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 上一篇:如何讓火狐瀏覽器同時顯示多個網頁
  • 下一篇:宋濂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的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