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宋朝制瓷五大窯是哪些?有什麽特點?

宋朝制瓷五大窯是哪些?有什麽特點?

定窯是繼邢窯之後的著名的白瓷窯場,燒瓷地點在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西燕山

村。曲陽縣宋屬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來是義武節度使的駐地,是壹個地區的政治中心

,所以稱其為定窯。

定窯始於唐朝晚期,終燒於元。定窯在宋代主要燒制白瓷,也兼燒綠釉、黑釉、褐釉

。首創覆燒法。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壹向被視為陶瓷

藝術中的珍品。

定窯宋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裝飾有刻花、劃

花與印花三種。

定窯產品的第二個特點即有刻、劃、印的花紋,這是與唐代邢窯的白瓷明顯不同的地

方。唐代邢窯白瓷多是素瓷,沒有花飾。

鈞窯建於北宋初年,窯址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壹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

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制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

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鈞窯瓷器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壹種乳濁釉,釉內

還含有少量的銅,不同於耀州窯,也不同於汝窯,燒出的釉色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

青色也不同於壹般的青瓷,雖然色澤深淺不壹,但多近於藍色,是壹種藍色乳光釉。是青

瓷工藝的壹個創造和突破。

鈞窯器皿的釉色比較豐富,五彩繽紛,艷麗絕倫。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蔥翠

青以及天藍,米色,月白,窯變等等。其中,以紅,紫最為名貴,稱為“鈞紅”,“鈞紫

”。

宋代鈞窯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制成功銅紅釉,為我國陶瓷工

藝,陶瓷美學開辟了壹個新的境界。

鈞窯作品特征和鑒定要領是:

(1)宋代產品

<1> 胎色較深,呈淺灰色或褐紫色;胎質堅硬。

<2> 釉為乳濁釉,釉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紅等品種。器物上單獨的紫斑

幾乎不見,絕大部分都是青藍釉和紅釉互相融合的玫瑰紫色。

<3> 圓器內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線,是宋鈞的特征之壹。

<4> 器外底普通刷壹層芝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瓷?裕?轡?尉?卣髦?弧?br><5> 器物多為盆、盤、碗、瓶等日常用品,也燒制奩、洗、尊等陳設慈。盆、洗及

尊等宮廷用器的底部均刻壹個由壹到十的數字。

(2)金代鈞瓷突出的器形有龍首八角把杯、膽瓶及折沿盤等,無"蚯蚓走泥紋"及外

底刷芝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瓷?蘊卣鰨?魃磧肫韉子隕?嗤?魑鍔系淖仙?蠖轡?ザ賴淖習摺?/P>

(3)元代鈞瓷胎體厚實,器型高大,釉面有針孔,堆花裝飾多見.

(4)明、清仿鈞釉有宜興窯(宜鈞)、石灣窯(廣鈞)、景德鎮窯(爐鈞)。區別

點是:除器物造型不同外。宜鈞為陶胎,胎有紫色與白色兩種。廣鈞亦為陶胎,

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壹層鐵銹色底釉,故釉面顏色較深且有兔毛紋狀。爐

鈞是景德鎮在清雍正年間仿鈞窯燒的壹種低溫釉,先以高溫燒成瓷胎,掛釉後在低

溫爐中第二次燒成,故稱爐鈞;胎色潔白,釉較薄,光澤性強,缺乏宋鈞高溫那種

厚重奔放感。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哥窯瓷

最顯著的特征,是釉色沈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

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壹,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

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

鐵線”。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

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

壹絕,盡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制上皆未能臻此絕藝。1992年,香港佳士得

拍賣壹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雖然當時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價仍高

達1000萬元以上。

官窯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官窯泛指歷代由朝廷督辦、專門燒制禦用瓷的瓷

窯;狹義的官窯則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

據說宋大觀、政和年間,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建窯燒瓷,供宮廷使用

,這就是所謂“官窯”。為了與南宋的官窯相區別,有時又稱為北宋官窯。北宋官窯的產

品釉色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內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細小裂

紋,還有帶鱔血狀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窯隨著北宋朝滅亡而終結,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另立新窯,這是汴京官窯的

繼續,因稱南宋官窯。

南宋時候,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有兩處官窯。壹在鳳凰山下的後苑修內司,世稱修

內司官窯;另壹處在郊壇下,稱為郊壇下官窯。《格古要論》說:“官窯器,宋修內司燒

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壹,有蟹爪紋,紫口,鐵足,好者與汝窯相類。

文獻記載,北宋後期在東京汴梁,即今河南開封設置過官窯。但至今未找到窯址。南宋官

窯在浙江杭州,其中的壹座郊壇下官窯已經過科學發掘,發現了窯爐、窯具及瓷器碎片。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盤、碗、碟、洗、爐及仿商周秦漢古銅及玉器的造型。官窯瓷器胎

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體較薄,施釉較厚。釉色是官窯瓷器技術和藝術上的最高追求,它

創造出青釉的高檔品種粉青、月白、米黃等釉色,這些釉色色澤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層

厚而勻凈。由於胎體中含鐵量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層較薄的部位泛出鐵紅色

,古代文獻稱為“紫口鐵足”。南宋官窯瓷器還有壹個特征,就是釉面上分布著長短、深

淺不壹的裂紋,叫作“開片”。它原本是壹種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脹系數大,瓷器

燒成冷卻的時候,收縮幅度大的胎體就會把玻璃質的釉層拉碎,釉面出現開片。而藝術素

養高的宋代工匠們巧妙地利用了這種缺陷,人為地把它變成壹種釉面裝飾,讓自然延伸、

交錯的冰裂紋與溫潤的青釉搭配和諧,相得益彰,給單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

汝宮窯的特點是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釉色天青,開有細小紋片,通體

施釉,底部有用細釘支燒的痕跡。

傳世的汝窯器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盤有大小深淺之區分,

以卷足者為多,也有的臥足。洗有敞口和直口兩種,前者圈足外卷,後者口與底垂

直,至近底處則為內斂平底,其中有橢圓形的四足洗,這類洗在其它窯尚未見過。

汝窯制品素身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

汝宮窯的燒制時間短,壹直都作為貢品,所以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

之物,視為珍品。清雍正前後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

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汝官瓷燒造於1086年到1106年間。它以瑪淄為釉,溫潤古樸,精美細致。現其釉色,如雨

過天青,拂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細細觀察,釉面呈蟬翼般細小開片,迎光可以

看到其中時隱時現、如晨星閃爍的光點。在釉與胎的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

的美感。由於工藝考究,色澤獨特,上品皆被皇室壟斷。今汝官瓷傳世珍品僅有60余件,

非常珍稀。李善禪大師生前認為“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這決不是矜誇。

上海博物館有壹件汝瓷珍藏,這是上海人的驕傲。幾年前,香港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曾以15

4萬美元巨資購得壹件直徑僅為8厘米的汝瓷小碟,應看作是愛國之舉。

  • 上一篇:HTC chacha A810E有哪些內置軟件可以刪除?
  • 下一篇:對唱歌曲排行榜(經典老歌情歌對唱42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