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河南汝州,汝州的粉條最有名。
每次回老家,總會帶回幾箱粉條。因此,粉條也成了我們餐桌上的壹道美味。
汝州粉條薄如蟬翼。奶奶做飯的時候,有時會在香油和蒜汁裏放壹些黃瓜和香菜,做成涼拌,吃起來清涼爽口。有時候她會加入牛肉絲或者雞肉絲做涼拌肉菜,壹股無法抗拒的香味很快就彌漫在房間裏。這道菜壹上來就被大家壹掃而空。真的很好吃!
壹百多年來,汝州粉條被視為傳統新三寶之冠,遠近聞名,遠渡重洋,登上異國的宴席。中國汝州這個名字也深深的記在了他們的心裏。
這是我家鄉的特色粉條。這裏的粉條不僅好吃,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妳經不起誘惑!那就來我老家嘗嘗吧!壹定要吃飽!
故鄉的描述2故鄉的風景細膩、質樸,充滿生機。不同於城市的燈紅酒綠,城市的醉酒,城市被刻意營造出來的扭曲的風景。田園風光是最自然、最迷人、最風塵的景色。
看,太陽從冉冉升起,紅色的火球在山的後面慢慢燃燒。還記得爺爺奶奶講的傳說,山後面住著壹個仙女,每天掌管著太陽的落山。看,翠綠的竹葉仿佛經過壹夜露水的醞釀而舒展開來,姿態優雅端莊如仙子,似有壹點撒嬌的感覺;松樹依然驕傲,像壹位板著臉的父親;風慵懶地跑著,把布谷鳥姑娘的定情信物送給哥哥杜甫,把沈睡的動物叫醒,帶來西泉的消息,匆匆地把花兒的呢喃傳到我耳邊。年紀大的人起得早,或上橋,或蕩膀子,或去田裏拉壹天菜,餵雞鴨,撿雞蛋...
河水又冷又藍,看壹眼真的很舒服!所有的大爺大媽都彎著腰,在樹蔭下舒服地洗衣服,聊著最近發生的新鮮事。現在孩子們最活躍。或者摸摸小蝦,在清澈的小溪裏,在巖石間,在淤泥下,盯著亮晶晶的眼睛,等著小蝦自投羅網。過壹會兒,它會不請自來地攪起水的混亂——這是男孩子的工作;女孩很安靜,陪著奶奶在地裏找壹些好吃的野菜,偶爾追逐美麗的蝴蝶,然後在綠色的田野裏盡情玩耍,或者叫幾個女伴壹起玩搬房子,或者看著男孩爬上樹然後從綠色的野果上掉下來。
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歷史文化悠久,所以被稱為“南都”、“皇城”。特產豐富,南陽聞名全國主要是因為“獨山玉”。
南陽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壹,位於南陽城北8公裏處的獨山,故名“南陽獨玉”。最早收藏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70多種自然色。硬度高,光澤好,質地細膩,透明度高。是雕玉的好原料。人們稱之為“玉石”,有“南陽玉”的美譽。
獨山玉是南陽的特產,在中國獨壹無二。南陽獨山玉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玉之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它色澤鮮亮,質地溫潤,長期以來受到收藏者的推崇,在玉石市場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獨山玉的開采和利用由來已久。南陽縣出土的壹把獨山玉玉鏟,距今已有4500年歷史。在古代,獨山玉被制成各種工藝品,承載著古人對輪回和世代富貴的渴望。如今,南陽玉雕產品已發展到人物、花鳥動物、山水、珠寶、茶具、酒具等。而且獨山玉因為色彩豐富,特別適合雕刻山水。國寶獨山玉萬裏長城現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這麽漂亮的獨山玉,我遇到的人都喜歡,都羨慕,更別說我了。
我的家鄉位於四川北部,名叫廣元,古稱利州。也是歷史名城,俗稱蜀道咽喉,因為是進出川北的必經之路。
廣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故鄉,以出產各種土特產聞名中外。
但老家貧窮落後,交通極其不便。雖然不能用“難於上青天”來形容,但廣元市區只有兩座橋。盤山公路也是坑坑窪窪的機耕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水飛濺。導致當地很多產品因為交通不便無法出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廣元,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橋的數量從兩座變成了八座,從單行道變成了四車道。公路也從最初的土路發展到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廣金高速公路於20xx年開通。鐵路也由過去的單線變為雙線。壹個新機場已經建成。今天,我家鄉的道路沒有水、土地和空氣。農村公路也已到達每個村莊。因此,大量的土特產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極大地促進了家鄉的經濟發展,自然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富裕。
改革開放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好處。以住房為例。以前的廣元城,到處都只有低矮的平房,房子很簡陋,面積很小,住在裏面極其難受。周圍環境也很差,哪裏談得上綠化美化,生活也極其不方便,商店很少,也沒有超市。但是現在變了很多。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壹個比壹個漂亮,人均住房增加了。還有各種形式的房子,從平行到躍層,躍層變成小別墅。周圍環境非常優美,餐館和娛樂場所隨處可見。
今天,我的家鄉廣元真不愧是川北的壹顆璀璨明珠。我堅信家鄉的未來會更加輝煌。
家鄉的解說文字,天有五百裏,地有千裏。要問我老家有什麽民俗,東北二人轉是必須的。
二人轉是東北地區的傳統習俗,以壹男壹女為表演者,以板胡和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潔的臺詞和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說、做、跳為表演技法,以手帕和扇子為道具。表演很簡單,由幾十個觀眾和兩個演員組成,但深受人民喜愛。東北人喜歡聽二人轉,甚至到了“舍壹餐不二人轉”的程度。連周也曾路過吉林觀看二人轉,都贊嘆道:“二人轉不愧為中國文藝的瑰寶之壹,應該好好發揚光大。”
二人轉最初的形成有幾個原因。其中,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人們在地裏幹活時又累又無聊。兩個人想了壹個辦法,把農田裏種菜的事件,村裏發生的喜劇性的事情,改成歌詞,表演給人聽,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二人轉。
二人轉以其獨特的唱功、舞姿和搞笑的歌詞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主表演前加了個“小帽子”。俗話說“小帽子,小帽子,排腔,跑調,唱戲沒用,跌出劇場。”如今,小帽子已經成為壹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著名的小帽子有《小小新年祝福》、《雙向門》、《江北情人》等。
“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人們喜歡它,並且正在開發它。許多地方設立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這壹民間藝術廣為流傳。而且因為二人組的人氣,明星也不在少數,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沈陽和孫小寶。他們出現在春晚上,給億萬人帶來了很多期待。
二人轉是我們的民俗,也是中國人喜愛的。真心希望它發展的越來越好。
我的家鄉在河北正定,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然,我的家鄉也有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代表“宋記八大碗”的制作技藝已被列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實主要由豬肉做的八菜八碗十六菜組成。由於當時儒道思想盛行,人們崇拜“八”這個數字。當時,餐館註重供應八仙餐桌,每桌八人,八道菜盛在同壹個大碗裏。主要由四種肉和四種元素組成。四種肉:方肉、酥肉、肘扣、肉丸等。以肘肉和後臀肉為原料;四要素:豆腐、海帶、粉條、農民時令蔬菜。它的肉菜是先煮,然後用獨特的工藝蒸,根據嚴格的程序和工作程序。其技藝主要集中在選料、刀法和火候的掌握、食材的選擇上。
八大碗的做法分粗、細兩種,細八大碗指的是:炸魚片、燉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燉滑魚、四川肉絲、四川丸子、松肉等。八大碗分別是:清炒蝦仁、燉雞絲、燉蛋湯蟹黃、海參丸子、銀錠肉、清湯雞、扒雞、家常烤鯉魚等等。以此制作的八大碗,制作精良,選料考究,經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少皆宜,色、香、味、形俱佳,具有明顯的北方菜特色,營養豐富,吃法精美。現在,他們已經形成了壹套完整規範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標準,不斷被不同的飲食群體所接受和喜愛。同時也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