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身為壹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壹些什麽特點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情景、興趣導入為主。選自《西遊記》中的壹個小段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道具(手指圖)占據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手指圖,以及教師引導,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如何讓簡單的教學內容上得生動,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我對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創新處理,在本課教學盡量能夠體現以下幾點:
1、在上課期間充分的利用了道具,較好的運用了直觀教學法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創設這樣的情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還可以把數學課與美術課有機結合起來。
2、教學中緊貼主題,盡量地簡化教學思路,使同學更準確、迅速的接受新課的學習內容。
3、在探究中交流,經歷口訣編寫的過程。把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置於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之中,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引發學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訣的含義和來源,理解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系,體驗壹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投身於集體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精神。
4、通過各種形式的的記憶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最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記住口訣,也是這節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小學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壹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壹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習已經會背乘法口訣,對5的乘法口訣甚至能脫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學生也已經能非常熟練地5個5個地數,所以我就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上,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記憶和應用,為後續的學習做好方法的準備。在嘗試編口訣,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麽想的,為什麽這麽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壹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壹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壹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於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課的壹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習題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題形來開拓學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由淺入深,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所以設計練習題要寓知識於遊戲之中。這樣,產生無意識記,其記憶的效果往往比強記省勁。遊戲如下:
1、對口令。即每句口訣壹個同學說出前壹部分,另壹同學說出後部分或是小組對練、師生對練。也可寫出前壹部分,做好標簽。將全班學生面對面分成兩行,每人抽壹簽,壹個說,對面壹人答。
2、猜卡片。活動前先寫好卡片。每位學生抽出壹張後,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和幾相乘的積。也可以是小組的每個成員準備好口算卡片,在小組中搶答。
3、奪紅旗。教師先寫出算式,分小組組接力寫積,看哪組先算完就奪得了紅旗。
4、打擂臺。各小組選出壹個最厲害的選手,比賽完看哪個小組最棒。
5、拍手互動遊戲。
6、寫算式。
學生自己練習寫乘法算式,妳喜歡寫幾個就寫幾個。這些遊戲練習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口算熟練程度和興趣,使學生從大量的抄寫與背誦中解放出來。總之,正確分析把握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新穎的數學活動,上好開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5的乘法口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壹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打破了以往學習乘法口訣從小到大的順序,而是直接從中間5的乘法口訣開始學。把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第壹課時,是因為學生對5個5個地數比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經歷,同時也易於凸現乘法口訣的教學。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的乘法口訣,就為學習其他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後反思:
問題壹:怎麽把握好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
A、在試教時,我問學生妳是怎麽知道35=15,53=15的,學生都說:因為3個5是15,所以35=15,53=15,然後我就和學生壹起編“三五十五”的乘法口訣。而在正式上課時,我也問學生同樣的問題,起先壹兩個學生也說是因為3個5是15,所以35=15,53=15,接著有壹個學生說:“我是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算的,因為我經常到我媽媽的衣服店裏去玩,我媽媽教我的。”我就直接把口訣填在35=15,53=15的右邊,再讓他說說這句口訣的意思。幸好有兩手準備,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不壹樣,備課時壹定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盡量在備課時考慮得全面壹點。
B、在訂正“壹五得五”這句口訣時,基本上全部學生編的都是“壹五得五”,我就很納悶,問學生,妳是怎麽知道加“得”字的?壹些學生說是聽說過,壹些學生說知道這句口訣,還有壹個學生說:“我媽媽說,如果得數比10小,是壹位數時,口訣就加‘得’;如果口訣的得數是10或者大於10時,是兩位數,就不加‘得’。”學生就是這樣,讓妳又驚又喜,有時會把妳要教的都說完了,把妳該說的壹字不漏地出來了。
由次我想: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的。應該考慮學生會怎麽說,怎麽做。而不是我想讓學生怎麽說,怎麽做。應該考慮怎麽去引導學生,考慮怎麽抓住課堂的生長點,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而不應該是預設了理想的課堂,而被現實弄得束手無策。
問題二:怎樣引導學生將乘法口訣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在教完了5的乘法口訣後,我讓學生用差不多5分鐘的時間來記憶口訣,又通過全班背、指名背、師生對口令、生生對口令,還穿插了壹個遊戲,本以為學生會對5句口訣掌握得很好了。可是在練習時,我出示壹張課程表,讓學生算壹算壹星期有幾節課,壹部分學生不會解決。天天都要面對功課表的,為什麽學生不會做呢?我很驚訝。後來在評課時,他們說這道題目太難了,因為隱藏著好幾個條件。壹是每天有幾節課,二是壹星期有幾天,就單單壹張功課表,讓學生從中自選條件,有些學生當然就無所適從了。
由此,我想:怎麽引導學生將乘法口訣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呢?是不是可以在嘗試編口訣,交流整理5的時乘法口訣,應該讓學生說說怎麽想的,為什麽這麽編?不應該讓學生只是抽象地想到“幾個5是幾”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壹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壹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壹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於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