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的巖畫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巖畫占世界藝術原創作品的99%。巖畫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最早、數量最多的圖像,是數萬年前人類留下的。對於現代人來說,要想了解祖先的生活狀況,必須以巖壁上的巖畫為主要研究對象。
巖畫的出現表明我們的祖先已經具備了運用圖形來把握和表達世界的能力,但是巖畫上壹系列圖形的建立並不是想象出來的,它們飽含著我們的祖先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所以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說,巖畫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萌芽階段用原始文化用壹種概括的方式來表達和記錄他們生活場景的壹種方式。
描繪戰鬥或狩獵場景的巖畫
巖畫圖像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巖畫的研究對於研究古代人類意識和靈性的活動和成就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根據人類考古發現,最早反映人類物質意識的文物主要是工具,而最早反映人類精神意識的文物主要是巖畫。但實際上,巖畫的意義並不止於古代人類的精神意識領域,它同時反映了物質意識和精神意識。
賀蘭山的人臉巖畫
巖畫起源於原始社會,是遠古先民在漫長的歲月中,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制、雕刻的圖畫。它們直觀地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的生活場景。大多數巖畫都是用堅硬的石器鑿出來的。鑿出的坑淺而密,鑿出的痕跡顏色陳舊。少數巖畫是用天然礦物顏料或未完全燃燒的木材形成的碳黑繪制的。這些巖畫上的畫面符號是原始人類表達的工具,是畫面語言的載體,是人類最早的“書”。
就巖畫本身而言,顧名思義,必然與巖石有著密切的聯系。巖畫的載體壹般是洞穴、巖壁或獨立的巖石。還有壹種與巖畫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藝術形式——壁畫,但壁畫的技術遠比巖畫復雜。但由於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考古學家為了加以區分,就把那些粗糙原始、繪畫、雕刻、浮雕,載體是千百年前的洞穴、崖壁或獨立巖石的藝術形式歸於巖畫。
巖畫
說到巖畫,不能從巖石說起。巖石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在人類歷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就整個人類歷史而言,石器時代占據了人類歷史的90%以上。所以早在幾萬年前,巖石就已經被人類持續利用,被制成勞動工具、武器和日用品。同時,古代人類發現大部分巖石光滑平整,很容易在上面雕刻紋理,因此巖石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繪畫材料和載體。
石頭制成的原始社會武器——石矛
古人在巖石上雕刻和繪畫來描述人類的生活和他們的想象和願望。這是巖畫。巖畫中的各種形象,構成了文字發明之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巖畫不僅涉及原始人類的經濟、社會和生活,而且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用藝術語言觸動人心。
樓馬螺螄巖畫手印
在早期社會,動物是人們的主要食物,也是史前藝術家的基本題材。巖畫中除了大量的動物形象外,還有人臉、手印或四肢。當然,關於巖畫更深層的意義,很多人認為是先民對靈魂形象的壹種表達。具體來說,巖畫是人們在“潛意識”和“下意識”的情況下“看到”的東西的表達。當然,這種形象不僅包括人和動物的形象,還包括我們的祖先想象出來的壹些抽象的形象。
洛斯馬洛斯巖畫
從保存的程度和巖畫制作的難易程度來看,巖畫是古代人類生活和意識中壹個重要的、奇特的、神聖的形象,在先民的認識中與他們的生存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必須用某種方式表現出來才能得到神力的支持。總之,巖畫既體現了物質意識,也體現了精神意識。圖像是最早的文化載體,巖畫是人類文化的根。講解完巖畫的相關信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非洲坦桑尼亞的孔多阿巖畫。
非洲是人類發展和進化的“伊甸園”,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世界上第壹個猿人露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孔多阿的巖畫遺址就位於這片神秘的非洲大陸上。該遺址地理位置特殊,位於坦桑尼亞中部多多馬省東非大裂谷的東部邊緣。可能是因為這裏強烈的地殼運動形成的垂直巖壁和巖洞,使得這裏的先民在創作巖畫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於是居住在這裏的先民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巖畫創作之旅,這裏的先民以巖畫的形式記錄和展示了他們的生活和信仰。
巖畫地點的位置其實很特別。它位於馬賽陡坡的東坡,毗鄰東非大裂谷。這是壹個天然的巖石避難所。該地區突出的沈積地層被地殼斷層分割,那些垂直面成為近2000年來巖畫的區域。在2336多平方公裏的面積內,發現了150多幅具有昆多阿特色的巖畫,其中有大量高質量、高藝術性、系列化的巖畫,系統地記錄了昆多阿人從狩獵、飲食生活到農牧業經濟的發展軌跡。
壹些巖畫被推測與居民的生活信仰、儀式傳統和世界觀有關。當地人仍然有崇拜和祈禱這些巖畫的習俗。生活需要記錄,巖石成了東非人記錄的載體。
賀蘭山巖畫拓片
從某種意義上說,先民們陶醉在巖畫藝術中,是在追求最強烈的審美享受,同時也在祈求人口和生產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