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嶽母刺字
嶽飛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嶽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壹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孝順的嶽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嶽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2、三拒詔書
嶽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1139年(紹興九年),嶽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
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嶽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壹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
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嶽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壹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3、直搗黃龍
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嶽飛親率壹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壹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嶽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
嶽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嶽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嶽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嶽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裏),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嶽飛這次北伐中原,壹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壹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嶽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嘆。
4、十二金牌
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壹道班師詔送達。嶽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壹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嶽飛在壹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嶽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功,廢於壹旦。”然而友軍已經撤退,嶽家軍孤軍難支,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
嶽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嶽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
5、沖冠壹怒,六郡歸宋。
吳玠仙人關大捷的喜訊傳來,鼓舞著嶽飛,使他更加蔑視敵人,滿懷勝利的信心。大軍自鄂州陸續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嶽飛在江心對幕僚們慷慨發誓說:“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五月五日,嶽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嶽飛躍馬環城壹周,親自偵察敵情。
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可賀我也!”六日黎明時,在緊擂的戰鼓聲中,嶽家軍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嶽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壹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嶽飛的腳卻紋絲不動。嶽飛乘勝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朝東北方向進攻隨州。
嶽飛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撲襄陽府。十七日,嶽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張憲和徐慶兵臨隨州後,偽齊知州王嵩龜縮在城垣裏,不敢出戰。張憲和徐慶軍連攻數日,不能成功。
牛臯和董先兩員新統制已在克復郢州的戰鬥中大顯身手,牛臯更自告奮勇,請求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牛臯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王嵩被俘後,押赴襄陽府處斬。
百度百科-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