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反映常州歷史文化的基礎展覽,利用1288珍貴文物,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展示手段,將豐富多彩的常州歷史科學準確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整個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史前長洲、鄢陵、齊梁故裏、中國和吳、儒家文化中的。同時確定了十個壹流的傳播目的作為重點:
1.魏墩遺址是常州馬家浜文化時期壹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四墩遺址是良渚文化時期繼良渚遺址之後的壹個重要聚落。
第二,常州地區在春秋時期被稱為鄢陵,是季劄的食品城。季劄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道德實踐家,也是常州文明的開創者和人類的始祖。
3.鹽城是我國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地面古城池,也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三城三河古城。
第四,西晉“八王之亂”後,大量中原漢人向淮南南部遷移。東晉政權在常州設立華僑縣——蘭陵縣。蘭陵蕭氏先後建立了齊、梁王朝,湧現出蕭統、蕭等壹批傑出的學者。
5.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常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常州運河段的區位優勢使其在運河運輸中占據了特別重要的地位。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常州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肩負著收集糧食的重任。
6.芙蓉湖曾是江東僅次於太湖的水域,經常被淹。築起堰把農田圍起來後,就成了壹片廣闊的田地——明代周辰、歐陽東風的《芙蓉圩》。壹方面促進了常州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生態,削弱了蓄水能力。
7.南宋前武進村墓出土的珍貴文物,反映了宋代常州經濟繁榮、商業活躍、文化昌盛、日常生活高雅。蘇東坡選擇了這裏作為他的家。
八、宋元之交,常州人民抵禦元朝的英雄氣概,為常州贏得了“紙城鐵人”的稱號。
九、唐景川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派”的主要代表,被稱為“嘉靖三傑”。同時,他又是壹位傑出的抗日英雄。
十、常州學術繁榮明清時期,不僅有發達的刻書業和科舉文化,而且在清代,出現了五大名校和壹批傑出的學者,在許多知識領域高舉飄揚的旗幟。常州兒童自然博物館創建於1995和65438+2月,是江蘇省唯壹的兒童自然博物館。擁有各類自然館藏2000余種、4000余件,其中國家壹、二級保護野生動植物標本103種、158件。“奇妙的自然和美麗的家園”是新長洲博物館重點打造的大型自然科普展覽,也是邵伯博物館吸引兒童觀眾的特色亮點。展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展出421種,645件標本。展覽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地球生命進化的故事,各種美麗的大自然,各種動物世界,美麗的故鄉。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各種靜態標本與其生活環境完美融合,整個展廳充滿了生機和趣味。為了增加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展覽中還設置了許多互動項目。
展廳的入口是壹個小廳。門廳的精妙之處在於,壹個半球形的天體像天空壹樣懸掛在頂上,特殊的燈光使其成為“星光”,預示著我們居住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並不孤獨。
門廳後面是“剛剛參觀”,展示了地球生命的艱難曲折的演變過程。在隧道的壹側,以壁龕的形式展示著各個地質時期的代表性化石標本,如三葉蟲、恐龍蛋、孔子鳥等。
當妳離開時間隧道,妳將進入“各種美麗的自然”。各種奇特有趣的野生動物錯落有致地組合在壹起,配合高科技視頻和聲學的噪音,壹幅多元而充滿活力的自然畫卷呈現在觀眾面前。
《各種動物世界》以單元形式介紹了國內外眾多野生動物。如《昆蟲世界》主要運用傳統方法展示大量世界罕見的昆蟲標本,同時運用電模型、計算機虛擬技術等現代手段展示昆蟲活動和蝴蝶的異常發育,讓觀眾對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有壹種真實的感受。“哺乳動物”以開放場景的形式展示各種動物標本。為了突出這些標本的自然形態,景觀制作以大象提取的概念樹為主,簡潔明快。“鳥類王國”主要展示山裏美麗的珍禽。淡淡的水墨畫背景前,花草星羅棋布,綠樹成蔭,各種珍禽爭奇鬥艷。
穿過互動區,觀眾將進入展覽的另壹個單元——“美麗家園”,涉及海洋生物、沙灘濕地、低山丘陵三個方面。在三個相連的自然景觀中,“海洋場景”最吸引觀眾。在特殊的燈光下,“海洋的壹角”看起來是如此的深邃和寧靜。珊瑚和海星靜靜地躺在海底,長須鯨和中華鱘自由自在地遊動,壹條巨大的鯊魚正露出鋒利的牙齒等待獵物。
繞過“海洋場景”,觀眾進入了“灘塗濕地”。這裏的濕地景觀以我省鹽城濱海濕地為主。蘆葦深處,流水洶湧,水草茂盛,麋鹿悠閑地在蘆葦叢中覓食,丹頂鶴邁著修長的長腿在淺水中漫步,成群的鵝鴨在水中自得其樂。壹切都顯得那麽自然和諧。
低山丘陵景觀主要參照伊犁山區的生境進行復制,造景手法以寫實為主。茂密的植被,翻滾的巖石,這壹帶常見的動物:狼、狐貍、野豬等。在山裏出現又消失。多媒體投影技術制作的虛擬動物在遠處的背景中奔跑跳躍,不僅彌補了靜態標本的不足,也使小山景更加充實,充滿了生活氣息。謝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大師,古代書畫研究專家。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上海博物館顧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顧問等。謝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不倦,潛心鉆研,廣泛探索,執著攀登藝術高峰,在詩、書、畫、考、評、研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謝先生於1910年出生於常州市武進區。名稚,字稚,後名莊木翁。他死於1997。他天資聰穎,從小受朝廷訓練,職業是名師,研究經典、史詩、雜文,醉心於書畫家,熱衷於觀察古畫,融會古法,有自己的風格。在繪畫中,花鳥、山川、人物、鮮艷的色彩、優美的用筆、優美寧靜、美妙的音樂。晚年甚至創造了“滴墨法”,在墨色結合上獨樹壹幟。書法方面,飄逸、婉約、秀麗、瀟灑、瑰麗。詩詞博大精深,詩畫交融,風格自然,清新可誦。學術研究嚴謹而廣泛,涉及古書畫的鑒定、藝術史研究、作品鑒賞、史料整理與編輯等方面。,尤其在書畫鑒定方面,貢獻更為突出。
謝先生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常州,曾多次將自己的書畫和珍貴的錢名山書法捐贈給常州故裏。1992年,我市在博物館建立了謝藝術展覽館。今天,我們在新館設立特展,展示謝的艱辛道路和藝術成就,以此緬懷家鄉先賢,勉勵其後學,激勵同仁,提升家鄉。
謝作品賞析:
筆墨竹石畫軸
這幅《鋼筆畫軸》是謝晚年的成熟之作。整部作品巧妙地將詩、畫、書、印結合在壹起。在畫面中,他用獨特的書法題字,配合印章,或穿插或回避,巧妙地將整個畫面連接起來,使之有機結合。畫的左上角有壹個“好月”的印和壹首竹詩:“淩雲見此美景,不教我重歸江湖,白送風梢作魚竿。”其後有“莊木翁他八十歲寫舊句”印、“謝”印,左下方有“每年十分之八”朱印。從整幅作品來看,他在畫竹石時,將自己深思熟慮的思想與嫻熟的筆墨技巧相結合,使畫出來的竹子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畫出來的石頭氣勢磅礴,畫面極其和諧統壹。整個作品別具壹格,令人耳目壹新,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形式美。作品總長度為95×44厘米。
謝七絕詩軸。
謝先生以其對古代書畫的鑒定而聞名,在繪畫上更是成就斐然。書法對他來說真是浪費時間。但他的書法,尤其是草書,不僅是上海的卓立,成為上海書壇的領軍人物,更是屹立於書壇,引起書法界的關註,與他的繪畫和鑒定成就相得益彰。
這首《走草七絕詩軸》長88厘米,寬47厘米。內容是他自己的詩:“水立時雄偉的夔門立,美麗的女神浮在霧中,從這座山回來,過了另壹座山就是半個月。”他的作品輕松而有向心力,使外圍在視覺上更有拉伸感,方與曲的結合加強了漢字的造型能力。尤其是書法線條的掌握極為自如,千裏包容,剛柔相濟,曲與直,方與圓,幹濕,虛實交織,力求變化。整部作品瀟灑飄逸,男調醇厚。劉國鈞捐贈紅木家具展主要介紹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劉國鈞先生及其捐贈的紅木家具。劉國鈞先生於65438年至0887年出生於常州市靖江縣。他自幼家境貧寒,靠在牛奔、文頭等昌州當學徒,並在經營經紀人時積累了最初的資本,逐漸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經過50年的努力,他走遍了全中國,甚至海內外。他不僅開創了常州機器印花技術,還成功試制了平絨和燈芯絨。他成為常州近代機器工業的奠基人之壹,為中國近代民族織染業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國鈞積極參與新中國建設,率先開展公私合營,被稱為“紅色資本家”。因為表現突出,65438-0956當選江蘇省副省長。1975年,出於對第二故鄉常州的懷念和熱愛,劉國鈞將包括96件紅木家具在內的壹批文物捐贈給常州博物館收藏。1978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紅木是壹種質地優良的闊葉樹,在清朝中後期開始受到國人的青睞。劉國鈞先生捐贈的這批紅木家具做工精致,裝飾美觀。材質以老紅木為主,多為清末民初的產品。由於品種齊全,其完整程度在國內並不多見。根據明清江南典型民居的布局風格,還原了廳堂、書房、臥室三個居住場景。紫檀木雕刻靈芝鑲嵌大理石太師椅:太師椅是扶手椅的壹種,因其體積大,高貴而被稱為“太師椅”。這些太師椅最大的特點就是雕有靈芝。相傳靈芝是仙草,吃了能長壽。因此,在中國的傳統工藝中,靈芝被用來象征吉祥。此外,圓山水中鑲嵌的大理石紋理多與山河仙女相似,描寫山河美景的題跋體現了主人與山河之間的意趣。
紅木鑲嵌瓷畫八幅圍屏:這幅紅木鑲嵌瓷畫八幅圍屏制作於民國時期,鑲嵌瓷板畫為清末民初著名畫家汪野亭所繪。景德鎮“珠山八友”之壹的汪野亭,江西樂平人,善畫粉彩綠山水。這幅屏風的瓷板畫是汪野亭模仿清初畫家王實谷的筆法所作。綠色的色彩設定極為嫻熟,形體外觀多變,氣魄恢宏,構圖多變。此屏風格調高雅,置於室內,既營造了舒適愜意的生活環境,又凸顯了古樸典雅的文化氛圍和主人的品質品味。
紅木浮雕西洋鏡榻:這種紅木浮雕西洋鏡榻,北方稱為“羅漢床”,是壹種坐臥用具。屏風以高浮雕盾牌、葡萄等裝飾,屏風邊框兩側各飾壹只球獅,後屏雕壹只展翅的雄鷹。這些典型的西式裝飾使整個沙發散發出濃濃的歐式氣息,體現了晚清至民國時期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深刻影響,也是晚清紅木家具的典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