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壹起探究"疊高"的秘密,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和重要。
3、有興趣說說壹些常見動物的名稱,能與普班幼兒初步合作,體驗合作和成功的快樂。
4、借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重、難點:
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故事PPT、建築場館PPT。
2、紙杯、瓶罐、紙板、小盒子等廢舊材料用語疊高,懸掛的"月亮"。
活動課時:
1課時
設計思路:
1、對作品教學價值的分析:
(1)故事《月亮的味道》是壹本情節有趣、意境優美的繪本。開頭壹頁的大畫面上就有許多眼睛在黑夜裏覬覦著月亮,為了夠到月亮,動物們壹個疊壹個,搭起了天梯,最後天梯不但沒有倒,反而愈搭愈高了!饒有趣味的作品內容,牢牢地吸引了幼兒。針對大班幼兒閱讀興趣顯著提高這壹年齡特點,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壹些重點畫面,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
(2)這個活動將文學作品與科學探索相整合,作品的情節能讓幼兒充滿好奇,充滿快樂,產生遊戲的沖動,在與同伴的***同遊戲中探究"疊高"的秘密,初步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進壹步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願望。活動主要采用了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和操作法。前半部分通過看看,想想,講講,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後半部分通過實踐操作將幼兒習得的外化的知識進行內化理解,最後將活動延伸到生活中,將經驗拓展,體現了學習生活化。延續活動也可以引起幼兒再探索的興趣,其實這也是本活動的最大價值。
2、對幼兒發展水平的分析:
(1)對於疊高的方法,大班幼兒已積累了壹些操作經驗,但對疊高中蘊含的"奧秘"卻不甚清楚。同時,大班幼兒對於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極感興趣,願意參加探究、操作、實驗等活動,能積極嘗試發現問題。本活動依循了大班幼兒的興趣,對其認知和能力上均有壹定的挑戰性。
(2)大班幼兒喜歡對故事的內容與情節發展進行壹些推測,思維也比較自如地從"發散"到"集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使大班幼兒在有意傾聽、問題討論、模仿操作、小組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中,感受並理解作品內容,並在探索過程中獲得各種體驗,積累壹些經驗,成為"快樂的、主動的建構者"。
(3)這個活動的融合目標從融合在我們班的兩位特教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出發制定的。對於常見的動物,黃壹凡和毛心怡能認識並說出名稱。在我們的融合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孩子幫助他們學本領的情景,所以此次的融合目標具有可行性。
活動過程:
壹、課件導入,引發好奇。
1、這是什麽?註:請特教幼兒說。
2、這裏有壹個關於月亮的有趣的故事,壹起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麽?註:請特教幼兒復述。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1、分段看看講講PPT。
關鍵性提問:
(1)海龜這麽小,大象這麽大,大象該怎麽站才能夠穩穩地站到海龜的背上,小海龜在下面又不受傷呢?來幫它們想想辦法。關註特教幼兒,學壹學動作。
(2)長頸鹿怎樣讓自己保持平衡的?他是不是壹下子就成功的?
小結:有時候事情不是壹下子就能成功的,要多試幾次,不能因為失敗就放棄了。這下他們夠到月亮了嗎?
(3)妳們覺得獅子過來,它的頭往哪邊站才會比較穩呢?為什麽?
小結:獅子應該站和長頸鹿壹個方向,是為了站的更穩。
2、想想議議。
(1)小老鼠能夠成功地掰到月亮,嘗到月亮的味道,是它壹個人的本領還是什麽原因?(引導幼兒說出互相合作)
(2)他們是用什麽辦法夠到月亮的?(慢慢地疊起來,站的'穩穩的,互相配合,合作很重要)
小結:小動物壹個個互相配合,疊高時動作慢慢的,還找到了平衡的秘密,壹個個像疊羅漢壹樣,站得穩穩當當的,壹次不成功,再試壹次,最後終於成功了,嘗到了月亮的味道。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兩兩合作。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請能力強的幼兒和特教幼兒壹起合作。
3、經驗交流。(突出疊高中"平衡、合作"重要性以及要達到成功的壹些小竅門,如:堅持性、認真細致等。)預設問題:
(1)疊羅漢能疊那麽高,成功的秘訣是什麽?
(2)是不是壹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後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的?
(3)過程中是怎麽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
小結:原來疊高有很多好辦法,但是秘密只有壹個,那就是壹定要保持平衡。大家壹起搭建時還要互相配合。
四、經驗拓展,留疑引疑。
剛才我們小朋友和小老鼠壹起玩了"疊羅漢摘月亮"的遊戲,也找到了疊羅漢的關鍵秘密就是要註意平衡,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這些現象,我們壹起來看看。
活動反思:
壹、要註重引導,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教學從讓孩子觀察現實中月亮圖片開始,引出孩子對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從現實帶人到想象的天地中。“月亮是什麽味道的?”第壹個孩子的回答很讓人驚喜“是月餅味道的。”而面對接二連三“草莓月餅味道”“檸檬月餅味道”,我給予肯定的同時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導致對月亮味道的想象由驚喜變成了單調。在對水裏的月亮是什麽味道的想象過程中,孩子的回答都顯得那麽理性,“水裏的月亮是沒有味道的。”“它是月亮的影子,是假的。”“水裏的月亮是白開水味道的。”“是冰冰的、涼涼的。”我提問了很多學生,試圖從他們中間找到富有童趣的聲音,但壹個個的回答都是那麽的現實。這又壹次讓我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這個充斥著電視、電腦等畫面感十足的信息時代,孩子見得多了,想得少了,過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沒有童趣的回答,我應該要抓住這次的機會去激發、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但可惜不是很成功。
二、要註重想象,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做的就是盡量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機會。每壹本圖畫書都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麽味道的?”“封面上的圓月怎麽變成了封底上的彎月?”“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後,在小魚和月亮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在設計教學時,整節課我為孩子創設的最大的想象空間是水裏的月亮是什麽味道的?小魚和月亮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學生發揮想象說壹說。我考慮到了故事的延續性,覺得這樣順著故事的發展繼續往下想象是比較合理的,但忽視了在這樣的空間裏學生想象的余地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受水的局限,在他們的認知裏水就是沒有味道的,水裏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魚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這壹環節中,孩子的想象空間就變小了。如果改成妳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想象的空間會更大。
三、要註重語言訓練,培養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學時就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時,我就重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盡量表達完整,要註意觀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數圖畫書壹樣,故事的發展中情節都是相似的,文字表達上只存在個別差異,這就成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好素材。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適合從模仿開始,因此在教學《月亮的味道》時,我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聽我緩緩講述故事中小海龜和大象的情節,學生在兩次聽到小動物相似的話和月亮相同的反應後,就能自發的模仿圖畫書中的語言,然後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就漸漸變成了學生和老師壹起學用圖畫書語言進行講述。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後是怎樣做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把“分享”的美好播種到了大家的心裏,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心裏會甜甜的。體會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讓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有學生壹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動物們的團結,團結合作、堅持不放棄,努力過後品嘗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擠在壹起美美睡覺的溫馨壹幕。希望這次的圖畫書課能將“分享”和“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裏,在今後的行動中發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