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位於廬山天池西麓,是壹個由沙崖組成的石洞,海拔1031米。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川的長期侵蝕,逐漸形成了天然洞穴。因為長得像佛手,所以取名佛手巖。這不僅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也是道教的福地。相傳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曾在此洞修行,直至成仙。後來,作為呂洞賓的聖地,佛手巖改名為仙人洞,是廬山的著名景點之壹。位於錦繡谷南端,有壹塊手形的“佛手巖”。在佛手巖的掩蓋下,開出壹個山洞作為仙洞。洞高、洞深約10米,深處有壹股清泉滴落,名為“壹滴泉”。洞壁上有“壹洞滿天玉”等石刻。洞中央的“春陽堂”裏有壹尊呂洞賓的石像,相傳是八仙的劍仙在這裏成仙的。每壹次霧氣繚繞,都突然多了壹個小仙女。到了清朝,佛手巖成了道教的天堂,改名仙人洞。毛澤東同誌的名句“生如仙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上。”讓仙人洞名揚天下。是來廬山的客人必去的地方。
石門澗
石門澗,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景區面積約4平方公裏,景觀100余處,被譽為“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與鐵船鋒如門相對,內有瀑布垂下而得名。海拔4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兩岸的山上生長著許多熱帶、亞熱帶、溫帶植物,山外還有石南、野生泡桐、鵝掌楸等。其次,有兩千年的黃楊木,可謂“廬山壹絕”。
石門澗是集地質變遷、生物進化、自然創造、歷史文化於壹體的綜合性大觀園,有“雄偉之景為上”、“景色之最”的美譽。古譽”:廬山第壹景。
三層彈簧
三疊泉又名三清泉、水幕泉,位於五老峰下部,總面積16.5平方公裏,海拔1160米。瀑布流過的懸崖有三級,溪流分為三重泉,落差* * * 155米,非常壯觀,驚心動魄。古人稱“匡廬瀑布,首推三疊紀”,稱贊其為“廬山第壹奇”。它從大月山、五老峰流出,經過五老峰背,從北崖懸口註入大石頭,再飛下二級大石頭,再噴到三級盤石,形成三疊系,故名。每壹疊桑迪泉都有自己的特色。壹堆豎著,水從20多米的頂上退了下來;第二個彎,直入池中。“上級如飄雪,中級如碎玉破冰,下級如玉龍走在池邊。”站在第三疊,擡頭望去,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千只白鷺,上下飛舞;再比如百對冰,撼天,千顆珍珠,九天飛天。如果是春末夏初的雨季,瀑布像壹條憤怒的玉龍,沖破藍天,在空中飛落,雷鳴,讓人嘆息。
五老峰
五老峰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東南部。由於山頂被壹條隘口阻隔,分成了五個平行的山峰,擡頭望去,就像五個老人席地而坐。因此,人們把原來出自壹座山的五座山峰統稱為“五老峰”。五老峰的根部與鄱陽湖相連,其峰高觸天,海拔1.436米,高1.94米,是全山最雄偉險峻的景點。陳雲鶴稱之為“清代歷史上五座老峰在三疊泉河中巍然屹立的古詩詞”。
五峰中,第三峰最險,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第四峰為最高峰,峰頂的彎曲如秋。有五個小山峰,分別是獅子峰、金銀峰、獅山峰、淩雲峰和旗桿峰,然後是後面山谷中的觀音崖、獅子崖和青蓮寺。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與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
相傳書院的創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伯。李伯養了壹只白鹿,壹直陪伴著他,所以被稱為白鹿先生。後來,李勃出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故地重遊,在此建亭臺樓閣,畫山泉,種花木,成為旅遊勝地。因此處山峰呈圓形,形似洞,故名白鹿洞。
從方位格局來看,書院樓坐北朝南的大四合院建築,有幾個出入口,布局相當優雅;從建築材料結構來看,明清建築以石木結構或磚木結構為主,屋頂有人字硬頂,頗為典雅淡泊。
東林寺
托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區16公裏,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裏。因為它位於塞林基的東部,所以被命名為托林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是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廟之壹。托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花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奉為祖庭。有天王殿、三廟、大雄寶殿等建築。
東林寺
東晉名僧慧遠於公元386年創建的托林寺,是廬山歷史悠久的寺廟之壹。漢唐時期,成為中國八大佛教道場之壹。唐代高僧鑒真曾將林東教傳入日本,慧遠至今仍是日本林東教的始祖。目前,寺內的寺廟和靈泉已經修復。
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全國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壹。
錦繡谷
錦繡谷是壹條長約1.5km的美麗山谷,是1980年廬山新建的著名景點。海拔1102米,相傳晉代著名東方高僧慧遠采花采藥。這裏四時花開,宛如錦繡風光,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壹首詩中說:“妳在家笑,便是晨,使妳與名山為師。我借五湖之利,邀春日美谷。”據說那是他的即興之旅。
錦繡谷
沿錦繡谷絕壁而建的石質人行道觀光,可謂“道松於上,破雲破霧。”風吹著我的裙子,很輕。“萬石競谷,萬壑纏綿;絕壁天然,石林秀麗,絕壁峰谷栩栩如生,如獅吼,如虎躍入溪中,如猿飛檐走壁,如仙坐盤。沿途的風景就像壹幅燦爛的畫卷,令人陶醉。
華景
華景公園位於牯嶺街西南2公裏處的如琴湖畔。當妳從公路到達時,沿著大林路走,妳可以看到冰川的遺跡——冰臺巨石,也叫飛石。相傳花徑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大林寺吟誦《桃花》詩的地方。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遊廬山。已是晚春,山腳下桃花已落,這裏卻已盛開。白居易寫過壹首詩:“山寺桃花四月初開。我恨春天無處可尋,不知向何處去。”。
華景
秀峰
海拔53米的秀峰位於廬山南麓。秀峰是路祥峰、雙劍峰、文殊峰、何銘峰、獅子峰、龜背峰、姊妹峰的總稱。廬山五大叢林之壹的秀峰寺原位於何銘峰下。秀峰寺原名開賢寺,後來康熙皇帝“秀峰寺”的書法改為秀峰寺。秀峰有漱玉亭、於霞、龍潭、瀑布、瀑亭、日照亭等名勝古跡和歷史名人留下的許多珍寶。著名的開縣瀑布,唐代大詩人李白贊曰:“日照香爐出紫煙。遠看千川懸瀑,飛臨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秀峰
碧龍潭瀑布
海拔41米,有許多以“龍”字命名的廬山瀑布,如“臥龍湖”、“神龍潭”、“五龍潭”、“黃龍潭”等。在距離牯嶺廬山約10英裏的重石林中有壹個巨大的池塘,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就是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20世紀20年代初壹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各地遊客爭相觀看,被視為山北之最。它的水來自葡萄牙港的北麓,由於這裏堆積的巖石,水壹路繞流。碧龍潭上段分為三條懸瀑,每層又分為兩條如白練般的懸瀑,長達數十米,如雙龍倚天墜潭。水池旁邊有壹個瀑布亭。水池裏還有壹排巨大的石頭。站在石頭上,可以東望鄱陽湖。
碧龍潭瀑布
三寶樹
從黃龍潭出發,沿著森林中的石階向上走大約300米,就可以到達三寶樹。海拔1.027米,陽光掩映,綠波滔天。三棵參天古樹聳立空中,兩棵是柳杉,壹棵是銀杏,1.600歲。這棵樹的樹幹像壹座寶塔。三寶樹據說是千年古柯堿,樹下的石碑上刻著“晉僧檀谷筆記”四個字。這棵珍貴的樹受到了特別的保護。
魯美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河東路180號美容院,曾是蔣介石夏都官邸和“主席行苑”。它曾經是“第壹夫人”居住的“美麗的房子”。樹蔭下的美宅別墅,以石木為材料,主樓兩層,附樓壹層,占地455平方米,建築面積996平方米。整個“美宅”花園占地面積4928平方米,建築面積只占不到10%,所以花園特別開闊幹凈,而主體建築又很合適,既不笨拙也不精致,產生壹種和諧的美感。
魯林湖
海拔48米,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步行約20分鐘,便可到達鹿林橋。壹路穿過密林,樹幹挺拔,夏天讓人感覺涼爽輕盈。鹿林橋高30米。橋壩壹體,水堵成湖。湖水像壹面鏡子,像鑲嵌在綠樹成蔭的山谷中的壹塊發光的碧玉。在雲霧繚繞的映襯下,宛如天上的神湖。兩三百萬年前,廬山處於第四紀冰期。這是壹個典型的冰室,是當年廬山最大的冰雪峽谷。
1954,此處築壩蓄水,故高峽出平湖,青山綠水相映。給廬山增加壹個景點。毛澤東同誌已經在這個湖裏遊泳很多次了。廬山會議會址
魯林湖
廬山會議會址
位於牯嶺東谷的拋筆峰腳下。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境優美。原來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築之壹。於1937竣工,命名為廬山禮堂。解放後改名為“人民劇院”,外觀壯觀,內部華麗。1959中國黨的八屆八中全會、1961中央工作會議、1970黨的九屆二中全會都在這裏召開。毛澤東同誌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現在,它已經變成了廬山會議紀念館。有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資料和根據紀錄片制作的記錄照片供遊客觀看。右邊不遠處的“廬山公館”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表四層,裏面六層。這裏原是國民黨軍官訓練團下級軍官的住所,前額原刻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學館”四個大字。位於場館與建築之間的壹座宮殿式建築是1935竣工的廬山圖書館。
廬山會議會址
大口瀑布
廬山大口旅遊風景區位於廬山東南部,寒坡口東側植物園與五老峰之間,海拔43米,入口距公路約100米。大口瀑布是廬山管理局近年來開發的壹個景點。遊客可以乘坐索道直接到達大口瀑布,也可以從旱坡口乘坐索道直接到達大口瀑布,大口瀑布也被稱為彩虹瀑布,因為雨後從這裏明亮的陽光下經常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彩虹,但與三疊泉相比,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蒼白了。
五龍潭
五龍潭位於石門溪,走壹小段路就可以到達五龍潭。此池毗鄰黃龍潭,兩池各有千秋。中間是壹行幽溪,綠樹成蔭。五龍潭最初由三個大小不壹的水池組成。古籍記載:“五龍潭有三池,中上池均在海拔1025米,高333米。”
到目前為止,我只見過壹個水池。池中五股水從巨石縫隙中飛流而下,短促有力,像壹把銀制的豎琴,日夜撥動著琴弦。
黃龍灘
黃龍潭位於玉屏峰天王峰之間的廬山三寶樹景區下方,這裏有壹條美麗精致的瀑布——黃龍潭瀑布。潭邊瀑布下的石頭懸崖上布滿了青苔,使得小溪綠意盎然,襯托著流下的瀑布,使黃龍潭顯得特別幽靜、美麗、涼爽。
五龍潭最初由三個大小不壹的水池組成。古籍記載:“五龍潭有三潭,中、上潭均海拔1025米,下潭略平,高333米。”到目前為止,我只見過壹個水池。池中五股水從巨石縫隙中飛流而下,短促有力,像壹把銀制的豎琴,日夜撥動著琴弦。
白鹿洞拼貼畫
白鹿洞書院位於五老峰東南部,山地面積300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依山傍水,清幽幽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始於唐,盛於宋,繼於明清”,至今已逾1000年。唐朝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李伯在此隱居讀書,養了壹只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原先生。長慶年間(公元821-943年),李勃被任命為江州(今九江)刺史,於是在白鹿修建梯田,種植花木。現存的白鹿原書院沿官道河自西向東串聯而建,由書院門戶、紫陽書院、白鹿原書院、燕賓館等建築群落組成。建築均坐北朝南,石或磚木結構,屋頂為人字形硬峰,頗為典雅淡泊。
植物園
從韓坡口走下石階數百米到達植物園門口。是中國著名的亞熱帶高山植物園,始建於1934,占地3平方公裏。它是中國最早的植物園之壹,也是長江中下遊植物物種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收集國內外植物標本65438萬余種,引種馴化3400余種。水杉在中國被稱為“活化石”,孕育了萬株植物。植物園不僅是壹個科研基地,也是壹個風景區。根據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態不同,分為11展區供遊客欣賞。園內有休息室,林蔭下有石凳、石桌供遊人休息。
博物館
廬山博物館位於廬山麓林湖畔,壹座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築。那是毛澤東在廬山期間曾經住過的地方,叫做鹿林山莊。因為房間號是1,所以也叫“鹿林壹號”。別墅建於1961,單層平頂,內院,總面積2700平米。1984變更為博物館所在地。解放前,廬山各種中外別墅中的精品、展品和歷史文物是藏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博物館的展品中,清代畫家徐的《五百羅漢圖》耗時六年繪制而成。有200幅原畫。幾經戰亂,只剩下110。經過多次收集,找到了兩個。現在* *有112,都存放在博物館裏。博物館裏陳列著歷代名瓷的精品,有漢代的青瓷、唐代的三彩瓷、宋代的青瓷、明代的青花瓷、清代的彩瓷,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展品,都是柔美細膩,非常精美。該博物館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江”瓷盤、的象牙柄扇子,以及蔣介石50歲時官僚們贈送的劍和青銅硯臺。此外,館內還收藏有青銅器、陶器、手工藝品、石印篆刻、歷代錢幣等藏品,很多都是稀世珍寶。
韓坡口
寒坡口位於廬山東谷寒坡嶺的中心,海拔1,286米。漢坡嶺與對面的漢陽峰之間有壹條巨大的沖溝,大有抽幹山下鄱陽湖之水之勢,故名。
在寒坡口西側,著名的冰川角鋒“犁尖”看起來像壹把鋒利的犁,犁著浩瀚的雲海。寒坡口對面是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第三高峰五老峰,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山坡上有壹個雕梁畫棟的方形陽臺,就是廬山觀日出的景點“王婆亭”。遊客們在晨光中登上王婆亭,依柱望著壹片魚肚白。不壹會兒,壹望無際的鄱陽湖掀開了紅色的天幕,夏紫在天幕上冉冉升起。高舉天空的濃密雲層,在夏光的印染下,像壹大片重疊的金色鱗片。突然,壹輪冉冉升起的太陽從霧蒙蒙的湖面上迸發出來,染紅了藍天、綠水、遠山和近山。
龍首崖
龍首崖位於大天池西南。走下石階數百米,可以看到壹座拔地千尺的懸崖,面對著壹條山溝,孤零零地懸著像壹條昂首飛出天空的黑龍。這是龍首崖。海拔:883米。大天池西南側的壹座懸崖,高至千尺,正對著下面的壹條山溝,懸在空中像壹條黑龍昂首飛出天際。這就是著名的景點“龍頭崖”。如果遊客從懸崖左側的石亭觀看,龍頭崖壁立,壹塊石頭立在上面,宛如壹條昂首挺胸的黑龍。幾棵松樹紮根在懸崖下的石縫裏,像龍在微風中飛翔。這是龍頭崖,
龍首崖
在龍頭崖上俯瞰石堅峽谷,可以看到如吊橋般橫臥的彩虹、獅子巖、放音巖、文殊巖、清涼巖、張莞天梯等諸多景色,奇石眾多,姿態萬千。
漢陽峰
漢陽峰位於廬山東南部,海拔1474米。作為廬山的最高峰,“東南屏懸崔偉,頂上種壹株芙蓉。四面水光四射,萬層峰倚天。紅日轉晚,低頭就能得到。這裏幹坤無障礙,從渤海看蓬萊。”這就是廬山第壹峰——海拔1474米的漢陽峰。據說在月色明朗的夜晚,站在峰頂,可以看到漢陽燈火,因此得名。在漢陽峰的峰頂上,有壹個名為禹王臺的方形石臺,是大禹治水的登陸處。每當萬裏晴空萬裏無雲時,登上此臺向外望去,江漢倒掛,發出清脆的供品聲,是“他山皆在天之下顯得矮子”的大禮。。漢陽峰以南是紫霄峰,東北有壹個小漢陽峰。西北是峽谷,有張性斷層,有七八公裏長。它是廬山中較大的山谷之壹,被稱為“康王谷”。據說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是以這個山谷為藍本的。山谷盡頭有壹處瀑布,史稱“谷簾泉”。傳說諸葛亮看到這個瀑布時驚嘆不已。
石門澗
廬山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有廬山西大門之稱。海拔400米,天池山與鐵川峰如門相對,內有瀑布,故名。景區壹萬多畝,景觀壹百多處。是集地質變遷、生物進化、自然創造、歷史文化於壹體的綜合性大觀園,有“壯美風光為上”、“山川之最”的美譽。廬山第壹景。
石門澗瀑布是廬山最早的瀑布。兩千多年前的《後漢書·地理誌》中記載:“廬山西南,有雙塔,崖瀑千余處。”——石門溪面對峰巒絕壁,隔溪而立,形成危樓。在“小石門”最窄的地方,兩個懸崖之間只有壹條縫隙,遊客要側著身子才能通過“門”。山谷之間,高崖懸瀑,深谷積水成湖。隱藏在湖底的亂石和矗立在溪流中的巨石,巧妙地沿著溪流分布,成為壹個“石臺”。最大的光滑巖石可坐數十人,石頭上有“石門溪”三個大字。
小天池
小天池位於廬山牯嶺東北部的小天池山頂,海拔1,21.3米。池子裏的水放在山上,壹年四季不溢出不幹涸。在水池後面的山脊上,矗立著壹座白塔般的喇嘛塔。該塔建於1936年。小天池山對面還有壹塊奇石,遠遠望去像壹只伸著脖子的鷹。鷹頭上堆著巨石,有壹塊石頭伸出鷹嘴崖。石縫裏的樹和草像羽毛,名字叫鷹嘴。
牯嶺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廬山風景區的中心,是壹座美麗、獨特、公園式的小山城。,廬山的中心。三面環山,壹面向谷,海拔1164米,方圓46.6公裏。是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嶺原名牯牛嶺,因牯嶺形似牯牛嶺而得名。19年底,英國傳教士李德利入山,租下牯牛嶺的長沖,在此建住宅別墅,逐步開發。根據其涼爽的氣候,根據英文Cooling的音譯,牯牛嶺被簡稱牯牛嶺。這座美麗的鐘靈山城以牯牛嶺為界分為兩個山谷,地勢平坦,群峰蔥郁,溪水潺潺。松樹和楓樹覆蓋天空。近千棟各國風格各異的別墅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別致典雅,點綴在四季常青的樹木之間,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是中國罕見的高山建築景觀。
牯嶺
解放後,東谷和西谷都變成了治療、療養和旅遊接待區。療養院、休養所、旅館和餐館星羅棋布,遊客絡繹不絕。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地方是牯嶺街。這條由東向西微微彎曲的半面街,蜿蜒在牯牛嶺西麓,依山而建。商店、賓館、飯店、書店、餐廳、車站、咖啡廳、歌舞廳、商場等服務設施都掩映在樹蔭下,形成了壹個雲城般的山城。它既是廬山政治、經濟、文化、旅遊接待、治療療養的服務中心,又是通往各景區的交通樞紐。街心公園位於牯嶺街中心,始建於1954,重建於1987。公園占地5000平方米,南依牯牛嶺,北依剪刀峽,嶺側有谷壩。2000年又擴建了5000平方米。公園是三角形的。花園中曲徑通幽,蘑菇亭高聳入雲。茂林有美麗的花和芬芳的草。花園中央有壹個半月形的花壇,祭壇上放著壹幅石牛。石牛由幾塊巨大的石頭組成,大約2米高,4米長。造型生動,融合了雕、刻、浮雕等技法,具有抽象的神韻,使壹只強大的公牛從石頭中誕生。基座上刻有現代書法家啟功題寫的“牯嶺”二字。這個石牛表達了壹個鮮明的主題,是牯嶺的象征。如今盛夏,遊客們聚集在這裏,早上看日出,下午玩水,晚上看日落。明月高掛時,漫步林間小道,欣賞松濤清泉的美妙交響...
大天池
廬山西北部的天池峰,攀上廬山西部海拔900多米的天池峰。它南望九奇峰,下望石門澗,東望佛手巖,西望白雲峰。兩水纏綿,四山清。天池寺原來建在這裏,現在廢棄了。但原廟前的長方形水池依然清澈透亮如玉。昨日天池寺,寺西有半月形拜月臺,因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現存的平臺是石、木、水泥混合結構,上面有五個石室和平臺。在舞臺上眺望,群山相戀,峰巒相連,遠處波光粼粼,十分有趣。尤其是在月色朦朧的夜晚,閑坐在臺上,眼前的深谷中,常常會出現像燈光壹樣的小亮點,從少到多,從大到小,從聚到多,從隱到現,閃爍不定,被稱為“佛燈”。宋代著名理學家汪洋
明曾在壹個月中少有暗星的夜晚,躺在這個舞臺上,看到如此奇景,並以詩記下:“老人高臥文殊臺,拄杖夜襲天。”星星散落在葉萍各處,僧侶們來到佛燈前。“天池山脊上矗立著壹座寶塔,四周都是山那邊的松樹。微風起處,松濤起伏,頗似乘風破浪的桅桿,蕩漾在綠波之上。塔為亭式石塔,五層六面,高20余米。建於宋建言年間(公元1127-130),現塔於公元1927年,唐生智集資重修。塔內有銀佛像、宋幣、水晶珠。而寶塔坐落在山脊上,另壹個看起來很厚,圓形輪廓和傘頂的佛殿,命名為圓佛殿。在紮西有壹座石質方臺,名為天心臺,為林森所建,臺下有壹塊巨大的臥石,光滑如鏡,刻有“據河崖”四個字,龍頭崖之險,徐靈亭之雲,文殊臺之佛光,堪稱大天池“三絕”。
鐵川峰
鐵川峰位於石門澗峽谷西側的鐵川峰,俗稱“桅桿石”,與龍首崖隔江相望。海拔997米的山峰巍然屹立,像壹艘巨輪昂首挺胸,故名。相傳東晉大將王敦,兵權在握,欲篡位。在建康(今南靖)的壹天,邀請了許遜等人,讓人做夢。我說昨晚夢碎了,問是不是吉祥。許遜等人知道他們的意圖,於是把它解釋為“木上破天,就是‘不’字,公欲使刀兵,而不能動”。王敦聽後不悅,暗下殺心。許遜等人也料到了,於是他們乘船逃走了。船在江中航行時,王敦派兵追趕。幸好許遜學會了魔法,叫二龍把船夾在腋下飛起來,並警告大家閉上眼睛,不要偷看。船飛過廬山紫霄峰時,霧氣蒙蒙,船底貼著樹梢沙沙作響,船夫奇怪地看著。二龍突然走了,船立刻倒在紫霄峰下的石門洞旁邊,成了鐵川峰。
1992年,鐵船峰上有靜亭和石雕。
觀音橋景區
觀音橋景區位於廬山南麓的國家森林公園內,東有廬山第壹峰五龍峰,西有廬山主峰漢陽峰,北有神奇的太乙峰,南有鄱陽湖。景區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自然風景區於壹體。整個景區隱藏在原始叢林中。被譽為“江南第壹古橋”的千年國寶觀音橋,長19.4米,寬4.8米,建於公元1014年。它橫跨廬山大峽谷——七賢大峽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貝亭
廬山白鹿原仙人洞上的禦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建造的。整個禦碑亭的建築風格相當獨特。明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朱元璋為紀念賢等人,在此處修建了禦碑亭。亭子裏還保存著朱元璋的禦碑。碑上刻有神仙傳和朱皇帝親筆所寫的四仙詩。此碑高約4米,寬1.3米,厚0.2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