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鐵礦是壹個埋深小於400米的大型磁鐵礦礦床,伴生有黃鐵礦、硬石膏等礦物。已探明鐵礦石儲量4.76億噸,其中高硫富礦939.2萬噸,伴生五氧化二釩89.76萬噸,五氧化二磷585.92萬噸,全硫2285654.38+0萬噸,硫鐵礦302654.38+0萬噸,其中伴生銅金屬儲量1.82萬噸。鐵礦石和黃鐵礦礦物組成簡單,選礦性能好,伴生有益成分可綜合回收。
該礦床位於陸(江)-宗(陽)火山盆地西部,屬接觸火山礦床。礦區出露地層為上侏羅統顓橋組和下白堊統雙廟組、浮山組和楊灣組。閃長玢巖侵入顓橋組底部的粗安山巖、凝灰巖等火山巖中。礦山附近的圍巖和巖體強烈蝕變為堿性長石、硬石膏輝石、輝石等。可分為上部淺色蝕變帶(泥質巖、次生石英巖、硬石膏)、下部深色蝕變帶(輝石堿性長石、硬石膏輝石、輝石)和中部疊加帶。
鐵礦體主要產在暗色蝕變帶中。整個礦床有8個較大的鐵礦體,均為盲礦體。埋深425-856m(海拔負382-負846m),東淺西深。1號和2號礦體為主要礦體。主礦體I最大,其礦石儲量占整個礦床總儲量的78.21%。呈層狀-透鏡狀,縱橫向有分支復合,全鐵平均品位36.32%。2號礦體儲量占整個礦床總儲量的14.87%,在1號礦體下呈層狀或透鏡狀,全鐵平均品位34.52%。其他礦體規模小,呈透鏡狀。
有***13黃鐵礦體,最大的為ⅱs礦體。它們大多與鐵礦體伴生,主要位於1號礦體或1號與2號礦體之間。礦體呈透鏡狀或層狀。硫的平均品位為16.53%。
硬石膏由單壹礦體組成,位於鐵礦體上部,存在於淺色蝕變帶中。它是這個礦床中最淺的礦體。長625米,寬387米,平均厚度26.75米,最大厚度94.58米,最薄厚度2.32米。礦體呈層狀、透鏡狀。硫酸鈣的平均含量為965438±0.05%。
銅礦體主要產於黃鐵礦體ⅰS、ⅱS、ⅶ S和ⅸ S中,與黃鐵礦共生。五氧化二釩以類質同象狀態存在於磁鐵礦和赤鐵礦中。
廬江洛河磁鐵礦床是在充分證據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地球物理資料、地質分析和鉆探驗證逐步發現和證實的。
早在1956年,地質部航磁調查大隊在長江中下遊進行1 ∶ 1萬航磁調查時,就發現了洛河航磁異常。1960年,省地質局物探大隊在該區進行了1 ∶ 5萬磁測,進壹步圈定了洛河磁異常範圍,隨後又進行了1 ∶ 1萬地磁詳查。由於測線與異常走向斜交,異常不規則,梯度平緩,範圍過大,故歸為C類異常,認為是隱伏巖體引起的,未引起重視。
1965,省地質局指令326隊在廬樅地區開展普查找礦工作。165438+10月,劉相培研究了漯河磁異常資料,認為漯河磁異常與寧武地區梅山鐵礦地質成礦條件和地球物理特征相似,隨後與地質學家胡邦平、陳誌南、董春才、衡香洲進行了踏勘。65438+同年2月,劉向沛、王、、金權、、楊厚祥等。進壹步勘查現場,楊厚祥做了磁測剖面(附簡要報告),壹致認為洛河磁異常很可能是含礦異常,需要進壹步工作。
1965年底,省地質局在326隊廬江地質支隊(原327隊於1962撤銷)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327隊,王任該隊技術總監。前期由任地質隊隊長,後期由程任地質隊隊長。1966年5月,洛河磁異常中心鉆探驗證。第壹口井鉆至484米,發現了70米厚的磁性(赤鐵礦)鐵礦。然後,327團隊做了初步的調查和評估。經過壹年多的努力,初步確認洛河鐵礦是壹個以黃鐵礦、含銅黃鐵礦和硬石膏為主的大型高硫含釩磁鐵礦礦床。
為進壹步圈定漯河磁異常範圍,了解礦體與異常的關系,查明礦床規模,1968年,省地質局物探大隊在該區再次進行1∶10000重磁調查,面積48平方公裏,在漯河鐵礦周邊大保莊等地發現局部重力異常。
1975年底,國務院鋼鐵領導小組作出決定,組織重點礦區地質戰役。國家地質總局正式下達戰鬥任務,要求1976年底前提交洛河鐵礦詳查報告,1978年底前提交洛河鐵礦詳查報告。同時要求開展鐵礦外圍普查。據此,抽調省地質局副局長龔水林負責組建1976年初廬樅地區鐵礦會戰指揮部,龔水林任總指揮,國家地質局抽調江西地質局909地質隊部分工程技術人員(配備鉆機25臺),陜西第二物探大隊兩個隊來到廬樅參加會戰。國家地質總局的張冰茜參加了指揮部的領導。省地質局下屬的327、326、332、311、324、321、313地質隊,在327隊的統壹領導下,出動部分技術人員和25臺鉆機參加了洛河鐵礦戰役。省地質局區域調查隊承擔1∶5萬區域地質調查,省地質局實驗室承擔會戰礦區實驗工作,省地質局探礦機械廠、測繪隊、物探大隊等單位承擔會戰專項工作。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物研究所、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華東地質研究所、南京大學等科研教學機構承擔了相關專項研究工作。
整個勘探工作分為兩個階段。1976進行詳查評估,當年年底提交安徽省廬江縣洛河鐵礦詳查地質報告。1977,進入勘探階段,1979,結束野外工作,1980結束,王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洛河鐵礦詳查地質報告》。
在洛河鐵礦普查勘探過程中,省地質局物探隊和327隊物探技術人員不斷引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多次解釋磁異常和重力異常,摸清了礦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對鉆探施工起到了壹定的指導作用。
洛河鐵礦從發現到勘探結束,歷時15年。在“戰鬥”的高峰期,使用了50臺鉆機,有2000多名員工和數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了這項工作。前後耗時兩年多,鉆孔179個,鉆孔工作量12萬米。其發現和勘探成果為國家提供了重要的鐵礦基地。為表彰這壹重要成果,洛河鐵礦以1984獲得地礦部地質找礦壹等獎。
與此同時,地質找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洛河鐵礦的理論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81年,黃和殷公培對洛河鐵礦床的礦床特征、控礦條件、成礦物質來源和成礦機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65438-0984黃編寫了《廬江洛河鐵礦典型礦床研究報告》,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