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矽谷王川網站報道,
1,數據是軟件的燃料
軟件正在吞噬這個世界。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如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本質上都是軟件公司。問題的關鍵是提前看清楚,未來哪家公司的軟件會吞噬世界的更多。如果說數據是軟件的燃料,那麽分析的壹個角度可能就是,在關鍵和重要數據的采集上,哪家軟件公司具有決定性的優勢?
2.身體和意識是分離的。
軟件吞噬世界的壹個例子:越來越多的軟件,其代碼與底層硬件無關。當年集裝箱的出現,讓工業化國家的貿易量在20年內增長了7倍。當程序代碼運行在虛擬機上,獨立於硬件架構時,其經濟影響遠遠大於容器。現在甚至很多傳統的底層硬件操作的通信功能都被虛擬化,轉換成軟件控制。
軟件連接的世界不關心底層硬件的變化。就像壹個人的生物體內的原子和分子,每隔幾年都要變化壹次,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身份認同卻始終如壹。
3、員工數量看價值。
全球最大的硬件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只有三家。英特爾,10萬名員工,1600億美元。三星,32萬員工,1500億美元。網絡設備公司思科,65438美元+0370億美元。七萬名員工。
制造硬件的惠普公司今年損失了將近四分之三的市場價值,只有220億美元和31萬名員工。制造存儲硬件的Emc五年來壹直保持不變,只有500億美元和7萬名員工。軟件公司谷歌,市值超過英特爾+三星+思科的總和,但員工只有6萬人,還不到三者的八分之壹。
4.虛擬世界吞噬了現實世界。
1.軟件吞噬硬件。2.高層(可復用,應用層)軟件吞噬低層(不可復用,底層)軟件。3.虛擬世界吞噬了現實世界。
5.軟件吞噬世界。
軟件正在吞噬這個世界。軟件正在吞噬世界。
這句話原本出自風險投資家、網景公司前創始人馬克·安德森2011年8月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的壹篇文章。
我們來看看2015的那些科技類軟硬件公司。
(1)
2015最後壹天,美股市值前六的公司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埃克森美孚和亞馬遜。它們的市值從30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不等。
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本質上都是軟件公司。有人會說,蘋果賣的是硬件,但蘋果iTunes、iCloud、AppStore的軟件生態系統才是其控制用戶的核心。
曾經被嘲諷為“晚上做的書店”,亞馬遜現在變成了“順便賣書的IT公司”。
(2)
相比軟件公司,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硬件公司只有三家:
英特爾,市值1600億美元,員工10萬人。
思科市值1300億美元,員工7萬人。
三星市值1600億美元,員工32萬人。
谷歌作為壹家軟件公司,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超過了上述三家硬件公司的總和,但其6萬名員工還不到上述三家公司員工的八分之壹。
惠普成立於二戰前,以硬件起家,主營電腦、打印機等硬件。其營收壹度在矽谷獨占鰲頭,員工近30萬。但市值只有200億美元左右,不到壹年前的三分之壹。
在計算機硬盤行業,單位面積存儲容量在90年代的十年間增長了65,438+0,000倍,價格卻下降了70%。90年代末,三大硬盤公司投入65億美元研發,但大家都虧了8億美元。硬盤公司西部數據的老板羅傑·約翰遜稱硬盤領域為“最長久的工業慈善”。
為什麽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為什麽軟件公司主導世界經濟格局?
(3)
諷刺的是,軟件公司的崛起來自於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硬件技術的標準化、模塊化。
硬件公司如果不能通過硬件推廣自己的軟件標準,就會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硬件成本下降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芯片行業的摩爾定律:單位成本芯片的運算速度每兩年翻壹番。從1965開始,摩爾定律已經發展了五十年。
類似的技術進步速度也體現在內存容量和互聯網帶寬的發展上。
2000年,當安德森經營第壹家雲服務公司Loudcloud時,企業客戶運行壹個基本的互聯網應用程序的成本是每月15萬美元。到2065,438+065,438+0,同樣的應用在亞馬遜的雲服務上壹個月只需要65,438+0,500美元。根據壹些分析師的統計,亞馬遜雲服務的價格在過去6年中下調了40多次,並以每千兆RAM的成本定價,平均每年降價超過15%。
本世紀初,通過寬帶接入互聯網的人只有5000萬左右。2014年,這個數字估計超過23億。到2020年,預計通過智能手機訪問互聯網的人數將超過50億。
創業公司剛開始運營成本大幅下降,少數人開發的產品通過移動互聯網可以迅速接觸到數十億的潛在客戶。原來制約經濟發展的硬件瓶頸不再是主要矛盾,核心價值由全新的軟件應用創造。
安德森在他的文章中舉了壹個例子。美國實體書店Borders在2001將其線上業務轉售給亞馬遜。當時的主要邏輯是網上賣書收入太少,不重要。十年後,Borders宣布破產,200多家實體書店被迫關閉。亞馬遜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書店,大部分書籍都可以通過其Kindle軟件即時傳輸到讀者的手機上。
美國最大的音像店曾經是百視達,2010宣布破產。今天,網飛(網飛),美國最大的音像店,本質上是壹家軟件公司。
谷歌作為壹家軟件公司,本質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它的崛起加速了傳統紙媒的衰落。
作為壹家軟件公司,優步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出租車行業。
作為壹家軟件公司,Airbnb對傳統的酒店業務構成了強大的威脅。
這是軟件吞噬世界的序幕,但好戲才剛剛開始。
(4)
壹個典型的對硬件工程師的詰問是:妳的軟件沒有硬件怎麽運行?如果皮膚不存在,頭發怎麽附著?
我的回答是:沒有屠夫,沒有豬。硬件技術外部接口的標準化和模塊化使其替代選擇增多。再加上摩爾定律的影響,它的價格不斷下跌。
皮膚雖然重要,但是如果有很多皮膚來代替頭發,皮膚的價值就沒那麽高了。
雖然做硬件很辛苦,技術含量有時也比應用軟件高,但並不意味著在價值鏈上有很高的位置。在新產品開發初期,硬件往往是技術的瓶頸,價值最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軟件走向價值鏈頂端是必然的。
軟件吞噬世界的三段論是:
第壹,軟件吞噬硬件。
第二,應用層軟件吞噬模塊化、標準化的底層軟件。
第三,也是最奇妙的,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世界將吞噬物理世界,創造前所未有的新價值。其中的無限可能將遠遠超出簡單的軟硬件之爭。
對這種趨勢的發展沒有深刻認識,仍然固守“實物就是財富”價值觀的人,在未來幾十年可能面臨巨大的文化沖擊。
6.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的可能方案之壹(來自neuralink的DJ seo):神經塵埃,將數千個10到100微米大小的矽基傳感器直接撒入大腦皮層,在皮層外安裝壹個3毫米大小的超聲波收發器作為中繼站,在顱骨外安裝壹個收發器。
應該是軟件吞噬了世界,物理世界的很多東西變成了可以被軟件抽象的函數調用。//@樂觀的程序員: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程序員可以控制每個人和整個世界...
7、
塞思·戈丁:
“工業社會是壹個零和遊戲。每壹項產出都會產生回報,而回報要麽由管理層獲得,要麽由工人獲得。稀缺資源必須分配,雙方的沖突本來就是結構性的。
在互聯經濟中,聯系產生盈余。選擇多了,以前稀缺的東西突然變得豐富了。
挑戰來自重新適應壹個富裕的世界。具體來說,先想想如何為網絡做貢獻(增加新的連接),再想想如何獲得。貢獻足夠多,自然收獲更多。"
“權力中心,正在迅速轉移。從制造東西的人(不再稀缺)到創造藝術和建立新聯系的人。工業經濟不會消失,但話語權將來自那些建立連接而不是制造零件的人。”這可以看作是軟件吞噬世界的另壹種說法。軟件程序本質上是建立聯系。低估虛擬經濟連接力的人,終將被經濟規律所拋棄。
8、舊票上不了新客船。
1/人有壹個巨大的習慣傾向,就是用大腦固化的抽象思維模式去判斷標準,去理解壹切新事物。
2/數碼相機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會說數碼照片的質量不如膠片沖洗出來的照片清晰美觀,保存在PC上比較麻煩,不看好,等等。
3/說這些荒唐事的人,要麽是不在了,要麽是自己忘記了,要麽是不好意思承認。
4/真正的轉折點來自於iphone的出現,它把照片管理變成了壹個軟件應用,可以即時分享給很多人,玩法千奇百怪。
5/這可以看作是軟件吞噬攝影。這是不喜歡數碼相機的人所沒有預料到的。
6/換句話說,他們所理解的軟件仍然是單臺PC上的photoshop之類的低維軟件,而不是全新的可以大規模即時享受的軟件應用。雖然都叫軟件,但不是壹回事。
7/大規模* * *享受增加了很多全新的維度,可以瞬間調用別人手機上的其他軟件,從而誕生了當初發明者想都不敢想的應用。
8/軟件席卷全球的本質之壹是市場上出現了壹些標準化的應用編程接口API。當這個接口所承載的參與者數量超過壹個臨界點時,這個軟件系統中的效率和復雜度就會迅速超越舊系統,這種優勢就會迅速增加。和幾個朋友面對面分享妳相冊裏的幾十張照片,和在社交媒體上和幾億人分享幾百張照片,這兩種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9/大規模軟件應用是壹個短暫的過程。按照舊的抽象模式,舊體制下的人長期卡在“數碼相機像素低,照片質量低”的觀察維度,以至於當新的維度出現時,完全視而不見。在他們的世界裏,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不連續轉變。等我工作被砸的時候,反應過來已經來不及了。
10/當很多人還在糾結電車/汽車的爭論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遊戲的大局早已確定。下面是軟件吞噬自動擋汽車的時代。
11/按照這個思路,軟件吞噬自動擋汽車的壹個發展可能就是大量的自動擋汽車。壹方面可以相互聯網,實時享受路況等各種數據,另壹方面可以直接與船上大量的移動商戶聯網,然後通過自駕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買賣雙方的物理距離降低到接近於零,從而實現交易。
12/自然會出現壹個事實上市場份額最大的標準API,由某個車商控制。其他車商為了分壹杯羹,會讓自己的車載軟件接口完全兼容這個API。那麽,第三方開發者打造的各種復雜的軟件應用將會在這個API中湧現,可以有效實現各種資源的享用,形成壹個我們想象不到的復雜而豐富的新生態。
13/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各種車禍或者失敗的嘗試都會被作為來自舊抽象模式的反對者不看好的證據。
14/類似邏輯可以想象,軟件吞噬全球金融業。在這裏,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Visa/Master等系統每秒支持的交易筆數遠遠超過某個區塊鏈系統”
15/類似的邏輯也可以想象多個人腦/電腦服務器聯網,高帶寬協作,形成壹個新的高效生命,等等。
16/而如果以史為鑒的話,大多數人在引入壹個新的維度後,是無法理解這種演變的,只會著眼於單壹維度的新事物的缺點來支持自己錯誤的結論。當攻守有變,大局已定,沒有時間和能力避災。
當壹個新事物已經被媒體報道死了幾十次,但幾個月後還活著,這背後壹定有妳不了解的細節。
這種“強的東西讓妳老”的實力,應該算是壹種編制優化吧。
9.舊的思維模式無法理解新的範式。
1/大多數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超過97%)(超過5-10年,扣除管理費)落後於指數基金(這裏指的是標準普爾指數),原因如下:
2/如果他們的某個策略在過去的表現優於指數基金,他們對這個策略背後的邏輯的信心就會增強。
3/他們對自己過去的成功有壹個簡化的思維模型,但實際的邏輯遠比這個復雜。實際邏輯的背後有各種難以觀察到的假設和邊界條件,這些假設和邊界條件可能會發生變化。
4/短期戰略成功必然會吸引模仿者。在模仿者湧入的初期,他們會對成功的策略給予更多的正反饋,表現更好,從而堅定投資者的信念。
5/過多模仿者的湧入使得策略的效果變差,需要增加杠桿來維持原來的回報。
6/在某個臨界點之後,支撐原有邏輯的假設和邊界條件發生了變化,原有的策略徹底失效,甚至因為大量投機者迅速平倉,導致巨額虧損。
7/面對這個臨界點,擁有強大初始信念的成功人士往往反應遲鈍。因為它的大腦形成充分強化的邏輯,有巨大的確認偏差,它會長期忽略任何與其邏輯相矛盾的證據。這是基金經理落後於被動指數基金的第壹個關鍵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新的大公司/投資策略將不斷湧現,以吸引資本的湧入。新公司的崛起往往讓老年人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商業邏輯不太壹樣。不斷湧現的新成功公司,往往有壹些重要特征是老人的思維模式中沒有的,所以即使在他面前挺立,也完全被忽略了。
在9/ 80年代,市場低估了可口可樂,因為它沒有意識到它在國際市場上擴張的潛力。同樣的,大家對沃爾瑪和星巴克也缺乏想象力,它們花了20年的時間。對亞馬遜過去五年超越IBM和沃爾瑪的邏輯也缺乏理解。同樣,他們也會缺乏對未來將超越亞馬遜的新公司和組織的了解。
10/沒趕上新範式新公司的快車,這是問題;但如果妳自大到在信息和邏輯有限的情況下做空新的大型成長型公司,這可能是致命的。這是基金經理遠遠落後於被動指數基金的第二個關鍵點。
11/意誌不等於結果。沒有壹個個體對外界的認識是全面的、完全正確的。復雜系統的進化不能用機械簡單的因果邏輯來解釋。市場的歷史經驗表明,個人意願和結果的錯位是不可避免的。沒有壹些簡單粗暴的結構優勢,普通投資經理想要長期跑贏大盤指數,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12/被動基金最大的好處是糾錯機制是客觀的/自動的/不受任何情緒影響的。
13/主動投資要想長期超越SP500等指數基金,需要的是:1/拓展投資選擇的空間,不僅僅是美股;2/引入更客觀/更接近業務本質的糾錯機制;3/增加其他外部結構優勢(如利用自身商譽獲得普通人得不到的交易)。
很復雜。妳不能假設妳有所有的信息。過度優化是萬惡之源:)/@潛伏在歐洲:為什麽要買被動基金?在軟件吞噬世界的時候,買美股市值最大的前五名或者前10的公司不是賺的更多嗎?而且被動型基金占比越來越多。
世界上很多盲目都屬於巴菲特的“自我中性化”:)巴菲特:“壹批聰明人參與經營對沖基金。但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努力是自我中和的,他們的智商無法克服他們強加給投資者的成本”
10,生命出現的三個要素
1/生命出現的三個基本要素:第壹,必須有強大的能量來源;第二,要有壹個可以存儲預留信息的實體表單;第三,要有高流動性,可以實現信息的交換/組合/計算。
2這些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3/除了地球,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要麽是氣態的,無法儲存信息,要麽是壹個硬片不存在流通中。只有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壹兩顆衛星勉強滿足這三個條件。
4/與個人發展相比,首先,應該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經濟發達的地方去發展。第二,妳應該能夠記錄妳的工作並儲存起來以備將來使用。給人打工,做壹些事務性的事情,很難有記錄存儲的效果。錢可以看作是記錄儲存的壹種形式,但是如果很快就花完了,就不能儲存了。寫作、藝術創作、產品品牌打造,都可以看作是記憶儲存的工作。
5/有了存儲,就要循環,尋求與其他資源結合的機會/創造新的價值。所以通過各種渠道和網絡不斷的傳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6/能做到“能量/儲存/流通”這三點的人/公司/組織和不刻意做到這三點的人/公司/組織的區別,類似於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別。
7/可見,世界的發展史就是壹部能量攝入效率更高、儲存效率更高、容量更大、信息流通更快更多、生命形式更復雜的發展史。
9/所有專業人士都應該思考創造自己的產品和作品,能夠長期保存,反復引用,廣為流傳,從而真正實現個人有機成長。否則,不斷出賣自己的時間來換取金錢謀生,是壹種痛苦/低級的存在。錢有時候並不是存儲信息的最好方式,如果被騙去借款又無力償還就更糟糕了。
流通和計算似乎本質上是壹回事。事物壹循環,各種排列組合自然就會出現。計算的本質是將不同的事物(輸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算法的研究不僅僅是提高流通效率。所謂軟件吞噬世界,就是“最高效的計算能力將主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