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流失文物回流原屬國,大致有依法追索、國家或民間回購、捐贈交換等方式,其中以追索難度最大。近年來,不時可聽到圓明園國寶回流的消息,大多是在某場拍賣會上花高價購回。如保利數千萬元競拍圓明園12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與數以萬計的流失文物相比,這些只是“冰山壹角”。
2002年,國家文物局設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每年撥款5000萬元人民幣,用以購買具有代表性、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壹件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研山銘》手卷,就花去2999萬元人民幣。事實證明,如果只憑借高價回購方式追還圓明園文物,這將是壹項不堪重負的工程。
去年底起航的圓明園海外尋寶行動,在世人目光聚焦之下,已悄然擱淺。150年前的那場沖天大火中,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國外,100萬,還是150萬,至今尚無清晰答案。
截至今年10月,已回歸修復的圓明園文物數字為150件,而最早可追溯至1861年的海外圓明園文物拍賣,每壹次都會觸痛國人記憶中那處最敏感的傷疤。
讓珍寶回家,即使在150年之後的今天看來,也仍然只是中國人心底的壹個夢,壹個持續百年的強國夢。
鹹豐十年10月6日,對圓明園來說,是劫難之始,也是大批珍稀文物流散的發端。
這天傍晚,英法聯軍幾乎暢通無阻,就踏進了這座被歐洲人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中國夏宮。
最先進入圓明園的法軍後來回憶,第壹批進入圓明園的人以為自己是到了壹座博物館,那些擺放在高高低低架子上的東方玉器、金器、銀器、漆器、佛像等,無論材料還是造型,都足以讓他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第二天,“出於壹種習慣上的謹慎,大家先是仔細觀察……還是有人經不住誘惑,先動手了,魔法破除了……”,據當年參與搶劫的英法士兵回憶,先是法軍開搶,然後是因迷路遲到的英軍加入,到第二天時,1萬多名各種膚色的英法聯軍壹湧而入,搶劫陷入“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夢般”瘋狂狀態——只見英國人、法國人、軍官、士兵,壹窩蜂向宮室內大堆大堆的金銀財寶撲去,壹些人埋頭在皇後那壹個個上了紅漆的首飾匣裏翻找,另壹些人則幾乎淹沒在絲綢和錦緞堆裏,有些人胸前掛滿大串珍珠,把那些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往衣袋、內衣、軍帽裏滿揣滿掖,而對拿不走的珍貴瓷器木器,就用木棍斧頭打爛;英軍甚至拆走了壹處宮殿的純金屋頂。
這樣的搶劫整整持續了兩天,英法聯軍的營房帳篷堆滿了各種奇珍異寶。最後迫於軍需供應不足,貪婪的部隊才在強征來運寶的成隊騾車伴送下,於10月8日離開圓明園,向北京城內進發。10天後,圓明園化作壹片火海。
“按照清朝宮室管理慣例,通常各園各殿都會有壹本由內務府負責管理的《陳設清冊》,如清漪園36個景區,現還存有36本物品清冊,每壹個宮殿景區內陳設的物品都有詳細記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專家王道成介紹,比如清漪園的清晏坊,就明確記載有兩層建築,石舫船分頭艙、中艙、尾艙三部分,第壹層壹進門放了什麽桌子,墻上掛了什麽字畫,桌上正中放有壹本用金絲玉片刻就、可以自由翻動的乾隆手書《石舫記》等。
但讓後世研究者遺憾的是,“萬園之園”圓明園的《陳設清冊》至今音信全無,不知是在庚申大火中化為了灰燼,還是被英法聯軍壹道掠走?150年來,人們再也沒有尋獲這些清冊的任何蹤跡。而且圓明園大火後仍殘延了近半個世紀的清王室,也從未向外界披露過圓明園相關損失。
2005年,法國學者布立賽通過對國外140-150種資料的歸整研究,第壹次將火燒圓明園的經過詳細披露。其在書中寫道,搶劫數天後,英法聯軍撤離圓明園時,在從北京到通州的大路上,滿載財寶的大車絡繹不絕。“每個士兵除了規定的背包外,全部都有沈重的包袱,有些士兵還強迫當地農民為他們搬運東西,除此外,法軍隨行的300多輛征來的大車上,全部是戰利品”。
圓明園遺址公園文物科科長秦靜表示,此前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達150萬件的數字,是根據現保存下來的故宮、熙和園文檔清冊推算出來的,“皇家宮殿居所陳設大體相同,比如制造某壹器物時,通常是故宮壹份,圓明園壹份,熙和園壹份”。
“100萬件?還是150萬件?其實至今沒有壹個人能說得清楚”,目前國內最年輕的圓明園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稱,正由於《陳設清冊》遺失,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數量、種類將壹直成謎。
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為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壹、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壹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約1700萬件。這些“海外藏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這些曾經代表著中華民族輝煌的珍貴文物壹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
我國古代文物大規模的流失海外,應上溯至鴉片戰爭時期。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他們先洗劫、後焚燒了“萬圓之圓”的圓明園。圓明園是滿清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的皇家大樂園,歷經了150余年的建造和修繕,集明清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也包含了許多西洋建築藝術樣式,成為大清帝國壹顆璀璨明珠,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名的大型宮殿式禦園。圓明園園內50多處殿堂內陳設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家具,國內外珍奇寶貝,有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鐘表、歷代典籍等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燒成壹片廢墟。清王朝收藏的歷代稀世珍品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搶奪。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大量文物,已無法計算其數量。 法國文豪雨果曾經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地方加在壹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相媲美。”圓明園遭洗劫後,大量曠世瑰寶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博物館也收藏有大量的圓明園珍貴文物。目前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歷代珍稀之品多達3萬余件,其中有中國古代卷軸畫的稀世珍品——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在英國倫敦另壹座著名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巴特博物館內收藏的圓明園藝術作品也為數不少;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王後歐也妮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就是為了存放搶自中國圓明園的文物。目前,這裏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現在的國外文物市場,還經常可以看見壹些中國皇家用的器具,比如官窯,這些皇家禦用的東西相當壹部分就是當時從圓明園裏搶出來的。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聯軍縱兵三日為所欲為,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無論是皇宮禁苑還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鋪都未能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後,宮內收藏損失過半,貴重物品被劫掠壹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被劫後,收藏所剩無幾;皇家行宮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幾乎劫掠殆盡,包括《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在內的無數宮廷所藏珍貴文物和古籍遭列強國洗劫。經過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所失“已數十萬不止”我國因此到底丟了多少文物,現在已經無法統計。當時,那些侵略者因為掠奪東西太多,帶不回國,在回國之前便在北京擺開了臨時拍賣場,拍賣自己的贓物。大多數的珍寶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壹些士兵則把另壹部分文物賣給了私人收藏家和喜好中國藝術品的人。 二十世紀20年代左右,壹些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來到中國,這些來華的外國探險隊員精通人文地理知識,對文物有很高的鑒賞力,因此,通過他們流失出去的文物,不僅數量大,而且質量高,掠回國去的中國文物也不計其數,導致了中國古代文物大規模的流失海外。據統計,1865至1932年間,俄、英、德、法、日、美瑞典等國探險家曾潛入我國西北地區多達66次。 1900年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後沈睡了幾百年的藏經洞(現編號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無意中發現,壹個震驚世界的寶庫豁然洞開。 最早掠走敦煌遺書的是俄國人奧勃魯切夫,1905年10月,僅以6包劣質石蠟為餌,就從王道士手中換得藏經洞珍貴寫本兩大包。 接著,是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匈牙利裔英國人馬克·奧利爾·斯坦因來到敦煌。他以四錠馬蹄銀(約200兩銀子),盜走精美的佛經和絹畫上千件,***29箱,動用了壹個浩大的馬車隊。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到敦煌,又以500銀子,從王道士手中換取了570多個名貴手卷。斯坦因因其特殊的“貢獻”,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爵士稱號並在世界考古界大獲殊榮。他掠走的中國文物壹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壹部分在大英圖書館,壹部分在印度事務部圖書館。 斯坦因之後是法國人伯希和。伯希和是壹位年輕的漢學家,精通漢語,在敦煌,他翻閱了整整三個星期,以500兩銀子的代價,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計6000余卷,包括壹些畫卷,現主要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 瑞典人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在中國西域也有發掘活動,拿走了壹大批珍寶,包括已經失傳的西域文字、珍貴的簡牘;德國人格林威德爾和勒科克在新疆調查發掘,竊取了克孜爾和柏孜克裏克石窟的大量壁畫;日本人桔瑞超從敦煌石窟騙取了壹批寫本文書等等,導致中國古代文物大規模的流失海外。 壹些外國文物販子勾結國內古董奸商、軍閥,裏應外合、偷盜或騙或低價買走文物,導致大量的中國文物流失。二十世紀30年代,日本人在太原天龍山石窟野蠻盜走300佛首,並指使中國古董商買通當地軍閥,把龍門石窟的佛頭敲下來運回了日本。在龍門石窟,凡是他們能夠得著的地方,佛頭都被偷走了。龍門石窟中著名的《帝後禮佛圖》,是北魏時期的藝術珍寶,就是當時壹個叫嶽彬的文物販子,找人買通軍閥,把石雕砸下來,後運到了美國。現在,這塊禮佛圖收藏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監守自盜”,將1200余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絕大部分已流失海外。 1928年,清東陵慈禧太後陵寢被軍閥孫殿英野蠻的盜掘,墓中所藏被洗劫壹空,絕大部分因購買軍火被變賣而散失。 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從中國掠奪書籍300萬冊,重要文物15245件。安陽小屯出土的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00片之多,其中僅日本就達12443片。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其占領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掘,大量文物被劫走。期間,美國人利用中國社會動蕩之機對中國文物大肆收購。 150多年來,無數文物包括大量國寶級文物流失海外,而流失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永遠是個謎。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指出: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就有163萬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間的中國珍貴文物應是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的十倍。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中國珍貴文物的流失數量高達幾百萬件,達到國家壹、二級文物標準的就超過100萬件。海外流失文物數量之大、檔次之高,讓人們驚愕又深感痛惜不已。 中國的文物走私 文物走私導致了中國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文物走私是壹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 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我國壹度告別了文物外流的歷史。然而,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在暴利的刺激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掀起了壹波波盜竊、走私文物的狂潮。近20年來,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中國每年走私離境的文物不計其數,而中國香港則成為文物走私的中轉站。上世紀80年代以後,香港憑借來自大陸的大量走私文物,而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走私的背後就是盜掘古墓之風盛行,中國盜掘古墓之風壹度曾達到瘋狂的程度。有報道說:僅西安市郊以當地農民就將約1000座古墓盜掘壹空;1986年河南農民非法挖掘了公元前1—4世紀的古墓500座;1990年2至11月間壹個團夥就盜掘了46座古墓。“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海關時常截獲文物,無法統計到底從中國大陸走私出境多少文物,但從文物市場上出現的文物看,這壹數量無疑是十分驚人的。” 中國流失文物價值幾何。
文物是壹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其價值無法估量。中國文物具有極獨特的價值和崇高的聲譽。2005年7 月12日在英國倫敦佳士得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以1568.8萬英鎊拍賣成交,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的新高。 2002年在北京中貿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秋拍中,故宮博物院以2999萬元購得散落海外多年的文物精品——宋代米芾手書《研山銘》。有人以之推算:假定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為200萬件,花錢購回壹件平均用1500萬元左右,那麽200萬件則需要30萬億元人民幣之多。2005年中國GDP應為15萬億人民幣,那麽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價值則相當於2005年中國GDP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