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新版龍藏的封面設計采用了雙龍戲球的吉祥圖案,制作精良,蔚為壯觀。
二、單個塑料包裝高檔典雅,彰顯了法寶的恢弘大氣,極具收藏價值。
第三,清代宮廷常以衛龍為鎮宅辟邪,新版《龍藏》封面以雲海中升起的衛龍為主要圖案,端莊吉祥。
大正新修大藏經100冊大正新修大藏經16精裝大正新修大藏經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日本大正13 (1924)由高草俊二郎和渡邊徐海發起,組織了所有的大正經濟刊物。小野玄妙等人負責編輯整理,發表於1934。整個藏品分為三部分:館藏55卷,館藏30卷,其他卷65,438+05卷(內像65,438+02卷,總目錄3卷),* * * 65,438+000卷。所收藏的佛教書籍總數是各類藏經中最多的,共3493部,13520卷,包括原藏、續藏、圖像和總目錄。剪輯風格也很獨特,分為阿含經、本元經、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保濟經、涅槃經、大吉經、密宗十大類。法集包括米薩賽部、摩訶僧部、曇無德部、撒婆部、戒戒經(葉佳遺部)、戒菩薩等。論西藏,可分為五類,即釋經、坦坦、中觀、瑜伽、隨筆。雜集分為經典、法律、雜文、諸子百家、歷史傳記、事件、外教、目錄八大類。在《續集》的30卷中,除最後壹卷歸入《古代易經》、《魯迅》、《論書》和《敦煌疑偽經》兩大類外,其余29卷歸入《續靜姝》、《陸書》、《論書》、《朱總》、《四地談》四大類日文著作。圖片12包含了363種著名的佛教畫像,密宗王銘像,金剛像和日本各寺廟的各種曼荼羅。《總目錄》三卷,包括中國各版本藏經目錄77種,日本寺廟刻寫藏經目錄,以及《大正藏經調查目錄》、《大正藏經總目錄》、《總索引》、《譯著目錄》,都是比較實用的版本。但檢查工作面廣,錯別字、錯別字多。此外,由《大藏經術語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塔正藏索引》為研究佛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大正藏文內容:
(1)正藏:1-55卷是印度佛經翻譯成中文的32卷和中國的論文23卷。2236冊,9006卷。
(2)續藏:56-85卷主要為日本所撰,敦煌古抄本及疑偽經典。777冊,2929卷。
(3)圖像:86-97卷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363卷為1344。這些密宗流傳下來的秘密攻擊和秘密軌跡圖,世人皆知,可謂學界壹大盛事。這十二卷成為佛教藝術的百科全書,是研究佛教藝術的指南。
保留90冊16精裝,又名《藏經》、《日本藏經》、《藏經》。日本京都藏經學會編輯。出版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發起人和主持人分別是前田惠雲和中野代惠。
《陳旭·藏》是《陳正·藏》的續集。館藏多為南北朝至清代佛教著述的善本,且多為國內失傳已久的絕版書籍。全集分為兩部分,150集,各有補遺,總集為1659部,7143卷。第壹卷***95集862。其中初版(第1號至第87號)收錄佛經734部,其中印度編寫的183部(包括佛經下司、法部、文集、密經儀軌部四個部分)和智那部(包括乘釋經下司、乘釋法、 以及乘釋經). 565656656666補遺(從第87集最後壹部到第95集)包括128部,其中印度學者寫的13部,智那寫的18部(分為大小乘釋部、大小乘釋部、大小乘釋部、大小乘釋部、各派著述部和儀軌及告白部五個部分). 56538.68666666666 第二卷***55套797部分。其中,原版全部是誌那寫的,包括甲部32套(不帶“甲”字),乙部23套(帶“乙”字),各5冊。甲部(編號1至編號32)分為10項,分別為三論宗編寫部、法香宗編寫部、天臺編寫部、華嚴宗編寫部、甄珍編寫部、規訓編寫部、凈土編寫部、禪學編寫部、禪學語錄收集部、禪學語錄收集部,共收集了473本書。B部(集1至集23前部)分為儀式部和史傳部兩部分,藏書207冊。補遺(23集B的最後壹部分)包括11印度隨筆(經典)和6支支那隨筆(分為大、小、乘、釋經典和各派兩部分)。《陳旭藏》是壹本方形的書。文本以四號字體打印。每邊分上下兩列,每列20行,每行22個字。
《陳旭藏》總書名為《大日本續藏經典目錄》(四卷),收錄於日本編撰的《法寶總目錄》中。
《陳旭藏》全本刊印後,保存下來的書籍被大火燒毀,沒有多流傳。1923上海商務印書館含芬樓以續藏經為主題影印500本。最近,臺灣省新文風出版公司出版了《徐旭藏經》,共151卷(包括壹個目錄),也是該書的影印本。
許巖藏收藏了大量已入藏和除藏外未入藏的書刊。特別是中國書寫的部分,包含了很多在中國大陸失傳的,只在日本國內存在的古籍。從魏晉典籍翻譯到明清著述。其數量比明代嘉興藏區的續藏和續藏都要豐富。是學習中國佛教不可或缺的佛教系列。
200本永樂藏北16精裝永樂藏北又稱藏北。正式版。永樂八年(1410),明太祖成祖刻印。永樂十七年(1419)刻,英正五年(1440)完成。參與者和他們壹樣成功。刻本地點在京,版本由司負責,藏於寺漢經廠。
《永樂藏北》是按照《永樂藏南》的結構分類的,但在編信方面做了很大調整(將部分經典編為壹封)。全集共636封,其中1615卷6361,以《大君經》開頭,以《大明三藏法號》結尾。其結構如下:(1)大乘經260信537部。②小乘經,45個字母,239個部分。(3)宋元書信34封,經文300篇。(4)大乘法,5個字母,25個部分。(5)小乘五經,四十八信五十九部。(6)大乘論,五十信九十三部。(7)小乘論,73個字母37個部分。(8)《宋元不斷入藏論》,5信23部。(9)西方聖賢集,19信147。(10)這方面的工作,151信155。
《永樂北藏》初版完成後,壹直保存在京城,所以壹直作為藏文官方經卷,由朝廷印制,贈送給全國各地的寺廟。在兩個藏區中,比較官方和權威。
明朝萬歷年間十二年(1584),宗申因其母欲封佛藏佛,刻制《永樂北藏藏經續》,並作序。續藏經* * *載有465,438+0封,共36卷40卷,始於華嚴《掛談玄寂》,止於大明仁孝皇後《夢感佛教》第壹大功德經,均為中國佛教所撰。其中有:《大佛頂楞嚴經釋》、《大乘信之疏》、《新疏》、《維摩詰經註》、《華嚴原始人》、《天臺四教儀註集》、《教乘》、《佛代集》、《譯名集》、《百丈清規》。
把原藏和原藏加起來,永樂北藏到明朝萬歷十二年有677封,收1651卷。
“永樂北藏”是梵蒂岡文件夾。每版25行,折成5邊,每邊5行,每行17字。“永樂藏北”存在至今。據李《中國大藏經概觀》記載:“南通狼山廣教寺、鎮江潮安寺、廣教寺、定慧寺均有全藏。”600年過去了,如今世界上的書已經很少了。為使這壹經典法寶得以輪回流傳,滿足世界各地寺廟佛教團體崇拜研究的需要,經上級批準,我會在內部發行500冊。此次出版的《藏北》壹書,裝訂成200冊,大小為16。內容采用山東晨鳴紙業公司生產的高級米黃色雙面膠紙,印刷裝訂均十分精良,是佛團體收藏供養的必備之物。
這是對幾個不同版本的《大藏經》中的佛教經典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