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我,29歲,整理了3000件死者遺物”

“我,29歲,整理了3000件死者遺物”

人這壹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但不可避免,我們總要經歷壹次又壹次親人的離去。

當再也無法見到親人的音容笑貌,能寄托哀思的,就只有那些他曾經用過的物品、看過的書、寫過的信、穿過的衣服……

如果讓妳來整理遺物,妳會怎麽做?

是不敢面對、不敢碰觸那無法排解的 哀思 ? 還是會壹壹 擦拭、悉心保管?

其實,這些遺物不僅僅能寄托思念,妳可能不會留意到,如果將它們拼湊在壹起,這些平凡的遺物,就是逝者豐富的人生。

於是,為了讓每壹個人,都能重新認識自己的親人,27歲的江田,開辦她第壹家遺物整理公司。

合掌拜、彎腰、祝福……

這是她入門前最基本的儀式,以表示尊重。

快速確認貴重物品的位置,分類打包好歸還給逝者的家人。

壹邊拆下手工書架,壹邊呢喃到: “想必主人壹定個手藝高超的木匠吧!”

“他也很喜歡貓咪呀,要是還在世,我們壹定能相處愉快。” 翻開角落裏的寵物積分卡,江田腦海中便浮現出逝者的音容笑貌。

通過親手觸摸留下的生活痕跡, 2年裏她與壹百多位逝者的故事相遇。

95歲獨居老人存著未寄出的愛慕之信,年輕早逝的男子守著兒時父親買的鉛筆,離家出走的母親藏著她從未袒露的日記……

在這些未遂的心願裏,她看到: 原來,人生最難的就是與自己和解。

走進95歲靜慧女士的家。

倒塌的衣櫃、報廢的電視……堆滿不肯舍棄的 “無用之物” 。

江田足足花了3天的時間,才清點完所有遺物。

她是侄女眼中頑固、偏執、高傲的老古董。

弟弟口中脾氣暴躁、完全無法溝通的姐姐。

壹生未婚的她,晚年獨自生活在郊區,無人問津。

“但人還是有可取之處啊!” 江田相信。

倒塌的書櫃裏,滿滿都是獎狀、書法作品、感謝信。

掀開表面的紙張才發現, “原來她是這麽有名的書法老師啊”

字帖中還夾著壹封沒有寄出的信件。

“感激病中的照顧、書法上的支持.....許願來世做夫妻” ,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害羞與愛慕之情,更是家人從未見過的。

其實壹生未婚的靜慧女士早已心有所屬,然而她執迷不悔的癡情與堅守,在旁人看來卻是 “孤獨終老” 的淒慘與無奈。

膝下無子的她也曾接受兄妹的照顧。

但為了不打擾別人“兒孫滿堂”的歡樂,她執意壹人搬到郊外,壹住就是20年……

“雖然固執又暴躁、但內心還有如此溫柔的地方啊!” 看完信後,弟弟摘下眼鏡唏噓感慨道。

美國社會學家布琳.布朗在ted演講時分享到:

“阻礙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困難就是,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這段關系。然而想要產生關系就必須讓自己被看見。”

他們生前的矛盾,都在彼此內心築起圍墻,終於在死後歸還遺物的那壹刻,得到了化解。

如果可以, 請不要讓“和解”來得太遲。

但如果 我們無法善待自己,也就無法與他人真正和解。

心中積郁時,靜慧女士便提筆練字,直到情緒通暢。那些 “可遇不可求” 的不滿與憤怒,也在壹筆壹劃中溫柔和解了……

這些遺物,留下都是她對自己的深情和對身邊人的眷戀。

只是常年的獨居,斷了和他們好好告別的機會,而遺物替她說了真心話。

原本打算扔掉所有遺物的侄女,看到這份裝裱好的作品,忍不住落淚了。

“想起兒時,她背著我出門玩、幫全家人張羅晚飯的場景、半夜裏照顧弟妹睡覺……這些點滴全都記得呀”

看到這字就能想到,她每日練字時安詳又堅定的模樣, “原來她就在那裏,繼續註視著我們啊! ”

遺物載著我們未遂的心願,替我們和這個 “人世間”達成第二次和解。

人最難的就是與自己和解!最難的便是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

早在成為遺物整理師之前,江田自己的人生也充滿挫敗。

高中時熱愛運動的她,壹心想成為體育教練。

不料,母親卻意外因病離去了。

在照顧母親、家務壓力下,考試也失敗了。

大學期間,沒有家庭支持的她,為賺到生活費和學費,只能在快餐店打工。

畢業後,求職100家以上都失敗了,最終落了個“看護”的工作。

“始終無法認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啊!” 壹年後,她又再次回到快餐店打雜的日子。

“昨天還是青春模樣,怎麽壹晃就到三十,如今我到底適合做什麽?”

壹步錯步步錯!江田內心混亂又恐懼,常常在夜裏崩潰。

觸摸物品的回憶裏,江田的內心壹點點發生了變化。

在因意外離開女子的床頭,她找到關於丈夫回憶的日記。

裏邊裝著多年來無處吐露的感情,融化了關系冷淡母親的心。

在離家出走的母親的嫁妝盒裏,整齊地收著幼女的照片和壹沓家書單。

最後也經過她手,回到了女兒的手上。

還有那個與兒子關系惡劣的獨居老人。

家中雜亂不堪,卻悉心珍藏著妻子的照片和兒子的成績單,夜裏孤獨時當做寄托。

她漸漸發現: 她們和自己好像啊!都有隱秘無法說出口的傷痛,都在默默承受著。

“在替逝者整理現場,我幸運還能感受到這種脆弱,看到背後渴望聯結的希望。”

壹行禪師,曾在《與自己和解》中寫道:

“令我們受苦的人,他的內心也有痛苦,他還沒學會處理痛苦的方法,因而他持續受苦並令別人痛苦。”

對話他人的傷痛也是治愈自己的心結,江田也漸漸放下假設完美的自我,換來真實的自己。

原來, 脆弱是為自我價值掙紮的根源,也是歡樂、歸屬感、愛的源泉!

當被問道對工作認可時,她倍感慶幸“感激上天選擇我去做這份工作”。

學會與脆弱***存是自我和解的第壹步,但更重要的是去創造聯結!

“遺物整理不僅僅是學會遺物和心靈溝通的技巧,更是重新聯系逝者和家人的事業。”江田堅定道。

記得第壹次接到的整理委托,是四十多歲男子的屋子。

她從床角找到,賽馬報和紅色的小鉛筆。

看著父親心情沮喪,她將破破爛爛的紅鉛筆遞過去。

“這不是妳兒子用過的鉛筆嗎??”

“是啊,兒子很喜歡賽馬啊!”

父親的臉色瞬間變得有光彩,不斷地吐露了很多關於兒子的回憶。

這讓江田更加確認: “自己並不是孤獨的,人與人之間是緊密相連。”

於是她願意驅車千裏去歸還遺物。

願意犧牲休息時間去傾聽家屬想念。

願意在每個周末去社區演講,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遺物整理”中來。

願意去養老院教老人們做生前整理,找到最重要的物品,圍繞它好好生活。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 “真正的治愈來自真正的理解”。

把遺物當作垃圾扔掉很簡單,如果沒有理解和接受,誰又願意去傾聽“垃圾”背後的故事。

或許這份工作在別人眼中不過是“整理清潔”的代名詞, 但在江田眼中遺物卻承載人生。

而她願意成為讀懂逝者牽掛、傳遞心願的人。

2年3000件遺物整理、與壹百多位逝者的溫柔對話。

面對過去江田治愈自己內在憤怒的小孩。

而面對未來,她的內心也有了確信:

雖然最終也是帶著遺憾獨自離開,但他們都留下各自存在的證明:

都是真實勇敢的人呀,是努力活過的人生!

“人生只有壹次啊,每天都得拼命地活著。”

多麽樸素的願望啊,但這讓她愈發珍貴自己的每壹天。

因為,每壹刻的當下都是向死而生地活著。

就像波斯詩人奧瑪珈音在《魯拜集》說的: “開懷暢飲吧,趁年華尚未消失,明日陶工將用妳我屍土把陶罐制成。”

願妳也能做自己的 “人生整理師” ,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不負當下。

排版:淇然

責任編輯:淡淡翠

實習編輯:老泥巴

校對:老泥巴

文章作者簡介:吳劍蒞。原開始吧-“拜托了收姐”公號編輯,砍柴書院寫作學員。

  • 上一篇:我的“自畫像” - 寫人的作文450字
  • 下一篇:《艾琳的照片》孔明用東風做了壹個關於孔明燈籠起源的成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