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是不是這個。
/view/1906108.htm
動畫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自人類文明以來,通過各種形式的圖像記錄,表現出人類潛意識中對物體運動和時間過程的表達欲望。
法國考古學家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5000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壁畫上就有壹系列野牛奔跑的分析圖,這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頭)捕捉凝結動作的起源。其他的圖畫,如埃及古墓畫和古希臘瓶子上連續運動的分解圖,也是同類型的例子。“同時動作”的概念是通過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壹起畫在壹個畫面上,間接地表現了人類“動”的欲望。達芬奇著名的黃金比例圖的幾何圖形上的四只手臂表示他的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16世紀,西方第壹次出現了手翻書的雛形,這與動畫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在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們壹直有將靜態的繪畫帶入生活的傳統。比如《六律》中提倡傳神神韻,聊齋《畫中仙子》中人物走出卷軸,與人擦肩而過,但總的來說是用想象彌補了實際操作。真正讓地圖上的人像栩栩如生的點睛之筆,還是在西方世界壹步步發展起來的。
動畫(以及所有電影)的故事始於17世紀耶穌會牧師阿塔納斯·珂雪發明的“魔法滑梯”。所謂“魔滑梯”,就是壹個鐵盒子,裏面放著壹盞燈,盒子的壹邊開了壹個小洞,洞上面蓋著壹個透鏡。在鏡片後面放壹塊有圖案的玻璃,圖案會透過玻璃和光線透過鏡片投射到墻上。魔術幻燈片今天已經成為壹種玩具,它的現代名稱是投影儀。魔術滑梯被不斷改進。到17世紀末,鐘和約翰尼斯·贊恩擴大了這種裝置,把許多玻璃畫放在旋轉的圓盤上。出現在墻上的是運動的幻覺。18年底,魔術滑梯風靡法國,花樣越來越多。因為有了光,影子可以互相溶解,在壹些小記者的幫助下,剛剛死去的可怕的政治人物被投射在壹片白煙、鏡子、布或玻璃上,還在動,還有骷髏。調整這些鏡頭可以讓房間充滿陰郁的幽靈。
19世紀,神燈在歐美非常流行。在音樂廳、綜藝劇場和綜藝節目中,神燈表演仍然是大家喜愛的娛樂節目。因為人們喜歡看,所以要讓它更有娛樂性,比如全景圖、立體圖、印象強烈的巨幅畫,加強光影效果。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就像中國的皮影戲,其豐富的趣味性總能吸引眼球的註意。
中國唐代發明的皮影戲,是壹種從幕後照亮光源的皮影戲。雖然不同於幻燈系列發明的從幕布正面投射光源的方法和技術,但卻反映了東西方不同國家對操控光影的相同執念。皮影戲於17世紀傳入歐洲,壹度風靡眾多觀眾。其圖像的清晰度和細膩程度不亞於同時期的神奇幻燈片。
在進壹步解釋幻燈和動畫發展的關系之前,我們必須提到壹本關於眼球結構的簡短的書,關於運動物體的視覺持久性,由Peter Roget在1824出版。書中提出了以下觀點:圖像刺激首次顯露後,可以在視網膜上停留壹段時間。這樣,當各種單獨的刺激相當快地連續出現時,視網膜上的刺激信號就會重疊,圖像就會變得連續。
以上概念就是動畫為基石的視覺暫留現象。然而,羅傑的書引起了壹場實驗熱。很多人做了壹堆動畫短片和視覺暫留發明的“哲學”神器,比如“phenakistiscope”(註1)和“zoetrope”(註2)。在紙卷上畫出壹系列連續的草圖,然後透過細縫看到移動的影像。還有“praxinoscope”(註3)、“thaumatrope”(註4)、“flip Look”,都是利用旋轉畫盤和視覺暫留的原理,在娛樂中達到賞心悅目的戲劇效果。另壹個顯示光線魔力的是攝影的普及,但攝影只是壹張靜物照片。
那妳到底是什麽時候做的抓拍行為?答案眾說紛紜。確切知道這壹點的人是埃德沃德·邁布裏奇,他壹直在這壹領域進行實驗,並取得了具體成果。從1873開始,他拍攝了壹組馬在身邊飛奔的微縮立體幻影;在1877- 79期間,他甚至把馬奔跑的連續照片變成了壹個旋轉畫筒的長條大小,放在幻燈片鏡上進行表演。他還試圖改進埃米爾·雷諾的“實用鏡子”,大膽地將魔術魔術/光影、西洋鏡/動態、攝影融於壹爐。他發明的“變焦鏡”被電影史稱為“第壹部活動影像放映機”。後來愛迪生發明相關設備時,也受到了穆布裏奇的啟發。但穆布裏奇連續的照片和研究,後來被整合成兩本攝影集《運動中的動物》(1899)和《運動中的人體》(1901),該書成為後學者必備的參考範本。從65438年到0884-85年,藝術家托馬斯·埃基斯加入了他,他們建立的分析運動的方法壹直被用於今天的生物學和人類學研究。
1888年,在托馬斯·愛迪生的實驗室裏誕生了壹種連續畫面的記錄儀器。本來愛迪生只是想為他新發明的留聲機提供畫面,但他沒有使用投影,而是先將畫面處理在壹張卡片上,然後在壹個“奇妙的鏡頭”上放映。精彩鏡頭可以說是壹部機械的“翻書”。愛迪生用壹套手搖桿和機械軸驅動畫冊,延長了圖像或影像的長度,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在公開場合放映影片,壹群人可以同時看到壹組預先拍攝的影像。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攝影術”放映了《火車進站》《海水浴》等著名電影,將電影帶入了壹個新時代。
這裏需要澄清的是,雖然動畫和電影的發展在技術和機械上有壹定的交集,都是通過底片曝光,通常投射到銀幕上,但動畫的審美觀其實和電影是不同的,甚至更激進。
早在1882年,發明了“實用鏡子”的埃米爾·雷諾茲就開始用手繪制故事畫面。壹開始是畫在長條紙上,後來畫在賽璐珞膠片上。他於1892在巴黎蠟像館開設了“光學劇場”,現場放映的“電影”配有音樂和音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雖然他作為“光學劇場”的號召力在1895年電影發明後每況愈下,但就不經過膠片相機直接在膠片上作畫的技術而言,埃米爾·雷諾茲可以說是動畫的鼻祖。雖然他的所有電影現在都已失傳,歷史地位也有爭議,但他對後世有很強的實驗性的“直接動畫”手法。
事實上,動畫的創作,從概念上來說,既借鑒了純繪畫的精致藝術,也借鑒了流行文化的卡通化。這種包含先鋒精神和低俗文化的兩極特征,壹直是動畫的吸引力所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妳可以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