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瓷小鎮: 千年耀瓷耀古今 壹河兩岸美如畫 「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這是明代張應文在《清秘藏》中對柴窯的描寫。 「 ”太震撼了,柴窯瓷器的聲音竟如此清脆響聲,宛如洪鐘、扣人心弦,難怪古人說它‘聲如磬’,不愧為中國‘諸窯之冠’。”在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壹遊客贊嘆不已。 「 ”柴窯”是中國歷史上唯壹以五代後周皇帝「 ”柴榮”姓氏命名的禦窯瓷器,被後人譽為「 ”五大名窯”之首 「 ”諸窯之冠”「 ”中國瓷皇”。 因柴榮在位僅五年,柴窯燒造時間短,至今沒有明確的傳世品及窯址,成中國古陶瓷史上的「 ”千年之謎”,諺雲柴窯「 ”片值千金”可謂價值連城。 為了揭開柴窯這層神秘的面紗,還原柴窯的歷史面目,證明柴窯的真實性,捍衛柴窯在五大名窯中的地位,陶瓷學者和藏家們苦苦追尋,從未停歇。 「 ”中國瓷皇”柴窯瓷器究竟是啥模樣?它的窯址到底位於何處?它和銅川耀州窯有著怎樣的關系?新時代,如何讓文物「 ”活起來”,讓文化「 ”火起來”? 五代天青釉高浮雕三朵牡丹雙流壺 探微:何為「 ”中國瓷皇”柴窯瓷器? 「 ”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歸田集》雲:「 ”柴氏窯色如天,聲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 「 ”宋時秘色四稱名、不及柴窯壹片瑛”,據記載,柴窯的半只盞在晚清民國時期在北京可換壹座四合院。 相傳周世宗在位時,窯匠向柴宗請示燒造瓷的器顏色,柴世宗答以「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於是工匠們便按照要求苦心設計、精心制作,終於燒出「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天青色的精品。 走進西安柴窯博物館,在時光流轉中領略「 ”工匠之美”, 源遠流長、久負盛名的柴窯文化讓人嘆為觀止,登峰造極、精美絕倫的柴窯瓷器讓人嘖嘖稱贊,別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陶瓷技藝讓人大飽眼福······ 「 ”明如鏡” 西安柴窯博物館館長王學武從收集的史料文獻、碑刻記載、瓷片標本和完整器物等多方面講解了柴窯瓷器的產地論證和柴窯的特色,印證柴窯「 ”出北地”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來賓破解柴窯「 ”千古之謎”。 為了讓來賓領略柴窯瓷器的魅力,王學武取出壹些收藏的瓷片標本讓大家上手觸摸,並不時的用手電照射瓷片,展示上面神奇的圖案和透光現象,美麗的天青色和「 ”滋潤細媚”令人拍案叫絕。 當用燈光貼在花瓣的背面,正面就會出現壹輪「 ”明月”,四周是壹片青天,晶瑩剔透、釉面光滑,可以照進人影(古時特指銅鏡),輕輕叩擊它的盞壁,可以發出金屬般的石磬聲,悠揚悅耳、連綿不絕。 「 ”有外國專家說:‘不到西安柴窯博物館,就不能說真正了解中國古陶瓷。”王學武說,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柴窯,將精品柴窯文化傳承好、保護好、展示好,讓世界人民能真正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據介紹,柴窯在銅川的觀點已得到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瓷器泰鬥耿寶昌、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呂成龍研究員和我國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的認可。 在耿寶昌看來,破解柴窯,不但震驚中國,而且震驚世界,意義重大而深遠。馬未都在其作品《瓷之色》中說,「 ”近年來出土面世五代耀州窯精品,無論殘片還是整器,讓柴窯的面目更加清晰,讓其歷史終於趨向於真實。” 「 ”薄如紙” 揭秘:柴窯和耀州窯有啥關系? 明朝曹昭著的《格古要論》中記載了「 ”柴窯出北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 「 ”北地”在哪裏? 關於柴窯的窯址,學術界也有各種論述,有「 ”河南說”、「 ”景德鎮說”、「 ”浙江說”等觀點。 中國著名古陶瓷專家、原陜西省考古研究員、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院長、柴窯研究權威禚振西先生在《柴窯探微》中說,「 ”北地”是郡名,而非南北方俗稱或習慣稱呼,耀州在歷史上確屬北地郡,歷史文獻及《耀州誌》有詳述,並有大量碑刻、題記瓷證。 上世紀80年代,在銅川耀州窯遺址發掘中找到了五代時期的地層,出土有精美的天青釉瓷標本,還發現有「 ”官”字款和龍鳳紋飾的瓷標本。發掘者提出,其晚期的淡天青釉瓷應是柴窯的淘汰品。 以史證物,以物證史,經過長期的考古發掘和文獻研究,禚振西大膽提出:柴窯窯址在北地郡同官黃堡,也就是銅川耀州窯遺址所在地,揭開了柴窯神秘的面紗,她認為「 ”耀州窯在五代首創天青釉色”,柴窯為耀州窯的前身。 2014年5月,被中外古陶瓷學界苦苦尋覓數十年之久的柴窯,經部分古陶瓷研究專家論證,唯有五代末北宋初耀州窯天青釉瓷與文獻記載的柴窯器最為接近,換言之,柴窯的故鄉就在銅川耀州窯。 五代時期耀州窯天青釉高浮雕剔刻雙龍雙鳳壺、天青釉牡丹雙流壺、中華天青第壹杯等實物證明柴窯「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真實存在和柴窯「 ”諸窯之冠”的精美絕倫。 曹昭《格古要論》中記載了柴窯出北地 美國普萊斯頓大學研究生導師、東方藝術博物館館館長李彥君在《柴窯與耀州》書中寫到,柴窯是貢瓷,而非官窯,柴窯並非像人們像的那麽神秘,只是後周耀州貢瓷中的精品瓷器。 在李彥君看來,柴窯主要以釉色見長,品種並非單壹,而是包括耀州貢瓷中的幾個品種的合稱,其中包括白胎型、黑胎型、黃土足型和刻花型。 李彥君認為,耀州發展至後周,已達整個耀州窯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此期無論是胎質還是釉色質量都堪稱耀州窯歷史之最,正如《事物紺珠》所載;「 ”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 「 ”五代耀州窯符合最初關於柴窯地點的文獻記載地區,並且具有唯壹性,耀州窯產品完全符合諸多文獻記載的諸多特征,即主要有四種產品,五代耀州窯為後周質量最佳的官用瓷,也是全國最佳的瓷器產地之壹。”李彥君表示。 國寶耀瓷珍品倒流壺 創新:如何弘揚柴窯文化,做大做強陶瓷產業? 「 ”十裏窯場不夜,精比琢玉耀州瓷。”銅川的耀瓷,是陜西的壹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已成為展示銅川新名片、講述陜西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耀州窯創建於唐,鼎盛於宋,是中國宋代六大窯系之壹和北方青瓷的代表,也是中國各大窯系中燒造歷史最長的窯系,曾隨著古絲綢之路漂洋過海,暢達世界,其中知名的北宋五代耀州窯青釉提梁倒流壺現作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2015年,被以國禮相贈印度總理莫迪。 憶往昔,「 ”絲路明珠”耀州窯演繹崢嶸歲月,看今朝,「 ”中國瓷皇”柴窯再現「 ”芳華”閃耀世界。 「 ”五代末的耀州窯就是柴窯,柴窯文化與耀州窯文化壹脈相承,如何變耀州窯文化符號為經濟符號,壯大陶瓷產業?”銅川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何建平介紹,近年來,銅川市委、市 *** 先後出臺了《關於進壹步加快陶瓷產業發展的決定》《關於加快發展陶瓷產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將陶瓷產業培育成銅川新的支柱產業。 2017年,銅川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搶抓國家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的機遇,對標江西景德鎮的陶溪川,按照文化、旅遊、產業、社區「 ”四位壹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理念,提出了以「 ”絲路瓷都、千年名鎮”為定位,建設「 ”耀瓷小鎮”,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重振耀瓷雄風 打造絲路瓷都 耀瓷小鎮規劃建設耀州窯博物館、耀州窯遺址公園、大師創意園、窯神廟、瓷韻公園、耀瓷坊等九個旅遊板塊,以及鳳凰新城、東塬現代陶瓷產業園兩個功能組團,面積2.8平方公裏,投資概算38.8億元。同時,規劃建設占地3.3平方公裏「 ”壹帶壹路”陶瓷產業新城,打造集耀瓷遺址觀光、研發生產、工藝體驗、文化交流、教學實習等為壹體的特色小鎮。 去年,銅川市委、市 *** 主辦了「 ”歷史的邀約·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周年系列活動”在銅川耀瓷小鎮開幕,10天19場活動,吸引遊客19萬人次 ,電影《我在耀瓷小鎮等妳》近日也榮獲國家電影局公映許可證。 「 ”壹帶壹路”,為中國陶瓷打開了新的「 ”築夢空間”,重振耀瓷雄風,打造「 ”絲路瓷都”, 讓耀瓷文化在「 ”壹帶壹路”閃耀。 經過千年傳承發展,耀州窯形成了工藝瓷、日用瓷、建築瓷、新型陶瓷等眾多產業體系,「 ”壹帶壹路”陶瓷文化產業新城、水韻公園、瓷韻公園和耀州窯文化遺址公園建設正如火如荼,實現了從煤城到「 ”瓷”城的蝶變。 近日,從第五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傳來好消息,銅川市人民 *** 和陜西和諧集團成功簽約,陜西和諧集團擬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設耀州窯文化基地「 ”壹河兩岸”6平方公裏的耀瓷小鎮文旅項目和「 ”壹帶壹路”陶瓷產業新城項目。 耀瓷坊 「 ”下壹步,我們將在耀瓷小鎮建設柴窯文化博物館,今年10月份,銅川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還將聯袂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在耀瓷小鎮召開第三屆柴窯文化論壇,揭開柴窯「 ”千古之謎”,解析柴窯與耀州窯的關系,進壹步促進中國古陶瓷文化與耀州窯的發展和繁榮。”何建平說,努力把耀瓷小鎮打造中國瓷文化高地和研學旅行新營地,讓耀瓷在新時代煥發璀璨的光芒。 銅川市市長李智遠表示,耀州窯是中國古代的歷史名窯,要搶抓「 ”壹帶壹路”發展機遇,把耀州窯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挖掘好、傳承好、發揚好,守正創新,推動耀州窯文化走出去,實現耀瓷文化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打響耀州窯品牌,做大做強陶瓷產業,把耀州窯文化符號打造為轉型發展新名片。 從曾經的采煤沈陷區到打造全域旅遊「 ”銅川樣板”,從曾經「 ”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到構建「 ”全景銅川”,耀州窯千年不熄的窯火,在新時代將燃燒得愈加旺盛,絲路瓷都千年名鎮,壹河兩岸嶄新畫卷正在銅川大地徐徐展開······( 作者:張英傑)
上一篇:推薦好看的黑道校園小說吧!!!拜托了!!!下一篇:收藏家收集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