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版在多數錢幣書籍之記載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如大陸出版之錢嶼《金銀貨幣鑒定》、董文超《中國歷代金銀幣通覽》、李曉萍《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臺港之張惠信《中國貨幣圖錄》、林國明《中國金銀幣目錄》等,包括由杭州市錢幣學會編輯出版之《浙江錢幣》壹書皆如是說。
浙江首座正式的造幣廠是在浙江巡撫廖壽豐向朝廷準設浙江銀元局後,自德國購置機器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月開鑄。而後來清廷卻以各省設局過多,成色重量參差、不便商民使用,荼靡經費,於該年四月下令除特許外均停鑄銀元,因此其即於是年七月奉旨停工,設備拆運至北京,作為籌辦“京局”之用,後京局造幣廠在次年毀於八國聯軍戰火。浙江當局因此也沒有再繼續生產銀幣。因此“浙江省造光緒元寶”銀幣實際流傳下來的數量相當稀少。
本人三十年前有緣得到壹枚浙江省造光緒元寶楷書(缶寶)七錢二分銀幣,當時不知其價值,近來從網上查詢得知其珍稀。該幣從網上查詢之檔案完全吻合,該幣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浙江省在尚未籌辦好造幣廠之前,國內湖北銀元局(背面英文證明)代鑄樣幣。該幣楷書端莊秀麗、鑄工精良,龍圖及楷體字口深峻,鏡面版底精鑄,均勻淡彩銀光,精美絕倫。從實物痕跡中可看出當時同批鑄品可能銷毀(流通過程中無法形成此痕跡),因浙江銀元局正式開鑄(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沒有采用楷體(采用“魏碑”字體)。從實物中看出該幣銀色滋潤,光澤柔軟,聲音脆而洪亮,柔和悅耳,余音悠長,淡淡墨色呈油汗狀物包漿,層次色澤十分豐富,流通磨損痕跡自然,邊齒規整均勻,齒內包漿十分明顯,幣面幣背機鑄紋(特別是“江”字周圍機鑄紋理)清晰可見。該幣正面整體金黃色(鏡面版底精鑄)呈樣幣形式,而反面色澤並不勻稱則以普通流通幣形式出現,因浙江銀元局當時只需正面幣模(樣幣正面即可,後面來歷說明)。該幣因何原因流落民間不得而知。直徑39.7mm,厚度2.4mm,重量26.87克。
結論:由於籌建較遲,浙江省在尚未籌辦好造幣廠之前,委托湖北銀元局試鑄了該款(楷體)樣幣,浙江銀元局打破了各省千篇壹律、千錢壹面(楷書體)樣式,選擇了“魏碑”字體。
註“魏碑”版的由來(即浙江光緒銀幣由來):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請準後向德國購置機器,訂購設備時包括樣幣和模具(二十三年浙江省造,來自德國奧圖·拜赫廠檔案揭露),由於交付時(奧圖·拜赫廠檔案記錄:1898年2月16日即光緒二十四年壹月二十六日交付)正面幣面上所標示的“光緒二十三年造”與實際年份不符,故正面幣模棄用。浙江銀元局需要正面幣模(背面幣模隨德國設備而來),只好委托當時國內鑄模工藝比較成熟的湖北銀元局設計,而湖北銀元局只是將自己的正面幣模去掉“湖北”加“浙江”並鑄成樣品呈浙江審核(即:背面無作用,只是鑲配上去才能鑄成正面樣品),浙江銀元局審批未通過,重新要求湖北設計另外壹種款式(“魏碑”字體,見:2015-07-19,新浪博客深談『1899年浙江省造魏碑體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試鑄樣幣』的特征及防偽設計)。最終正面采用湖北“魏碑”模具,反面采用德國“二十三年造背面”模具。(見2018年5月30日,孫浩:史海鉤沈浙江“二十三年”與魏碑版光緒元寶銀幣)
? (本圖片本人實物拍攝並填補了百度百科“浙江省造光緒元寶缶寶七錢二分”空白)
摘自網上各位專家對該款國產樣幣的評論:這枚浙江省造光緒元寶整體呈金黃色,熠熠發光的錢幣造型給人壹種貴族之氣,也同時展現出它距今年代的久遠。錢幣的設計非常精致,不僅圖案保存完整,刻字還異常的清晰,這在當今的錢幣市場中已經變得並不多見,小而精的造型更是讓眾人大開眼界。楷體字磅礴大氣、鐫刻細膩、分布勻稱、字體清秀挺拔、筆畫剛勁有力,端莊秀麗、猶如石碑。整個幣面的造型非常和諧美觀。背面中央精刻著全身舞動的飛龍,神龍目光炯炯有神、身姿嬌健、霸氣威武、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整器歷史留來的滄桑感清晰可見,品相完好、幣面幹凈、字跡清晰、色澤溫潤、包漿純正、小巧別致、異常精美,具有非常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考古價值和收藏價值。
? 關於揭開“浙江楷書版銀幣”謎底的來由:浙江“楷書”如此,本人百思不得其解,近來看到2018年5月30日孫浩:史海鉤沈浙江二十三年與魏碑版光緒元寶銀幣的文章,才解開謎底,而此幣圖冊2018年5月30日之前已上百度(6月17日更正為1898年)。
? 關於“浙江楷書版銀幣”改刻問題的釋疑:?改刻必有痕跡,流通幣與樣幣不同(樣幣版底為鏡面Proof),還可用高倍放大鏡檢測或用超聲檢測字體內部結構,再說改刻者也不可能改刻如此無隱蔽、離譜的東西。而該幣正面版底為鏡面Proof、“江”字周圍機鑄紋理、包漿、秀麗字體都證明是原幣無疑。